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红  周亚丽  黄榕 《新疆医学》2005,35(5):64-65
近年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与炎症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是ACS的重要发病机制。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时最敏感的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ACS患者血清CRP浓度的测定,以了解ACS与炎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是受IL-6等因子调控,由肝脏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对心血管有损害作用。正常情况下以微量形式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当机体患有急性炎症性疾病、创伤、烧伤、器官移植等时,CRP水平升高。而许多研究资料已证明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基础。炎症反应可以促进动脉硬化(AS)的发展,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刺激与AC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张喆  郑明芳 《上海医学》2004,27(10):775-776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脑卒中(ACS)R病的主要因素,而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意义。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炎症或组织损伤时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本研究通过测定ACS患者血清中CRP浓度变化,探讨CRP在ACS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金萍  巨名飞  陈立 《河北医学》2015,(6):1008-1010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ACS )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它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 )及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是一种严重的炎症和应激状态,绝大多数由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而炎症反应是引起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确炎症因子参与ACS事件病理过程,能更好的积极有效预防和治疗[1]。本文主要对近几年研究比较集中的ACS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的变化,以了解ACS与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ACS组4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清CRP含量,与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对照。结果ACS中CRP增高,AMI升高最为明显,AMI与UA、AMI与SA、UA与SA之间比较,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1)。病人近期心脏主要事件的发生比AMI组与UA组与SA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CRP(C-反应蛋白)是预测ACS心肌损伤程度以及近期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冯仲红  杨瑞民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0):332-332,344,38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持续性的炎症过程最终会使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为不稳定的斑块,临床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1]。C-反应蛋白(CRP)是反映炎症反应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可反映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性。有文献报道^[2],基础血清CRP水平〉13.0g/L的患者其预后明显比基础血清CRP水平不高者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CS患者67例和对照组70例,检测血清CRP和IL-6。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治疗组)34例,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3例,进行治疗前后血清CRP和IL-6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ACS组患者CRP和IL-6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血脂康和阿托伐他汀均可明显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均<0.01。结论:ACS患者CRP和IL-6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血脂康治疗能有效抑制此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是受IL-6等因子调控,由肝脏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对心血管有损害作用。正常情况下以微量形式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当机体患有急性炎症性疾病、创伤、烧伤、器官移植等时,CRP水平升高。而许多研究资料已证明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基础。炎症反应可以促进动脉硬化(AS)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评估CRP在ACS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33例ACS患者和3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者)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CS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RP水平是临床评估ACS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有关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总称,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猝死,其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而局部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全身性炎症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引起ACS最主要的原因之一。C反应蛋白(CRP)是目前被认为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重要炎症标志物,与斑块的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就CRP水平与ACS关系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及他汀治疗ACS的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50例ACS、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NC)血清IL-6、hs-CRP水平;并将ACS组分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进行干预,随访3周,再次测定血清IL-6及hs—CRP水平;分析比较组间及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IL-6及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及NC组(P〈0.001)。干预后,辛伐他汀组血清IL-6、hs—CRP浓度明显下降(P〈0.001)。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脂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在ACS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疗程2周,常规治疗组服安慰剂,辛伐他汀治疗组每晚服辛伐他汀20mg,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CRP水平,同时测定25例健康人血浆CRP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CRP水平高于健康人血浆CRP水平(P〈0.05);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浆CRP水平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在ACS的发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调脂的抗炎作用,而其抗炎作用对防治ACS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军涛  牛凡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70-71,74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探讨其变化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ACS患者2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对照组20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和IL-10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和IL-10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组患者血清hs—CRP/IL-10比值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IL-10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升高,hs—CRP/IL-10比值增大,示有炎症反应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炎症反应不平衡可能与ACS患者斑块的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以及二者的关系,探讨其在ACS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选的ACS患者87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27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25例以及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其ET-1、CRP水平.结果:ET-1、CRP在ACS患者体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血浆ET-1、CRP水平高于UA组,且ACS患者血浆ET-1、CR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ET-1和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提示内皮素-1、CRP参与了ACS的发生发展,进一步证实,ACS的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以及炎症反应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郭士金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54-2755
目的: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标志物与AC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5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2例),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同时检测血清hs-CRP,比较各组患者血清sICAM-1、hs-CRP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组患者外周血清sI-CAM-1、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组内血清SICAM-1、hs—CRP水平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炎症参与了ACS的发病,炎症因子sICAM-1血清水平的升高与ACS的发病密切相关,与hs—CRP一样可以作为临床监测ACS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血清学水平上探讨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评价CRP、MMP-2、MMP-9水平作为ACS的血清学指标的意义。方法: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散射比浊法对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非冠心病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清CRP、MMP-2、MMP-9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CS组,SAP组血清CRP、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血清CRP、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MMP-2、MMP-9水平可反映斑块稳定性,可作为检测ACS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一组病症。其发生的病死率占心血管病的首位。为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国际心血管病界除对已知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的研究外,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炎症、遗传、免疫尤其是冠脉粥样斑块破裂及导致冠心病急性事件的机制成了新的研究热点,其中特异性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I)与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成为ACS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载脂蛋白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确诊为ACS的住院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立普托)40 mg口服。分别在入院时、治疗1个月后检测血脂、载脂蛋白(ApoA1、ApoB)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脂及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CS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P均〈0.05),ApoA1水平明显升高(P〈0.01),ApoB水平下降(P〈0.05),CRP降低幅度更加明显(P〈0.01);甘油三酯有降低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稍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改善脂蛋白代谢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8例ACS患者为实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选取12例已排除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取血清测定hs—CRP、MMP-9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ACS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血清hs—CRP、MMP-9浓度升高与ACS的发生,特别是与AMI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hs—CRP、MMP-9浓度升高可能是ACS,特别是AMI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C-反应蛋白(CRP)是1种非特异性全身炎性标志蛋白。近年来,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愈来愈受到关注,多项病理研究证实,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促进作用心。而CRP在ACS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甚少。本文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RP水平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其在早期诊断AMI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