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中乙肝大国,如果造成血液标本HbsAg漏检,则不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为了保证送检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与真值相近,减少在标本存放过程中因为保存时间与温度的变化引起血液各类成分的变化,从而对生化、酶免等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如影响HbsAg检测结果,笔者现对40例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探讨血液标本在不同的保存温度和时间下,全血和血浆的保存对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得出最适送检方法和条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金幸  尤昕  姜春善  陈兵  崔海霞 《吉林医学》2007,28(14):1594-1594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37℃体外放置对尿酸测定的影响。方法:测定37℃温度和不同时间条件下保存的血液标本的尿酸水平,观察与立即分离血清测定组比较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血液标本37℃温度下放置,随时间的延长结果偏低,但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血液标本37℃下体外放置随时间的延长,尿酸水平有下降趋势,为确保尿酸检测的准确性,实验室采血后尽量不宜采取37℃促凝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7例门诊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77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在采取标本后的1h、4h、8h、24h时进行检测。进行检测的项目有:GLU(血糖)、BUN(尿素氮)、TBIL(总胆红素)、P(磷)、Ca(钙)、TP(总蛋白)、GGT(γ谷氨酰转肽酶)、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LB(白蛋白)、ALP(碱性磷酸酶)。然后,对这些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其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经过检验分析,这些血液标本,在存放4h时后,其GLU测定的结果与存放1h时测定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存放8h时后,其GLU、BUN、TBIL测定的结果与存放1h时测定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存放24h时后,其GLU、BUN、TBIL、P、Ca、TP、GGT、AST、ALT、ALP、ALB测定的结果与存放1h时测定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对患者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在临床检验中要注意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应在最佳时间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以保证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希望此研究结果能够引起临床检验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D大鼠血液样品于不同时间放置后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0只SD大鼠眶静脉采血获得的血液样品分别在即刻和放置3h、6h后用血液分析仪对各项血液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标本存放3h和6h后WBC、GRAN(%)降低,LYM(%)总数逐渐增高,存放3h对RBC、PLT数无明显影响,存放6h后RBC数、PLT数明显降低。Hb标本存放3h和6h后改变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采血后立即检测结果较好,如果不能立即检测应将标本置于4℃冰箱内存放,可提高血细胞各项参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标本存放温度和时间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葡萄糖(GLU)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血标本存放在不同温度,于不同时间测定ALT、GLU含量,比较其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检测结果的影响越显著。结论为保证ALT、GLU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血标本采集后要尽快检测,如不能即刻检验,应分离血清并低温保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与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来院体检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集血液标本10m L,按0h、6h、12h、24h、48h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测,分析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存放6h、12h、24h的ALT、AST、TG、ALB、TP、TBIL等生化指标与存放0h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放48h的GLU、TP、AST、ALT等指标与存放0h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存放时间的血液标本对生化经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注意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控制,可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温对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同一台血液分析仪对同一标本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对血小板进行计数。结果:血小板计数结果在低温时随放置时间延长而持续快速下降。结论:使用血液分析仪时应严格控制外周环境温度,避免血小板计数持续假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谢军  张侠  李红林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654-1655
目的:探讨室温下不同血液标本及存放时间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分离胶/促凝剂管(分离胶管组)和肝素抗凝管(肝素管组)采集30名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标本,在1 h内离心并测定标本中NSE水平,然后分别测定室温(25.0±0.5)℃放置2、3、4 h的NSE水平.结果:分离胶管组血标本存放不同时间的测定结果与1 h内的NSE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素管组血标本存放不同时间的NSE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素管组血标本存放1~4 h NSE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分离胶管组(P〈0.01).结论:应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室温放置4 h内的分离胶/促凝剂管血标本,重复性较好,结果可靠,可为临床样本检测、复核,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温度对血液保存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的保存温度对全血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对存放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血液测定其FHb的含量变化。结果:储存天数≤20d、16℃对血液保存的质量影响不大。随温度升高,放置时间如果>20d,对血液保存时效及血液质量有明显影响。结论:为提高血液质量,在血液保存时应引起重视,积极提倡冷链保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比较不同浓度、不同放置保存方式对测定血液乙醇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分属高、中、低3种乙醇浓度范围的血液标本各10份在各种放置保存方式和不同温度下按抽血后立即测定、1 h、2 h、4 h、24 h、48 h、36 h和1周等时间点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其血液乙醇浓度,分析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在试管密封保存的条件下,血液乙醇浓度不受温度和其浓度的影响,其结果在1周内都非常稳定;分离血清与否和血液乙醇浓度的变化没有关系;只有在试管不密封敞开于空气中的情况下,标本中的乙醇浓度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下降的速度和大小与其浓度和保存温度有关.