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非连续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0例非连续节段颈椎病患者用前路钛钢板和钛网联合前路减压和重建进行治疗,应用临床神经学和影像学对手术治疗非连续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检查和评估。结果治疗后通过对患者的随访观察,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术前分数为(68±2.4)分,术后评分为(11.5±1.5)分;通过30例患者的影像学融合,没有出现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手术治疗非连续节段颈椎病,如果患者交界性的阶段没有出现不稳或者退变,在保留阶段的同时分别对受累的关节实施固定融合和减压,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Cage)或加用钢板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6年以来应用PEEK材料Cage或加用钢板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7例49节段:单节段11例:C3-4者2例,C4-5者2例,C5-6者6例,C6-7者1例;双节段10例:C4-5和C5-6者6例、C5-6和C6-7者4例;三节段6例:C3-4、C4-5、C5-6者:3例,C4-5、C5-6、C6-7者:3例;Cage植骨融合11例,钢板植骨融合9例,Cage联合钢板融合7例;手术前后应用JOA评分判定手术效果。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4.3(6~54)]个月,临床效果:JOA评分术前为平均[6.8±2.2(3~11)]分,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2.9±1.4(10~15)]分,较术前增加(6.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改善率为(59.1±10.5)%(P〈0.05),优良率为81.5%。颈椎生理曲度: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值较术前增加(7.8±5.1)mm,其中Cage植骨融合、钢板植骨融合、Cage联合钢板融合分别增加(7.7±6.1)mm(、7.0±3.9)mm、(9.1±5.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节段高度:末次随访时分别比术前平均增加(2.7±1.8)mm,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钢板植骨融合、Cage植骨融合及Cage联合钢板融合节段高度分别比术前平均增加(2.3±1.6)mm(、2.8±2.2)mm(、3.0±1.3)mm,P〈0.05,P〈0.05,P〈0.05。椎间融合率:术后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100%,颈椎稳定性好,无下沉、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钢板及螺钉无折断。结论应用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及加用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满意,能够维持和提高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高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方法及常见并发症发生机制和预防。方法采用前路减压间盘切除PEEK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重建二种术式,所有病例用钛板内固定,对106例患者手术前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JOA术前平均8.9分,术后改善率76.4%,优良率达86.2%。结论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结合颈椎次全切除,术后即刻稳定,固定可靠,减压充分但手术累计节段越多,并发症发生几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赵筑川  田晓滨  李波  彭智 《贵州医药》2005,29(6):514-516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在治疗短节段颈椎病方面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对多节段颈椎病前路次全切除减压、骨块植骨融合术争议较多,主要问题是植骨块易产生吸收、塌陷,植骨融合失败率较高。我科于2002年以来对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例确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所行的手术多节段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术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进行分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20例患者总的治疗优良率为70%,行多节段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术的12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66.7%,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8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75.0%。两种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没有差异(χ2=0.159,P=0.690)。结论前路手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的效果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治疗单节段颈椎疾病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固定融合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eek-Prevail固定组(A组)和钢板固定组(B组)。于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进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吞咽情况评估,并拍摄X线片测量手术近远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VAS评分、JOA评分末次随访时均显著优于同组术前(P <0. 01);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近、远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颈椎活动度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但B组近端节段椎间隙高度末次随访时显著低于术前(P <0. 05),B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活动度显著大于术前(P <0. 05);A组术后出现吞咽异物感1例,术后3个月时缓解;B组出现吞咽困难2例,末次随访时仍有1例患者存在重度吞咽困难。结论: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对术后吞咽功能、邻近节段活动度等影响更小,其长期优势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路分段减压、分段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38例采用主要节段椎体次全切钢板固定,次要节段椎间隙减压Cage固定的患者临床资料,用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的改善,观察术后颈椎曲度的改善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22个月,所有患者内置物无松动、移位,植骨融合时间平均6.5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61.98%,颈椎曲度由平均16.59°提高到24.81°.结论 分段减压、分段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疗效满意、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对颈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方法我院于2009年至2011年共收治多节段颈椎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手术之前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的评分为6~11分,平均为(7.5±2.1)分,根据患者JOA评分以及可视疼痛评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后JOA评分由(7.5±2.1)增加为(13.8±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优39例,良27例,可10例,差10例。手术后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在对症治疗之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对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前路或者后路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近期随访效果。方法对26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颈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通过JOA评分法观察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情况,通过随访X线照片观察手术节段的融合时间和椎间高度改变,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患者症状均得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椎间高度丢失,无症状再发,无融合器移位,术后平均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该椎间融合器减压融合技术可在术后获得即时稳定,有效重建病变节段椎间高度,避免了传统颈前路椎体开槽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多种并发症,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总结了本院在2009年~现在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397例的手术心理护理。结果 397例手术成功治疗患者颈椎病,除5例术后出现短暂神经根症状加重外,经过3~6个月功能锻炼症状减轻好转,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伤口感染、钛板断裂、螺钉松动以及钛网下沉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钛网钢板内固定在重建颈椎稳定、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提高植骨融合率减少、并发症等方面,解除患者的病痛具有优势。