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乳胶凝集法)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D-二聚体含量(乳胶凝集法)试剂盒,分别对正常人与病人标本进行快速定性及半定量检测。结果 正常人几乎均为阴性,含量〈0.5μg/ml。1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25例脑梗塞,11例深静脉血栓(DNT)患者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3例急性心梗、3例肺栓塞均为阳性,7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结果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 D-二聚体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管内凝血、纤溶和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哮喘患者体内凝血功能的改变,对哮喘急性发作病人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111病例23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年龄16~42岁,平均251岁。112对照组健康输血员20名,年龄22~48岁,平均403岁,无哮喘发作史。12方法所有病例在发作期均未使用任何影响出凝血功能的药物之前采血。取静脉血2ml,以13%枸橼酸钠抗凝,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为9∶1,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血浆用ELLT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D—二聚体。2结果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柳结 《右江医学》2002,30(3):181-182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 (D Dimer,DD)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的意义及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试剂盒 ,采用乳胶凝集法测定 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 二聚体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亚急性期DD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χ2 =49.878,P <0 .0 1) ,恢复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腔隙性脑梗死各时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D在急性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不明显 ,亚急性期明显升高 ,恢复期又降至正常 ,DD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冯金  孟庆艳  胡宏波 《吉林医学》2013,34(14):2646-2647
目的:对两种D-二聚体(D-dimer,D-D)检测方法———乳胶凝集免疫散射比浊法(以下简称免疫比浊法)和乳胶凝集法性能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乳胶凝集法同时对200例不同科室的住院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测,用χ2检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均有良好的特异度;与乳胶凝集法相比,免疫比浊法对D-二聚体的检出率显著增高。结论:免疫比浊法与乳胶凝集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更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京丹 《当代医学》2009,15(24):23-24
D-二聚体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交联后再经纤溶酶降解产生的特异性终末产物,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正常人血浆中基本无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含量增高表明血浆发生凝固反应,纤溶系统被激活可以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董青兰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9):916-91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乳胶凝集法)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D-二聚体含量试剂盒,分别对正常人与患者标本进行快速定性及半定量检测。结果正常人几乎均为阴性,10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25例脑梗死,11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3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肺栓塞均为阳性,7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结果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D-二聚体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管内凝血、纤溶和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该其D-二聚体与年龄、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水平、血红蛋白含量等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段患者的D-二聚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当老年人群的年龄超过60岁之后,其D-二聚体的含量与年龄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女性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增高的风险性较男性更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分析 5 0例川崎病患儿血浆 D二聚体的变化 ,探讨 D二聚体测定在川崎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 .1 病例选择 我院于 1 998年 1月~ 2 0 0 0年 8月收治川崎病患儿 72例 ,资料完整并符合 1 994年日本 MCLS研究委员会提出的川崎病诊断标准者5 0例 ,男 31例 ,女 1 9例 ,年龄 7个月~ 7岁 6月。所有患儿行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发现冠状动脉损伤 1 3例 ,其中冠状动脉扩张 8例 ,冠状动脉瘤 5例 ,均排外了心、肺、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1 .2 方法  5 0例患儿入院诊断明确后静脉取血2 ml检测血浆 D二聚体 ,…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影响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增高的因素.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164例,按年龄将D-二聚体分为:≤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四组;按D-二聚体参考值上限232ng/ml,将D-二聚体分为三组:低值组(<100ng/ml)、中值组(100-232ng/ml)和高值组(>232ng/ml).实验室方法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各年龄组D-二聚体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LogD -二聚体与年龄呈正相关(r=0.38,P<0.05),回归方程为LogD -二聚体=1.38+0.01×年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纤维蛋白原、平均红细胞体积是D-二聚体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影响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因素是年龄、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平均红细胞体积.  相似文献   

10.
D-二聚体的来源 D-二聚体(D-D)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其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双重激活,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等方面颇有价值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70例,另选择1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中,AMI患者的血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P患者(P<0.01).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临床常规检测血D-二聚体水平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定量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单体(FM)和其他常规凝血指标的含量,研究其在早期DIC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重症医学科住院的45例早期D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的30例非DIC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浆中的D-D、FDP、FM和常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早期DIC组与对照组比较,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APTT、PT、TT时间缩短,FIb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期DIC组血浆中的D-D、FDP、FM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分别为(9.52±3.63)vs.(1.31±0.56);(23.12±6.24)vs.(3.69±0.60);(46.21±12.28)vs.(4.15±1.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DIC的诊断中,D-D、FDP、FM定量检测比常规凝血功能更有价值.为DIC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变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分析其在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静脉采血,血凝仪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变过程中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疾病发展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增高,其在入院前、入院后5d、入院后7d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0.40±0.09)、(2.20±0.38)、(3.50±0.72)mg.L-1,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早期干预治疗,病情判断及预后,以及防止不可逆性脑缺血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院24小时内对其血浆D-二聚体进行监测,与此同时配合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最后对诊断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通过对60例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5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为缺血性结肠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参数为(1.70±0.14),1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为非缺血性结肠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参数为(0.21±0.0.2),比对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组间呈现出统计意义.从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结果来看,36例患者为发现缺血性结肠炎,14例患者为为非缺血性结肠炎.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予以血浆D-二聚体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性和灵敏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可以将该方法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15.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智  洪雁 《医学文选》2004,23(4):441-441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与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恶性淋巴瘤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结果 恶性淋巴瘤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Ⅲ Ⅳ期患者高于Ⅰ Ⅱ期患者.化疗缓解后D-二聚体水平降低,但仍较正常对照组高。结论 D-二聚体随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而变化,检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监测恶性淋巴瘤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在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设为研究组,另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并对2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2.45±0.23)mg/L及纤维蛋白原水平(3.56±0.63)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1.30±0.22)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76±0.39)g/L,中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2.37±1.12)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22±0.34)g/L,重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3.39±1.21)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74±0.47)g/L,轻型组显著低于中型组和重型组,中型组显著低于重型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可有效诊断脑梗死,且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接受治疗和观察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单纯糖尿病组(SDM组)各20例,对照组为健康人20例。检测各组的DD和Fib水平,观察其对糖尿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Fib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DN组、EDN组、SDM组DD、Fib及UAER水平逐渐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N组的DD的特异性(90.0%)、敏感性(85.0%)和准确性(90.0%)以及Fib的特异性(95.0%)、敏感性(90.0%)和准确性(9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病理性凝血和纤溶状态。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DD和Fib进行检测,对病情加以控制,可有效的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力华 《中外医疗》2008,27(29):175-175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正常人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较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中型、重型患者血浆D-2聚体水平均较轻型患者显著升高( 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是高凝状态的表现,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急性期脑梗死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凝血与纤溶活性的变化及与血栓前状态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58例在我院产科住院待产的孕妇,定量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同期住院的妇科非妊娠女性50例做对照。结果待产组D-二聚体、FIB水平明显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待产组D-二聚体、FIB水平明显高于非妊娠组,说明D-二聚体与妊娠密切相关。D-二聚体是交连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血栓形成的分子标志物,孕晚期高D-二聚体、FIB水平提示其与妊娠晚期血液的高凝状态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医学对血栓与止血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分子标志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亢进诊断的重要依据,是机体活动性血栓形成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在血栓及出血性疾病中是最常用的指标,起到了筛查与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