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4~1997年我们对12例(12眼)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出加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IOL)植入术,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方法和结果1-1 临床资料 12例中,男性9眼,女性4眼,年龄23~58岁,平均47-32岁;外伤性8眼,术中发生晶体悬韧带断裂2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伴发2眼;断带范围:1个象限者9眼,两侧对称方位断带,相加范围为2~3象限者3例;有硬核者7眼,软性晶体5眼。1-2 方法 12眼均于球后麻醉加球周麻醉后压迫眼球降眼压15min,5眼…  相似文献   

2.
我院1985年11月至1992年10月在氯胺酮、羟丁酸钠(γ-OH)复合麻醉下行小儿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3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10个月~14岁,平均7.42±3.08岁;平均体重20.22±7.89kg。先天性白内障33例,外伤性白内障4例。术前心肺、化验检查正常,无其它畸形。均在显微镜下行白内障囊外摘除,20例同时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时间为60~140min,平均105.45±31.81min。  相似文献   

3.
探讨新型弹性开放袢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体眼的效果。总计观察46例46眼,术后观察4-22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视力在0.1-0.3为6眼,0.3-0.5为13眼。0.5-1.0为27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适用于多种术式的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视力矫正,也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补充或其失败的补效措,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利用残余囊膜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 2 0 0 0年 ,我们在行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发现后囊破裂 64例。对其中 2 9例实施了不缝线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2 9例 (2 9眼 )中 ,男 2 1例 (2 1眼 ) ,女 8例 (8眼 ) ;年龄 15~ 69岁 ,平均 4 2岁。外伤性白内障致囊膜破裂 18眼 ;其他白内障手术中操作致后囊破裂 11眼。术前合并虹膜部分缺损 8例 ,角膜白斑 4例。破损位于后囊中央破孔 1~ 3mm 8例 ,4~ 6mm 5例 ,鼻侧及颞侧破孔 7例 ,上方破孔 5例 ,下方 4例。人工晶体选择 :(1)上海TNC人工晶体 ,光学直径 6 0mm ,…  相似文献   

5.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光升  邹振环 《人民军医》2003,46(5):289-290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以切口小 ,眼球损伤轻 ,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迅速在我国推广。 2 0 0 1~ 2 0 0 2年 ,我院采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2 18例 2 37眼 ,疗效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32例 ,女 86例 ;年龄 13~ 10 2岁 ,平均 6 4 7岁。老年性白内障 197眼 ,继发性白内障 2 6眼 ,外伤性白内障 10眼 ,先天性白内障 4眼。单眼人工晶体植入 199例 ,双眼人工晶体植入19例。术前视力 :光感~ 0 5。LocⅡ分级均为Ⅰ~Ⅳ级核。1 2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参照白内障常规手术 ,不应用镇静剂或镇痛剂。表面麻醉剂…  相似文献   

6.
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巩膜小切口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35眼,取得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30例35眼,男24例,女6例;年龄8~76岁,平均56岁。老年性白内障20例,并发性白内障4例,外伤性白内障2例。术前视力:光感至0.1。用中美合资宇宙公司生产的人工晶体15例,美国眼力健公司10例,中美合资厦门视明人工晶体5例(其中1例为前房型)。灌注液为复方林格液,粘弹剂为甲基纤维素。手术后7~30d角膜曲率计及检影验光查散光情况。1.2 手术方法 扩瞳、麻醉、软化眼球均按常规进行。显微镜下9~12点做一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面…  相似文献   

7.
25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报告邹志杰★李艳民★关键词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眼科手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76.1我科1996年12月至1997年2月采用小切口无缝线技术行白内障摘除同期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20例25眼,取得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纯的白内障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单纯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16例20眼)术前和术后常规做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非接触眼压计检查,前房深度检查及前房角镜检查,随访1~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前眼压(16~36mmHg,平均眼压27.8mmHg)与术后眼压(19~20mmHg,平均17.6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前前房深度(1.31±0.62)mm,与术后平均前房深度(2.56±0.68)mm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所有病例前房角均重新开放或部分开放增宽。结论: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日臻完美,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适应症不断扩大,大多数学者已接受2-3岁的儿童可植入入工晶体的观点’‘’。对33只眼儿童白内障行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1例(33只眼)儿童白内障。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5一13岁,平均9岁。先天性白内障14例(26只眼),外伤除7只眼。术前眼球震颤至例(1只眼),2只眼晶体前囊破裂,皮质突入前房,且部分已吸收。7例外伤障受伤距人工晶体植入时间15天一2个月。1.2手术方法:术前均用日本…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我国广泛开展 ,术后发生人工晶体前膜者也随之增多。人工晶体前膜常严重影响视力 ,造成虹膜后粘连。有些病例单纯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而Nd :YAG激光清除人工晶体前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我院自 1992年 10月~ 1999年 10月用此方法治疗人工晶体前膜 6 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6 0例 (6 0眼 )均为白内障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患者。其中男 35例 ,女 2 5例。年龄 6~ 76岁 ,平均 5 3 1岁。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发生人工晶体前膜者 40例 (6 6 7% ) ,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发生人…  相似文献   

