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超声检测家兔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骨髓干细胞水凝胶复合物注射前后心功能,评价该方法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56只兔建立左室前壁AMI模型,制备BrdU标记骨髓干细胞(BMSCs)水凝胶复合物.AMI后1周存活兔52只分为4组行梗死区心外膜注射:①处理组(A组),BrdU标记BMSCs水凝胶复合物;②阳性对照组(B组),BrdU标记BMSCs;③材料组(C组),BrdU标记后水凝胶;④空白组(D组),等量胎牛血清.分别于AMI造模前、AMI造模后1周及心外膜注射处理后4周对4组兔进行超声检查.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AW)、左室射血分数(LVEF),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分析左室前壁、前室间隔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及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结果 与AMI造模前比较,AMI造模后1周4组AMI模型兔LVDd显著增大,AM厚度显著变薄,LVEF显著减低,梗死局部Vs、VE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MI造模后1周比较,心外膜注射后4周材料组与空白组LVDd、AM厚度、LVEF及梗死局部Vs、VE无显著变化;处理组与阳性对照组LVDd显著减小,AM厚度显著增厚,LVEF及梗死局部Vs、VE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处理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 骨髓干细胞水凝胶复合物可有效治疗心肌梗死,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梗死局部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功能远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缬沙坦治疗(80mg/次,每日1次,长期服用)。两组分别在梗死后4周和6个月进行核素心肌显像及核素心室造影,测定心功能。结果:在AMI恢复期内,心肌灌注及心功能仍有所改善,缬沙坦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AMI患者心功能恢复需一较长时间,缬沙坦有利于梗死后心功能的远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于AMI发病后第三周应用门控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检测两壁左室整体及局部射血分数 (LVEF、rEF) ,轴缩短率 (RS) ,局部轴缩短率 (rRS)。结果 :前壁组LVEF (31 5 3± 10 38% )显著低于下壁组(46 5 2± 8 6 5 % ) ,P <0 0 1;前壁组平均室壁运动积分 (1 86± 0 6分 )亦显著低于下壁组 (2 2 0± 0 6分 ) ,P <0 0 1。结论 :AMI急性期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和室壁运动状态均与梗死部位有关。前壁AMI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程度较下壁AMI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84例,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43例)和下壁心肌梗死组(41例),两组患者再随机分为螺内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于发病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观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结果 前壁心肌梗死组:6个月时螺内酯组LVEDD、LVESD、LVEDVI和LVESVI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LVEF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两组在治疗6个月时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可进一步防止前壁AMI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发生,对下壁AMI患者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组型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48例符合诊断标准、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且溶检成功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溶栓后即给予rh-EPO 2000 U/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期间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采用Hindmen修正的12导联QRs积分系统估算梗死面积(S),第4周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观察rh-EPO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反映梗死严重程度的CK、CK-MB和梗死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rh-EPO治疗4周后,反映心功能的LVEDd和LVEF在治疗组也有改善趋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EPO治疗AMI能有效保护缺血和梗死心肌,明显减轻梗死程度,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浓度极化液(GIK)联合曲美他嗪经代谢途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代谢药物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1),记录每例患者入院即刻和第1、3、7、14天12导联心电图。用Wagner的QRS记分预测梗死面积。于治疗14d后行核素心血池心室造影,判断心功能。结果:经代谢途径治疗后第7、14天,QRS记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梗死面积的扩大、保护缺血心肌的损伤及改善心功能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5年5月住院治疗的AMI患者152例按发病到溶栓开始时间计算,分成<2h,2~4h,4~6h三个组,观察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心律、血压变化及4周EF值等。结果<2h、2~4h、4~6h三组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7.10%、76.92%、64.00%,2h内溶栓再通率明显高于4~6h。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第4周LVEF值比较再通组与未通组心功能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MI患者开展绿色通道早期急诊溶栓为AMI病人赢得治疗时间,尽早使梗死部位相关血管(IRA)再通,尽早使心肌得到再灌注是缩小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改善AMI预后的关键。溶栓距发病时间愈短,血管再通率愈高。  相似文献   

8.
