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25例患儿及其母亲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统计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相符的例数,相符患儿中ABO溶血及Rh溶血例数、三项试验抗体表达情况,比较不同溶血出现黄疸时间。结果 125例患儿中,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为血型免疫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80例,其中77例为ABO溶血,3例为Rh溶血;ABO溶血中34例A型,43例B型;ABO溶血的77例患儿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9例,游离抗体试验阳性26例,抗体释放试验阳性77例;Rh溶血的3例患儿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与抗体释放试验均为阳性,游离抗体试验阳性1例。Rh血型溶血患儿出现黄疸的时间早于ABO血型溶血患儿(P<0.05)。结论血清学检测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有利于保证患儿的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黄疸、贫血患儿中ABO血型以外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统计阳性率及分布情况,探讨不规则抗体、尤其是Rh系统血型抗体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意义,并作为早期诊断、治疗的依据.方法 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放散试验检测新生儿黄疸患儿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筛检有黄疸...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发生溶血的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为新生儿溶血病(HDN )的诊断提供早期直接依据。方法:共纳入16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清晨空腹抽取160例新生儿及其母亲肘静脉血液,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新生儿脐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160份临床疑为溶血病的新生儿中,患儿均为Rh阳性,母亲1例为Rh阴性;其中A型者60例,B型80例,O型18例。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的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HDN例数为97例,总阳性率为60.6%,其中ABO-HDN 96例,Rh-HDN 1例。在被证实为ABO-H D N的96例患儿中,A型41例(25.6%),B型55例(34.4%)。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检测筛查18例O型患儿均为阴性。Rh阴性的1例母亲及其患儿ABO血型均为A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阳性。结论:在所有的 HDN 中,ABO 血型的 HDN 发生明显多于 Rh 型HDN ,其中又以母亲为O型的B型新生儿多见;抗体释放试验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诊断HDN的准确率高。为临床上早期诊断HDN提供重要的依据,对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珊 《海南医学》2009,20(11):139-141
目的分析81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及临床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检出率,为临床新生儿溶血病提供治疗和诊断的依据。方法对五家医院送检的81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三项试验",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如果HDN因Rh抗体引起,测定Rh抗体效价。结果819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检出ABO血型系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638例,检出率为78.3%。检出Rh血型系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4例。ABO新生儿溶血病中,A型检出率与B型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男患儿与女患儿检出率无显著差异。Rh系统的HDN比ABO系统的HDN黄疸出现时间早,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通常为强阳性,而ABO系统HDN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通常为阴性。结论HDN检出率较高,临床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应高度重视并在7d内送检,避免漏检,及早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高HDN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居敏  颜芝 《新疆医学》2012,42(9):27-30
目的:对465例(汉族和维吾尔族)临床怀疑可能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新生儿进行血清学检测,为临床提供辅助诊断。方法:运用血型血清学技术,对本院新生儿科和爱婴病房送检的465例高胆红素血症或母亲血型为Rh阴性的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465例新生儿中有111例确认为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为23.87%,其中ABO新生儿溶血病72例,Rh新生儿溶血病39例。ABO新生儿溶血病中汉族57例,维吾尔族15例,Rh新生儿溶血病汉族2例,维吾尔族37例。结论: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发生在O型孕产妇,胎儿A或B型血,产前抗体效价水平上升且≥64者提示HDN的可能性较大;任何Rh系统IgG抗体都能够引起HDN,但以抗D为最多,Rh抗体效价不论效价高低只要母亲体内产生此类IgG抗体,临床上均应高度重视,产后婴儿应立即做HDN血清学检测;ABO-HDN确诊率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中区别不大,但Rh-HDN因为汉族与维吾尔族RhD基因遗传背景不同而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Rh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抗D抗体对ABO、RhD血型定性的干扰。方法选取12例Rh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技术测定ABO、RhD血型。对RhD阴性者进行热放散后再进行RhD血型鉴定。抗体筛选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12例中RhD定型中5例阴性误定为阳性,采用热放散试验后血型皆正确判定,12例患儿血清中均含有抗D抗体。结论Rh阴性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抗-D抗体干扰Rh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鉴定没有干扰。  相似文献   

7.
