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中耳炎常表现为耳流脓及听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耳炎手术目的是清除病变和重建听力,其中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是治疗较严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的主要术式,术中根据病变情况采取听骨链重建在获得干耳、提高听力方面的疗效是确切可靠的。我科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展开放式鼓室成形并听骨链重建术20例,随访1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患者听骨链病变的临床特点以及对听力的影响。方法 2013年5月~2013年11月本院共收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28例(48耳)患者进行术前音力测试,显微镜下对患者的听骨链病变进行观察。结果慢性中耳炎类型最常见为单纯型、骨疡型以及胆脂瘤型。其中骨疡型、胆脂瘤型中耳炎和鼓膜松弛部穿孔者听骨链多有破坏,松弛部穿孔先破坏锤砧关节,紧张部穿孔先破坏砧镫关节。其中听骨链中断或固定34耳,听骨链完整或活动好14耳。结论中耳炎听骨链破坏多见于骨疡型、胆脂瘤型;其中听力测试语频段气导听阈〈40 dB以内,气骨导〈30 dB的听骨链一般完整,气导听阈〉50 dB,气骨导差〉40 dB的,听骨链多中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最大密度投影诊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价值。方法 78例(15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患者,患耳观察听骨链的破坏情况,正常耳观察听骨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MIP图像对砧骨整体、锤骨的显示率均为100.0%,对镫骨足弓的显示率为92.6%,但未能显示镫骨底板。胆脂瘤型中耳炎45耳,MIP图像显示42耳出现小骨骨质破坏;单纯型中耳炎19耳,MIP图像显示8耳出现听骨破坏;肉芽型中耳炎28耳,MIP显示下均未见听骨破坏。结论分辨率CT最大密度投影诊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可清晰的显示出正常听骨链以及其空间结构,结合冠状位图像和轴位情况可提高其诊断率,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中耳手术中的作用。方法2005-2007年5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中应用耳内镜。结果术后随访一年,术后一期干耳56例;31例(31耳)继发性胆脂瘤中耳炎患者中仅3例胆脂瘤复发,胆脂瘤复发率为9.68%;平均语言频率听力提高15dB以上者46耳。结论耳内镜能够弥补耳显微镜的不足,明显提高中耳病灶清除率及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高鼓室成形术疗效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听骨链搭桥改良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0耳,残留性中耳炎28耳,合计68耳,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68耳经术后6个月以上随访,成功65耳(95.6%),其中听力提高15dB18耳,20dB20耳,25dB15耳,30dB8耳,35dB4耳;失败3耳,其中1耳鼓膜再次穿孔,1耳听力提高未达15dB,1耳复发中耳炎。术后1年以上随访,又有3耳失败,其中1耳咽鼓管通气不良,鼓膜内陷,1耳复发中耳炎,1耳再发胆脂瘤。结论本术式可达到接近正常生理结构的听骨链,且有较好的稳定性,取材方便,费用低,经临床近、远期疗效观察,效果满意可靠,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70例胆脂瘤型中耳炎Ⅰ期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Ⅰ期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疗效及提高听力方法。方法对70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乳突根治并同时Ⅰ期完成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结果经半年以上随访观察,全部病例干耳,仅1例胆脂瘤复发。语言频率听力提高30dBHL以上16耳、20dBHL16耳、10dBHL30耳,保持原有听力14耳,仅有1例短暂轻度面瘫。结论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同期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不仅能要根治病变而且同时提高听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中采用自体组织充填乳突腔、耳甲腔成形术、WullsteinⅢ鼓室成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4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31例,骨疡型14例)患者采用耳后切口,完成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乳突腔采用自体组织充填、Wullstein鼓室成形术、耳甲腔成形术。结果术后半年平均听力提高15dB(10~22dB),骨气导差缩缩小16dB(8~20.5dB)。全部随访2~5年,平均3.8年,耳内镜检查术腔上皮化好,无痂皮堆积,27例鼓膜正常,5例有裂隙样穿孔,延迟愈合,9例鼓膜内陷,全都干耳,干耳率91.1%(41/45)。4例术后间隙流脓,再次完成同样手术后随访半年未再复发,这4例中3例胆脂瘤复发,复发率6.7%(3/45);41例干耳时间6~9周,平均6.8周。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与骨疡型)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术后乳突腔用自体组织充填、鼓室成形术,同时行耳甲腔成形术,能有效清除病灶,干耳率高,干耳时间短;术后听力提高,术腔上皮化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总结120例(125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析听骨链损害与病变类型、病程的关系及听骨受损特点,发现胆脂瘤型听骨损害最严重,锤骨、砧骨、镫骨受损率依次为66.7%、78.3%、48.3%,其中以砧骨最易受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并Ⅰ期听力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3例(耳)实施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并Ⅰ期听力重建,与同期传统的乳突根治术38例(耳)进行疗效和听力学比较。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者均干耳,元复发,11.耳(84.6%)术后气导纯音听阈均值(盯A)获得保持或提高;乳突根治术中20耳(52,6%)术后再流脓、反复霉菌感染和再手术,9耳(31.0%)术后气导PTA保存或提高,两者差异显著。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手术适应证广泛,干耳率高,复发率低。术中根据中耳乳突炎性反应程度的不同,适当调整手术操作,以重建听力,术后多可保存或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0例(34耳)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资料,33耳行开放式手术,其中25耳行改良乳突根治术,8耳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1耳行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结果 术后一次性干耳30耳,干耳率94.1%,单纯行改良乳突根治的25耳中,术后听力提高8耳,不变10耳,下降7耳,其余9耳行听力重建均有不同程度的的听力提高.