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利用经聚乙烯亚胺(PEI)钝化的荧光碳点(CD)装载阿霉素(DOX)进行药物递送,旨在增加DOX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减少DOX的心肌毒性。 方法通过一步微波加热法将甘油和PEI的混合物制备成CD-PEI,并通过静电效应将DOX装载至CD-PEI。采用CCK8实验检测CD-PEI-DOX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评估CD-PEI-DOX对A54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体内动物实验评估CD-PEI-DOX的心肌毒性以及对非小细胞肺癌皮下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 结果体外细胞实验证实,对比单纯的DOX处理组,CD-PEI-DOX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体内实验证实,CD-PEI-DOX纳米复合物治疗组小鼠心肌细胞结构完整,并且能有效抑制小鼠皮下肺癌肿瘤的生长。 结论经PEI钝化的荧光碳点负载阿霉素能显著提高DOX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并减少DOX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运用CD-PEI纳米颗粒改善化疗药物递送的治疗方案取得了初步证实,这可为肺癌化学治疗提供新思路,具有广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明显改善,但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严重威胁着肿瘤幸存者的健康,其中蒽环类药物(ANTs)引起的心脏毒性极其常见,并可导致不可逆的心脏损伤。ANTs心脏毒性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于心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因此早期检测心脏毒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主要探讨有助于早期检测ANTs心脏毒性的影像学新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心肌应变成像、心脏磁共振心肌应变成像和心肌组织定量成像以及PET/CT显像,以期为临床早期发现ANTs心脏毒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阿霉素(DOX)是一种抗癌化疗药物,广泛应用于肿瘤性疾病,但其具有剂量相关的心肌损伤作用,可导致危及生命的心肌病。相关动物和临床研究发现,运动可以缓解阿霉素使用后造成的心肌损伤,且不影响肿瘤的大小,相关机制包括:增加了心肌抗氧化酶;改变肌球蛋白重链(MHC)同种型分布;使血管平滑肌松弛;维持心脏细胞中的钙离子稳态;减少心肌阿霉素积累;降低阿霉素诱导的自噬/溶酶体信号传导;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抑制心肌中萎缩蛋白和凋亡蛋白的表达等。本文综述了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的性质和机制,并列出支持运动缓解阿霉素诱导的急性或慢性心肌损伤的动物研究和临床研究证据,以及提出运动治疗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诊断多柔比星(DOX)心肌毒性的敏感性、准确性以及是否存在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DOX心肌损伤模型组、DOX心肌损伤加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组,饲养大鼠,查大鼠血清IMA值变化。建立DOX心肌损伤大鼠模型,应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IMA增高组、心肌酶谱组、肌钙蛋白(cTnT)组心肌细胞凋亡Caspase-3情况。结果对3组大鼠心肌组织凋亡指标Caspase-3含量进行分析,提示IMA增高时,立即停止DOX给药的大鼠心肌损伤较轻;DOX心肌毒性产生时,IMA增高,拮抗活性氧产物(ROS)产生,使IMA值下降,提示血清IMA生成与ROS有关。结论 IMA作为DOX心肌毒性反应的早期诊断指标具有初步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5.
化疗药物对心脏的毒性损害逐渐成为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 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利用影像技术早期监测和准确评估心肌损伤及心脏功能, 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防止继发的心脏损害尤为重要。超声、心脏MR、CT及核医学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筛查、诊断、评估和监测等的价值各有所长。笔者总结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新技术对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应用价值及最新研究进展, 为临床进行早期干预和改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阿霉素(doxorubicin,DOX)作为化疗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然而,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是心脏毒性,调节DOX诱导的心脏毒性的分子组分和详细机制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不明。本研究旨在探索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调节DOX诱导的心肌细胞毒性机制。方法采用高通量lncRNAs基因芯片研究与对照组样品相比较,2 μmol/L DOX诱导的细胞样品中的lncRNA的差异性表达谱。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差异表达的lncRNA分子进行验证。6只健康纯种雄性8周龄小鼠,通过DOX注射制作心脏毒性模型小鼠(模型组);6只健康C57BL/6J小鼠饲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小鼠原代心肌细胞根据转染情况分为阴性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因子(cardiac apoptosis factor,CAF)组和CAF siRNA组。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模型组与对照组小鼠MIEF1基因的表达。通过合成lncRNA的小干扰RNA作为反向对照抑制MIEF1在小鼠原代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MIEF1表达情况。结果①对lncRNA基因芯片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较,DOX处理组中被命名为CAF的lncRNA表达显著上调(n=4;t=7.79,P<0.01)。②DOX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毒性模型造模成功。荧光定量PCR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IEF1 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n=3;t=14.978,P<0.01);不同浓度DOX处理细胞24 h 后,DOX浓度越高,MIEF1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n=4;t2 μmol/L=33.423,P<0.01;t4 μmol/L=36.120,P<0.01;t6 μmol/L=40.205,P<0.01)。