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波  王一超  冯华  孟辉  李国强  李惊涛 《重庆医学》2005,34(8):1216-1217
目的提高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收治的113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113例均行手术,全切除99例,次全切除14例,治愈92例,良好13例,有进步者2例,无明显变化者4例,失访2例,优良率92.9%,无死亡.结论提高对脊髓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认识,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恰当手术方法及显微外科可提高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崔惠勤 《广西医学》1999,21(4):665-668
椎管内肿瘤根据解剖部位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和硬膜外肿瘤三类,其中髓外硬膜内肿瘤最常见,主要包括神经源性肿瘤、脊膜瘤、胚胎性肿瘤和转移瘤(1)。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诊断椎管内肿瘤明显优于其它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的手术疗效和治疗策略.方法 对15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手术方式分为: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以肿瘤所在部位:颈段、胸段、腰骶段分别对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在颈段采取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在胸段采取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在腰骶段采用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较合适.结论 进行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时,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了解各种肿瘤的低场强MRI表现特点,提高以病变信号特点的认识水平。结果 神经鞘瘤25例,占椎管内髓外肿瘤的59.5%,是最常见肿瘤,MRI呈长T1和长T2信号,44%(11/25例)通过椎间孔向椎管外延伸呈指状或哑铃状形态。脊膜瘤3例,呈等T1和等T2或稍长T2信号,均位于椎管内。畸胎瘤和椎管内囊肿类病变信号特异,较易诊断。结论 低场强MRI检查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图像清晰,组织分辨率较高,定位准确,定性较可靠。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肿瘤176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76例椎管内肿瘤经后路手术切除.结果:全切除肿瘤158例,占90%.髓外硬膜内肿瘤73%,髓外硬膜外肿瘤22%,髓内肿瘤5%.神经的功能明显改善123例,占70%.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椎管内肿瘤的唯一的方法,不同部位和不同性质的肿瘤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孤立性转移腺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及椎板减压术,在显微镜下将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与肿瘤粘连紧密的部分予以切断,术后给予激素治疗及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灶MRI T1、T2像的信号特点,均匀程度,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分界及强化后的影像学特征均与脊膜瘤或神经鞘瘤类似.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脊髓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诊断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并做全面的相关检查.确诊后早期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神经瘤的MRI诊断武进市人民医院钱梦伟陆小英郑建刚椎管内神经瘤是最常见的一种髓外硬膜下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二种,约占椎管肿瘤的29%,占髓外硬膜下肿瘤的50%以上。病理上可以发生于脊髓的各个节段,而以颈、胸段略多。年龄好发于20~40...  相似文献   

8.
王蓼  水淼  徐裕  张霞萍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63-1364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神经鞘瘤14例,其中12例可见不同程度囊变,肿瘤实质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变区呈长T1、长T2信号:神经纤维瘤9例,其中4例为多发性,肿瘤实质呈等T1、略长T2信号;脊膜瘤5例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4例可见硬脊膜尾征;脂肪瘤2例,呈短T1、略长或长T2信号,脂肪抑制T1WI信号强度明显降低;成熟性畸胎瘤1例.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硬膜下良性肿瘤的手术疗效和治疗策略。[方法]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对15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手术方式分为:A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B种,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C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D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以肿瘤所在部位:颈段、胸段、腰骶段分别进行评价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结果]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在颈段采取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在胸段采取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在腰骶段采用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较合适。 [结论] 进行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时,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髓外硬膜外肿瘤的鉴别。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磁共振表现。结果磁共振定位正确率100%。