王荣英  傅向华  胡少东 《临床荟萃》2004,19(19):1090-1092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7例首次AMI患者 ,按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分为 :有梗死前心绞痛者 (A组 ) 2 4例 ;无梗死前心绞痛者 (B组 ) 13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6小时内行直接PCI术 ,术后 2周、12周、2 4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和99mTc心血池显像观察左心室容积、心功能变化。结果 ① 12周、2 4周与 2周比较 ,所有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 (LVESVI)均显著降低 (P <0 .0 1) ;在 12周、2 4周时 ,A组均低于B组 (P <0 .0 5 )。② 12周、2 4周与 2周比较 ,A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显著提高 (P <0 .0 5 ) ;在 12周和 2 4周时 ,A组LVEF均高于B组 (P <0 .0 5 )。结论 直接PCI治疗可有效抑制心室重构 ,改善心室功能 ,而梗死前心绞痛组的这种作用明显优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相似文献   

9.
吕光华  魏水生  李忠文 《新医学》1998,29(4):193-193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可发生不稳定性电生理改变及梗死区周围阻滞现象;就这些因素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关系,本文就此作了以下的分析和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我区(高干区)1988~1997年2月收治的AMI病人共150例,均无电解质紊乱、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除外心肌病、肺心病及梗死前已有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例。根据常规心电图判断是否伴有梗死周围阻滞现象分为两组:1梗死周围阻滞(A)组共41例,男38例,女3例,年龄47~86(平均69)岁;梗死部位:前壁19例,下壁12例,前壁加下壁6例,下壁加后壁1例,下壁加右室2例,心内膜下1例。非梗死周围阻滞(B)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中青年急性心肌梗(acute myocaldial infaration AMI)的心电图(electrocardlogram ECG)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以利于临床防治?方法:收集AMI病人76例?老年组43例(年龄〉60岁)?中青年组33例(年龄〈45岁)?比较两组间ECG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部位。结果:中青年组AMI病人以单支病变为主,其中以左前降支多见。梗死部位以前(间)壁为主。老年组AMI以冠脉多支病变多见,梗死部位以广泛前壁多见。结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AMI病人在冠脉病变和心肌梗死部位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是以休息为主,还是以活动为主,临床上一直有所争议,文章收集了40例AMI,从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室重塑(VR)等角度进行以下探讨。1对象与方法从1996~2001年收治的AMI40例。年龄50~70岁。根据梗死部位、面积及临床症状均衡地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疗效对照。主要是通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AMI后的康复治疗及对VR的影响进行探讨。保守组:绝对卧床休息1周,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进行。第2周帮助病人逐步离床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行走,第3~4周帮助患者逐步从室内到室外…  相似文献   

12.
陈斌  徐静 《中国急救医学》2004,24(8):601-602
目的 用QRS积分方法评价福辛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12 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分为福辛普利组 (6 0例 )与对照组 (6 0例 )。治疗组给予福辛普利 10mg/d。对每例病人入院即刻、2 4h、7d、2 1d做常规ECG ,用Wagner提出的QRS积分方法记录每份ECG分值。入院后 2 1d采用核素心血池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福辛普利组第 2 1天QRS分值 (5 .5 6± 2 .4 6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 (6 .5 3± 1.88分 ,P <0 .0 5 ) ;福辛普利组LVEF(0 5 19± 0 .0 81)明显高于对照组 (0 .4 79± 0 .0 97,P <0 .0 5 )。结论 福辛普利对防止梗死的延展、促进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骨髓干细胞水凝胶复合物注射治疗兔心肌梗死模型疗效.方法 56只兔建立AMI模型后1周行梗死区心外膜注射:⑴处理组(A组);⑵阳性对照组(B组);⑶材料组 (C组);⑷空白组 (D组).AMI前、AMI后1周及心外膜注射后4周行超声检查.应变率成像分析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率SRS及舒张早期径向峰值应变率SRE.结果 与AMI造模前比较,AMI造模后1周4组兔梗死局部SRS、SRE均显著降低.与AMI造模后1周比较,心外膜注射后4周材料组与空白组梗死局部SRS、SRE无显著变化;处理组与阳性对照组梗死局部径向SRS、SRE显著增高,以处理组变化更显著.结论 骨髓干细胞水凝胶复合物可有效改善心梗后局部心肌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并观察缬沙坦对其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A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缬沙坦组,选健康体检者60名为正常对照组,AMI患者于入选时和服药1、4、12周后检测MMP-9,测定超声心动图指标,正常对照组入选后测定MMP-9.