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部占位性病变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及对周围各组织解剖结构的压迫,侵犯情况对于病变组织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占位病变进行影像分析,19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IP多平面重建,6例行MRI平扫加增强。分别对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程度、位置、与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的关系等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结果:咽旁间隙向内受压,移位7例,其中6例为腮腺混合瘤,1例为咽旁间隙内淋巴瘤。颈动脉鞘受压,变窄伴咽旁间隙向反方向受压或移位5例。其中1例副神经节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颈动脉鞘不规则扩大变形,颈动脉分叉扩大1例,为颈动脉体瘤。咽旁间隙受侵,变形,向外移位伴鼻咽腔受侵7例,3例为鼻咽癌,4例为淋巴结转移。结论:颈深部占位性病变,除自身大小、密度、形态、位置等因素外,通过观察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的相应变化情况,可对病变进行较准确的定位诊断,尤其在肿块位置较深,较大的情况下,结合多平面重建和MRI的矢冠状位扫描,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可达95%左右。依据病变形态、密度、信号、边缘、强化程度等情况可进行鉴别诊断,甚至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黄色瘤样垂体炎临床上极少见。1 例33 岁女性患者,因头痛、视力障碍、停经入院,实验室内分泌学检 查提示皮质功能减退;MRI 检查表现为鞍区占位,T1WI 呈等信号,T2WI 为略高信号,增强后病变明显均匀强化, 垂体柄增粗,视交叉被向上推压移位,左侧海绵窦受侵,肿块包绕左侧颈内动脉,冠状位上略呈“三角形”。术前 诊断为垂体腺瘤,在全身麻醉下行鞍区及鞍上占位病变切除术+ 视神经减压术,病理检查表现为镜下见间质泡沫细 胞、淋巴浆细胞、粒细胞明显增生,支持黄色瘤样垂体炎。黄色瘤样垂体炎的MRI 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其最典型 的MRI 特点是垂体柄增粗及由于增粗的垂体柄、侵犯海绵窦而在MRI 冠状位上表现为“三角形”。分析其影像学特 点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对消化道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49例消化道占位病变MRI表现,行常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SE/TIWI,FSE/T2WI及轴位脂肪抑制(STIR)扫描。结果食道癌3例,胃癌17例(误诊1例,其中3例肝转移、胃外侵犯1例、1例胸椎转移),小肠恶性肿瘤5例(误诊1例),小肠不全梗阻2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结肠癌8例,直肠癌11例(精囊腺受侵1例、盆腔淋巴结肿大1例、术后复发4例),肠套叠1例。定位诊断准确率97.76%,定性诊断准确率95.92%。结论低场MRI能充分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周围受侵、淋巴结肿大以及远处转移。磁共振检查对滑化道占位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色瘤样垂体炎临床上极少见.1例33岁女性患者,因头痛、视力障碍、停经入院,实验室内分泌学检查提示皮质功能减退;MRI检查表现为鞍区占位,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后病变明显均匀强化,垂体柄增粗,视交叉被向上推压移位,左侧海绵窦受侵,肿块包绕左侧颈内动脉,冠状位上略呈“三角形”.术前诊断为垂体腺瘤,在全身麻醉下行鞍区及鞍上占位病变切除术+视神经减压术,病理检查表现为镜下见间质泡沫细胞、淋巴浆细胞、粒细胞明显增生,支持黄色瘤样垂体炎.黄色瘤样垂体炎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其最典型的MRI特点是垂体柄增粗及由于增粗的垂体柄、侵犯海绵窦而在MRI冠状位上表现为“三角形”.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灰质移位症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征,提高对脑灰质症的认识,为临床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脑灰质移位症临床CT,MRI的影像学资料,评价脑灰质移位症病变的大小、分布、伴随的其他脑发育畸形,如胼胝体的发育畸形、平滑脑、脑裂畸形等,病变有无占位效应及其周围有无水肿情况.