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支扩稳定方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支扩稳定方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支扩稳定方。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圣乔治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24 h痰量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后治疗组急性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圣乔治总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总分变化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乏力、纳呆等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4 h痰量亦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支扩稳定方辨证施治联合西医常规疗法,能改善支扩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半年内急性发作次数,减少痰量,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扶正化痰清热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46例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扶正化痰清热法对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支扩)的远期疗效。方法将来自3个中心的100例支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主要为胸部体位引流法,若遇急性加重可短期应用抗生素),中药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药支扩稳定方辨证加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开始1年后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并根据圣乔治问卷(SGRQ)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较前明显减少(P<0.01),而对照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急性加重次数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SGRQ症状、活动、心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改善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症状评分外,其他3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两组活动评分、症状、心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对照组FVC、FVC%、FEV1、FEV1%均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FVC%下降(P<0.05)。中药组治疗后FEV1值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FEV1、FEV1%变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扶正化痰清热法辨证施治,能减少支扩患者年急性加重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减缓肺功能FEV1的下降,提高远期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肺活血胶囊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的疗效。方法:将80例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予体位排痰,口服盐酸氨溴索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肺活血胶囊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症状改善、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急性加重次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评分改善程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并能明显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活血胶囊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可提高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5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主要为胸部体位引流法,若遇急性加重可短期应用抗生素),中药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药补中益气汤辨证加减。观察2组患者治疗开始1年后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补中益气汤辩证论治可以有效缓解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症状,降低急性发作频率,一定程度上改善肺功能。结论:补中益气汤辩证论治能够有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COPD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4例给予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健脾益肾方汤剂,并随证加减,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35例仅予西医基础治疗。分别记录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急性加重发作次数、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有效率为77.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对主症咳嗽、咯痰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明显降低6个月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以及中重度的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并且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率。结论:中药健脾益肾方辨证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可以缓解患者咳嗽、咯痰临床症状,能降低急性加重的发作次数,减轻急性加重的发作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贴敷1个三伏(初伏、中伏、末伏)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2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 MRC)评分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m MRC评分及CAT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减少COPD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提高COPD患者的活动耐受力,改善其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药结合局部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支扩方结合支气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73例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灌洗组(n=23)、灌洗组(n=24)、中药组(n=25)。中药+灌洗组急性期给予中药支扩感染方加减,结合支气管灌洗及抗生素等西医常规治疗,稳定期予支扩稳定方加减;灌洗组不服用中药,其余治疗同中药+灌洗组;中药组不做灌洗,其余治疗同中药+灌洗组。观察1年或2年内急性发作次数以及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肺功能FVC%或FEV1%等指标,评价各组的远期临床疗效,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1年及2年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药+灌洗组1年期临床好转率为82.6%,灌洗组为45.5%,中药组为45.8%,中药+灌洗组高于灌洗组、中药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治疗有助于提高1年、2年期临床疗效(P〈0.05),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有助提高1年期临床疗效(P〈0.05),但对2年期疗效无明显影响(P〉0.05)。多肺叶受累可降低1年、2年期临床疗效(P〈0.05),合并肺心病降低2年期临床疗效(P〈0.05)。