结果 ①基线值比较:AMI患者MMP-9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正常对照组为(295.8±135.4)pg/L,常规治疗组和缬沙坦组分别为(885.6±178.1)、(896.1±169.2)pg/L,P<0.05];②用药1周时,缬沙坦组MMP-9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低[常规治疗组:(551.8 4-127.2)pg/L,缬沙坦组:(363.5±115.3)pg/L,P<0.05];③用药4周时,2组MMP-9值均减小,接近正常对照组,此时,2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虽已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12周后,缬沙坦组LVESV、LVEDV较常规治疗组降低[LVESV:常规治疗组(87.6±29.4)ml,缬沙坦组(55.6±12.0)ml;LVEDV:常规治疗组(161.3±28.7)ml,缬沙坦组(134.8±25.1)ml],LVEF值缬沙坦组较常规治疗组升高[分别为(58.7±7.8)%、(45.6±11.6)%,P<0.05].结论 缬沙坦能降低AMI患者MMP-9的表达,降低心室重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 对象与方法我们在进修学习期间(1999年6月~2000年11月),对CCU病房收住的确诊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i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45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22例(男19例,女3例),其中下壁梗死6例,前壁梗死(包括前间壁、前壁、侧壁、广泛前壁梗死)12例,下壁+正后壁梗死3例,下壁+右室梗死1例;对照组23例(男21例,女2例),其中下壁梗死5例,前壁梗死13例,下壁+正后壁梗死4例,下壁+右室梗死1例。45例患者发病前均有劳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入院后均按AMI常规处理,两组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并发症、Killip心功能分级、治…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心血管危重症 ,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长趋势 ,病死率、再梗死率及病残率较高。心泵功能不全是AMI三大并发症之一 ,也是 AMI的主要死亡原因。我们用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 AMI合并心泵功能不全 ,取得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确诊为 AMI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组 (治疗组 ) 32例 ,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5 2~ 78岁 ;心泵功能 (Killip分级 ,下同 ) 级 2 8例 , 级 4例 ;广泛前壁梗死 9例 ,下壁 7例 ,下壁 后壁 3例 ,广泛前壁 下壁 2例 ,下壁 右室 7例 ,广泛前壁 右室 4例。常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不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急诊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 46例AMI病人行急诊冠造,对其中45例的梗死相关血管行直接急诊PTCA治疗,根据冠造病变特点安放支架,术后观察胸痛症状及心电图梗死相应导联ST段持续抬高状态,于1个月后行心脏超声检查,3-6个月门诊随访。结果 冠造1例病人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2级,7h后死亡;42例PTCA成功(成功率93.33%);27例术后胸痛消失或明显减轻;8例ST段持续抬高>50%;1例于成功PTCA后2h死于心源性休克;13例术后1周心功能NYHA2级;12例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EF)<0.45;随访4-6个月,出现胸痛症状5例。结论 AMI急诊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但术后ST段持续抬高及梗死相关血管开放程度是AMI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此外微血管功能不良对AMI病人急诊介入治疗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 ,使梗死面积扩大的表现形式。方法对 2例溶栓治疗 AMI后心电图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溶栓后 AMI面积进行性扩大。结论溶栓治疗 AMI使梗死面积扩大的表现形式有 3种 :1缺血性梗死转变为出血性梗死 ;2溶栓时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造成新的梗死 ;3溶栓 2 4小时后冠状动脉再闭塞。  相似文献   

19.
1对象与方法本组皆为住院患者,全部经临床、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均符合WHO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27例中男20例,女7例。年龄43~79岁,平均58.6岁。梗死部位:心内膜下梗死4例,前间壁梗死6例,下壁梗死6例,前壁梗死5例,高侧壁梗死1例,多壁梗死5例。并发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各1例。对照组选择同期病情相似AMI患者27例。两组之病情、梗死范围、并发症及年龄、性别等均有可比性。方法:观察组:无并发症患者第1天严格卧床,第2~3天床上肢体活动,第4~5天床上起坐,第6天下床,第7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KChIP2 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家兔36只,随机等分为手术组、药物组、假手术组;各组按术后1周、4周分成2个亚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各组梗死周围区心肌KChIP2 mRNA的水平。结果手术组和药物组在AMI后1周、4周,KChIP2 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01)。与手术组相比,药物组1周、4周后KChIP2 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缬沙坦能够提高家兔AMI后KChIP2 mRNA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