但因手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所以认真做好术前准备,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聚醚醚酮(PEEK)椎体间融合器和钛网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及放射线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21例脊髓型颈椎病拟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46~62岁,并进行了相关评估;随机分为PEEK组(n=13)采用PEEK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术和钛网组(n=8)采用钛质网笼融合术。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节段矢状测角、颈椎前凸和融合段高度。结果 PEEK组节段矢状测角的提高比钛网组中的成功率高16.67%(P〈0.05),虽然颈椎前凸损失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钛网组中的患者融合段高度比PEEK组提高了11.12%(P〈0.05)。结论 PEEK椎体间融合器在改善颈椎曲度方面优于钛网,然而钛网在维持融合段高度方面比PEEK融合器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颈椎前路钛网椎间植入+钛板内固定术喉癌患者的护理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至我院进行经颈椎前路钛网椎间植入+钛板内固定术喉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颈椎前路钛网椎间植入+钛板内固定术。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及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喉部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1d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四肢肌肉运动,第2d开始全身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术后感染发生。随访6个月,纤维喉镜下见患者上皮覆盖情况良好,未见明显肉芽生成,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情况发生。患者6个月呼吸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3个月时,患者6个月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3个月时,患者6个月发音功能恢复满意率为70.69%,明显高于3个月41.3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颈椎前路钛网椎间植入+钛板内固定术是一项成熟的喉部和气管重建术式,良好高效的护理能够使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使患者有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47-150
目的对治疗颈椎疾病内固定手术方法的探讨研究。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65例各类颈椎病及颈椎外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根据手术方式分组:29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36例颈椎前路髓核摘除加植骨内固定术(B组)。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较短(93.48±18.62)min、出血量较少(84.9±17.89)mL、术后6个月JOA评分(13.10±1.90)和终访JOA评分评分(13.59±1.57)较高。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术减少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6个月JOA评分和终访JOA评分较高,终访改善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钉板做植骨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间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钉板植入融合治疗颈椎管狭窄疾病18例,其中2例患者作了2节椎体次全切,3节椎间隙减压。术后观察减压、固定、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X线或CT检查。结果 患者获6412个月随访,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加重情况。椎间隙无高度丢失、无成角,均获得骨性融合。3天后在颈围领固定下下床活动,4周后可恢复较轻工作。结论 此术式可避免传统手术方法的缺点,不取髂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并减压彻底,疗效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比较.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12年1月本院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20例,记录所采用的不同术式的疗效以及术后随访结果.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Odom评级判断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记录上肢痛及颈肩痛,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判定手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ACDR组9例,ACDF组11例.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随访JOA评分、SF-36量表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NDI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SF-36躯体评分和精神评分在末次随访时A组优于B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疗效评估A组优于B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达到了满意的手术效果,在临床疗效的评估及健康状况调查表中ACDR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c+颈椎间融合器在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17例颈椎疾患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Mc+颈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术,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1年进行JOA评分,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摄X线片观察椎间高度及植骨融合率.结果 未见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次日下床活动,16例患者于术后第1天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椎间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所有病例均获得平均10个月的随访,JOA评分平均恢复率80%,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椎体无畸形,融合器无移动.结论 Mc+颈椎间融合器能使融合节段获得即刻稳定,能有效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弧度,融合率高,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椎病传统前路手术疗效和其实用意义.方法 颈椎病104例,其中根型17例,髓型31例,混合型56例.皆采用前路环锯法切除椎间盘+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方法治疗.对疗效进行了跟踪随访,对所有患者的住院总费用进行了统计.结果 按Odom法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13例,良68例,中23例,差0例.优良率77.9%;植骨融合率100%;平均住院总费用4 200元人民币.结论 传统前路手术治疗髓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颈前路钢板系统-Orion钢板结合钛网容纳自体骨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32例行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自体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4例,平均年龄42、3岁,均为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结果:除1例患者于术后第一周出现钢板及螺钉松动,钛网移位外,其他患者均在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颈椎生理曲度部分或全部恢复。结论:术后颈椎即时稳定性好,颈椎生理曲度得到恢复,并能维持有效的椎间高度,促进植骨融合,从而为脊髓功能恢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新型前路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ROI-C)置入术和椎间融合器联合前路钛板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76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中固定方式不同分为ROI-C组(35例,ROI-C置入固定)和对照组(41例,椎间融合器联合前路钛板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指标,术后1周、3个月、6个月以日本整形外科及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OI-C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透视次数和失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感染、血肿、神经损伤、食管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I-C组吞咽不适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JOA评分随着时间改变依次升高,VAS评分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JOA评分、VAS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I-C置入术、椎间融合器联合前路钛板术治疗MCSM均可取得满意疗效,有助于恢复颈椎生理弧度与椎间隙高度,但前者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和出血量少、术后吞咽不适发生率低等优点,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