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进行功能性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测试 ,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1 2具新鲜尸体桡骨标本对其骨折固定后在扭转、弯曲、拉压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实验分析 ,并应用临床 4 1例。结果 弯曲、扭转试验在1 2Nm~ 4 8Nm力的作用下其变化微小 ,拉压试验 1 0N~ 4 0N力作用下其变化不大 ,在试验中未见固定折端处钢针拔出及外固定器损坏 ,并通过对 4 1例患者 4个月~ 1 5个月的随访 ,骨折端复位优良率达 93% ,腕关节功能优良率 98%。结论 该外固定器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 ,创伤小 ,并发症少 ,符合桡骨远端的生物力学需要 ,使骨折复位与固定 ,愈合与功能恢复同步进行 ,可作为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较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自行设计的功能性外固定器(已取得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第00241438.4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6例29架,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外固定器治疗青壮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功能性外顺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有效性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8年以来,应用自行研制的功能性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18例,结果:经3-17个月的随访,复位质量优良率达89%,1年后随功能优良率达94%,平均4.8个月恢复,固定期间背侧固定针松动1例,4个钉孔感染,去除外固定器经换药痊愈,1例正中神经于复固定后即有所改善,2个月后随访恢复正常,骨折愈合时间5-12周,平均10周,结论:该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各类型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有效方法,非超关节固定,术后即可行腕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4.
可调式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纪权  雷利生  杨顺 《中国骨伤》2004,17(9):563-564
可调式外固定架是我院研制改进的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外固定器(浙药管械(准)字2001第21000231号)。我院从1998—2003年用可调式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跨腕关节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回顾分析闭合复位、单侧外固定器跨腕关节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0年6月~2005年3月,利用外固定器跨腕关节固定治疗45例50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年龄15~78岁(平均44.8岁)。骨折按AO分型:A3型5例5侧,B3型4例4侧,C1型3例3侧,C2型9例9侧,C3型24例29侧。手法或外固定器协助复位,外固定器静力性固定,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器。随访8~48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 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7.6周。4例4侧出现针道表浅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局部换药后好转。最后一次随访时,影像学评估(Stewan改良的Sarmiento评分):优39例42侧,良6例8侧。腕关节功能按Garland与Werley功能评分标准:优34例37侧,良8例9侧,可3例4侧,优良率为92%。结论 闭合复位、单侧外固定器跨腕关节静力性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通过选择合适的外固定针置入部位,可以避免桡神经损伤及第二掌骨医源性骨折,减少针道感染及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利于术后早期行手部功能锻炼;无需辅助性植骨促进骨折愈合,是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四种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比较四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外固定方法,为临床选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8具尸体前臂一手部标本制成骨折损伤模型,随机分别先后采用桡骨远端动力型外固定器、小型AO外固定器、小型于氏多功能外固定器和石膏固定,进行抗轴向压缩、抗弯曲、抗扭转的强度与刚度的比较。结果:各组应变值与载荷的大小呈正线性相关;在满足轴向压缩、弯曲及扭转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桡骨远端动力型外固定器比小型AO外固定器和于氏多功能外固定器优越,石膏固定最差,四者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固定器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动力型外固定器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围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37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Colles骨折29例,Smith骨折6例,Barton骨折2例,均采用外固定器固定,固定时间6周左右。结果本组病例均获6个月的随访,按改良的Shea评定法评估,优22例,良1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4.6%。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外固定器固定的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持续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单侧多功能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3月-2009年10月,我院采用单侧多功能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9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9例,男8例,女31例,年龄52-76岁。Colles骨折9例,Smith骨折28例,Barton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38例,开放性骨折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采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4 5例 ,其中男性 31例 ,女性 14例。年龄 17~ 6 5岁 ,平均 37.1岁。结果 经5个月至 3年 9个月 ,平均 16个月的随访 ,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 9周。功能评定根据 Dieust标准 ,优 2 6例 ,良 11例 ,可 8例。结论 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复位效果佳 ,稳固性好 ,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单臂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3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2000年5月~2004年3月采用单臂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3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和探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外固定器治疗的相关机制和原则.方法 笔者采用Orthofix外固定器和国产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45例46肢,以齐藤英彦法对资料完整的37例38肢病例进行分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损伤和治疗相关机制以及特点.结果 各型复位方向和外固定腕关节位置均与致伤暴力方向相反.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3 d(37~62 d),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3~56个月),按Dienst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及疗效:优21例22肢,良10例10肢,可6例6肢.结论 闭合复位外固定能很好地解决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问题,特别适用于粉碎型关节内骨折.其治疗原则是复位方向及腕关节外固定位置与损伤机制、移位情形相反,个别骨折块辅以切开复位时须强调有限切开,必须重视部分病例伴有的同侧桡骨中远段骨折和同侧尺骨远段骨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外固定器与石膏固定治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将1996年10月~1998年6月连续83例严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分为二组,分别采用外固定器和传统的石膏固定治疗。结果 外固定器组复位质量和疗效均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P〈0.00)结论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特别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应果断放弃传统的石膏固定、采用外固定器等治疗。  相似文献   

13.