5例神经鞘瘤T1WI呈略高于脊髓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信号呈中高程度强化,3例见有神经孔扩大,其中1例位于腰骶部椎管内,呈串珠状,2例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信号相访,2例脊膜瘤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的异常强化,1例脂肪瘤T1WI及T2WI均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结论根据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原发肿瘤的磁共振表现,可准确定位并可推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立体导航系统技术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手术治疗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立体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治疗20例(导航组),非导航传统手术治疗21例(非导航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非导航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非导航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非导航组。两组远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导航传统手术治疗相比,立体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近期临床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观察肿瘤形态、边界、MRI信号特征、强化特征及与脊髓、硬膜囊、椎体附件的关系。结果:脊膜瘤好发于女性,发病部位以上中胸段多见、颈段次之,髓外硬膜内脊膜瘤多呈扁丘状或椭圆形,其硬膜面平直,夹角多为钝角,其脊髓面固钝,肿瘤纵径大于横径,可见“硬膜下”征,肿瘤少见囊变及出血信号;髓外硬膜外脊膜瘤多呈“哑铃”状向椎管外侵犯,致椎间孔扩大,患侧蛛网膜下腔变窄。注射Gd—DTPA后可见“硬膜尾”征及肿瘤脊髓面重度强化带。结论:MRI对椎管内脊膜瘤定位准确;而椎管内脊膜瘤具有特征性MRI强化表现,因此,MR检查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26例经手术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以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水平,并对其它髓外硬膜下肿瘤作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下肿瘤的MRI表现特点,评价MRI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硬膜下肿瘤52例,分析病变部位、形态、大小、MRI影像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髓外硬膜下肿瘤均有硬膜下特征表现,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发病部位、病变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及MRI信号均有各自特点。结论:硬膜下肿瘤MRI检查都有其特征表现,其信号反映了肿瘤内病理基础,MRI对髓外硬膜下肿瘤有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肿瘤为骨科的常见及多发病 ,其中包括有脊髓内及脊髓外 ;硬膜囊内及硬膜囊外肿瘤。并以髓外良性肿瘤为多见 ,以胸段为最多[1 ] 。其肿瘤类别分别为椎管内神经鞘瘤、椎管内脊膜瘤、脊髓胶质瘤。作者自 1994年开始在局麻下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 36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4例中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16~ 81岁 ,平均 4 6 7岁。病程为 3~ 2 3月。平均为 11个月。肿瘤部位为颈段 4例 ,胸段 2 6例 ,腰段 6例。 36例均位于髓外硬膜内 ,其中有 2例经椎间孔向外形成哑铃状。1 2 临床表现 :其症状以神经根性疼痛为首…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肿瘤虽不是脊椎本身的病变,但它常累及脊椎,分为脊髓内、外,硬膜囊内和囊外肿瘤,以髓外良性肿瘤多见。患者初期大多肢端麻木伴疼痛,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常出现误诊,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7.
目地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及脊膜瘤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0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和8例脊膜瘤的MR表现和病理对照。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T1WI低或等混合信号,T2WI高、或高、低混合信号,增强绝大多数肿瘤周围强化,伴或不伴有肿瘤内分隔,椎管内脊膜瘤T1WI上多为等、低或等、高混合信号。T2WI高或等、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强化均匀,病理上,神经鞘瘤和脊膜瘤MRI上不均匀信号区,可以代表囊变或胶原沉积。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地MRI特征,有助于两种椎管肿瘤地鉴别诊断,尤其是伴有瘤内分隔的周围性强化,应提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经磁共振成像诊断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中,脊髓 内肿瘤6例,髓外硬膜下肿瘤29例,硬膜外肿瘤7例,磁共振成像对病变的显示直观清晰,定位定性准确。结论:磁共振成像对椎管内肿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应为影像学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椎管内占位病变30例总结。已叙述一般资料,硬膜内髓外良性肿瘤占多数。在诊断定位中,对椎管平片,根性痛、感觉平面受损及椎管内碘油造影进行比较,以椎管造影定位率最高,见表5。但碘油造影长时停留在蛛网膜下腔并无不良反应。提示早期括约肌功能受损,多考虑恶性肿瘤或脊膜血管瘤。脑脊液动力学试验梗阻存在,脑脊液检查蛋白质量增高,细胞数正常,增加对本症的识认。对急性弛缓性瘫痪病人,要想到有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椎管内硬膜内髓外肿瘤手术切除固然疗效满意,而髓内手术也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M和CT检查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经CTM和CT检查诊断的肿瘤病人 35例。结果 :CTM、CT诊断髓内肿瘤 10例 (占 2 8 6 %) ,髓外硬膜内肿瘤 15例 (占 42 8%) ,硬膜外肿瘤 8例 (占2 2 8%) ,硬膜内外肿瘤 2例 (占 5 8%)。结论 :该方法能反映肿瘤各自特征 ,准确地反映椎管内各种肿瘤的位置和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