结论 中药治疗与支气管镜局部灌洗都是提高支气管扩张症的远期疗效的独立因素,支扩方结合支气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能明显提高远期疗效,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扶正平喘化痰中药颗粒配方联合穴位贴敷干预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收集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稳定期患者28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益气扶正平喘化痰中药颗粒配方联合穴位贴敷干预,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安慰剂中药颗粒配方联合安慰剂穴位贴敷。干预24周后比较两组症状评分、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呼吸困难指数、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AT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T评分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急性发作次数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评分降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呼吸困难评分降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呼吸困难评分等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扶正平喘化痰中药颗粒配方联合穴位贴敷干预可降低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稳定期患者症状评分、CAT评分、急性发作、呼吸困难指数,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药哮喘康对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哮喘康对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将非急性发作期轻、中度哮喘患者分为哮喘康实验组、中药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8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PEFR,FEV l),每周复诊1次,观察喘息、咯痰、咳嗽、肺部哮鸣音等临床症状、体征,疗程结束后,评价近期疗效,1年内随访,记录急性发作次数及程度,评定远期疗效。结果:哮喘康实验组使PEFR、FEV l明显改善,临床疗效优于中药及西药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年内随访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及病情程度结果:哮喘康实验组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发作时病情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哮喘康具有一定的防治哮喘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抗炎,改善肺功能等多种作用机理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咳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支气管扩张咳血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抗感染和化痰止咳治疗,中药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疗效确切,并且能够有效避免西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疼痛是情绪上的不良感受,并伴随潜在或存在的病理损伤,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与伤害刺激的预警,自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其列入疾病分类以来,慢性疼痛不仅仅是一个病症,更作为一个病种,对相应的诊疗手段及治疗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学对痛症的研究浩如烟海,但对急、慢性疼痛并没有严格区分。因此,探究并梳理慢性疼痛的中医学认识,归纳总结其发病特点,并基于此进行临床应用,颇具现实意义。通过对张军平教授临床辨治慢性疼痛病案的整理分析,归纳了慢性疼痛的病机特点是“形-气-神”失和,具体表现为气血失和、形神失和、阴阳失和,结合慢病防治“贵在调和,妙在纠偏”的心得体会,提出了“调补气血,以和为期”“燮理阴阳,平调寒热”“调摄心神,正念干预”三法及代表方药,明确了“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序贯治疗,动态干预”的治疗策略,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心衰论治     
对心衰的病名、病象、病因病机(久患心疾、久患肺疾、久患肾疾)分别予以概述;提出其辨证要点(辨急性与慢性、辨诱因、辨标本盛衰);并分6证(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阴阳俱虚、阳虚水泛、阳衰气脱、阴竭阳脱)论述其证治方药。  相似文献   

13.
李元元 《世界中医药》2012,7(5):438-439
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我国的主要死亡原因,因而宜积极预防其发生,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活动等、服用中药(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血脂康胶囊,脂必泰胶囊,生三七粉等)或西药(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非诺贝特片力平之,辛伐他汀舒降之,延长缓释型烟酸,依折麦布片,拜阿斯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等措施被循证医学证实100%有效;已发生的宜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的宜及时治疗,防止其恶化,延长其寿命。正确的诊治至关重要,这是我们临床医生必须做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体会。方法:总结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结果: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虚、瘀,病位在脑,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但亦有实中带虚者,临床治疗应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施治,注重辨脏腑虚实,随证治之。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月经过少多由生活工作压力、药物或人工流产、滥用避孕药等诸多因素所致。病因病机有虚有实。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内生,痰瘀阻滞冲任血海,血行不畅发病。从补肾疏肝调经、活血化瘀调经、燥湿化痰调经、益气养血调经、补肾滋肾调经等5个方面论治月经过少,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从脾胃角度浅析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病机关乎于脾胃、论治侧重于脾胃。认为应重在补益脾胃,辅以调理肝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痞满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认为痞满病机为脾胃受损,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胃气壅塞而致。本文对痞满的辨证特点加以总结归纳,认为痞满辨证首分虚实,痞满应与胃痛、鼓胀、结胸相鉴别。此外,本文作者结合导师钱会南教授的临床经验与案例,提出痞满的治疗法则为调理脾胃气机升降、行气消痞,并对痞满病各类证型的论治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并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8.
分五型辨治消化性溃疡。即:肝胃不和型,治以疏肝和胃兼须理气;脾胃虚寒型,治以温中散寒为主;肝胃郁热型,治以清热解郁为主;痰饮型,治以温中化饮;瘀痛型,治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用药时注重病情不同程度及兼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血尿酸是肾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异常增高的血尿酸,是防止肾损害的一个重要手段。彭培初教授对高尿酸血症有其独特的认识,治疗也非同常法,治疗时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却有着出人意料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国医大师群体的气血同治医案,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气血同治医案的诊疗规律及用药经验。方法 检索199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的国医大师气血同治医案,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分析57位国医大师共591则医案,发现血瘀、气虚、气滞、血虚、痰证是出现最多的证候类型,舌淡红、淡白或暗,苔白或薄出现最多,脉多细、弦、沉、滑。在治疗上气血的关系密切,病变早期病多在气血本身,此时重在调理气血,或补或攻或并用,同时应注重健脾、疏肝、补肾,气血问题常合并津液代谢异常,进一步出现痰饮水湿聚集。核心药物分布中,体现了当归补血汤、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桃红四物汤、四君子汤、苓桂术甘汤、逍遥散、当归芍药散等化裁。结论 国医大师在气血同治时,对气血的关系及疾病的发展阶段十分重视,强调辨治的精准与动态,其理论与诊治经验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