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体时间系统与中医基础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现代医学和生物学对人体时间系统的概念没有认识,但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学对人体时间系统早已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文章从中医的阴阳、藏象、气、经络、辨证论治、脉诊、中医治则和中药药性等方面论证了中医基础理论与人体时间系统基本概念的一致性。因此认为,人体时间系统和人体结构的双系统模型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将中医学中人体的“气”视为“人体场”[1]、[2]供考虑到意识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系统科学的观点看,人体应该被看成“形体一气(或场)一功能”三位一体系统。由于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高度有序,由于生命系统必须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人体必定是高度非平衡的、超复杂的巨系统。弄清此系统中气或场的本质作用是理解生命活动。应用《协同学》的基本概念,与其中常用的典型例子——激光系统比较,可以探讨“气”或“场”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激光器中包含工作物质的原子和这些原子辐射的电场。原子得到外界泵浦(pump)提供的能…  相似文献   

3.
论人体的阴阳与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现代理论来解释中医学所讲的阴阳,揭示人体阴阳之本质,是目前中医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生物学知识,将中医学的阴阳理论与人体的代谢过程相比较,提出人体的阴阳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许多密切关系,代谢可能为人体阴阳的核心或本质。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看其研究方法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玉辉 《中医杂志》2005,46(5):326-328
中医学对人体的基本认识包括三个方面:(1)人体在本质上是形气神的统一体;(2)人体在功能结构上是由五脏构成的整体;(3)人体的形气神和脏腑是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的.中医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是:研究对象的三元性、现象类比性、功能主导性和整体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以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认识人体生命。脏腑作为人体的核心部分,亦是以脏形、脏气和脏神为一体的生命单元。将“形气神”与藏象胆相联系,以《黄帝内经》中胆的相关条文为依据,通过梳理和浅析《黄帝内经》中胆形、胆气、胆神及其之间的关系,深化对中医胆的理解,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同层次的胆病奠定理论基础。此外,通过从形气神的角度看待“胆为奇恒之腑”“十一脏取决于胆”等问题,可以看出,中医学“重道轻器”“天人相应”等思想以及“象思维”的应用,更注重脏腑之气与神的宏观调控,这样的思维方式期望能够为理解胆及其他脏腑理论的相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认为中医学是在《易经》“道、象、器”三位一体的哲学认识方法指导下认识并研究人体的。按《易经》的哲学分类法,中医学主要是从“道、象”层次上研究人体,西医学主要是从“器”层次上研究人体,两者认识方法不同,研究手段不同,研究的人体层次也不完全相同,因而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肖振卫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0):713-714
气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虽然关于中医学气学理论的形成目前还存在“医学的气源于哲学的气”和“中医学气学理论并非源于哲学的气学说……中医学的气理论源于古人对呼吸之气及人体‘热气’的观察与体悟……古人正是通过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和推理,形成了中医学的气概念……中医学的气概念有气自己的生成之源,并非脱胎于古代哲学的气概念”的不同认识,但是中医学气理论与哲学气理论既具有密切关系又不完全相同这一认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论中医学人体之气的实质是新陈代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中医学理论现代化的一个首要任务应该是将中医学概念中所包涵的指向人体层次的部分与指向环境的部分及哲学概念部分区别开。中医学气的概念就包括上述三个部分的内容。我们把其中指向人体层次的部分,即人体之气区分出来,阐述了其实质就是生命现象的本质——新陈代谢,包括机体和各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伴随代谢所发生的生命机能。  相似文献   

9.
中医内证体察学是一门中医学与气功学相互交融的新兴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对人体之气传统体察方法——存想法、意守法和导引法进行了述评,揭示了其体察人体之气的实质是意与气合、以意引气.文章重点对体察人体之气的创新方法——拉气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教学实践,对其体察人体之气和调理身体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对其体察人体之...  相似文献   