CAF siRNA组MIEF1下调(n=4;t=12.909,P<0.01),CAF组上调(n=4;t=33.634,P<0.01)。③蛋白印迹法显示CAF组MIEF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n=4;P<0.01),然而CAF siRNA组MIEF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n=4;t=4.892,P<0.01)。结论LncRNA CAF在心脏细胞和小鼠的心脏响应DOX的治疗下调。用DOX治疗后MIEF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LncRNA CAF直接靶向 51 kDa的MIEF1,并抑制其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本研究确定了一种由lncRNA CAF和MIEF1组成的新途径,其介导DOX心脏毒性,为治疗心脏保护提供了有希望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 易累及冠状动脉, 引起冠状动脉扩张。早期研究认为川崎病的发生发展是自限性的,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其引起的心血管后遗症可延续到成年期, 与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相关。虽然冠状动脉瘤是最常见也是最受临床关注的并发症, 但在川崎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存在心肌损伤, 如心肌炎症、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异常。心脏MR具有多参数成像的优势, 能"一站式"完成对川崎病患儿心脏功能、解剖结构和心肌损伤的评估。该文对川崎病的心肌损伤发生发展、心脏MR的评估以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调强适形放疗(IMRT)能更好地提高靶区剂量,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特别适宜头颈部这些比较靠近重要器官的肿瘤的治疗。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IMRT比常规放疗有更好的剂量分布优势,在不影响肿瘤控制率和无瘤生存率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临近重要器官毒性,从而降低脑、脊髓损伤以及口干等副作用的发生率。IMRT显著提高了靶区的覆盖范围和避开正常组织,然而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局部复发依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分析了1999年以来关于头颈部肿瘤局部复发的文献资料,对使用IMRT治疗头颈部肿瘤病人的局部复发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Ⅱ在运动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为探讨心脏局部AngⅡ在运动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本文在长期游泳训练造成的心肌肥大模型上观察心脏系数、心肌局部和血浆AngⅡ含量的变化,同时观察应用转换酶抑制剂Captopril对心肌肥大的心脏系数及心肌和血浆Ang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可引起左右室心肌肥大,左右室心脏系数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9%和23.4%,这种心肌局部肥大和血浆AngⅡ的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48.3%和44.5%(p<0.01),应用Captopril可阻断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发生,左右室系数较单纯运动心肌肥大组分别降低了18.2%和17.8%且血浆和心肌局部AngⅡ的含量较单纯运动心肌肥大组分别降低了58%和55.8%(p<0.01),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心肌局部AngⅡ的含量与心肌肥大的程度成显著正相关(r=0.665p=0.013),由此证明心肌局部AngⅡ参与了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波  廖斌 《西南军医》2008,10(6):127-129
心肌保护的研究起源于1950年Big-elow提出全身低温对心脏的保护作用,1960年Shumway和Lower分别报道了心脏局部低温对心脏的保护作用,Mel—rose又提出心脏停搏液技术,1978年Stthomas液使心肌保护技术变得成熟,给心脏外科带来了飞跃。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了心脏不停跳心肌保护技术,至今对心肌保护技术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易发生局部复发、肝转移以及传统全身化疗方法毒性大、疗效差等问题,解放军第309医院的科技人员经过10多年的研究,创立了手术切除及术中超选择肿瘤区动脉置泵术。该技术先在患身上建立一条从体表到肿瘤区域的药物“高速公路”,术后反复进行区域灌注化疗,并结合体外癌细胞药物敏感实验,显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有效地杀灭残余癌细胞。该技术可使化疗的全身毒性反应大大减轻,明显降低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发生率,提高患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SENSE技术在急性心梗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快速MR心脏电影及灌注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组织的心肌运动及血流灌注特点 ,研究敏感编码技术在快速心脏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梗模型。结合SENSE技术 6只犬分别行快速多层面多相位屏气电影扫描、快速MR心肌灌注及延迟扫描观察梗死心肌MRI特点。结果 心脏电影成像可显示犬前壁心梗区室壁运动异常 ,MR灌注成像表现为局部灌注缺损区 ,延迟扫描表现为梗死区高信号。使用SENSE技术扫描速度提高 1倍 ,且图像质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快速MR电影及灌注成像有助于评价心肌运动及血流灌注 ,诊断急性梗死心肌。SENSE技术可提高心脏成像的时间分辨率 ,且在扫描时间不变时提高空间分辨率 ,减少运动及敏感伪影性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MRI速度的技术方法 ,在心脏成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述煤油型航空喷气式燃料(jetpropellant-8,Jp-8)皮肤途径中毒的毒性研究。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医学数据库中有关JP-8皮肤途径中毒的毒性研究文献。资料引用引用文献资料20篇。资料综合主要从JP-8皮肤途径中毒的局部毒性研究和全身毒性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概述。局部毒性研究包括皮肤刺激性、过敏性和致癌性研究,全身毒性研究包括皮肤的渗透性研究和全身毒性效应的评估。结论经皮肤途径中毒是职业接触JP-8中毒的主要途径之一,皮肤局部毒性主要为刺激性和过敏性,JP-8可以通过透皮吸收引起全身毒性,毒性作用与经呼吸道和经口染毒的毒性作用相似,但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4.
