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妇女病普查疾病谱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妇女病普查疾病谱的变化,找出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疾病,探讨适应当前妇女病普查的项目和模式.方法对1994~2003年广州市300多家行政、企事业单位中18~70岁的20多万人次的妇女病普查结果统计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10年来,除了宫颈癌以及子宫脱垂外,妇科疾病普查中发现生殖道感染、妇科良性肿瘤发生率的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乳腺增生及乳腺癌的发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妇科及乳腺恶性肿瘤发生构成比的排位中,乳腺癌高居首位.结论妇女常见疾病谱发生了改变,防治生殖道感染、乳腺疾病应作为妇女病普查的目的和中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妇女病普查疾病谱的变化,找出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疾病,探讨适应当前妇女病普查的项目和模 式。方法:对1994~2003年广州市300多家行政、企事业单位中18~70岁的20多万人次的妇女病普查结果统计资料进行x2检验。 结果:10年来,除了宫颈癌以及子宫脱垂外,妇科疾病普查中发现生殖道感染、妇科良性肿瘤发生率的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乳 腺增生及乳腺癌的发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妇科及乳腺恶性肿瘤发生构成比的排位中,乳腺癌高居首位。结论:妇女常见疾病 谱发生了改变.防治生殖道感染、乳腺疾病应作为妇女病普查的目的和中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妇女缡普查疾病谱的变化,找出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疾病,探讨目前妇女病普查内容。方法对1996-2005年乐昌市10余万名妇女的妇女病普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妇科病患病率为21.37%。其中生殖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子宫脱垂、尿瘘的发病率逐渐降低或消失,宫颈炎、性传播疾病在逐年上升。结论防治妇女生殖道炎症应成为今后妇女常见病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今后普查最好常规行宫颈刮片、妇科B超及乳腺B超等检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8~2010年广州市育龄妇女的妇女病患病情况,为提高妇女生殖保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广州市育龄妇女妇女病普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育龄妇女妇科病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2008~2010年常见妇女病患病率顺位不变,依次为:生殖道感染、乳腺疾病及妇科肿瘤。其中生殖道感染在妇女病普查中占首位,患病率为46.64%;在生殖道感染中,宫颈炎连续3年占首位,患病率为26.67%;乳腺疾病中以乳腺增生为主;妇科肿瘤中以子宫肌瘤为主。结论:针对广州市育龄妇女常见病的发病趋势和防治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和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靖江市2003年-2004年城区妇女病普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找出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疾病,并制定出防治措施和相应的对策,切实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方法对2003年-2004年靖城地区的20多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7000多人次的女职工进行妇女病普查、常规妇科检查、宫颈刮片(巴氏法)、乳腺检查,对普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生殖道感染以宫颈炎为首位,乳腺疾病以乳腺增生为首位,发病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防治生殖道感染,乳腺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妇女病患病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1~2009年广州市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近年来广州市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逐渐降低,宫颈糜烂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妇科肿瘤以乳腺癌为主.结论 妇女病普查普治是保障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办法之一,随着疾病谱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海市城区及农村妇女病的发病情况,以期对妇科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根据《浙江省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对城镇各企事业单位及农村共110888例育龄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结果:城区妇女的妇女病发病率为37.78%,农村妇女发病率为40.67%,宫颈癌、乳腺癌患病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区。结论:生殖道感染和乳腺疾病是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原因,30~50岁妇女是妇科病高发阶段。定期对育龄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才能降低发病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兴区农村妇女保健意识及妇女病患病情况,为开展妇女保健措施提供相应对策。方法:采用常规妇科检查,妇科双合诊、阴道扩阴器、宫颈巴氏涂片、乳腺临床检查、乳腺彩超对辖区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妇科筛查率为75.1%,妇女病患病率9.1%,传统巴氏ASC-US及以上检出率0.9%,宫颈癌前病变检出2例;乳腺筛查率为88.5%,乳腺疾病患病率57.3%,乳腺癌检出0例;卫生知识知晓率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乳腺疾病已成为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定期开展以乳腺癌、宫颈癌筛查为重点、以防治生殖道感染为目的妇科病普查普治,加强"两癌"健康知识的社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1981~2002年广州市企业女工妇科疾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近20余年来广州市企业女工妇科疾病变化规律.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了1981~2002年间连续在广州市妇婴医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的厂矿企业妇科普查资料,并对该部分企业1981~1991年及1992~2002年妇科疾病谱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生殖道感染在企业女工中居妇科疾病发病首位;子宫肌瘤的患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近10年来宫颈癌、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上世纪80年代有所上升.结论连续的妇科普查可有效地提高妇科肿瘤的早期发现率;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子宫肌瘤和乳腺癌应列为今后妇科疾病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近 2 0余年来广州市企业女工妇科疾病变化规律。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了 1981~ 2 0 0 2年间连续在广州市妇婴医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的厂矿企业妇科普查资料 ,并对该部分企业 1981~ 1991年及 1992~ 2 0 0 2年妇科疾病谱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生殖道感染在企业女工中居妇科疾病发病首位 ;子宫肌瘤的患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 ;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并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近 10年来宫颈癌、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上世纪 80年代有所上升。结论 :连续的妇科普查可有效地提高妇科肿瘤的早期发现率 ;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子宫肌瘤和乳腺癌应列为今后妇科疾病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1.
