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中间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 138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胎肝细胞悬液治疗 ,5 6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 ,另 48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胎肝细胞悬液治疗。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胎肝细胞悬液治疗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氨基酸谱及心肌酶学变化。比较血浆置换联合胎肝细胞悬液治疗与单用血浆置换或胎肝细胞悬液治疗的疗效。结果 :血浆置换联合胎肝细胞悬液治疗较单用血浆置换或胎肝细胞悬液治疗能更有效提高重型肝炎患者好转存活率 ,改善肝功能 ,提高支链氨基酸 (BCAA) /芳香氨基酸 (AAA)比值 ,改善心肌酶学。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胎肝细胞悬液可有效治疗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PA)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时机、可行性。方法将8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均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LSS治疗,并及时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有关实验室检查。对照组只给内科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TBil、EhT、PTA、NH,改善明显(P〈0.01),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组较单用血浆置换疗效好,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PE)联合中医凉血化瘀方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血浆置换联合凉血化瘀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热毒血瘀证患者43例为观察组,40例仅接受血浆置换以及基础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凝血指标、T细胞亚群等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1.39%,对照组为65.0%,有统计学差异( P <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凝血指标以及T细胞亚群均明显改善( P <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凝血指标、CD4+百分比以及CD4+/CD8+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0.01)。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凉血化瘀方可有效治疗重型肝炎,改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T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中药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本院开展的不同模式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分子吸附再循环)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30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疗法加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4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例,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3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86.96%,优于对照组,随访半年存活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2000ml)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7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同期45例未进行人工肝治疗的重型肝炎为对照组,观察二组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存活率的差异。结果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存活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重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8(IL-18)和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4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在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12、IL-18和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IL-12、IL-18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下降(均P〈0.01);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IL-12、IL-18水平较前显著下降,IL-10水平较前显著升高(均P〈0.01)。血浆置换治疗对肝功能的恢复及PTA的升高有明显疗效。结论:血浆置换可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12、IL-18的水平,提升IL-10的水平,保护肝细胞,促进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应用胎肝细胞悬液治疗暴发性肝衰竭效果良好。1987年全国第5次病毒性肝炎会议共报道60余例,均为胎肝细胞悬液静脉或腹腔输注,对慢性乙型肝炎和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作者自1987年8月起应用胎肝细胞悬液直肠注入治疗16例慢性重型肝炎,亦取得较好疗效。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孙涛 《中外医疗》2010,29(9):86-86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基础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PE)对39例不同时期的重型肝炎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ALSS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降低肝功能指标。结论ALSS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尤其适宜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人胎肝细胞悬液输注治疗重型肝炎时检测甲胎蛋白对估计预后的意义陈从新,周永兴(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西安7l0038)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胎肝细胞,甲胎蛋白,预后中图号R512.62人胎肝细胞(FLC)悬液输注治疗重型肝炎具有一定疗效[1].我们...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炎的存活率。方法30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95例次,另随机抽取30例重型肝炎仅予内科治疗作对比。两者均予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光甘肽、人血白蛋白等内科综合治疗。结果30例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存活率为63.33%(19/30),而对照组仅为30%(9/30)。结论血浆置换对于重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血浆置换 (PE)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影响。方法 :对 4 1例慢性重型肝炎进行 6 2次 PE治疗 ,其中治疗 1次的 4 1例 ,2次的 13例 ,3次的8例。治疗前后即刻进行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 :ALSS当前对近期患者外周血细胞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PE治疗重型肝炎是安全的 ,对外周血细胞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ALF)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急性肝衰竭患者在经过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的人工肝支持方法(ALSS),治疗急性肝衰竭8例17人次,治疗前后分别抽血检测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8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肝功能指标也有所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肝衰竭患者早期实施ALSS治疗,效果确定,可改善肝衰竭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物理型(血液灌流吸附)、中间型(血浆置换)及组合型(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人工肝支持方法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安全性. 方法: 75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血液灌流吸附(24例)、血浆置换(17例)和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34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 结果: 血液灌流吸附、血浆置换及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三种方法治疗后转氨酶、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血浆置换及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PT、总血清蛋白(TSP)下降,PTa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三种方法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 结论: 三种人工肝支持方法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均有肯定的支持效果,中间型及组合型人工肝的支持效果优于物理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等变化,比较重型肝炎不同分期应用血浆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肝功能有明显改善,肾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P均<0.01)。早、中、晚期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88.5%(23/26),66.7%(12/18),23.1%(3/13)。结论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肯定,在早、中期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 ,研究其机制及评价疗效。方法 治疗组 2 6例重型肝炎 (重肝 )患者 ,其中急性、亚急性重肝 14例 ,慢性重肝 9例 ,酒精性重肝 2例 ,钩体病黄疸型重肝 1例。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ALSS治疗。对照组 2 9例重肝患者 ,急性、亚急性重肝 8例 ,慢性重肝 2 1例 (其中肝性脑病 5例 ) ,仅给予综合护肝治疗。结果 治疗组急性、亚急性重肝治愈好转率为 71 4 % ,对照组为 2 5 0 % ;治疗组慢性重肝治愈好转率为5 5 6 % ,对照组为 9 5 2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ALSS降低了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治疗组中 3例进行肝移植 ,2例存活 ,其中l例反复肝性脑病患者经 2O次ALSS治疗后 ,成功地进行了肝移植并存活 (3例肝移植患者均是在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所做 )。结论 ALSS为重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段 ,ALSS对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早期、中期疗效较好 ,也为肝移植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后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治疗组的存活率,每次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凝血因子V、补体C3、血氨、血浆内毒素及WBC、RBC、PLT的变化,并观察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的副反应及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存活率为50%,治疗组每次治疗前后肝功能明显改善,凝血因子,补体C3明显上升,血氨、内毒素浓度显著下降,治疗前后RBC、WBC、PLT无明显变化。治疗组部分患者在治疗中有荨麻疹、口唇麻木等副作用,但不影响治疗的进行,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眚好转。结论:人工肝治疗较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人工肝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清除患者体内的血氨、内素素等有害物质,补充凝血因子、补体、白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为患者的自然恢复争取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肝衰竭患者77例,观察人工肝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转氨酶、胆红素、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和不良反应。结果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64.9%,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疗效与肝衰竭分期相关,以早期有效率最高(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35例次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所有不良反应均可缓解。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之上,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有效治疗肝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选择性血浆置换技术对8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共计173次人工肝-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清电解质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52例患者比较肝炎不同时期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疗效。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ALT、AST、γ-GT、AKP、TBIL、DBIL、TBA等肝功能指标以及PT、INR、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明显好转;治疗组早、中期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58.54%,总有效率51.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31.82%和32.69%(P均〈0.05)。结论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尤其对早、中期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