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胃肠动力学和血清药动学在中药有效组分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更科学更快地将中药开发成高水平新制剂.使中药新药开发更严密和科学,拟从胃肠动力学和血清药动学的角度谈谈对中药新药开发中中药有效组分研究的看法。首先、作为任何一味中药,目前还没能探清其药效和临床的物质基础,更不用说中药复方,因此任何中药或复方均是一个“灰箱”系统,既包括药效和理化性质明确的成分,也包括药效和理化性质不明确或不甚明确的成分.为了严密考察制剂研究的合理性,从植物化学、药理和制剂相结合的角度对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提出如下三条原则.1只有被胃肠液溶出的成分才能被机体吸收.该原则是根据中药…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代动力学是中药现代化研究进程中的桥梁学科,在对中药复杂物质基础、各成分/组分体内过程以及药动/药效关系等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中药的多成分/组分复杂体系,如何科学揭示符合中药自身特征的药代动力学一直是探索的热点和难点。中药物质基础的最优组成结构发挥着最佳的功效,而成分/组分组成结构的功效差异与体内的吸收、转运、代谢、排泄密切相关。该文系统回顾了当前中药及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方法,并根据组分结构理论思想对中药药代动力学进行探索,拟采用中药组分结构整合中药药代动力学的方法,深入探究组分结构对中药多成分/组分的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以促进我国中药现代化、创新中药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药鲜药的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国有丰富的鲜药资源和长期应用鲜药的临床经验.很多研究表明,传统以鲜品入药的处方表现出特殊的功效,有着干品不可替代的疗效.但是,目前对鲜药物质基础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很多鲜药药效物质基础并不明确,这严重阻碍了鲜药的现代应用和发展.该文结合鲜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通过比较鲜药与干品在化学成分、有效组分和药理活性等物质基础方面差异,提出了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鲜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中药鲜药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组分中药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其疗效是长期临床中医学实践证明的.长期以来,中药的研究一直薄弱,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药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中药是我国最具知识产权优势的文化,因而大力发扬中药事业是每个中药工作者的责任.中药的有效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能用现代方法科学阐释其机理一直是个难题.因此,中药与世界药学的发展速度还存在很大差距.为此,我们提出了以组分中药来构建中药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效组分理论与药效组分的研究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其医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使用现代方法阐释中药药效的机理一直是困扰世界医学界的难题。"中药药效组分理论"的提出,对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把钥匙,从而对该理论的研究进展和模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贾晓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9):1430-1434
中药发挥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质基础是由多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多组分、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基于整体观的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已取得一定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围绕“组分结构理论”,系统阐述了中药物质基础认识和创新组分结构中药制剂科学内涵,以期为现代创新中药制剂研发提供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药方剂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以饮片配伍来组方制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应用模式,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应对多因素复杂性疾病,中药方剂具有理论优势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但科学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中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缺乏科学认知,导致中药方剂发挥疗效的规律认识不足,影响了中药疗效的稳定发挥,也阻碍了中药产品质量的提升。组分中药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突破了仅凭经验组方的传统,实现从饮片配伍到组分配伍的转变,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在3个国家"973"计划项目支持下,以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研发创新中药为目的,围绕"两个相对清楚",开展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开拓了组分中药研究方向。十多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扩展,组分中药和效应配伍理论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完善。组分中药理论价值不仅是在新药发现方面,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沟通融合的桥梁,构建了关键技术体系,符合中药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该文着重介绍组分中药研究历程、相关概念和技术发展以及在中医药理论研究、创新中药研发、中成药二次开发和制药技术升级换代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属于复杂体系,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组分结构中药是在继承中医药特点的基础上,体现中药多组分整合作用特点的一个有序整体,是中药物质基础的新见解。目前,传统的研究方法不足以解决中医药物质基础与药效关系,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作用机制等方面问题。生物信息学诞生于后基因组时代,涉及了系统生物学,不同层面的组学以及相应的数学、计算机科学,越来越成为人们对复杂体系,生命规律本质认识的强大工具。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思路、技术方法和丰富的数据挖掘知识结合组分结构中药理论,为发展创新组分结构中药,系统解析中医药本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带来新契机。 相似文献
13.
中药制剂质量的科学客观评价一直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历史性难题。既往中药制剂质量评价多采用以点代面,以一代全的单成分评价模式及唯含量论的指标选取方式,严重偏离了中药整体观的特点,难以客观准确地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目前,基于多指标的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模式已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然而中药多成分的复杂性,使其无法实现所有成分的准确辨识,更不可能将所有成分作为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的标准。结合中药自身特点,提出在现有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等先进技术手段,选取可代表中药制剂整体效应的有限个代表性成分,并在各代表性成分量比关系考察的基础上,以代表性成分的量及各代表性成分间量的关系为参数,建立基于组分结构特征的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策略,以期为今后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论“中药胃肠药动学研究”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论“中药胃肠药动学研究”的意义及对策杨奎(成都中医药大学药理教研室成都610075)蒲旭峰(成都市药检所成都610061)1“中药胃肠药动学”的“初步”定义及研究目的由于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理化性质各不相同,受胃肠道环境(酸性或碱性,肠道细菌的分解... 相似文献
16.
中药组分的系统化学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的化学表征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中药发展的现状,从组分的角度切入中药,提出了同系组分的概念,并从标准品表征,强极性组分表征,同系组分表征,多维多模式色谱分离及其联用表征和质量控制方法与技术等方面,全面阐述了进行系统化学表征研究的思路,力求实现对中药物质基础的揭示和中药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全面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中药组分已经成为现代中药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随之中药组分呈现出多样性与误识性发展趋势。对于一个现代化新产物的研究,应鼓励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但是对于中药组分概念错误认识是不应该出现的。该文通过分析中药组分的发展现状、引发的问题来对中药组分标准化进行探讨,目的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再出现把非中药组分当作中药组分来研究的科研情况。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不同医家对方证相应理论的研究及应用,从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药效-药动学相关研究等3方面,总结其研究进展,进一步肯定其临床使用价值,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治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方证相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强调方剂与证相互作用中的对应关系;中医方证相应理论可由药效学-药动学研究得到现代的科学诠释,有利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进而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胆木为黎族民间常用药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作用,以胆木药材开发的中药制剂胆木注射液已经进入临床使用多年,疗效确切。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对胆木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解析,但是其与疾病防治相关的药效物质基础并未得到明确,而且胆木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依然局限于单一指标成分,并且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无法很好地保证它们的内在质量。该文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构建能够反映胆木注射液作用整体性以及组分结构层次性的“多维结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对药材到制剂成品进行工艺全程动态监控,从而保证胆木注射液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中药质量控制的发展历史,并基于“组分构成”理论对药物中的量-效关系进行分析,以完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