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腓总神经卡压综合症治疗体会。方法 轻症应用非手术疗法。重症宜在手术显微镜下应用神经外膜松解和神经束膜松解术。结果 12例中行显微外科治疗9例,优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88.9%。结论 诊断明确者应行神经外松解和神经内显微外科松解。  相似文献   

2.
腓总神经卡压症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腓总神经卡压症的显微外科治疗林其仁,王文怀,姚学东,吴文华,吕俊忠腓总神经卡压症在周围神经卡压症中占有一定比例,其中相当一部分有赖于手术治疗。1983年8月以来,我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腓总神经卡压症进行松解、减压,直至1994年2月,15例获得随访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2005年11月至201 1年12月,对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26例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除全部行常规手术及神经外膜松解外,其中18例又进一步行神经束膜松解,术后辅以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 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0个月~6年,平均3.5年.术前20例肌力下降的患者术后肌力恢复优良率为75.0%;术前感觉减退及消失者10例,术后感觉恢复率为80.0%;术前疼痛16例,术后缓解有效率为87.5%.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行腓总神经松解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较简便易行,其临床疗效可靠且副损伤小.  相似文献   

4.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下肢最常见的卡压性周围神经疾病,病因复杂。该病治疗方法尚不一致,发病早期及症状较轻时可先行保守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病情较重或赘生物压迫者需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腓总神经松解、神经端端吻合、神经移植或移位、胫后肌腱移位和踝关节融合术等,而手术时机以及采取何种术式仍有争议。该文就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腓总神经继发性卡压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腓总神经继发性卡压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5例坐骨神经损伤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腓管 Tinel征及治疗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 ,发现 5例患者均存在腓总神经继发性卡压 ,均行腓管切开减压松解。结果 术后随访 13~ 37个月 ,平均 2 5个月 ,4例足背伸肌力由术前 0~ 级恢复至 ~ 级 ,1例未恢复。结论 坐骨神经损伤后腓管处产生腓总神经继发性卡压 ,一旦诊断明确 ,须尽早行腓管切开减压 ,亦可在早期修复坐骨神经时行腓管松解术 ,预防继发性卡压发生  相似文献   

6.
保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7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腓总神经在腓骨颈的骨—筋膜和内受压而产生的征候群。自 1988年~ 1994年 ,我们采用保守疗法对在门诊所遇的 7名患者进行了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16~ 37岁。其中长时间屈膝下蹲所致者 4例 ,踝关节急剧内翻损伤所致者 3例。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 36小时~ 3天。二、症状及诊断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小腿及足外侧疼痛或感觉障碍 ,疼痛于行走加快时及足内翻时加剧 ,踝背伸和伸趾无力或受限 ,足外翻力差或消失。腓骨颈处 Tinel征阳性。本组病例均…  相似文献   

7.
指掌侧总神经卡压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1994年我院对再植的85例断腕、断掌再植,作远期随访后发现其中15例拇指及示指桡侧感觉已经恢复,而示指尺侧,中指及环指桡侧出现痛觉过敏,呈烧灼样疼痛。相应的指掌侧总神经恢复较慢,中指出现动脉受压的症状。经仔细检查后诊断为指掌侧总神经卡压...  相似文献   

8.
内窥镜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腓总神经在胭窝至腓骨颈段受压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病因多种多样,临床上以创伤性损伤多见。对保守治疗无效者早期开放性的松解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2003年1月2006年6月我们应用内窥镜技术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四肢神经卡压征的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应用微创手术对四肢神经卡压征作神经松解术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对84例患者,4种神经卡压征(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和腓总神经卡压)在神经卡压部位作长3~5cm的小切口,用小直角拉钩的牵拉,潜行切断腕掌侧支持带、肘管及腓管,并扩大受压神经的显露部分。在放大6倍头戴式放大镜下对受压神经作神经外膜松解术。结果 术后随访3至24个月。21例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17例有明显改善,2例轻度改善,2例无改善。25例肘管综合征中5例完全恢复,18例明显改善,2例未恢复。27例腕管综合征中11例症状完全消失,16例症状明显改善。11例腓总神经卡压征,6例明显改善,3例部分改善;2例未恢复。结论 小切口及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作神经外膜松解术是治疗四肢神经卡压征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common peroneal nerve entrapment)是指腓总神经在腘窝至腓骨颈段受压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1];其病因多种多样,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本文就近年来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其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同期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合并远端神经卡压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远近端同期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合并远端神经卡压的疗效。方法对8例胸廓出口综合征合并远端神经卡压者,一期同时手术松解臂丛神经及远端神经卡压,并消除了全部卡压因素。结果按成效敏等的评定标准评价优3例,良4例,差1例。结论对晚期已出现肌萎缩的胸廓出口综合征合并远端神经卡压患者,应选择一期远近端神经同时松解术,以改善疗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卡压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自1990年-2002年,对12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术中所见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11个月。拇、示指屈曲肌力恢复正常10例,2例部分恢复。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为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腱腱弓压迫造成,需与旋前圆肌综合征仔细鉴别。早期可保守治疗,一旦肌力明显下降,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胫神经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2具(23侧)福尔马林同定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测量胫神经各肌支的长度、直径、发出点至腓骨小头水平截面的距离(位置)和腓深神经近端的直径;模拟神经移位并测量各肌支的发出点至腓骨颈的距离.结果 胫神经趾长屈肌支、(躅)长屈肌支和比目鱼肌浅支的平均长度分别为(95.70±13.40)mm、(96.90±13.60)mm和(73.60±12.00)mm,平均直径分别为(0.63±0.16)mm、(0.65±0.20)mm和(1.56±0.26)mm;腓深神经近端的平均直径为(2.54±0.26)mm.所有标本的胫神经趾长屈肌支和(躅)长屈肌支以及22侧(95.7%)标本的比目鱼肌浅支在长度上能够直接移位至腓骨颈处的腓深神经.胫神经的其他肌支均没有足够的长度直接移位至腓骨颈水平.结论 实验证实胫神经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在解剖学上可行.综合考虑神经的长度、直径以及手术操作难易度,比目鱼肌浅支是移位的最佳供体神经.  相似文献   