妇女病普查是妇女保健工作一个重要内容,妇科生殖道感染是影响女性生殖健康首要疾病因素,通过普查了解妇女群体中妇科病和生殖道感染的流行规律,是调查研究妇女生殖健康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就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妇女病普查资料结果与生殖道感染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该学院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探讨妇女病患病率、主要病种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2008年该学院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该学院妇女病普查率为64.24%~76.21%,妇女疾病患病率为69.64%~79.21%;妇科常见疾病患病率依次为:慢性宫颈炎42.56%~59.28%、阴道炎37.8%~49.67%、盆腔炎42.56%~59.28%;子宫肌瘤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宫颈癌患病率0~2.22%,宫体癌、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生率为0。结论:进一步加强妇女病普查目的和意义的宣传,提高妇女自我保护意识,防治生殖道感染,预防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2004~2008年海淀区妇女病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淀区妇女病的患病率及其特点,为指导妇女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4~2008年北京市海淀区各医疗保健机构统计上报的妇女病普查资料。结果:近5年来妇女病普查率为83.79%,患病率52.88%。慢性宫颈炎、乳腺增生、阴道炎、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是常见疾病,在≤40岁年龄组中的乳腺疾病、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患病率均高于4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查结果显示,乳腺癌检出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乳腺癌平均增长速度是37.24%。结论:加强对乳腺增生的防治,特别是要提高妇女的保健意识和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女常见疾病和多发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某地区的妇女病普查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病情变化特征与防治。结果此次疾病普查人数为3 000人,其中有2 230人患有不同种类的妇科疾病,患病率高达74.33%。调查结果还显示宫颈炎、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阴道炎等为妇科高发疾病;目前,乳腺疾病、妇科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疾病高发人群为30-50岁的中年妇女,其中30-49岁的妇女较易患宫颈炎、乳腺小叶增生,40-49的患者多患子宫肌瘤、阴道炎等。结论通过此次普查,发现妇女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必须加强妇女病的防治,尤其要重视生殖道感染和乳腺小叶增生的防治。加强妇女病的健康教育,促进妇女增强自我保健防范疾病意识,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降低妇女病患病率,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丁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54-1455
目的:了解该地区妇女病普查和发病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6~2005年该地区已婚育龄妇女普查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5年,该地区妇女病普查率为0.68%~17.69%,妇科疾病患病率为10.52%~26.08%;妇科生殖道感染疾病的患病率依次为:宫颈糜烂6.5%~54.6%、阴道炎14.88%~40.81%(霉菌性阴道炎0.9%~19.4%、老年性阴道炎0~51.5‰、滴虫性阴道炎0.5‰~53.7‰)、盆腔炎1.7%~7.0%;尿瘘和子宫脱垂的患病率明显下降;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淋病、尖锐湿疣、HIV的发生率为0。结论: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防治生殖道感染、预防宫颈癌和乳腺癌是妇女病查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2001~2004年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目的:了解近年来房山区妇女病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对2001~2004年房山区的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结果:妇女普查人数呈下降趋势;妇科疾病、乳腺疾病以及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率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企事业单位女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人口;影响已婚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为生殖道感染和乳腺增生,高发年龄为39岁以下。结论:政府应重视妇女病普查普治,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妇女病防治工作;目前妇女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为职业女性,中心任务是生殖道感染和乳腺增生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1989-2008年北京市妇女常见疾病患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以利于今后制定有效的妇女病防治策略.方法 以北京市全市18个区(县)妇幼保健院历年上报的北京市妇女病普查年报表为依据,对妇女常见病的患病率及变化趋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89-2008年的20年间北京市妇女病普查人数共计5952872人次;在妇女病普查中患病率排在前6位的疾病是:子宫颈炎、乳腺增生、阴道炎、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患病率上升;子宫颈炎和盆腔炎的患病率在逐渐下降.女性恶性肿瘤检出率高的是乳腺癌和宫颈癌.结论 北京市女性生殖道感染患病率逐渐下降;乳腺、子宫及卵巢的良、恶性肿瘤患病率明显上升;今后妇女病普查应重视子宫内膜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8.
1994~2003年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了解佛山市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方法:对1994~2003年我院妇科病普查普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来妇科病普查受检率逐年下降,妇科疾病、乳腺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妇科病疾病谱宫颈糜烂占首位,乳腺病疾病谱乳腺增生占首位;宫颈癌发病率近3年明显上升,乳腺癌发病率近10年明显上升。结论: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坚持开展以乳腺癌、宫颈癌筛查为重点、以防治生殖道感染为目的的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衢州市妇女病发病及变化状况,为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做好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2年在衢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妇女病普查的衢州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婚女职工的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调查19 613例,妇女常见病总人数前3年呈增长趋势,2012年有所下降;乳腺疾病为妇女常见病首位;2012年妇女病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乳腺疾病(60.86%)、子宫肌瘤(20.09%)、卵巢囊肿(9.56%)、宫颈疾病(8.95%)、阴道炎(7.07%)、乳腺癌(0%)。结论:做好妇女保健工作,普及妇科常见病和乳腺自我保健常识是保护和促进妇女健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街亭镇妇女妇科常见病的发病率、主要病种及相关因素,掌握当前妇女病的发病趋势,为该镇防治妇科病提供参考。方法:2007年对街亭镇15个行政村5316例已婚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包括病史及婚育史询问、妇科检查、宫颈刮片、白带常规检查、经腹B超检查,乳腺检查及红外线扫描,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街亭镇应检妇女7336例,实查妇女5316例,检查率为72.46%,检查出妇女病2156例,占40.56%,其中阴道炎占22.80%,宫颈炎占13.97%。20~40岁为妇女病高发年龄。子宫肌瘤占2.93%,乳腺疾病占1.76%,以31~50岁为主,31岁以下,50岁以上较少。结论:农村妇女生殖道健康状况较差,生殖道感染是影响妇女健康的首要问题。应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健及定期普查的意识,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治愈率,降低患病率,促进妇女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