10.
论线粒体与中医“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解释中医“气”的内涵,揭示人体气的本质,是目前中医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中医理论对气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将中医学的气理论与人体的线粒体的能量代谢等相比较,提出人体的气与人体的线粒体有许多密切关系。线粒体可能为人体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关于人体解剖学研究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书中描述的解剖学知识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本前提。汉代以后,解剖学发展整体趋于缓慢,但仍有大量解剖事件,特别在宋代的几次解剖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学的进步,影响了后世医家、民众的观念,却没能改变医学的格局。中国古代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受到中医学本身的影响;中国古代封建思想禁锢、封建法律的禁止,阻碍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尊经崇古"观念,不利于人体解剖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将一氧化氮(NO)生物学作用和中医学中气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生理功能对比分析后认为,NO即是属于中医学中人体的气的一种具体物质。这对气的实质的研究,以及与NO相关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取类比象"重新认识人体阴阳之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类比象”是指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相类比 ,而得出不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 ,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一部分 ,是中医五行学说形成的基础。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为核心 ,通过“取象类比”将五脏、五色、五方、五味等联为一体 ,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来阐明五脏间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变化。撇开五行学说 ,以五脏为中心 ,通过“取象类比” ,对五脏生理功能重新认识 ,会发现人体阴阳之根本非独肾也。人体五脏与自然界日、气、人、木、地之位置及功能有诸多相类似之处。心居于上属火 ,就像天上之太阳 ,骄阳四射 ;肺 ,五脏之中 ,惟其最…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天人相应论之“天”包括着人类脚下的大地,人类是地球演化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中医学在探讨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人对地的这种依赖关系,将人体的生理、病理与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证明了中医学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已经发现人体组织结构与地球的水、化学元素、磁场、生理节律与地球运转周期以及生命活动与地球环境等存在着相应关系,为中医学“天人相应”论提供了新的内容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人体观 ,就是对人体的总认识。《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吸收了古代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等先进哲学思想 ,继承了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观点 ,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有它共同的物质根源 ,都是由具有两种不同属性的精气所构成。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亦不例外 ,也是物质的 ,是由阴阳二气相媾而生成的 ,不是上帝 (中国古代或称“天”或称“天帝”或称“帝”)意志的体现。《内经》将人体看成是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中心的五大功能活动系统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 ,又是多层次的阴阳对立统一体 ,而且是高度统一的活的机体。人体的表里…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精概念的内涵释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讨论了中医学精概念中的几个问题,指出中医学的精是指人体乏精,而非古代哲学中的宇宙本原之精气,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是两个内涵独立而又有联系的概念,精是生命的本原,气是生命的维系,与古代哲学范畴中精与气是一个同一的概念;人体内一般意义,有别于血和津液的一类液态精华物质,涵括生殖之精;生殖之精与先天之精在概念上是有别的,五脏皆藏精,五脏之精收其特定的成分构成,存在形式和功能,肾精是五脏之精之一,不能替代五脏之精或一身之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融合思想对正常人体学实验整合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编制大纲、编写教材、集体备课、课程实施等环节,以2020级九年制“中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学生为教学对象,进行正常人体学实验整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通过问卷星对2020级九年制“中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调查分析。结果 学生对正常人体学实验整合课程的满意度为100%;在正常人体学实验整合课程融合方面,93.1%的学生认为课程实现了中医内容和西医内容的融合,82.8%的学生认为课程实现了形态学实验(解剖和组织学)和机能学实验(生理学)的融合;86.2%的学生认为开设自主实验提高了其未来自行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能力;对课程的设计安排方面,96.6%的学生认为课程的设计安排很充实。结论 正常人体学实验整合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了中医学和西医学、形态学和机能学、传统实验和自主实验等多层次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教学改革效果令人满意。通过融合课程设计,开展正常人体学实验整合课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孙广仁 《中医药学刊》2006,24(6):981-984
目的:梳理并规范中医学精气理论范畴中的相关概念,构建中医学精气理论的逻辑架构。方法:提出了中医学精气理论中的10个需要研讨的问题,检索尽量全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结合临床应用,分析、比较以归纳或区分相关概念的不同内涵及其逻辑关系。结果:①论证了中医学中精、气概念的自然科学属性;②论证了古代哲学范畴中精、精气与气的概念及其来源;③明确了人体之精的概念及其与古代哲学宇宙本原之精的区别;④明确了人体之气的概念、功能及其与古代哲学宇宙本原之气的区别;⑤明确了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的区别和联系;⑥分清了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生命本原说;⑦论证了人体之气阴阳两分的思想渊源以及人体之阴气、阳气的基本概念;⑧论证了精虚、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⑨在以上基础上构建了精化气,气分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对立互根的中医学精气理论逻辑架构,进而构建了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⑩提出了精气理论的深化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白彦铭  梁爽  周波 《光明中医》2022,(15):2709-2712
依古人“天人合一”的观点,自然之气与人身之气息息相关,先天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后天之气是脏腑之精气的供给,两者在人体内相互转化,互相补充,对其他脏腑的新陈代谢,运动变化,提供动力。笔者从自然之气和人体先后天之气的来源与形成,自然之气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对人体的调理及病理,治疗方面切入,来探究自然之气在先后天之气阴阳平衡或失衡中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冯界之  冯韧 《国医论坛》1995,10(4):10-11
《易经·系辞》曰:“古老疱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现象于天,俯则视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县.通取诸物,于是始作人卦,以迅神明之震,以类万物之情.”八卦为《易经》中的主体,是《易经》用以说明自然界事物运动的主要工具.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和自然界息息相通,相参相应.人体的生命过程符合八卦的运动规律,因此可以用八卦的原理来解释人体生、长、壮、老、已各个不同的阶段.1股孕或从受精卵形成到出身为胎孕期。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从受精卵形成台子,到台子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裂球,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