结果:30例脑灰质移位症患者中,脑灰质移位伴胼胝体发育畸形5例(17%);脑灰质移位脑裂畸形11例(36%);脑灰质移位伴平滑脑3例(10%);脑灰质结节位于室管膜下5例(17%);巨大孤立性脑灰质移位2例(7%);脑灰质结节位于半卵圆中心4例(13%);多发生在25岁以下,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18例患者有智力低下,2例肢体活动障碍,病灶多位于顶叶,其次是颞叶和枕叶,病变均为单发,CT和MRI能够清楚显示病变,T1WI与T2WI均显示等皮质信号,PDWI显示病灶更清楚;CT显示半卵圆中心,脑室白质区及室管膜下移位的灰质结节或团块,呈稍高密度影,与正常脑皮质密度相等,增强扫描病灶与正常脑皮质强化一致.结论:脑灰质移位症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均有一定特征,CT平扫一般即可做出诊断,CT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I可作为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61例垂体腺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5.01.01~2019.04.01期间经术后病理及临床相关检查确诊垂体腺瘤的61例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垂体大腺瘤45例,垂体微腺瘤16例。结果垂体大腺瘤的MRI表现为T1WI等、稍低信号,T2WI等、稍高信号,占位效应明显,常向两侧侵袭海绵窦,向上累积视交叉,垂体柄局部受压推移改变,部分第三脑室或双侧侧脑室受压积水。垂体微腺瘤因体积小、常无垂体形态改变及肿瘤信号可与正常垂体相仿,所以在MRI平扫中信号表现不明显,需行MRI增强检查。其中10例患者出现垂体腺瘤卒中,8例患者出现第三脑室或双侧侧脑室扩张积水,7例患者出现"腰征"。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MRI检查偶然发现右蝶骨嵴内侧巨大占位,直径大于5cm.右额叶、颞叶及侧脑室和三脑室受压.肿块向中线发展并已完全占据垂体窝和两侧海绵窦,视交叉和双侧颈动脉已被完全包裹,后组筛窦及上斜坡受(图1、2).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 1995年~ 2 0 0 2年间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共 18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例垂体腺瘤患者中男性 6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7~ 6 6岁 ,平均 4 2 .9岁。病程 1个月~ 6年。临床表现 :头痛 8例 ,视力减退 18例(其中完全失明 2例、视野缺损 16例 ) ,闭经、溢乳 7例 ,肢端肥大 3例 ,多饮多尿 2例。 18例均行头颅MRI检查 ,显示 :肿瘤上下径为 3.1~ 7.0cm ,鞍区占位 ,均不同程度向鞍上及两侧生长 ,视神经、视交叉受压。向上压迫下丘脑l例 ,侵及海绵窦、颈内动脉 9例 ,向蝶窦生长 6例 ,其中 4…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垂体瘤致视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②方法 以手术治疗的48例垂体瘤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与MRI影像资料.③结果 48例垂体瘤患者中,38例(79.2%)患者肿瘤向鞍上生长,视交叉受压向上移位,视力下降率和视野缺损率分别为77.6%和53.9%,10例(20.8%)患者视交叉未受肿瘤压迫,视力下降率和视野缺损率分别为60.0%和30.0%,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下降率和视野缺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25例肿瘤偏一侧生长的患者中,18例同侧视力下降较对侧明显,13例同侧视野缺损较对侧严重.④结论 肿瘤对视交叉的机械压迫可能不是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的关键因素,而视交叉供血动脉受累或肿瘤增殖活跃"窃取"视交叉的血液可能是患者出现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当肿瘤偏一侧生长时,该侧视功能障碍往往较对侧明显,可能是该侧视交叉供血动脉受累亦较严重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总结下丘脑错构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下丘脑错构瘤2例.结果 男、女各1例,2例均位于灰结节,呈类球形或椭球形等T1、等T2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楚,注入造影剂后无强化.较小1例肿瘤最大径为10 mm×12 mm×13 mm,视交叉略受压,较大1例肿瘤大小为20 mm×18 mm×15 mm,局部略突入鞍内,视交叉明显受压移位.结论 如患者为儿童,临床上表现为性早熟和痴笑样癫痫,影像学上表现为灰结节或乳头体肿块,且有注入造影剂后无强化之典型MRI表现,应诊断为下丘脑错构瘤.