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老年患者应用中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80例老年患者PICC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原因.结果 80例患者中留置PICC管时间为16~128d,平均38.8d,因并发症而需拔管的占22.3%,主要并发症依次为:局部渗血、送管困难或导管异位、导管阻塞、静脉炎、导管脱出和感染等.结论 老年患者PICC管局部渗血的发生率较高,而堵管率较低,针对局部渗血、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特点采取穿剌部位首选健侧肢体的贵要静脉,加上局部止血、防止血液返流等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老年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2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116例PICC置管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实施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并发症专项预防护理(后简称专项护理)将入选患者分配为实施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比2组患者穿刺效果、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导管留置时间下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分析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老年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并进行PICC置管的393例患者,对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3例中50例(12.72%)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并发症;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与导管留置时间和年龄并无直接关系(P>0.05);将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的血栓发生危险因素进行比较,两组之间的静脉血栓病史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在老年患者中仍有较高的发生率;静脉血栓病史是预测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前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文对PICC穿刺后的并发症护理研究的近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的临床干预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需要行PICC置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擦法;B组患者采用红花酒精湿敷法;C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法.比较3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严重程度、穿刺点疼痛情况以及PICC留置时间.结果 A组及B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严重程度及穿刺点疼痛程度均低于C组,且PICC留置时间均长于C组(P<0.05),但 A组与B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严重程度、穿刺点疼痛程度及PICC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疗妥软膏外擦法及红花酒精湿敷法较常规护理方法均可降低PICC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并可降低患者穿刺部位的疼痛程度,延长PICC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王立新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2):1939-1940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rtheter,PICC)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血管定位准确,留管时间长等特点,常用于需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化疗药物、高渗透性及粘稠药物的患者,它是一种很好的为患者提供长期治疗和营养的途径[1],但同时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现对我科2007年9月-2008年9月58例应用PICC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无痛、安全、有效并可长期使用的静脉通路,但二者在临床应用时各有优劣,就二种置管方式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日—2012年1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上的护理应用经验。方法总结43例患者PICC置管方法、维护及置管后的常见并发症。结果43例患者穿刺成功后最长置管时间为360天。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对PICC的维护至关重要。结论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运用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解决了因反复穿刺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正确有效的维护能延长置管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老年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86例患者随机分为HCC组(A组)136例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B组)150例,分别观察两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种并发症中,误穿动脉、皮下气肿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24,0.000)。因并发症导致弃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PICC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轻微,可以在老年肿瘤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封管方法在肿瘤患者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行美国巴德单腔三向瓣膜式PICC的10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选择SAS法(S:生理盐水10 ml,A:给药,S:生理盐水10 ml);观察组采用SASH法(S:生理盐水10 ml,A:给药,S:生理盐水10 ml,H:50 U/ml肝素盐水10 ml)。置管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堵管情况和不良反应,并通过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两种封管方法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堵管发生率为19.61%,而观察组仅为3.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指标APTT [(35.02±4.95) s、(33.98±8.95) s]和PT [(13.05±1.82) s、(13.35±1.02) s]都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均未出现血小板、粒细胞明显降低和出血倾向。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行SASH封管法安全、效果好,可明显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患者108例,进行置管长度测量方法和导管X线定位的探讨。结果:导管管端至右胸锁关节下缘的长度(c值)为(47.90±10.96)mm,第6胸椎右侧上缘至右胸锁关节下缘的长度(D值)为(48.06±11.1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2,P=0.718),本方法可行。结论:放置PICC管其末端均位于第6胸椎上缘周围,以右胸锁关节下缘至右第3胸肋关节下缘的长度的1/2加上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下缘的长度可作为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体外测量长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中心静脉导管(PICC)胸腔置管患者自护能力、自我效能及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晚期肿瘤伴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100例,2012年5月前纳入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5月及以后纳入的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效能为目的的健康教育方案.结果 出院前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ESCA表的自护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疾病健康知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自我效能量表不适症状管理、自我护理任务管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依从性问卷调查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导管最大流速变化值、月均非计划性导管维护次数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认知行为干预、互动自我护理指导为主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PICC置管期间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效能,降低导管阻塞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比较两种封管液对白血病患者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应用PICC置管化疗的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0.9%生理盐水作封管液,对照组用肝素钠盐水(含肝素钠50 U/L)作封管液.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PICC穿刺点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PICC管的堵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及渗透压,符合生理要求,可代替肝素盐水封管,以减少PICC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injection liquids to seal trochars in patients with ieukemia by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Methods Sixty cases of ieuke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30 cases).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0.9%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was adopted to seal the trochars, while for the control group,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containing heparin sodium (heparin sodium 50 U/ml) was adopted. The sealing effects of these two kinds of injec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rate of the puncture ( P < 0.05 ). Whil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rate of phlebitis or the rate of blockage ( P > 0.05 ). Conclusions 0.9%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may presrve extracellular fluid volume and osmotic pressure. Therefore, 0.9%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can replace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containing heparin sodium ( heparin sodium 50 U/ml) in order to seal venous trochars for neonates and to minimize the hemorrhaging at the punctu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内符合纳入标准的PICC置管患者,根据有无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52例,非血栓组144例。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确定中心静脉导管(CVC)/PICC置管史、导管尖端位置、置入血管内径为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Y=2.040×CVC/PICC置管史+1.964×导管尖端位置-1.572×置入静脉内径+3.338。此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95%CI为0.817-0.927。结论:导管尖端位置、CVC/PICC置管史、血管内径为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6例行化学治疗的肿瘤患者,按照静脉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94例)和观察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62例)。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平均时间为(197.64±96.73)d,对照组为(95.01±34.23)d,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84%,对照组为14.9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比,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可显著延长化疗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食管癌手术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置管后行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前教会患者导管维护相关知识等。2组患者均随访3个化疗周期,比较2组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对PICC置管的知信行水平。结果:干预组患者出现导管维护延迟例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导管维护延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知信行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组(P<0.01)。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行PICC的护理中,提高了患者置管维护依从性,延长置管的留置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