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19 岁,因“双眼视物不清14 年”于2017 年1 月12 日至我院就诊。家属诉患者5 岁时左眼曾被弹簧击伤,于青岛某医院就诊时,左眼行手术治疗过1 次,具体情况不详,此后双眼视力均逐渐下降,未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手术及疾病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UCVA)0.05,最佳矫正视力(BCVA)-6.00-2.00×180=0.8,左眼UCVA 0.04,BCVA-13.00-6.00×5=0.5;眼压(非接触眼压计):右眼19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20 mmHg。右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中央偏上方见一条带样斑翳,长约5 mm,前房中深,散瞳后瞳孔直径为5~6 mm,6-9 点鼻下方及颞上方见残余囊膜,中央区后囊缺如,人工晶状体(IOL)透明,玻璃体缺如。眼底检查:双眼视网膜呈豹纹状改变,视盘边界清、色可,颞侧弧形斑可见,血管走行良好,黄斑中心凹反光隐约可见。诊断:屈光不正(双),IOL植入术后(左),角膜斑翳(左),玻璃体切割术后(左),弱视(左)。  相似文献   

2.
刘永丽 《眼科》2000,9(6):347-348
当前 ,白内障仍主要以手术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使其恢复视力 ,但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严重影响视力 ,如处理不及时 ,将由于渗出可导致虹膜粘连 ,瞳孔变形 ,甚至继发性青光眼 ,造成视功能的永久性损伤 ,导致手术失败。现将我科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 1 6例 ( 1 4 2只眼 )中 ,有1 3例出现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 ,作一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996年 6月至 1 999年 1 1月 ,共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 1 6例 ( 1 4 2只眼 ) ,其中双眼 2 6例 ,老年性白内障 79例 ( 98只眼 ) ,并发性白内障 (包…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5 8岁 ,干部。因左眼患老年性白内障 (核性 )而入院。既往有高度近视 (右 -6 0 0DS、左 -7 0 0DS)。右眼于 1997年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后视力0 5。 1998年 10月 8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娩核时眼压过低 ,术后第 1天左眼胀痛 ,眼压 61 75mmHg( 1mmHg =0 .13 3kPa) ,角膜水肿 ,前房内可见许多大小均等的黄褐色颗粒 ,随房水漂浮移动 ,沉着于角膜内皮上 ,前房下方可见淡黄色积液。处理 :静滴 2 0 %甘露醇、口服乙酰唑胺、滴 0 5 %噻吗心胺眼…  相似文献   

4.
<正>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致盲的主要原因,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成为眼科领域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混浊作为术后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低,但若严重混浊影响视觉质量,需要行IOL置换术。目前IOL混浊的机制不清,现将2021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就诊并治疗的白内障术后IOL混浊病例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3岁。因“右眼白内障术后5年,视物模糊4年”至我院白内障中心门诊就诊。  相似文献   

5.
杨×男 72岁于2008年6月10日来院.入院诊断:左眼屈光不正,左眼人工晶状体眼.患者于1994年在外院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008年5月在我院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曾有高度近视史;否认伞身疾病史.入院时眼部情况:视力右眼0.8左眼0.15,红绿色觉正常,光定位止常.  相似文献   

6.
报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顽固性葡萄膜炎1例,临床上表现为葡萄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取出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后,患者葡萄膜炎痊愈。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3岁。右眼老年性白内障于1997年9月在当地医院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一直感右眼胀痛,视物模糊,用药不详。1998年5月来我院门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强光感/眼前,角膜雾状浑浊,大泡样改变,角膜中央穿孔,人工晶状体下襻脱出眼外(图1),眼内结构窥不清。入院后,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局麻下行右眼人工晶状体取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角膜板层移植术,术中发现虹膜萎缩,玻璃体溢入前房。术后3月随访植片成活,视力强光感/眼前。眼压正常。讨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几乎每例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眼内炎症反应。但致角膜穿孔…  相似文献   

8.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眼前节毒性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娟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9):1683-1685
目的:通过分析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toxic anterior segment syndrome, TASS)患者的临床表现, 寻找TASS的患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通过前房及玻璃体穿刺培养的方法排除感染性细菌性眼内炎,考虑为TASS患者6例7眼,局部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眼液及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1mg及头孢他啶2mg治疗,观察治疗后效果。

结果:所有TASS患者前房液及玻璃体液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TASS患者1例2眼经局部类固醇激素眼液治疗,5例5眼经前房冲洗、玻璃体腔注药后,前房炎症明显好转,视力提高,随访6mo,未再出现眼部异常表现。查找致病因素时根据排除法考虑为消毒锅的原因,及时清洗和更换滤网后发生率明显降低。

