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MRI、CT、B超征象,并探讨它们在定性、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RI、CT、B超检查。结果MRI、CT、B超检查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70%、92%;定位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86%、76%。40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37例(92.5%)呈“渐进性增强;”22例CT动态增强扫描,16例(72.7%)呈“渐进性增强”。结论B超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但定位能力差。MRI、CT均有助于肿瘤准确定位,MRI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渐进性强化”征象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异性征象,MRI显示此征象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低场MRI 和超声在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作用.方法 对11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MRI 及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能够揭示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MRI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 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可对大多数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定性诊断.二者均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MRI 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结论 B超是显示本病简单而又经济的方法,能够对本病作出难确定性诊断,但其定位能力差;MRI 可以明确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指导选择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3.
眼眶皮样囊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30-131
目的运用多层CT、低场MRI对眼眶皮样囊肿进行诊断分析,为临床手术提供最大的帮助。方法对45例眼眶皮样囊肿进行CT、MRI及增强检查。结果CT及MRI均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对大多数眼眶皮样囊肿作出定性诊断。两种方法均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CT对病变与眶壁的关系诊断准确,MRI可明确囊肿的内容物性质,可反映囊肿的生理特性。结论CT及MRI对本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均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术前提供准确诊断,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眼眶内肿瘤定性、定位诊断的价值。 方法 对 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各种眼眶内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结果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能较好显示眶内病变的位置、内部结构 ;定位诊断准确率高 ,但定性诊断准确率较低 ,对良、恶性肿瘤区别较好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与肿瘤病理性质有关。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对眼眶内肿瘤可提出定位甚至定性诊断意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多层CT、低场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诊断分析,为临床手术提供最大的帮助。方法对32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CT、MRI及动态增强检查。对病变进行三维重建。结果CT及MRI均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对大多数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定性诊断。两种方法均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随着多层的三维应用。CT对肿瘤与眶壁的关系诊断准确,MRI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增强扫捕均可反映血管瘤病理特性。结论CT及MRI对本病的定位诊断均有重要作用,强化特点对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术前提供准确诊断,为手术提供三维模拟路径。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肿瘤112例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肾上腺肿瘤的临床价值,并总结肾上腺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收集1988年5月至200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用比较影像学方法,对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作进一步分析.结果:(1)B超、CT、MRI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71%、95.54%和98.14%,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3.33%、65.69%和79.63%;综合影像检查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则高达100%及86.92%.(2)12年内成功切除肾上腺肿瘤102例,其中巨大肾上腺肿瘤(体积>10.0 cm×5.0 cm×4.0 cm)30例;3例肾上腺转移癌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局部穿刺硬化治疗;6例肾上腺转移癌采取介入性治疗;1例因经济原因而未手术.结论:(1)B超可作为肾上腺肿瘤的筛选手段,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正确率高,综合影像学检查可明显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2)手术切口的正确选择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前提,对解剖结构的熟悉和灵巧的手术操作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围手术期的充分准备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眼眶和泪腺等部位MALT淋巴瘤的临床诊断要点,影像学检查特征与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05年45例病理确诊的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免疫学检查结果、治疗经过、疗效分析及预后情况.结果: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 23例发生于眼眶,10例发生于眼睑,8例发生于泪腺,4例发生于结膜.B超能较好的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和形态;CT对眶骨结构和肿瘤侵犯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良好,具有定性诊断价值;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强,可区别病变内部不同组织.30例患者CD20表达阳性.45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2例辅以放疗,10例结合化疗.42例随访4~ 135个月,1例死亡,3例复发,总生存率为97.7%,复发率为6.6%.结论: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好发于眼眶上方及眼睑,B超、CT、MRI检查能提供较好的定性、定位诊断;手术切除肿瘤,结合放疗、化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病变可长期局限,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脉络膜肿瘤的B型超声、CT、MRI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脉络膜肿瘤病例,其中脉络膜黑色素瘤16例,脉络膜血管瘤4例,脉络膜骨瘤5例,脉络膜转移癌10例.其中20例行B型超声检查,16例经CT扫描检查,18例行MRI检查.结果:6例脉络膜黑色素瘤B超表现为明显挖空现象,同时出现脉络膜凹陷;5例脉络膜骨瘤CT表现为眼环类圆形骨密度肿瘤; 与玻璃体比较,9例脉络膜黑色素瘤MRI检查显示T1WI上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其中4例增强后明显强化,3例增强后明确显示病变突破眼环向球后侵犯.B型超声、CT、MRI在脉络膜肿瘤发现方面无明显差异,但CT、MRI定位诊断优于B型超声;B型超声、MRI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优于CT;MRI对肿瘤眼外侵犯显示更为清晰;而CT对脉络膜骨瘤的诊断则明显优于B型超声、MRI.结论:B型超声、CT、MRI联合应用对大多数脉络膜肿瘤可作出定位和定性诊断,可降低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对41例眼眶肿瘤的影像学检查作出定性和定位诊断、结合手术和病理检查进行分析;指出三种影像学检查(x光、B超和CT)均能对眼眶肿瘤作出定性和定位诊断,但各有其优缺点,可以互补;能对手术进眶路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照分析20例B超诊断为肾上腺肿瘤的手术结果与CT诊断,结果提示B超对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有一定帮助,其定位正确性可与CT相媲美,定性诊断须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