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交实验法优选蓝盆花总黄酮滴丸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交实验法优选蓝盆花总黄酮滴丸的制备工艺,按正交设计进行实验,以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外观质量3个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出了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2.
华北蓝盆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华北蓝盆花Scabiosa tschilliensis的干燥花序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醇(1),正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齐墩果酸(4),芹菜素(5),木犀草素(6),胡萝卜苷(7),山柰酚-3-O-β-D-6-O-(对羟基桂皮酰基)-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3-O-β-D-3,6-二-O-(对羟基桂皮酰)-葡萄糖苷(9),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0),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芹菜素-7-O-芦丁糖苷(1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3), 芹菜素-4'-O-β-D-葡萄糖苷(14),咖啡酸甲酯(15),马钱素(16),腺苷(17),木犀草素-6-C-β-D-吡喃葡萄糖苷(18),獐牙菜苷(19), sylvestrosides Ⅰ(20),sylvestrosides Ⅱ(21),urceolide(22)。其中化合物 1,2,7~9,12,15,17,18,20~22 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4,6~9,11,12,15~22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首次报道了化合物 2213C-NMR数据。  相似文献   

3.
蒙药蓝盆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用正交实验设计对蒙药蓝盆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以不同浓度的乙醇用量、不同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以芦丁为对照品,用比色法测定蓝盆花总黄酮提取是,提取次数具有一定的显著性,从而选出其最佳提取工艺为:以药材10倍量60%乙醇、提取2次,每次1小时。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蒙药蓝盆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研究有效物质基础及该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五种中药材清除自由基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广枣、地锦草、芯芭、多叶棘豆、蓝盆花的抗自由基作用。方法 :采用 NBT还原法 ,细胞色素 C氧化法 ,TBA显色法 ,测定 O- 2 、·OH、L PO。结果 :清除和抑制自由基的能力顺序是地锦草 >蓝盆花 >芯芭 >广枣 >多叶棘豆。结论 :5种中药材的消肿、清热、止血、促进伤口愈合、活血化瘀等功能可能与清除体内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六种维药提取液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方法: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采用H2O2/Fe2+体系,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并对文献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这几种维药均具有一定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川续断科蓝盆花属植物大多数在国内外广泛作为民间传统用药,潜在药用价值较大。通过Sci Finder,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等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收集到有关蓝盆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文献,经全面分析后,分类归纳成综述。至今,蓝盆花属植物中所含化学成分类型较多,主要有黄酮类、三萜类、环烯醚萜、香豆素类、酚类、有机酸和挥发油等结构类型。药理作用有解热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镇静、增强免疫等功能,尤其是在抗氧化和抑菌等方面效果显著。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和三萜类。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对蓝盆花属植物的研究,综述其化学成分结构类型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全面了解和综合利用蓝盆花属植物、开展发现其新的药用活性成分研究并对其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ICP-AES法测定蒙药蓝盆花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蒙药蓝盆花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其中Al,As,B,Ba,Cd,Co,Cu,Fe,Hg,In,Mn,Pb,Sr,Zn等1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选择ICP仪器最佳测定条件为射频功率1.15 kW,载气流量1.2 L·min-1,冷却气流量15 L·min-1,辅助气流量0.5 L·min-1,积分时间30 s。结果:该方法检出限为0.000 2~0.006mg·L-1,回收率96.6%~110.6%,RSD<4.29%。结论:此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对多种元素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
生姜对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生姜对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及紫外线照射H2O2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均有显著清除作用。提示生姜对活性氧的清除可能是其重要的药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草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利用 Fenton 反应,使生成的羟自由基与苯甲酸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羟苯甲酸,以羟苯甲酸荧光值的大小表示羟自由基的生成量。结果:于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中加入甘草总黄酮能有效地清除超氧阴离子,半抑制浓度(IC_(50))为226 mg/L,且随着加入药物浓度的增加,清除作用加强;甘草总黄酮还能显著地清除和抑制另一种损伤力更强的氧自由基即羟自由基,该作用明显优于甘露醇,其清除羟自由基的 IC_(50)是甘露醇 IC_(50)的1/255,其抑制羟自由基生成的 IC_(50)是甘露醇 IC_(50)的1/139。结论:甘草总黄酮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阐明蓝盆花Scabiosa comosa的药效和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其关键靶点和相关通路,明确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将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blank group),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HF)的模型组(model group),蓝盆花低剂量组(low-dose group)、中剂量组(medium-dose group)和高剂量组(high-dose group)。对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和Masson染色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将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blank group)和蓝盆花给药组,7 d后腹主动脉取血,将不同剂量的含药血清作用于肝星状细胞-T6(hepatic stellate cell-T6,HSC-T6)。采用流式技术检测蓝盆花含药血清对HSC-T6的凋亡率。对蓝盆花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TOF-MS)测定及成分分析。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分别获取蓝盆花靶点和肝纤维化靶点,取交集获得抗肝纤维化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利用Metas...  相似文献   

12.