15.
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手术后骨间前神经卡压征患者的随访 ,总结该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征患者 ,在保守治疗无效后行神经松解术 ,3例行卡压神经的异常纤维束带切断术及神经外膜松解术 ,2例行神经外膜松解术。结果  5例患者均得到术后 1年的随访 ,以最后 1次的随访结果为准。 4例患者的拇长屈肌、示指指深屈肌、旋前方肌的肌力恢复到M4,但有 1例未见恢复。该例再行功能重建术 ,手部功能亦得到恢复。结论 前骨间神经卡压征是少见病 ,常易误诊 ,一旦确诊 ,经保守治疗无效 ,以神经松解术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16.
Fiv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uprascapular nerve compression syndrome were treated by surgical decompression of the nerve. The syndrome is described and the surgical treatment is outlined. The diagnostic necessity for electromyography is stressed as is the intraope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conductive obstacle by use of electrostimulation.  相似文献   

17.
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桡神经损伤后行神经松解,缝合和移植术的疗效。方法 46例桡神经损伤根据损伤类型。采用神经内,外松解术,直接缝合,神经移植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年至10年,21例桡神经松解术中,17例的伸腕,伸拇,伸指肌力为M3-M5,虎口区感觉为S4。19例神经直接缝合者14例。伸腕、伸拇,伸指肌力为M3-M5;16例虎口区感觉为S4。6例神经移植者5例伸腕、伸拇,伸指肌力为M3-M5。虎口区感觉达S4。结论 桡神经损伤早期根据其损伤类型进行合适的手术方法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由于国内未见报道,旨在引起同道们对该病的注意和认识。方法:本组3例,临床特征为拇指对掌功能受限,大鱼际肌萎缩,但手部感觉无障碍。均采用手术治疗。除作神经松解术外,在神经外膜下及周围软组织间注入醋酸泼尼松龙25mg。结果:术后随访1~5个月,拇指对掌功能完全恢复。结论:正中神经返支卡压的病因与局部解剖有关,其诊断依据主要为拇指对掌、对指功能障碍,病程长时大鱼际肌可出现萎缩,但手部桡侧半无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FDS) arch is a site of compression in pronator syndrome 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anatomic structur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delineate the surgical anatomy of the FDS arch along with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an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 (AIN) takeoff.

Methods

Thirty-eight cadavers were dissected using a modified Henry’s approach. The FDS arch was identified, and its distance to the antebrachial crease and medial and lateral epicondyle were measured. The FDS arch was divided in a sequential fashion until adequate decompression of the median nerve was achieved.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release was measured. The takeoff of the AIN was identified in relation to the FDS arch.

Results

Two types of the FDS arch were discovered, a distinct fibrous arch and an indistinct fibrous arch with vertical fibers blending into overlying fascia. Only 42 % of specimens had a distinct FDS arch averaging 1.69 cm in length. The majority of specimens had an indistinct arch, and of those, 77 % had overlying muscle, requiring an average release of 2.6 cm. The AIN branched at or distal to the FDS arch in 74 % of specimens, and only 8 % was found to have an ulnar-sided origin off the median nerve.

Conclusions

A longer surgical release is needed with indistinct FDS arches. Overlying muscle during dissection may be indicative of an indistinct arch. Dissection along the ulnar side of the median nerve can possibly decrease the chance of injury to the AIN during decom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