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纳  俞京梅 《护理研究》2009,23(2):467-467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PNs)是指机体各系统的恶性肿瘤,或潜在的恶性肿瘤所产生的间接或远隔效应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神经一肌肉接头处或肌肉的病变。它们并非由肿瘤转移或浸润、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或抗癌药物治疗所引起^[1],是由癌肿引起的非转移性神经系统病变,在病变部位并无癌细胞。PNS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在肿瘤发现之前、之后或与之同时发生^[2]。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肿瘤之一,在转移性乳腺癌中有1/3病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相似文献   

2.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PS)为癌肿的远隔效应,是癌肿瘤对患者肢体远处组织、脏器非转移性损害的统称[1].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PNS)这一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癌肿通过远隔作用引起的神经障碍,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神经系统,而没有癌肿直接侵犯神经组织或代谢性、感染性及血管性并发症表现[2].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来升高,但早期诊断困难.约1%的癌肿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神经系统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在肿瘤发现前[3],因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肌肉、血管等,使临床表现更加不典型、多样化,导致早期误诊.了解和认识"副肿瘤综合征"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而症状护理在此病中减轻了患者的病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杨  朱宏伟 《现代护理》2006,12(11):1056-1057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PS)为癌肿的远隔效应,是癌肿瘤对患者肢体远处组织、脏器非转移性损害的统称.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PNS)这一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癌肿通过远隔作用引起的神经障碍,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神经系统,而没有癌肿直接侵犯神经组织或代谢性、感染性及血管性并发症表现.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来升高,但早期诊断困难.约1%的癌肿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神经系统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在肿瘤发现前,因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肌肉、血管等,使临床表现更加不典型、多样化,导致早期误诊.了解和认识“副肿瘤综合征”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而症状护理在此病中减轻了患者的病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报道1例垂体转移性肺癌,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垂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垂体转移性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我院1例确诊为垂体转移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近期国内外关于垂体转移瘤相关文献。结果:垂体转移瘤是少见的颅内病变,多来源于乳腺和肺,以尿崩、视神经损害和内分泌功能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缺乏特征的影像学表现。结论:对于同时影响垂体前后叶功能、生长较快且有侵袭性的鞍区肿瘤需注意和垂体转移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nervousparaneoplasticsyn drome,NPS)或称癌肿性神经肌肉病变 ,是指恶性肿瘤在非直接转移或浸润情况下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的病变[1] 。因其临床表现复杂且与相应的非癌性病变相同 ,故难以区别[2 ] ,易于误诊、漏诊。现将 1995 2 0 0 1年间在院内外误诊的13例NPS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中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2 6 70岁 ,平均 5 2岁。 13例均经手术或活组织检查 ,病理证实为肺小细胞未分化癌 4例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肺鳞状上皮细胞癌各 2例 ,肺…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可分为转移性和非转移性病变。前者是因癌肿直接浸润或通过血管、淋巴系统转移至脑、脊髓、脑脊膜和周围神经所致 ;后者则由癌肿的远隔影响累及到神经元、髓鞘、肌肉和神经肌肉接触点 ,神经病变部位并无肿瘤细胞可见 ,称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neurologicalpara neoplasticsyndrome ,NPS)。NPS的发病率可因癌肿的类型和部位而异 ,以肺癌引起的发病率最高 ,而直肠和宫颈癌则较低 ,一般在 0 5 %~ 16 4 %。NPS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大多数病人 (约 80 %以上 )出现神经…  相似文献   

7.
癌肿的神经系统合并症可以是转移性的,也可以是非转移性灼。(1941)和(1948)等早已注意到癌肿在没有转移至神经系统的情况下,也可产生各种神经精神症状。这种继发于癌肿的非转移性神经系统合并症又称为癌症性神经病或神经-肌病,也称为癌肿对神经系统的远隔影响。目前这个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刘庆明 《临床医学》2011,31(12):110-110
转移性脊柱肿瘤,系指癌、肉瘤或其他恶性病变转移至脊柱而发病。由于转移性脊柱肿瘤发病较良、恶性原发性肿瘤为多,加之医生认识不足,极易导致误、漏诊。本文对转移性脊柱肿瘤X线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减少X线误诊。1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放射科共误诊的10例转移性脊柱肿瘤,男9例,女1例,年龄48~67岁,  相似文献   