杨华 《中外医疗》2014,(8):180+182-180,182
目的对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进行探讨,为新生儿溶血病(HDN)的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疑为HDN患儿不抗凝血液标本364例,均展开Rh、ABO血型鉴定、游离液抗体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与放散液抗体试验。结果364例患儿HDN总阳性率60.16%,其中ABO—HDN99.54%,非ABO—HDN0.46%;ABO—HDN患儿中A型42.20%,B型57.80%。在多种检测方法中,释放试验阳性检出率为100%,对新生儿溶血病具有最高敏感度,是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准确判定的有力依据。结论母婴血型不合所致HDN中以ABO—HDN居多,尤其是母体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液B型最为常见,且释放试验是HDN最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验室血型血清学检测对新生儿溶血病诊断的意义。方法:取712例夫妇血样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查分析。即ABO血型鉴定;O型孕妇IgG抗A(B)效价检测;患儿抗人球蛋白试验、患儿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患儿血清中游离抗体测定试验等。结果:712例夫妇血样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检测出26例新生儿溶血病。结论:胎儿和新生儿红细胞是被母亲IgG抗体所致敏,该不完全抗体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根本原因;实验室血型血清学检测是判断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微柱凝胶卡式检测法(MGCP)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10月我院疑似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80例作为观察对象,均采用MGCP及试管法抗人球蛋白试验(TAT)行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检测试验、红细胞放散液鉴定试验,对比MGCP、TAT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的阳性检出率,分析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采用MGCP行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检测试验、红细胞放散液鉴定试验的阳性检出率(82.50%、87.50%、92.50%)均高于TAT各项试验(67.50%、72.50%、76.25%)(P<0.05)。MGCP行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检测试验、红细胞放散液鉴定试验的诊断灵敏度(89.19%、94.59%、100.00%)均高于TAT各项试验(72.97%、78.38%、82.43%)(P<0.05)。MGCP检测所用时间短于TAT,操作条件要求低于TAT,不同操作者判定结果的差异小于TAT。判读结果时,MGCP检测的凝集强度较TAT高1+~2+。结论:采用MGCP行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的灵敏度较高,能显著提高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阳性检出率,有助于降低漏诊率,且MGCP检测更简单、便捷、直观,可为临床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 ABO 血型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情况,探讨血清学三项实验在诊断新生儿溶血病中的临床价值,为该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6年1月~7月产科和新生儿科疑似母婴 ABO 血型不合的新生儿血液标本,对其进行 ABO 血型检测及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三项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结果:在583例检测结果中,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有145例,发病率为24.87%。其中男性患儿80例,发病率为25.64%,女性患儿65例,发病率为2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型血患儿90例,O-A 型母婴血型模式的发病率为54.88%,B 型血患儿55例,O-B型母婴模式的发病率为41.35%,差异显著。145例 HDN 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38例,阳性率26.21%,游离抗体试验阳性76例,占52.41%,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阳性144例,阳性率为99.31%,三者比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结论:长沙地区 ABO 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为24.87%,男性新生儿和女性新生儿的发病率无差异性,O-A 母婴血型发病率高于 O-B 母婴血型。血清学三项试验是临床最常用的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方法,其中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敏感度最高,游离抗体试验次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敏感度最低。血清学诊断为 ABO 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 born,HDN)是一种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病,可导致早期流产或新生儿贫血、水肿、肝脾大或核黄疸,甚至死亡。HDN主要包括ABO血型系统和Rh系统不合的溶血,以ABO系统血型不合最常见。HDN诊断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型鉴定、孕母血清IgG抗体及效价测定和新生儿溶血三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测定、放散试验)检查。新生儿溶血三项检查对于HDN的诊断、治疗意义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母亲体内免疫性抗-A、抗-B IgG抗体效价与ABO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发病关系.方法产前孕妇与丈夫标本按照常规鉴定ABO及Rh(D)血型,ABO血型不合者检测IgM与 IgG抗-A、抗-B抗体效价,检测孕妇血清溶血素效价;产后新生儿与母亲鉴定ABO及RhD抗原,ABO血型不合,患儿红细胞做直接抗人-IgG试验,患儿血浆游离抗体试验,患儿红细胞放散抗体3项试验.结果 80例孕妇抗体效价1∶2~8的共11例,占13.75%;1∶16~64的58例,占72.5% ;1∶128~512的共11例,占13.75% ; 新生儿溶血病阳性标本80例,3项试验均为阳性的52例,占总数65%;放散试验阳性的77例,占96.25%;直接抗人IgG试验阳性的65例,占81.25%.结论母亲O型婴儿A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B型,A型较B型重,A型3项试验阳性占71.6%,而B型只占51.85%.重庆地区ABO新生儿溶血病,母亲的免疫性抗-A、抗-B抗体效价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临界值应在1∶16,检测溶血素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212例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送检的怀疑为ABO-HDN的212例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以及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检测。