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破裂并发胆汁性腹膜炎国内尚未见报导,兹将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儿,男,2(1/12)岁,因发热、腹痛五天于1982年10月28日上午11时,由本院儿科急诊收住院。患儿五天前发热,伴有阵发性腹痛。服退热药后热退,二天后不热,但腹痛未见缓解,以右上腹部及剑突下为主,严重  相似文献   

2.
黄××,女,2岁,腹痛、腹泻、排粘液脓便3天,腹胀、呕吐1天,于1979年9月18日诊断为菌痢入内科。患儿入院前3天突起腹泻,为水样不消化之食物,伴少许粘液,每次量较多。次日腹痛剧烈,哭闹不安,伴低热、腹泻。大便每天4~5次,以粘液为主,有少许鲜血。在卫生站以胃肠炎治疗,服药后疼痛减轻,但精神、食欲差,体温增高,呕吐胃内容物。入院后按菌痢治疗,效果不佳、腹胀进行性加剧。以腹膜炎、肠梗阻转入外科。过去史:第三胎足月顺产,过去无类似病史,兄妹无特殊,父母健康。体检:体温38.8℃,脉搏130次,呼吸40次,血压80╱60。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3合岁。因腹痛13d腹胀10d于1998年4月16日入院。腹痛为持续性胀痛,伴阵发性绞痛。渐出现腹胀并进行性加重。进食后呕吐,腹泻2-3次/d,间排灰白色大使。按“肠梗阻,胆道蛔虫症”治疗gd无效。无发热、黄疽、昏迷。人院时体检:营养较差,痛苦面容,皮肤粘膜无明显黄梨,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体查正常,腹围53.5cm,腹部膨隆,脐膨出,腹壁静脉显露,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腹水征(+),肠鸣音正常。颜面、双下肢无浮肿。入院后予禁食及胃肠减压后行腹腔穿刺,见大量金黄色液体流出,在空气中停留30nun即渐转为墨…  相似文献   

4.
<正>患儿女,10个月。因食欲下降一周伴精神萎糜3天就诊,病程中有不规则发热,B超示:腹腔积液。入院查体:巩膜、全身皮肤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稍胀,无压痛,肝肋下1.5cm,质软,脾未及,两下肢无水肿。血红蛋白99g/L。尿常规VRO+2;血ALT》u/L、AST15u/L、ALP361u/L、BILIT25μmol/L,BILID11.3μmol/L、TP63.2g/L、A/G2.1,血液电解质正常,血沉72mm/h;脑脊液检查正常,CT:胸腹部未见占位性病变、腹腔积液、两侧胸腔反应性积液。腹水检查,深黄色,WBC5.8×109儿,RBC0.102×10~9/L,李凡氏试验阳性;镜检:未见抗酸杆菌和异常细胞,见大量急、慢性炎症细胞;腹水培养阴性;生化检查:BILIT224.7mmol/L、BILID200.  相似文献   

5.
胆道术后胆汁性腹膜炎1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4例胆道术后胆汗性为的诊断处理。其中胆管损伤引起9例,拔T管后引起5例。再手术12例,保守治愈2例。死亡2例,死因为膈下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认为胆道术后胆汗性腹膜炎重在预防。术毕留置腹腔引流管是预防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胆汁性腹膜炎是胆道手术后一项严重并发症,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笔者近几年遇治5例,均痊愈出院,结合复习文献,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男2例,女3例.年龄21岁至65岁,平均年龄37.5岁.  相似文献   

7.
戴季安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079-1079
胆汁性腹膜炎是胆道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我科近几年遇治5例,均痊愈出院,结合复习文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强 《中原医刊》2005,32(17):52-53
胆道术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并不多见,发生率一般不到0.5%,但由于部分病例症状不典型,常被手术后反应所掩盖。如缺乏警惕,不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造成严重后果,其死亡率高达50%~70%。近8年来,我院用非手术及手术疗法治疗6例,均获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胆汁性腹膜炎是胆道手术后一项严重并发症,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笔者近几年遇治5例,均痊愈出院,结合复习文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探讨非手术治疗胆汁性腹膜炎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以来保守治疗8例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PTC术后漏胆,保守治疗控制腹部症状,2d后择期手术胆总管癌切除;1例腹壁胆汁瘤溃破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行腹壁切开引流而治愈;6例经腹腔穿刺引流等综合性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医源性胆汁性腹膜炎常常是由于远期或近期的医疗失误所引起,病理损害多不严重,非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12.
患者,女,32岁。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天入院。3天前因腹痛由当地医生行上腹部针灸,后腹痛不缓解来我院就诊。入院诊断弥漫性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急诊手术,术中见腺腔内有较多的胆汁及脓性液,胆囊内侧壁有5×3cm黄色斑片,为胆汁渗透胆囊壁所致其余脏器无异常。故考虑针灸所致胆囊穿孔,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对症治疗,恢复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及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伴恶心、全身乏力3 d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曾于此次入院前2个月在长春市传染病院住院治疗.入院时查体:T37C,P80次/min,R 18次/min,BP21/14 kPa,一般状态差,发育正常,神志清晰,全身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全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触诊不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9×109/L,RBC 4.84×1012/L,血小板64×109/L,肝功转氨酶正常,总胆红素112.6μmol/L,Che 674 U/L,BUN 11.69 mmol/L,ALB24 g/L,GLB 29.5 g/L,A/G为0.8,尿BIL(卅),尿蛋白( );B超检查:脾厚3.0 cn,胆囊7.3 cm×3.9 cm,壁模糊.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限局性腹膜炎.入院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呈轻度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拔除“T”管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13例因拔除“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胆漏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病人中,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1例,2例行手术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结论术中处理好胆总管缝合技术及“T”管放置要领,术后延长拔管时间是预防“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关键,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胆漏量的大小,病情轻重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多数病人可采用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5.
梁天成  付文广 《海南医学》2012,23(22):74-75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迟发性胆汁性腹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10年10月泸州市中医医院外科和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5例胆道手术后迟发性胆汁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明确诊断,并及时进行了再次手术、引流。其中,3例很快治愈,1例经久不愈,1例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死亡。结论胆道手术后胆汁性腹膜炎较为常见,易引起注意并及时处理;胆道手术后迟发性胆汁性腹膜炎在临床上相对少见,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应力争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今年我们共遇 9例因拔管致胆汁性腹膜炎者 ,分别采用保守及手术治疗 ,均获痊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中 ,男性 3例 ,女性 6例 ,年龄 31~78岁 ,平均 5 5岁。 8例为胆道结石 ,1例为胆管炎。 6例为急诊手术 ,3例为择期手术 ,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 9例中合并糖尿病 1例 ,肝功能异常 5例 ,(其中 1例伴肝硬化腹水 ) ,3例未发现合并症。拔管前均按常规进行夹管无不良反应 ,经T管造影证实胆总管远端通畅。拔管时间最短术后 15天 ,最长术后 34天 ,平均 18 6天。1 2 结果 本组 9例均于拔管后 5~ 15分…  相似文献   

17.
18.
胆道探查术中常规放置T管引流,以减轻胆道压力,保证引流胆汁及日后恢复顺利。预防和正确处理拔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院近年来发生的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胆总管探查术后拔T管所致的胆汁性腹膜炎并不少见。我院自1992年以来共发生8例(其中1例外院转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