四种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四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外固定方法 ,为临床选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8具尸体前臂—手部标本制成骨折损伤模型 ,随机分别先后采用桡骨远端动力型外固定器、小型AO外固定器、小型于氏多功能外固定器和石膏固定 ,进行抗轴向压缩、抗弯曲、抗扭转的强度与刚度的比较。结果 各组应变值与载荷的大小呈正线性相关 ;在满足轴向压缩、弯曲及扭转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 ,桡骨远端动力型外固定器比小型AO外固定器和于氏多功能外固定器优越 ,石膏固定最差 ,四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外固定器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动力型外固定器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11月-2000年5月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24-63岁(平均37岁)。开放性骨折6例。骨折按AO分类:C1型2型,C2型13例,C3型4例。结果:经6-17个月(平均10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功能评定根据Dienst等标准,优11例,良7例,可1例,结论:外固定器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具有复位效果佳,稳定固定,能早期活动,功能恢复快而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骨折及生物力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各种难治骨折1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例中男13例,女1例;年龄12~58岁。骨折部位:前臂双中1/31例,股骨上1/32例,中1/32例,下1/32例,胫腓骨上1/31例,中1/33例,下1/33例。闭合性12例,开放性2例。粉碎性5例,其它类型9例。新鲜4例,陈旧10例(髓内针治疗失败1例,骨牵引和手法复位失败5例,民间治疗4例)。骨折畸形:重叠最多8cm,成角最大35°,旋转最大(小腿)25°。治疗方法1.器械选择:选用金属环的型号,其圆环或半环的直径必须超过肢体直径2~4cm,一般选用3~4个环。克氏针6~8枚,其中带橄榄体2~4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3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A3型3例,B1型5例,B2型7例,B3型4例,C1型6例,C2型5例,C3型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5 d。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4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按Gartland-Werley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优24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无钉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3例发生关节僵硬,经积极功能锻炼后症状好转。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手术固定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外固定器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器结合克氏针固定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自2002年10月~2004年6月,48例均采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骨折端交叉固定,早期功能康复。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按改良的Mcbride评分标准,远期疗效优良者44例,优良率91.6%。[结论]强调克氏针交叉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结合外固定器固定,提高了骨折的稳定性,腕关节可中立位固定,避免过度牵引,可早期功能康复,功能评价优于单纯应用外固定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将 1996年 10月~ 1998年 6月连续 83例严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分为二组 ,分别采用外固定器和传统的石膏固定治疗。结果 外固定器组复位质量和疗效均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 (P <0 0 0 1)结论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特别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应果断放弃传统的石膏固定 ,采用外固定器等治疗  相似文献   

19.
马骁  刘成  卡索  王纪亮  田勇  李丹  刘守应 《骨科》2011,2(1):32-33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结合可吸收缝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9月至2008年5月,运用万向式骨外固定器结合可吸收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42例,男性26例,女性16例,并对关节功能按Dienst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42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8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采用急诊闭合手法复位和外固定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经验体会.方法 采用急诊闭合手法复位和单侧外固定器固定治疗53例桡骨远端骨折.结果 患者获6~12个月随访,骨折均一期愈合.Dienst功能评分:优33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为92.5%.结论 急诊闭合手法复位加跨腕外固定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能及早消除患肢肿胀的特点,有利于病情恢复,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