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牙颈部楔状缺损与牙齿咬合接触的关系。方法 选取 12 3名中年机关干部。用 0 .0 2mm厚的超薄咬合纸 ,临床检查侧方运动工作侧上颌尖牙、第一、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颊尖各斜面上及咀嚼循环各个时期中的牙齿咬合接触情况 ;评估接触程度。结果 患楔状缺损牙齿咬合接触程度明显高于未患楔状缺损牙。上颌尖牙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牙在远中 (上第一磨牙的近、远中 )斜面上咬合接触程度高于未患牙 ,患牙在咀嚼侧方运动循环的中、末 (上第一磨牙在初、中或末 )期咬合接触程度增加。结论 牙颈部楔状缺损的发生与牙齿的咬合接触程度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3.
牙齿楔状缺损与侧方(牙合)工作侧咬合接触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牙颈部楔状缺损与牙齿咬合接触的关系.方法选取123名中年机关干部.用0.02mm厚的超薄咬合纸,临床检查侧方运动工作侧上颌尖牙、第一、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颊尖各斜面上及咀嚼循环各个时期中的牙齿咬合接触情况;评估接触程度.结果患楔状缺损牙齿咬合接触程度明显高于未患楔状缺损牙.上颌尖牙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牙在远中(上第一磨牙的近、远中)斜面上咬合接触程度高于未患牙,患牙在咀嚼侧方运动循环的中、末(上第一磨牙在初、中或末)期咬合接触程度增加.结论牙颈部楔状缺损的发生与牙齿的咬合接触程度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牙颈部楔状缺损与牙齿咬合接触的关系.方法选取123名中年机关干部.用0.02mm厚的超薄咬合纸,临床检查侧方运动工作侧上颌尖牙、第一、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颊尖各斜面上及咀嚼循环各个时期中的牙齿咬合接触情况;评估接触程度.结果患楔状缺损牙齿咬合接触程度明显高于未患楔状缺损牙.上颌尖牙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牙在远中(上第一磨牙的近、远中)斜面上咬合接触程度高于未患牙,患牙在咀嚼侧方运动循环的中、末(上第一磨牙在初、中或末)期咬合接触程度增加.结论牙颈部楔状缺损的发生与牙齿的咬合接触程度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5.
有关因素与楔状缺损关系的临床研究很少。为确定因素与楔状缺损的关系 ,我们对楔状缺损与牙齿咬合接触的关系进行了临床研究。一、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 :从江西南昌 4 93名做过口腔健康状况普查的 4 0~ 70岁中年机关干部中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 12 3人 ,其中男性 73人 ,女性 5 0人。2 检查方法及标准 :选上颌尖牙、第一、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 ,按徐樱华的咬合接触程度检查方法 ,用 0 0 2mm厚超薄咬合纸 ,对侧方运动工作侧 ,即咀嚼运动循环的初、中、末 3期对应的每个牙尖斜面上的接触点进行检查。接触程度评估标准分为无接触、轻接触…  相似文献   

6.
对在咀嚼运动中牙齿咬合接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半可调式(牙合)架,以杏仁及小枣做试物,对10名壮年男女做了咀嚼功能试验,以验证在咀嚼运动中上下牙齿发生滑动接触的幅度及咬合平衡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上下中切牙区牙齿滑动接触的幅度在工作侧杏仁与小枣者分别为1.93±0.65mm及2.73±0.52mm,在非工作侧为1.73±0.65mm与1.73±0.71mm,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工作侧与非工作侧,不论男女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尖牙及后牙间的滑动接触幅度由前向后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楔状缺损患者咬合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分析楔状缺损与He的关系。方法 选择125例患楔状缺损的中老年人,按楔状缺损的严重程度分为正常、轻、中、重四组。采用临床咬合诊断方法进行安氏咬合分类、颞下颌关节功能、He的分类、He功能情况的检查。结果 楔状缺损患者的安氏错He及偏侧咀嚼人数比例明显高于未患牙;楔状缺损的工作侧He干扰人数多于正常人,患牙的工作侧He干扰牙数也高于未患牙。结论 楔状缺损的发生与He力负担过重及异常He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研究牙齿功能面磨耗与偏侧咀嚼及侧方咬合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收集数据,t检验分析牙齿功能面磨耗与偏侧咀嚼习惯、侧方咬合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57名受试者中,有133名(52%)受试者有偏侧咀嚼习惯,其中77名(30%)为右侧咀嚼习惯,56名(22%)为左侧咀嚼习惯。偏侧咀嚼习惯与牙齿功能面磨耗相关(P<0.05),进一步分区研究显示主要是习惯侧的磨合面磨耗严重(P=0.038<0.05)。所有的受试者中,在左侧,23名(8.9%)受试者为尖牙保护牙合,213名(82.9%)受试者为组牙功能牙合,21名(8.2%)受试者无法测量;在右侧,22名(8.6%)受试者为尖牙保护牙合,217名(84.4%)受试者为组牙功能牙合,18名(7.0%)受试者无法测量。组牙功能牙合磨牙区牙齿牙合面磨耗要比尖牙保护牙合磨牙区牙齿牙合面磨耗严重(P<0.05)。结论:在偏侧咀嚼侧的牙齿功能面磨耗更严重;组牙功能合磨牙区牙齿牙合面磨耗要比尖牙保护牙合磨牙区牙齿牙合面磨耗严重。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2191名牙齿楔状缺损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罗泊  张仁德 《口腔医学》1990,10(4):212-213
