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紧贴或侵及大血管,直径超过10cm的巨大肝癌因位置特殊,手术危险性大,以往常列为手术禁忌。随着外科技术的进展,手术切  相似文献   

2.
3.
金睿  郑艳  冯妍 《武警医学》2011,22(4):360-361
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随着围术期管理的加强和肝脏外科技术的进步,肝切除的适应证和切除范围不断扩大,许多过去认为不可切除的巨大肝癌目前可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5.
6.
7.
肝尾叶肝癌罕见。老年患者未见报道。因肿瘤位于第一、三肝门之间,与下腔静脉关系密切,解剖复杂,手术显露困难,完整切除难度大。1998年4月我院收治一例原发性肝尾叶巨块型肝癌并胆囊炎病人,在阻断第一肝门下,将尾叶巨块肝癌(并胆囊)成功切除。术后经四次联合化疗随访15月治愈。现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1.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上腹胀痛进行性包块3月,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无贫血黄疸腹水征、无腹壁静脉怒张,上腹部偏右局限隆起,触及拳头大肿块,触痛,界限固定,表面光滑。化验检查:乙肝表面抗原、C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阳性;血清甲胎蛋白阳…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置放、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门部肝细胞肝癌(HCC)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并发症和疗效.材料和方法:83例肝门部HCC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穿肝胆道引流后放置胆道支架,部分患者接受TACE,观察手术并发症,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随访黄疸复发时间和患者生存期.结果:83例共计放置支架97枚,其中14例放置2枚支架,其中连续重叠置放4例,"Y"型置放9例,"T"型置放1例.术后胆道出血5例;胆道感染9例,9例中2例形成肝脓肿.83例中,39例接受TACE术共计70次,术后1例出现肝功能衰竭,2例出现胆囊炎.83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由术前263.7μmol/L降至术后69.2μmol/L(t=10.312,P<0.05).1例患者于术后1月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死于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6例失访.83例生存期1~72个月,平均7.9个月,中位值6.0个月.43例黄疸复发,复发率51.8%,黄疸复发时间1~20个月,平均13.6个月,中位值6.0个月.结论:胆道支架置放、TACE治疗肝门部HCC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有较好疗效.左右肝管分别梗阻的病例,"Y"型置放支架较"T"型更合理.  相似文献   

9.
高春玲  吴贵华 《人民军医》1999,42(4):197-198
1995年3月~1997年4月,我们收治原发性肝癌3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26例,女11例;年龄28~71岁,平均49岁。全部病例均经CT和B超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阳性28例,阴性9例;癌肿<5cm5例,≥8cm32例,其中肝门区淋巴结肿大和(或)门静脉主干有癌栓,或有远处转移21例。按TNM和日本标准分期:期2例,期9例,期26例。1.2 治疗方法 37例均以6mV直线加速器进行外照射。单纯放射治疗14例,对肿块<5cm5例,用比肿块大3~4cm局部小野,前后对穿照射,6周内总剂量60Gy/30次,肝门区预防性照射剂量4周内40Gy/20次;对肿块≥8cm9例,用…  相似文献   

10.
11.
患者 女,20岁。右上腹包块4年入院。患者4年前发现右上腹包块,无明显不适,未行治疗,近2年明显增大并有腹胀感。患者未婚,无服用避孕药及其他激素史,无肝炎病史。查体:右上腹于肋下10cm处触及包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轻度触疼。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正常,HbsAg与AFP均为阴性。B超:稍低回声巨大肝内占位病变。MRI:于肝左叶见30cm×20cm×16cm的占位病变,T_1WI(图1)  相似文献   