结论:尽管TASS是眼前段手术的罕见并发症,及时查找致病原因,早期正确诊断及积极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穿孔性巩膜软化症(scleromalaciaperforans)是一种罕见的手术并发症,原因不明,可能与手术的损伤及尼龙缝线异常的免疫反应所致的脉管炎有关。其病程进展缓慢,患者自觉症状轻微,直至发生巩膜坏死或穿孔方就诊,常以眼球毁坏失明而告终。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于1999~2001年遇到2例,采用自体阔筋膜移植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自1993年至2000年50例58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法进行了回顾。上方角膜缘内1mm处作6~7mm弧长切口,水分离娩核,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58眼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过角膜切口治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取得良好效果,无严重并发症,未损伤滤过泡。  相似文献   

11.
周朝晖 《眼科研究》1998,16(3):176-177
目的观察兔眼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s)植入术后晶状体表面纤维蛋白膜的病变特征及规律。方法9只青紫蓝兔分为3组。术后1、7、14d摘除人工晶状体,作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采用SAS软件包,对统计资料作方差分析。结果纤维蛋白厚膜术后d1最明显,定位孔膜d7最明显。薄膜d14最明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纤维蛋白膜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人工晶状体刺激、血—房水屏障破坏和免疫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4岁.因右眼高度近视,于2005年4月15日行右眼房角支撑型(Phakic 6H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形成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类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形成的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62例(170眼)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形成进行观察,Ⅰ级膜70眼采用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联合散瞳治疗,Ⅱ级膜60眼采用5-FU联合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及散瞳,Ⅲ ̄Ⅳ级膜40眼,采用Nd:YAG激光治疗。结果:随访3~12mo,所有病例瞳孔膜完全吸收,无1例复发。结论:瞳孔纤维膜的形成可能与血—房水屏障的破坏和免疫反应有关,人工晶状体前膜尽早发现,适宜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最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方法 ,瞳孔膜作为常见的手术并发症 ,若不及时处理 ,将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就术后不同时期发生的晶状体瞳孔纤维膜 (以下简称瞳孔膜 )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 ,并应用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t-pA)前房内注射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各类白内障 3 42例 (3 5 6)眼 ,瞳孔膜形成90例 (97)眼占 2 7.2 3 %。老年性白内障 2 5 7眼形成膜 5 8眼占2 2 .5 7% ;外伤性白内障 3 8眼形成膜 16眼占 42 .11% ;先天性白内障 3 8眼形成膜 15眼占 3 9.47% ;并发性白…  相似文献   

15.
我科2000—2003年所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79例,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279例,老年性白内障209例,外伤性白内障46例,先天性白内障9例及并发性白内障15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48.9岁。279例患者中,术前原有慢性虹膜睫状体炎伴虹膜后粘连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  相似文献   

16.
邓勇 《眼视光学杂志》2000,2(3):170-170
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术后并发症一般发生在术后2周内,超过这段时间则很少发生,术后几天会有轻微短暂的反应,严重的问题并不多见,常与术中并发症有关.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收治一例迟发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过敏性葡萄膜炎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所致并发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 37例(40眼)葡萄膜炎后严重后粘连并发白内障采用切除瞳孔区机化前囊、瞳孔缘切开、充分水分离晶状体核,完成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对手术技巧和术后处理进行探讨。结果 术后视力:0.1及以下者3眼(7.5%),0.2-0.5者13眼(32.5%),0.6-1.0者24眼(6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患者李×,男,68岁,住院号219640。因“双眼老年性白内障”于1999年6月8日由本院内科以“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好转转入眼科。并于10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前、术中咳嗽较轻,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及服用止咳化痰合剂。术后第1天查房,患者主诉夜间咳嗽较重。查右眼视力004,巩膜切口裂开,7个线结有6个断裂。虹膜嵌顿于切口并部分进入结膜下,瞳孔拉向上方呈“U”形,于当日在局麻下行右眼巩膜切口裂开缝合术,手术顺利,术中加固缝合10针。术后用药同前,止咳药加用咳粒…  相似文献   

19.
20.
赵思山  郭景瑞 《眼科》2001,10(5):271-272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形成、治疗和预防。方法:对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32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生人工晶状体前膜18例,占5.5%,均经过抗炎,散瞳,热敷,激素等综合治疗。结果:18例人工晶状体前膜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良好。结论:早期发现,早期处置,这样减少或避免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的并发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