结论 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病变广泛,手术以清除病变为主,以获得干耳,在彻底清除病变后可考虑行鼓室成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入探讨在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中,耳内镜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到我院接收治疗的40例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患者入院先后的顺序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鼓室成形术,观察组采用耳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耳内镜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以耳内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随着病程延长,其炎症可达骨质,引发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中耳胆脂瘤则多由鼓室、乳突鳞状上皮异常聚集所致,以中耳听力结构受损,邻近颅骨破坏为特征,可诱发致命并发症。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的治疗多提倡采用手术方案,根据患者疾病特点选取合适术式[2]。近年来,随着耳内窥镜在耳科手术中的推广,耳科相关患疾者手术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德州市立医院5年来35例(37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施行内镜下乳突根治术,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7耳术后术腔上皮化,全部干耳,听力平均上升17~21分贝。鼓膜修补后,无再穿孔现象。结论内镜下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能彻底清除病变,最大限度提高患耳的听力,疗效满意。为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颞肌筋膜移植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听力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对63例中耳炎进行了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应用自体颞肌筋膜移植重建鼓膜.结果:随访6~12个月,除2例患者术后复发外,其余病例均获干耳,无面瘫、眩晕发生.鼓膜成形良好,术后听力提高30 dB者10耳,20~29 dB者30耳,10~19 dB者23耳.结论:自体颞肌筋膜移植在听力重建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凌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446-2447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由于此病造成患者耳内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的恶臭,伴听力下降,常常需要手术治疗。现将25例胆脂瘤型中耳炎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手术方法 ,促进干耳率及提高听力。方法  82例均采用上鼓室进路 ,鼓窦上鼓室开放清除上鼓室及鼓窦内胆脂瘤及肉芽组织 ,根据听骨破坏的情况 ,分别采用不同的鼓室成形术 ,其中砧骨搭桥术 5 2例 ,镫骨加高术 2 0例 ,镫骨底板成形术 10例。结果 术后 3周~ 2个月内复查 ,所有病人移植筋膜成活 ,听力不同程度提高 ,其中纯音测听结果 ,气导听阈 2 5dBHL以内 65耳 ,79 2 % ,术后复发 12耳 ,复发率 14 6%。结论 采用上鼓室鼓窦进路的术式 ,既能彻底地清除中耳病变 ,又不破坏外耳道后壁 ,使重建的鼓室有较大的容积 ,术后有良好的听力效果 ,是中耳手术的较为理想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黏液促排剂对中耳炎性疾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6例(144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35例(4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9例(52耳)、胆脂瘤型中耳炎52例(52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实施相同手术治疗。对照组仅手术治疗,治疗组手术当天服用桉柠蒎肠溶胶囊,0.3g,2次/d,连续服用7~8周。两组患者于术后第2、4、6、8周进行听力学检查及评估,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治疗组术后第4周及第6周纯音测听检查、患者主观症状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组术后第4周及第6周咽鼓管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组第8周咽鼓管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耳炎性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并能取得满意疗效。围术期服用黏液促排剂,可改善咽鼓管功能,缩短术腔恢复时间,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骨听骨链重建应用于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均经手术证实锤砧骨有病变而镫骨完整并且活动度好,所有患者均实施自体骨听骨链重建的鼓室成形术,同期采用鼓膜成形术。术后随访,以纯音测听进行听功能评价。结果:术后平均气骨导差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而术后平均气导听阈阈值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无一例患者有听骨排异脱出的现象发生。结论:自体骨听骨链重建应用于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术后不仅听力恢复效果好,并没有排异现象,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听力重建的疗效。方法 对32例慢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探查和鼓室成形术。结果 32例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力提高15-30dBHL。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进行听力重建是可行的,彻底开放鼓峡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手术方法,促进干耳率及提高听力。方法 82例均采用上鼓室进路,鼓窦上鼓室开放清除上鼓室及鼓窦内胆脂瘤及肉芽组织,根据听骨破坏的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鼓室成形术,其中砧骨搭桥术52例,镫骨加高术20例,镫骨底板成形术10例。结果 术后3周~2个月内复查,所有病人移植筋膜成活,听力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纯音测听结果,气导听阈25dBHL以内65耳,79.2%,术后复发12耳,复发率14.6%。结论 采用上鼓室鼓窦进路的术式,既能彻底地清除中耳病变,又不破坏外耳道后壁,使重建的鼓室有较大的容积,术后有良好的听力效果,是中耳手术的较为理想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