11.
高峰  吴杰 《航空航天医药》1998,9(3):149-150
随着眼科技术的飞速发展,白内障的现代手术治疗方法日臻完善。具有很强艺术性[1]的超声乳化技术已被接受和普及。但国内尚有多数成熟或过热的老年性白内障、复杂的并发障、外伤障及先天性白内障等仍需要行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997年1月─10月,对103例119眼白内障病人施行信袋式囊袋内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3例119眼白内障患者中老年性76例92眼,外伤性7例7眼,并发性16例17眼,先天性3例3眼。103例中男62例,女41例,年龄6~87岁。平均67岁.术后随访1~9…  相似文献   

12.
王炜  张宝珍 《人民军医》1998,41(1):45-46
单纯白内障囊外摘除、切口缝合,术后引起明显散光,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1,2〕。我们在1991~1993年对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前后角膜曲率半径、屈折力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68例82眼,男66例,女2例;年龄62~90岁,平均73.9岁。其中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49例63眼。1.2 方法 手术均在显微镜下完成(日本TOPCONNS-300型)。缝线采用10-0进口尼龙线,间断缝合,放射状排列总计5针。观察术前、后角膜曲率半径、屈折力由专人负责(仪器为日本TOPCONKR7100型自动角膜曲率测量仪)。术前和术后5d、1…  相似文献   

13.
1995~1998年我科对38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38例(38眼),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6~34岁,随访时间3个月~3年,受伤距手术时间10d~2年。受伤类型:穿通伤28例(角膜裂伤18例,角巩膜裂伤6例,巩膜裂伤4例),破裂伤6例(角巩膜裂伤4例,巩膜裂伤2例),钝挫伤4例。伴大小不等角膜白斑19眼,外伤性无虹膜2眼,虹膜前粘连2眼,后粘连瞳孔变形8眼,虹膜部分根断4眼。本组术前均经B超检查无玻璃体积血、积化物及视网膜脱离。采用烯炜PMMA三体式后房型人工晶体,缩瞳剂应用0.1%…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晶体悬吊术37例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亮 《西南军医》2007,9(1):70-71
phaco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一些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后囊破裂、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术时后囊膜巨大破口合并玻璃体脱出,不能行1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可以行人工晶体悬吊术。笔者自2002年9月~2005年5月共施行人工晶体悬吊术3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较新方法,自1985年以来我院已完成50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1 全面了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适应征、手术过程、并发症及术后效果,指导护理工作。 1.1 适应征为各种类型白内障(老年性、先天性、外伤性、并发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摘出后,恢复视力的先进技术,在国内外已逐渐开展起来。植入的人工晶体可以长期保留在眼内,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属于现代人工器官移植的成功技术之一。我院于1988年5月~1990年11月,借助手术放大镜植入国产硅凝胶GNY515型双袢后房型人工晶体17例(17眼),美国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后房型人工晶体3例(3)眼),共20例(20眼),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男8例,女12例;17~82岁(平均56.7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5例,并发性白内障2例,外伤性白内障2例,老年性白内障并发角膜斑翳1例。随访0.5~2.5年,术后恢复视力0.5~1.2的16例,占80%;0.3~0.4的3例,占15%;1例并发角膜斑翳术后视力0.06,占5%,总有效率95%。  相似文献   

17.
李昕  高晓明 《武警医学》1999,10(9):523-524
眼部异物停留的位置,按一般统计,晶状体内异物占8%[1]。作者1995~1997年共收治此类患者8例,通过小切口下进行晶体异物取出、白内障摘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手术损伤小、创口愈合快、术后散光小,提早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例8只眼,异物性质均为铁性磁性异物。男7例,女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28岁。钳工5人,电工1人,汽车修理工2人。有典型敲击史。最早就诊时间为伤后3个月,最晚为伤后13个月。术前视力:5例为眼前1m光感,3例为眼前1m指数。光定位、辨色均正常…  相似文献   

18.
高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2例(89眼),75~91岁老人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完成手术并随访1~3年。术后视力:≤4.0 6眼(6.74%),4.3~4.7 31眼(34.83%),≥4.8 51眼(57.30%)。未发生严重的全身及眼部并发症。结论高龄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只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和精心的术后处理是安全、有效的,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白内障囊内摘除的无晶体眼和因外伤或手术造成晶体后囊严重破裂的眼,取得良好疗效。远期   相似文献   

20.
手术显微镜下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将浑浊的晶状体核和皮质摘出而保留后囊膜,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术式。因术后不配戴眼镜,可迅速恢复视力,具有物像放大倍率小、周边视野正常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患者所接受。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共施行囊外白内障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67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