<正> 楔状缺损(Wedge Shaped Ditch)是非龋性疾病中的常见病,其特点是指牙颈部的牙齿硬组织缓慢的消耗而致的缺损,又称“侵蚀症”。但本病并非意味是全然由酸蚀引起,故宜按其病变形态特点而命名为楔状缺损。至今和临床有关60岁以上老年人楔状缺损的报道尚不多,为研究其特点及防治措施。根据我们九所综合医院老年口腔协作组的调查资料,对楔状缺损情况进行分析讨论。调查对象、项目及方法均遵照协作组规定,参照 WHO 标准记录和复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和磨损情况,为社区医疗有关措施的提出提供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武侯区三个居民点255名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和磨损情况及其治疗需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36.5%的牙齿有楔状缺损,以双尖牙区最为严重,上颌重于下颌;9.74%的牙齿有探诊敏感的磨损;楔状缺损需充填和根管治疗的每百人待治疗牙数分别为289.81和10.20;磨损需脱敏治疗的每百人待治疗牙数为170.20。结论 本组资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今后开展老年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咬合接触的定量研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咬合接触是[牙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研究手段的进步,咬合接触的研究发生了从定性观察到定量研究的发展。本文就咬合接触的基本概况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T-Scan咬合分析仪以及Dental Prescale系统等定量研究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咬合接触的定量研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咬合接触是(牙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研究手段的进步,咬合接触的研究发生了从定性观察到定量研究的发展.本文就咬合接触的基本概况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T-Scan咬合分析仪以及Dental Prescale系统等定量研究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牙齿楔状缺损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楔状缺损是非龋性疾病中的常见病,为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损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危害也相当严重。有关楔状缺损的病因的研究已近半个多世纪,本文就楔状缺损的病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呼吸方式与牙齿咬合的关系。方法:通过口鼻气流同步测定系统的随机检测,选择鼻呼吸比例≤70%(口呼吸组)及≥95%(鼻呼吸组)的11-14岁儿童各34人,比较其头颅定位侧位片中牙He指标的差异,及与口呼吸比例的相关关系。结果:口呼吸儿童与鼻呼吸儿童相比前牙覆He(OB)较浅、覆盖(OJ)无差异,牙弓突度较大。口呼吸比例与覆He(OB)呈负相关,与上下中切牙角(UI-LI)呈负相关。结论:口呼吸对牙齿咬合关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牙齿咬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836名退休职工牙齿楔状缺损调查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了解836名退休职工牙体楔状缺损疾病的发生和分布情况,探讨楔状缺损发生的病因.方法:对836名退休职工的牙体楔状缺损按年龄、牙位、缺损程度、刷牙方式、生活饮食习惯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楔状缺损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60岁以下者),且缺损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明显地增加趋势;楔状缺状发病率最高的是第一双尖牙;其发生与刷牙方法关系密切,与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结论:牙体楔状缺损是与年龄、机械摩擦、化学侵蚀和应力疲劳等多因素有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楔状缺损与咬合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临床研究楔状缺损与He力的关系。方法 将123例患不同程度楔状缺损的中老年患者,按楔状缺损的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度4组;使用电阻应变式咬合力计测量上颌尖牙、第一、二双尖牙、第一磨牙牙齿咬合力;用光He法测定上颌牙齿最高He接触强度。结果 楔状缺损患牙的咬合力低于无楔状缺损牙。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楔状缺损患牙的最高He接触强度高于未患牙、楔状缺损组中的第一磨牙和第一双澡牙相对于其邻牙的最高He接触强度增高。结论 He力与楔状缺损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咬合接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咬合接触是颅颌系统各部位相互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 ,仅观察牙齿是否有接触远不能满足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需求 ,必须从面积、数目、位置、大小以及分布、时相、性质等诸方面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光固化复合树脂与玻璃离子粘固剂修复牙齿楔状缺损18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牙体楔状缺损是一种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疾病,因缺损的部位及形态特殊,故充填治疗时不易固位。作者选用玻璃离子粘固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对比治疗524颗楔状缺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