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气机升降理论和肺肠相合理论均源自《黄帝内经》,都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经久不衰。肺与大肠作为脏腑相表里理论中一对代表性的脏腑,其气机的升降运动的有其独有的特点,肺与肠相合是相表里的内在依据,肺与大肠相表里是相合的生命体现,而肺与大肠气机升降相因又是肺肠相合的内在机制[1]。本文从肺之气机升降、大肠之气机升降、肺与大肠之间气机升降三方面的论述肺与大肠气机升降相因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气机升降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机升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本文阐释了气机升降在自然界具有普遍性,探讨了气机升降理论的学术渊源,认为《黄帝内经》奠定了气机升降理论的基础,仲景首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于临床,金元四大家进一步充实了气机升降理论,明清医家则在前人的基础上颇多建树和创新。同时对气机升降与脏腑之间的关系也作了系统论述,认为气机升降体现了脏腑的生理特性,肝升肺降是气机升降的关键,脾升胃降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气机升降失调是脏腑病变的基本病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重点研究气机升降运动在肺合大肠中的病理关系及应用规律,探讨气机升降运动在肺肠疾患中的临床意义,阐明"肺合大肠"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肺以宣降为本,肠以通降为要。气机升降失常是肺肠同病的病机之一,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肺肠疾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试论脾胃的气机升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文彬 《江苏中医》1999,20(11):9-10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纳运动能正常,水谷精微物质充盛,则营卫协调,五脏安和,机体功能正常;若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或升降太过,或升降不及,或升降反作,则不仅消化功能发生紊乱,而且将波及其它脏腑,变生多种病证。对于脾胃系统病证,调理气机升降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浅谈五脏与气机升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谈气机升降     
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简称为“气机升降”。阳气轻清,在上在外;阴气重浊,在下在内。但阴阳要维持相对的平衡,从而构成统一的整体,则在阳的一方面又当降当入,在阴的一方面又当升当出。《内经》认为“阳清而阴浊”,  相似文献   

7.
此文从纵的方面概述气机升降学说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先秦《黄帝内经》奠定升降学说的理论基础,建树以后继续发展的支架;东汉.张仲景蝇未明言升降,然升降理论始终贯穿于临床证治,并曲尽运用之妙;魏晋以至唐宋的医家对升降学说的贡献不著;鑫凶学派急鸣,从不同角度充实升降学说的内容;明清名医辈出,探颐索隐,承前启后,推动了或降学说的普及与发展,建国以业,今哲时贤阐幽妆微,新见迭出,不仅丰富升学说的内涵,而  相似文献   

8.
<正>《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此即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源头,其作用和功能的基础是经络相连,脏腑相通,五脏平衡。而构成平衡的基础就是物质运行的条畅,整体功能的稳定,人体内功能稳定取决于物质的运行,主要有气血水火运行的条畅,才使表里关系稳  相似文献   

9.
论气机升降与慢性肾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为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发展、变化与气机升降失常、清浊逆乱密切相关。正气虚弱,湿浊诸邪内生,气机升降失常,清浊逆乱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机。通过扶正固本,通利六腑,调节气机升降,恢复机体清升浊降的生理,则能有效地延缓和阻止慢性肾衰竭进程,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具体条文、方药的分析、归纳,明确了脾胃气机升降在整个脏腑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全面理解"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这一内涵,进一步完善其理论内容,同时为临床辨证用药治疗脾胃病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肠病治肺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络,病理、生理及临床多个角度对从肺论治肠病进行探究,揭示了肠病治肺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指出:调理肺脏(补肺、清肺、宣肺、肃肺)在治疗肠道疾病时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显现了中医理论诊治疾病时整体观念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与大肠相表里"一直是中医脏腑相关研究的焦点之一。综述该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包括:基于文献研究的基本理论探讨;基于多种现代实验技术的动物模型、物质基础和病理机制研究;基于现代临床的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3.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食管之腑的概念,讨论了食管与肺在位置、生理、病理及证治诸方面的相关性,认为在表里关系上,肺与食管相匹配较传统的肺合大肠理论更具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6,(8):673-677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长期的辨证论治中显示出其临床优势,多采用通里攻下、开宣肺气的方法治疗肺肠同病。目前对该理论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并且开始从微观水平上研究肺与大肠的内在联系,从胚胎组织学、免疫学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等方面对肺经与大肠经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与验证了肺与大肠联系的可能机制。但从脏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的复杂性角度来看,仅从某一层面或指标变化来表征肺与大肠的联系还不够全面。因此提出,基于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可以从疾病传变过程中海量的转录信息里筛选肺与大肠组织中的相同差异表达基因,查找有共同差异变化的信号通路,探寻"肺病及肠"和"肠病及肺"两种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传变途径,从而为揭示该理论的内涵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相似文献   

15.
肺与大肠相表里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典医籍、现代机理及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解析"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出肺与大肠相关性研究结果存在局限,肠病治肺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肺与大肠相表里”现代生物学认识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其中医理论方面的内涵认识已日趋深入,并且现代生物学技术对肺与肠的关系提供了更多分子方面的证据。二者在生理关系方面,从胚胎发育角度,肺与肠的发育过程紧密相关;在病理关系方面,肠缺血/再灌注病理状态下可能导致肺功能受到影响,肺病在一定的病理状态下也可以转移至肠,引起肠部病变。肺与大肠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病理方面都存在联系,文章试对现代生物学关于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哮喘大鼠肺、大肠黏膜中CD4+、CD8+淋巴细胞的测定,揭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物质基础及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两个部位CD4+、CD8+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1)哮喘组大鼠的肺、大肠中CD4+、CD8+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正常组大鼠肺、大肠中CD4+、CD8+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3)在正常组,CD4+在肺、肠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CD8+在肺、肠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在哮喘组CD4+在肺、肠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CD8+在肺、肠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1)发现在哮喘组大鼠的肺、大肠中CD4+、CD8+的表达明显增高,它们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2)两组大鼠CD4+在肺、肠组织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性;(3)CD4+、CD8+T淋巴细胞可能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之间的部分物质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探讨肺与皮肤、大肠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单纯烟熏法建立大鼠“肺气虚”病理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病理模型组。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分别检测Fas、Fsa-L在两组动物肺、皮肤和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肺气虚”病理模型组的肺、皮肤、大肠组织中Fas、Fas-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皮肤、大肠三种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水平呈平行相关性,从分子水平上提示肺与皮肤、大肠之间可能存在着内在联系,证实了中医学“肺外合皮毛”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9.
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痤疮相互影响,但其具体机制不明。本文从中医理论角度解释二者的内在联系。通过阐述"肺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痤疮之间的关系,分析肠道菌群可能参与痤疮的发病及治疗。中医学的许多基本原理都包含着微生态学的内容和机理,针灸、中药的取效过程都利用了微生态系统的机制,提示中医药治疗痤疮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可能有其内在的微生物机制,这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拓宽了痤疮临床诊疗的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