本病与颅咽管瘤、垂体瘤、生殖细胞瘤等鞍区肿瘤鉴别不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分析垂体大腺瘤累及邻近结构的CT、MRI表现与临床表现 ,探讨CT、MRI对垂体瘤侵犯周围组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38例侵及邻近组织的垂体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2 1例行CT检查 ,单纯平扫 12例 ,平扫 +增强 9例 ;18例作MRI检查 ,单纯平扫 4例 ,平扫 +增强 14例。结果 :5例肿瘤单纯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 ,2 0例以向上生长为主并有鞍旁受累 ,13例以向一侧或两侧鞍旁生长为主并向上或 (和 )向下侵犯。临床症状大多数为渐进性 ,表现为视觉障碍、海绵窦占位症状、头痛、内分泌症状等。结论 :CT、MRI能明确垂体瘤向周围的侵犯范围 ,对其诊断、治疗及随访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弥漫性星形细胞瘤MRI及CT影像学特征,总结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5年于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MRI表现与特点,与病理对照,评估MRI、CT联合诊断价值。结果病理分级:Ⅱ级13例,Ⅲ级12例,Ⅳ级8例;病灶最大直径2.1-8.2cm,平均(4.5±0.2)cm。;2例病变位幕下,34例位于幕上,以其额叶、颞叶病变多见;大部分可见边界不清、弥漫性异常信号灶;19例周围均无水肿,未见显著占位效应,仅12例可见轻中度脑水肿,5例可见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T1WI序列呈等低信号,T2WI序列呈高信号,CT扫描可见肿瘤边界模糊低密度灶;17例未见明显强化,15有轻中度强化表现,可见结节、小斑块状或非规则环状强化。结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以青年常见,影像学表现有其特殊性,采用MRI联合CT检查,可实现多方位、多角度成像扫查,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低场强MRI在急性脊髓炎检查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在急性脊髓炎检查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例急性脊髓炎的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中病变累及颈髓者5例,颈髓至上段胸髓者1例,颈髓中、下段至上、中段胸髓者4例,下段胸髓受累2例;病变范围达4个以上椎体者10例;病变在T2WI上容易识别,均呈高或较高信号影,矢状位结合横轴位观察才能避免误判;5例脊髓轻度增粗,3例较明显增粗,4例脊髓形态改变不明显,脊髓形态改变在矢状位T1WI上显示清楚;3例行MRI对比增强检查,其中1例呈中度条状强化,2例呈轻度斑片状强化,无占位效应。结论MRI能直观地反映急性脊髓炎的病理改变,是该病的一种理想影像检查和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空蝶鞍的MRI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作垂体MRI检查资料完整的92例空蝶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蝶鞍呈球形扩大45例。鞍内呈脑脊液信号且与鞍上池相通,垂体变薄紧贴鞍底或鞍背,信号均匀,高度≤3mm 57例,≤2mm 35例。矢状位呈新月形57例,呈弧线状35例。垂体柄居中80例,轻度左偏5例,轻度右偏7例,拉长直达鞍底92例。鞍底骨质轻度变薄下陷42例。视交叉受压上抬5例。冠状位垂体左右径〈10mm,上缘平直30例,凹陷62例。视交叉与垂体距离拉长,垂体柄居中,加上压向鞍底的垂体,呈“工”字形30例,呈“锚”形62例。结论MRI检查是发现空蝶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研究几种肝脏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点,提高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认识和诊断。方法:收集84例经临床证实的肝脏病变病人的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肝脏占位病变的主要MRI表现:在T1加权图像上,大多表现为略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恶性病变56例,表现为混杂增高信号,良性病变28例,信号均匀增高,血管瘤质子密度像即呈高信号。结论:MRI检查对于肝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和定性有特征性。并强调了MRI检查对手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路病变的眼科表现,从眼科角度提高对视路病变的早期认识。方法分析首诊于眼科经CT或MRI确诊的35例视路病变的部位以及临床表现、视野检查结果。