12.
13.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全球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区之一。目前我国肝癌的死亡率为20.40/10万,高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肝癌是临床上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疾病,手术治疗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1]。本研究对33例肝癌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戴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10):773-773
患者 男 ,6 0岁。上腹部不适半年 ,食欲减退 ,进行性消瘦 ,近来发热、腹胀加重 3天入院。体检 :慢性病容 ,全身皮肤轻度黄染 ,右中上腹可扪及 4cm× 5 cm大小肿块 ,质硬无活动 ,触痛明显 ,双下肢轻度浮肿。体温 38.2℃ ,脉搏 10 0次 /分 ,血压 16 /10 k Pa。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2 1.3× 10 9/ L ,中性粒细胞 0 .87,红细胞 3.6× 10 1 2 / L ,血红蛋白 13g/ dl,血沉 80 mm/ h,甲胎蛋白17.2。 B超检查 :肝癌合并肝脓肿 ,脾脏增大 ,少量腹水。CT表现 :肝脏外形增大 ,肝内胆管中度扩张 ,肝左叶内段可见 9cm× 6 cm× 6 cm不规则形等、低密度…  相似文献   

16.
肝巨大占位性病变肝三叶切除23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肝巨大占位性病变的外科治疗,提高肝三叶切除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肝三叶切除治疗肝巨大占位性病变23例(肝肿瘤5例,肝包虫病18例)治疗过程。结果:手术死亡率(1/23)4.35%,术后并发症(4/23)17.4%,临床治愈率(22/23)95.65%。临床治愈出院22例,随访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95%、86.4%和81.8%。肝癌与肝包虫病的临床治愈率相当,5年生存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与癌复发有关。结论:严格手术指征,围手术期处理,注重手术操作技巧,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7.
吕民生 《人民军医》1998,41(12):706-708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地区之一,在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目前认为规则与不规则肝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手段。但临床所诊治的患者大多数为中晚期,且80%以上合并肝硬化,确诊后能一期切除的仅为10%~20%。因而总体治疗效果不佳,预后险恶。80年代以来,国内开展了二期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良好效果。1 二期切除概况  经手术探查或影像学检查认为不能切除或难以切除的病例,经放射介入等综合治疗后,癌瘤缩小,再行肝切除。文献称此为二期切除或二步切除术。1966年Almorsjo等采用肝动脉结扎(HAL)为晚期肝癌行姑息…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肝动脉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了4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肝动脉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的结果。我们将造影表现归纳为三种类型:Ⅰ型(边缘复发型)11例占27.5%,Ⅱ型(肝内播散型)23例占57.5%,Ⅲ型(隐匿复发型)6例占15%。造影表现特点是:血供相对不丰富,肝瘤结节染色浅淡;病灶常呈多发性;小病灶(直径<2.0cm)多见。我们认为介入治疗对肝癌术后复发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应该早期(术后2~4个月)进行。  相似文献   

19.
张炜  马军 《兵团医学》2013,35(1):46-48
目的改良肝切除方法以提高累及下腔静脉肝癌手术切除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 1999年10月至2011年6月共行位于Ⅰ、Ⅳa、Ⅴ、Ⅷ段深部肝癌切除51例。23例按常规方法切肝(甲组)阻断入肝或全肝血流,余28例(乙组)选择性阻断入肝血流,沿缺血范围,肝表面缝扎,闭合切除、修补受累下腔静脉壁,无损伤血管钳控制肝上下腔静脉血流,取出肝静脉或腔静脉癌栓的方法控制术中出血。结果术中失血量:甲组为200~1600ml,乙组为150~1500ml(P<0.05)。手术时间:甲组为190~350分钟,平均250分钟,乙组:150~310分钟,平均215分钟,(P<0.05)。术后并发症:甲乙两组分别为19和6例(P<0.05)。结论本文报道的方法适合于累及下腔静脉肝癌的切除,而且比常规切肝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8-08-19成功为1例患者摘除了8 kg重的脂肪肉瘤。此患者术前已三次手术, 腹腔广泛粘连,手术难度大,现将手术配合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2岁。于1979年行腹部包块摘除术,术后诊断为“腹膜后脂肪肉瘤”。1997年包 块再次出现,于4月行第二次手术。1998年1月脂肪肉瘤再次复发,因腹腔粘连仅行“腹部包 块部分切除”,术后包块迅速生长为全腹部。1998-08来我院行第4次手术,腹膜后巨大脂 肪肉瘤完整摘除。术后病理诊断同197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