结果212例标本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1例,占19.34%,游离抗体试验阳性31例,占14.62%,抗体释放试验阳性119例,占56.13%。A型血患儿HDN的阳性检出率高于B型患儿,女患儿HDN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N的阳性检出率还与标本送检时间有关,患儿出生后3d内送检标本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结论血清学检测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标本送检时间以及新生儿的性别和血型可能对临床结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莉 《吉林医学》2014,(4):771-772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分析。方法:检测2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母婴血液标本,鉴定其ABO、Rh血型,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还测定IgG抗红细胞抗体及其效价,并分析其余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的相关性。结果:250份送检标本中,确诊新生儿溶血病226例,其中ABO血型不合224例、Rh血型不合2例。与低效价相比,高效价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表明效价越高,其溶血程度越严重。结论:对于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早期进行母婴血液标本检测,早期确诊新生儿溶血病,为抢救婴儿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出生1.5d有贫血和黄疸症状的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为临床进一步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患儿进行ABO、Rh血型鉴定、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抗体特异性鉴定、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对患儿母亲进行ABO、Rh血型鉴定、血清抗体特异性及效价测定。结果患儿ABO血型为O型,Rh表型为DccEE,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凝集强度4+,血清和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出IgG抗-E抗体;母亲ABO血型为O型,Rh表型为DCCee,血清中检出IgM和IgG混合型抗-E抗体。其中IgM抗-E的效价为32,IgG抗-E的效价为128。结论该患儿和母亲ABO血型相同,但有2个Rh抗原不同;母亲血清中检出的高效价抗-E抗体和患儿血清及红细胞放散液中检出的抗体特异性一致,该患儿可确诊为免疫性抗-E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苏州市医疗机构送检的新生儿溶血病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建立产前抗体筛检的必要性。方法:新生儿溶血病标本106例进行ABO、Rh等血型鉴定及溶血三项检测,O细胞阳性患儿的血浆及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结果:新生儿溶血病标本106例中阴性33例,阴性率31.13%,其中A型10例,B型14例,O型9例。阳性73例,阳性率68.87%;阳性标本直抗强度<1+53例,1+6例,≥2+14例;抗-A 30例,抗-B 23例,抗-D 7例,抗-E、-c6例,抗-E 3例,抗-c 1例,抗-M 3例。苏州市新生儿溶血病以ABO血型系统为主,患儿为A型或B型,溶血症状轻;其次为Rh血型系统,患儿均为二胎或二胎后,以抗-D,抗-E、-c,抗-E,抗-c等抗体为主,溶血症状严重;MN血型系统抗-M抗体引起溶血少见,症状不严重。结论:孕妇产检应建立合理的产前ABO和Rh等血型鉴定及意外抗体筛检,如检出意外抗体时应进行抗体鉴定,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导致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进行分析,为新生儿溶血病(HDN)的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疑为HDN患儿不抗凝血液标本364例,均展开RH、ABO血型鉴定、游离液抗体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与放散液抗体试验。结果:364例患儿HDN总阳性率60.16%,其中ABO—HDN99.54%,非ABO—HDN0.46%;ABO—HDN患儿中A型42.20%,B型57.80%。在多种检测方法中,释放试验阳性检出率为100%,对新生儿溶血病具有最高敏感度,是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准确判定的有力依据。结论:母婴血型不合所致HDN中以ABO—HDN居多,尤其是母体血型为0型、新生儿血液B型最为常见,且释放试验是HDN最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治提供直接依据。方法按有关方法分别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及放散液抗体检测。结果在416例临床疑为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证实由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者243例(58.65%),其中ABO-HDN242例(99.59%),Rh-HDN1例(0.41%)。在被证实为ABO-HDN的242例患儿中,A型103例,占42.56%;B型139例,占57.44%。ABO-HDN患儿A型与B型分布率经卡方分析,χ2=3.1157,P=0.07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因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中,以ABO-HDN多见;"三项试验"中放散液抗体试验敏感度最高,是判定新生儿溶血病最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文山地区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为该病的预防、辅助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文山城区4家医院送检的临床疑似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及三项试验。结果:26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血清学检测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16例,占6.11%(16/262),游离抗体试验阳性者77例,占29.39%(77/262),抗体释放试验阳性者101例,占38.55%(101/262)。101例阳性结果中A型患儿52例(51.49%),B型患儿49例(48.51%)。结论:血清学三项试验是诊断ABO新生儿溶血病的准确方法,其中抗体释放试验敏感度最高,是判定新生儿溶血病最有力的证据。对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评估疾病程度、选择治疗方案等有其特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 用微柱凝胶法(MGT)检测新生儿ABO溶血病同时用抗人球蛋白试管法(TAT)作对照.结果 121例作直接Coomb,s试验对照:MGT法阳性有31例,TAT法阳性为18例;游离抗体试验:MGT法阳性61例,TAT法阳性为55例;抗体释放试验共有126例作对照:MGT法阳性为74例,抗人球蛋白试管法阳性为59例.结论 MGT法比传统的TAT法检测新生儿ABO溶血病阳性检出率高,结果判断直观可靠,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