蓝盆花的抗氧化作用及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蓝盆花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了蓝盆花对肾缺血再灌注后MDA、SOD以及肾组织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蓝盆花组与对照组比较,MDA明显下降,SOD,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显著上升.结论:蓝盆花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茶叶、野菊花、山植、芦丁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以黄嘌呤-黄喋呤氧化酶-鲁米诺体系作为超氧阴离子的产生体系,以化学发光的降低作为检测活力的指标。结果:茶叶、野菊花、山楂、芦丁都表 现出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其活力与黄酮含量有关。结论:黄酮类化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人工种植窄叶蓝盆花不同采摘期的木樨草素含量,为蓝盆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及采收加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木樨草素作为指标,对不同采摘期的野生驯化蓝盆花药材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yncronis-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以甲醇-0.1%磷酸溶液,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为30℃,进样量10μL,理论板数按木樨草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结果:木樨草素在1.0μg/μL~20μg/μ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采收期蓝盆花的木樨草素含量差异显著,8月8日木樨草素含量高于7月23日、8月11日、8月16日、9月4日、9月14日。结论:蓝盆花不同生长时期木樨草素的含量发生变化,每年8月上旬大量采集有利于保证蓝盆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槐米、芦丁清除超氧阴离子及保护线粒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槐米水提液及其提取物芦丁是否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O2)、抗氧化、保护线粒体作用。方法:以Fe2 —L-半胱氨酸(L-Cys)体系体外诱发鼠肝、脑线粒体及匀浆脂质过氧化并导致线粒体肿胀。以还原型辅酶Ⅰ—吩嗪硫酸甲酯—氮蓝四唑(NADH-PMS-NBT)系统产生O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含量、线粒体肿胀度和O2的清除情况。结果:线粒体和匀浆分别与Fe2 —L-Cys系统共同温育,可使TBARS生成量显著增加,并使线粒体肿胀。槐米水提液及芦丁可明显抑制TBARS生成及线粒体肿胀,并能明显清除O2,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槐米水提液及芦丁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抗氧阴离子、抗氧化及保护线粒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蓝盆花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芦丁的含量。结果:芦丁在0.2004~1.803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3480x+59039,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27%,RSD=1.04%。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很好地控制蓝盆花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7.
马齿苋总黄酮对人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建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引发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实验模型 ,研究马齿苋总黄酮对红细胞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邻苯三酚在碱性条件下自氧化产生 (O2·- )引发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 ,并以此为实验模型研究马齿苋总黄酮对红细胞膜封闭能力唾液酸、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O2·- )能引起红细胞膜重封闭能力显著降低 ,其平均封闭度为 4 1 9% ,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较正常膜显著下降 ,MDA含量显著增加。而预先加入不同浓度的马齿苋总黄酮后能显著增加膜封闭能力 ,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较氧化膜显著增加 ,MDA含量显著降低。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提示 :马齿苋总黄酮对红细胞膜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覆盆子等8味中药的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覆盆子、炙首乌、苡米等 8味中草药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生产超氧自由基 ,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进行检测。结果 :覆盆子、炙首乌、槐米、生蒲黄、红花、炙黄芪、苡米、生首乌抑制率为50 %时的相应浓度 (IC5 0 )分别为 0 .0 467,0 .1640 ,0 .773 0 ,1.3 570 ,1.410 0 ,2 .53 70 ,3 .0 83 0 ,3 .2 180 mg· ml- 1。结论 :发现分析的 8种中药都能不同程度地清除超氧自由基 ,其中覆盆子、炙首乌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蒙药蓝盆花的HPLC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其中7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OSMO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变波长模式检测;柱温2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首次建立蓝盆花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发现了18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了10个共有峰,并对特征图谱中的绿原酸、獐牙菜苷、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大波斯菊苷、木犀草素、芹菜素7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良好,具备定性定量双重作用,可为蒙药蓝盆花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更全面的依据,也为该药材的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度法探究蒙药蓝盆花保肝活性成分。方法以Wistar 大鼠为供体,制备灌胃给药 蓝盆花醇提物后9 个时间点含药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HPLC-QExactive- MS)分析不同时间点13 个成分峰面积,采用MTT 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含药血清对H2O2 致HL-7702 肝 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存活率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不同时间点含药血清中各成分峰面积,即各成分相对 含有量与相应细胞存活率的相关性。结果入血的13 个原型成分与保肝活性关联度均大于0.75,说明这些成 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保肝活性,其中关联度大于0.8 的成分有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对香豆酸、香叶木素、 芹菜素、对羟基苯甲酸,提示这些成分可能表现出相对较高的保肝活性。结论该研究借助灰色关联度法,从 体内代谢同时兼顾药效的角度寻找保肝活性成分,从蓝盆花含药血清中筛选到5 个潜在的具有较高活性的保肝 药效成分,该方法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发现蒙药蓝盆花药效成分(群),为深入蓝盆花的体内代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