一、动脉内灌注:即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应动脉。使局部组织药物浓度更高,而全身药量减少,其局部效应及毒性决定于肿瘤类型、肿瘤血管状态、药物与肿瘤及正常细胞之间的接触时间、药物浓度和作用机理以及局部内环境(PH、PO_2和PCO_2),动脉内灌注方法的改进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红  江泽琴 《西南军医》2008,10(2):56-57
心力衰竭(HF)是因多种原因造成的心脏原发损害,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为多种病因所致的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其主要病例生理改变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对心脏及血管产生直接毒性作用,致心肌细胞坏死、凋亡,增加心肌间质纤维化,促进心脏扩大和重塑,导致心脏功能恶化,而恶化的心脏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HF在老年患者相当普遍,约6%~10%65岁或以上老年人患HF,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胸部肿瘤在我国为常见、高发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气管、肺、食管、心脏等器官受到的辐射损伤也日益增多,由此导致了不少误诊误治病例的出现。本文简要讨论胸部病变放射治疗所致损伤的病理变化和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对放射损伤的认识,注意早期症状和早期诊断,减少误诊误治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过去很少报道有关辐射诱发兔的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的某些试验研究,并未提及因辐射,心肌损伤的临床和机能的改变。本文的目的是报道大鼠局部心脏照射后产生的适用于机能分析并可与人辐射心脏损伤相比较的临床症候群。  相似文献   

18.
心脏跳动下施行ASD和VSD手术113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心脏跳动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以减少因低心脏停跳造成的心肌损伤。采用全身浅低温(31-34摄氏度),CPB,心脏缓慢跳动(50-60次/分),头低位,停止呼吸,保持MAR>8kPa(60mmHg)的方法,自1995年6月-1999年6月,施行继发孔ASD和直径在0.5-2.0cm的VSD手术113例。4例VSD因术野显露不良无法完善修复,术中改中低温心脏停 跳下完成手术。术后24h内轻度血红蛋白尿12例。残余VSD1例。全组无气栓发生,无手术死亡。随访95例身体恢复健康。此法较依温心脏损伤小,减少了低温心脏停跳过程,较适合于继发孔ASD和膜部、膜周部中、小VSD的修复。与心脏停跳下手术相比易发生气栓,但是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相似文献   

19.
调强适形放疗(IMRT)能更好地提高靶区剂量,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特别适宜头颈部这些比较靠近重要器官的肿瘤的治疗.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IMRT比常规放疗有更好的剂量分布优势,在不影响肿瘤控制率和无瘤生存率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临近重要器官毒性,从而降低脑、脊髓损伤以及口干等副作用的发生率.IMRT显著提高了靶区的覆盖范围和避开正常组织,然而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局部复发依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分析了1999年以来关于头颈部肿瘤局部复发的文献资料,对使用IMRT治疗头颈部肿瘤病人的局部复发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马英桓  孙岩  薛强 《临床军医杂志》2016,(12):1219-1221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可否成为多柔比星(DOX)心肌毒性反应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取乳鼠心肌细胞与6种不同浓度的DOX相互作用,观察DOX导致心肌毒性模型中活性细胞百分率、细胞凋亡百分率情况,并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 Tn T)及IMA变化情况。结果随DOX浓度增加及培养时间延长,活性细胞百分率逐渐下降(F=23.3,P<0.05),细胞凋亡百分率也逐渐下降(F=30.4,P<0.05)。运用SPSS分析软件的斯伯曼/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MA与细胞凋亡情况在3 h就开始存在相关性(r=0.891,P<0.05),而c Tn T与细胞凋亡情况12 h开始相关(r=0.658,P<0.05);CK-MB与细胞凋亡情况48 h开始相关(r=0.711,P<0.05)。结论 IMA成为DOX心肌毒性反应的早期诊断指标具有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