9.
副肿瘤综合征及其临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s,PS)系指所有癌性非转移性神经系统疾病。但多数神经病学医生将该名词限指一组少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躯体癌肿在中枢神绎系统的远端效应(Rernote effects)。该组癌症在临床及病理学上不同于其它常见的癌症所致非转移性疾病如:条件致病菌感染、放疗或化疗引起的副作用,营养及血管性疾病等。现就其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综述如下。 1 PS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胡华成  胡筠珠 《临床荟萃》1993,8(19):892-893
随着癌肿发病率的升高和癌症患者生命期的延长,转移性肺癌的发生率正在逐渐增高,为探讨纤支镜检对转移性肺癌的诊断价值,现将我院所遇的42例转移性肺癌的纤支镜检情况作一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确定 从1981年3月~1991年12月,共42例受检者,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51岁。本组所有病例均符合下列三条件之二:①患者原有或并无原发肿瘤病史,X线胸片(或CT)表现为任何弥漫性肺部病变;②患者以往  相似文献   

11.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PNS)是癌肿在神经系统引起的远隔效应,而非癌肿转移或直接浸润所致,可发生于多种癌肿,病变部位并无癌细胞浸润及压迫。肺癌所致的PNS较常见,有部分患者以PNS为首发症状,缺乏呼吸道症状,诊断较为困难,易误诊、漏诊为其他疾病。现将我科1990—01~2006—06收治的以PNS为首发表现的肺癌误诊1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麻长军  刘凤君 《临床荟萃》2005,20(13):727-727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ric syndrome,PNS)是一类癌肿在非转移或浸润的情况下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本身的病变,是恶性肿瘤或潜在的恶性肿瘤所产生的“远隔”效应。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13.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paraneoplasticsyndromesofthenervesystem ,PNSNS)系指好发于某些癌肿的神经系统综合征。PNSNS是在没有肿瘤转移和浸润的情况下出现的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处和肌肉的病变 ,可发生于肿瘤  相似文献   

14.
我科2005—02/2006—02对16例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给药和(或)栓塞,配合放射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13例,女3例。原发性肝癌13例,转移性肝癌6例,伴有黄疸6例,腹水6例,以肿瘤缩小1/3以上作为判定标准,术后总有效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汤士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97-4197
现就我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控制不良原因作出分析,以及今年以来所作的改良管理措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10-01-2010-10我科住院患者中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34~81岁,肺癌11例,胰腺癌5例,肠癌7例,胃癌8例,食管癌9例,转移性腺癌2例,肝癌5例。根据国际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41例是在患有糖尿病基础上查出肿瘤,6例是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出现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癌性神经病变是指肿瘤非转移或浸润的情况下,引起的神经肌肉病变与机能障碍的疾患,可分别或同时影响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有关脑神经受累的报道少见。我科1983年4月~1996年3月间共确诊癌性神经病变38例,其中脑神经受损8例,现报道并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7例,女1例,最大72岁,最小43岁,平均52±4岁。动眼神经麻痹4例,周围性而瘫3例,舌下神经瘫1例。单侧脑神经受损6例,双侧受损2例,单纯脑神经受损4例,合并癌性肌无力综合征3例,合并癌性感觉运动性神经病1例,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6例,短期内明显消瘦2例,6例因脑神经麻痹首诊,经随访确诊2例。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或头颅MRI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显示多灶性腔隙性脑梗塞,1例硬膜外积液,皆未发现有转移性癌灶存在。8例均行3次以上脑  相似文献   

17.
卡培他滨(Capecitabine,CAPE)是一种新的口服肿瘤内激活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可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优先活化为5-Fu,不仅提高了肿瘤内的药物浓度,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而且还明显降低了正常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减少了毒副作用[1],我科采用CAPE治疗对5-Fu耐药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3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003年8月~2005年2月,我科共收治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31例,均经病理确诊。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30~76岁,中位年龄60岁。其中结肠癌18例,直肠癌13例,肝转移17例,腹腔淋巴结转移12例,曾行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同时复习甲状腺转移性癌的临床知识,方法 分析1例甲状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与影像、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甲状腺转移癌术前的明确诊断最好方法是针刺活检,但明确诊断率低;该病多预后不良,患者最终死于广泛播散,不同的是肾癌合并甲状腺转移预后较好;临床上甲状腺转移癌发生率低的原因不能排除与漏诊的关系.结论 甲状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是罕见的,至今对它的认识也是有限的,甲状腺转移癌的明确诊断最好方法是针刺活检,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转移灶大小、原发肿瘤是否控制、是否合并其他转移灶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我科2005—06/2007—03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局部放射治疗(放疗)治疗单发性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32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36~72岁。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为肺癌16例,乳癌12例,直肠癌4例,并经X线、骨ECT或CT、MRI检查提示为肿瘤骨转移性病变。均为单发。  相似文献   

20.
刘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6):6477-6478
我科2006-01/2008-10共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4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3例,年龄46~58(平均53)岁.病程4~13个月,平均病程7个月.病变部位:胸椎管内肿瘤1例,腰椎管内肿瘤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