结论 用于乙醇浓度测定的血液标本应密封保存,否则,最好置于冰箱内和在4 h内尽快测定,以保证结果的准确和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不同时段的贮存条件对全血HbA1c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全血HbA1c。取60例全血新鲜样本,每样本分装成15份,1份作为新鲜样本标准当天检测;5份4℃贮存,分别于3d、1周、2周、3周、4周后取出检测;3份-20℃、3份-40℃、3份-80%贮存,分别于1、3、6个月后取出检测,比较各个贮存条件下结果的平均值。结果4℃样本2周内的结果略高于当日结果2.5%左右,从第3周开始逐渐下降,第4周低于当日结果7.2%。-20℃、-40℃、3和6个月的结果都比当日结果低,且随时间延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除-80%冻存1个月的结果与当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结果与当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冻存1、3和6个月的结果都比当日结果略高,且随时间的延长结果略有升高,偏离当日结果的程度要比-20℃、-40℃偏离程度小。结论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贮存时间越短贮存温度越低HbA1c越接近当日结果;贮存温度对结果的影响要比贮存时间更大。-80℃贮存1个月是本实验显示的最佳贮存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验室血样保存类型、温度、时间、密封状态对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浓度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敏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10位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样PCT浓度,分析比较保存不同时间血清与全血、4℃与25℃、密封与非密封PCT值的变化。结果:密封组与非密封组P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4℃保存4h、25℃保存2h、血清25℃保存4h后,PCT值均较基线值下降,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4℃保存2h时其PCT值较基线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4~8h较基线值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24h后PCT较基线值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保存24h时PCT值较基线值下降了4.3%~16.8%。结论:检测PCT的血样标本以血清室温下保存最好,全血标本宜于冷藏保存,为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建议采血后2h内完成检测,或制定规范的检测流程,确保采血与检测的时间间隔相对恒定,以利于PCT值的动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高温环境下强训,观察中途静脉滴注丹参液和补充水分后,海军陆战队员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 2010年某月在南海某岛屿,抽取男性海军陆战队员64名参加高温环境下负重30kg强训12h,前期和后期各6h,前期6h强训未补充水分和丹参液,后期6h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并可随时口服补充水分,队员训练前、中、后各取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6例病员全血在负氧离子和低分子右旋糖苷(低右)体外处理前后血沉和血比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血标本量1/9的低右,血沉和血比粘度的下降极为显著(血沉t=4.518 p<0.01,比粘度t=5.419 P<0.01)。经负氧离子处理后,上述检测指标的下降也极为显著(血沉t=3.145 p<0.01,比粘度t=3.326 p<0.01)。且血沉和血粘度的变化呈正相关。提示低右和负氧离子能够改善红细胞的分散态,降低血粘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Bio-Rad VariantII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新试剂进行应用能力分析。方法对Bio-Rad VariantII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改良试剂的精密度、稀释线性分析、全血模式与稀释模式、标本稀释后的稳定性、与改良前试剂相关性等评价。结果批间精密度均≤1.4%,批内精密度均≤0.93%,全血模式精密度优于稀释模式。稀释线性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良好(r=0.998 5,P〈0.01)。稀释与全血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改良前试剂的两种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稀释模式结果高于全血模式。稀释样本室温10h存放稳定,与0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试剂和改良前试剂有良好的相关性(全血r=0.994 2,P〈0.01;稀释r=0.995 2,P〈0.01)。新试剂和改良前试剂的全血模式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稀释模式结果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io-Rad VariantII糖化血红蛋白改良新试剂优于改良前,能更好地满足临床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降粘抗栓片I号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用犬作为实验对象,结扎其冠状动脉,造成心肌急性缺血,经胃一次性灌入两种不同浓度的降粘抗栓片I号混悬液,从心大静脉留取不同实验时间点的血样,测定和计算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等10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该中药制剂能降低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加快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电泳率,对红细胞比容无明显影响.结论:降粘抗栓片I号能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的血液流变行为,可用于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电磁场变化率对血液粘度和凝血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峻  屈学民  王斯刚  薛原 《医学争鸣》2001,22(3):271-272
目的 研究电磁场变化率对血液粘度和凝血过程的影响,探索降低血液粘度,抑制凝血过快、过强的一种物理新方法。方法 研制产生不同dE/dt,dB/dt的电磁场发生器。样品用dE/dt和dB/dt处理,处理后分别检测样吕的血液粘度、红细胞电泳和凝血过程。结果 dB/dt能使全血表观粘度η降低(P<0.01)、复钙凝血时间tr变长(P<0.01),血块的最大剪切应力τm变小(P<0.01),处理组间比较dB/dt较dE/dt作用效果明显。结论 dB/dt能改善血液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WTP-I型毛细管粘度计测定了1988年间临床体外循环期间深度和中度血液稀释各20例的全血比粘度,并分析了红细胞压积(HCT)、血浆蛋白和血温对粘度的影响。文章指出:HCT和血浆蛋白是维持血液粘度的主要因素,转流中血液稀释明显降低血粘度,深度稀释较中度稀释更显著(P<0.001)。血液粘度随术中低温而增高(P<0.05~0.001),但低温对粘度的影响远小于HCT的作用,且可被血液稀释所抵消。文章还就本粘度测定对临床灌注条件的选择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通络注射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大鼠静脉给药后 ,分别测定其凝血时间、血液粘度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等指标。结果 :通络注射液可以显著延长大鼠的凝血时间 ,降低全血粘度 ,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结论 :通络注射液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可能是其治疗脑梗塞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