结果视交叉前病变1例(2.86%),视交叉病变8例(22.86%),视交叉后枕叶前病变8例(22.86%),枕叶病变18例(51.43%)。主诉视物模糊者34例(97.14%),有偏盲症状者6例(17.14%)。视野检查有偏盲者34例(97.14%)。8例视交叉疾病中4例6眼有视神经萎缩。结论有视物模糊主诉或视乳头萎缩而无眼科病变可解释者,应把视野检查作为常规,必要时行CT/MRI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儿童肝母细胞瘤B超、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在各影像学检查方法上的特征,并进行比较,初步分析各项的长短处,提出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 共9例患者,均做上述检查。B超、CT采用各种不同机型。MRI采用PHILIPS公司NT-10机型。9例患者中CT增强扫描3例,MRI均做增强扫描。结果 B超表现为肝肿大(9例),回声不均匀,小灶状高回声区(3例),液性低回声区(5例)。CT表现为病灶组织密度明显不均匀,可见钙化(5例),有明显占位征象,将周围组织推压或浸润,5例有出血及囊变。MRI显示肝脏表面凹凸不平,平扫病灶T1WI以低信号为主,5例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2例T1WI出现高信号区域(出血),肝内胆管受压扩张(1例),巨大肿块使周围脏器明显移位、受压(2例)。结论 肝母细胞瘤在B超、CT及MRI表现有许多共同之处,三者对肝大、肿块,囊变等均显示清晰。同时又各具特点。B超简捷、方便、又可反复检查。CT对出血、钙化及“假包膜”等能满意显示。MRI则对肿块与正常肝组织界限、子灶、点灶状出血及病灶与周围脏器关系的显示有不可比拟的长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导引下胸部经皮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非开放式MR机对78例胸部占位病变行MRI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术,采用GMRI兼容专用切割式穿刺针穿刺切割肿块。结果:78例中,肺内占位病变6 8例,其中肺癌4 7例(其中鳞癌16例、腺癌2 7例、未能分型4例)、炎性假瘤8例、结核2例、肺肉质变1例;纵隔占位5例(其中恶性胸腺瘤3例,炎性病变1例,正常胸腺组织1例) ;胸壁占位5例(胸膜间皮瘤2例,胸壁转移瘤1例,骨髓瘤1例,1例未见肿瘤组织) ,一次穿刺成功率93.6 % ,(73/ 78) ,二次穿刺成功率6 .4 % (5 / 78) ,活检正确率86 .7% ,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MRI导引下经皮肤穿刺活检术具有安全、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无辐射等优点,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介入技术。  相似文献   

19.
鞍区占位病变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鞍区占位病变的CT、MRI表现,探讨CT及MRI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鞍区占位病变的影像及临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垂体大腺瘤20例、颅咽管瘤16例、脑膜瘤4例、胶质瘤4例、Rathke’s囊肿3例、皮样囊肿3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不同病变在生长部位、信号或密度上各有特点,大部分病例影像检查能做出正确定性、定位诊断。结论CT能准确显示鞍区肿瘤钙化和骨质破坏程度,MRI能很好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及邻近解剖关系,是鞍区病变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晓丽  杨本涛  王振常 《当代医学》2009,15(20):115-117
目的探讨鼻、眶、耳部腺样囊性癌CT和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经组织学证实为腺样囊性癌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昕获得的16例CT和11例MRI表现。结果19例中起源于鼻腔6例、鼻窦4例、外耳道7例、泪腺2例,肿块呈不规则形8例、分叶状2例、椭圆形6例、圆形5例,大小为1cm~3cm者11例、〉3cm者6例、〈1cm者2例,边界不清14例、边界清楚5例。平扫CT显示密度欠均匀9例、密度均匀7例,肿瘤周围骨质以受压为主,局部呈“虫蚀状”破坏10例、溶骨性破坏4例;仅为骨质受压1例;无骨质改变1例。MR T2WI上肿瘤呈等、高混杂信号,T1WI呈低信号,增强T1WI为不均匀“筛状”强化。结论鼻、眶、耳部腺样囊性癌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T2WI和增强T1WI上“筛状”改变、相邻骨质以受压膨胀为主、局部虫蚀样骨质破坏,CT显示骨质改变优于MRI,MRI显示“筛状”改变及病变范围更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