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阻塞性睡眠低通气综合征是小儿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愈来愈多地儿科和耳鼻咽喉科医生认识到(同时也被家长更加关注),其最主要的病因是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肥大,相应地腺样体扁桃体手术成为小儿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最常见的手术。北京地区此手术住院患者全部费用为5000~7000元,而我科同期门诊手术的费用仅为1000~1500元,为大多数家长所接受。但由于术中不行气管插管,有较多的临床医生认为不安全。现分析我科1995年1月一2004年门诊无气管插管全麻下腺样体切除术或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371例,旨在探讨其安全性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3.
冯安全  崔常雷 《吉林医学》2010,31(22):3767-3768
目的:探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最佳麻醉方法。方法:研究观察112例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麻醉,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分析围术期注意事项及麻醉用药选择。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满意完成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最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志刚 《中原医刊》2007,34(18):37-38
目的如何正确选择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手术的麻醉。方法选择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符合扁桃体,腺样体手术适应证的病人206例,男104例,女102例,最大12岁,最小2岁6个月,平均6岁2个月,随机分为表麻加局麻组和全麻组,表麻加局麻组行传统术式扁桃体挤切,腺样体刮除。全麻组行扁桃体挤切,小儿鼻内镜直视下行腺样体刮除,对两组出血量、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疗效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麻加局麻组合并1例术后出血,心理创伤较全麻组大,表麻加局麻组术前合并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20例,痊愈12例,全麻组19例,痊愈17例(P〈0.05)。结论全麻对于合并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患儿是一种合适的选择,对于不合并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只有打鼾或/和阻塞性呼吸暂停的患儿,表麻加局麻亦可作为一种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薄智  杨常保  李军平 《吉林医学》2013,34(17):3346-334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A组瑞芬太尼1μ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B组芬太尼2.5~5.0μg/kg。其余用药均相同,咪达唑仑0.05~0.08 mg/kg,丙泊酚2.0~3.0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充分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手术开始A组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B组持续吸入异氟醚1%~2.5%。记录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B组麻醉插管与手术开始后血流动力学有显著变化,A组麻醉及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与B组相比,A组麻醉苏醒时间短。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苏醒后呼吸平稳。  相似文献   

6.
李达  丁赞  姜亮  董金叶  刘玉欣 《广东医学》2016,(Z2):172-173
目的:分析家长同意孩子接受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时间和影响因素。方法对耳鼻喉科门诊或住院患儿的家长进行不具名的问卷调查,50例门诊患儿的家长纳入门诊组,接受问卷(问题1~6)的调查,50例接受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的家长纳入住院组,接受问卷(问题3~8)的调查。结果门诊组中,3例(6%)认为每年1~3次扁桃体炎急性发作可以同意孩子接受扁桃体切除手术,6例(12%)选择4~6次,8例(16%)选择多于7次,33例(66%)受访者选择不能接受手术治疗。住院组中,2例(4%)选择1~3次,40例(80%)选择4~6次,8例(16%)选择多于7次。住院组决定孩子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原因中,44%是接受了医生的建议,30%是反复发热,在决定孩子接受腺样体切除术的原因中,30%是张口呼吸和憋气,29%是接受了医生建议。结论多数家长选择4~6次扁桃体炎急性发作后接受手术治疗,家长对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态度变化中,医生的建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瑞芬太尼泵注全麻用于儿童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泵注全麻用于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麻醉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进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A和B两组,每组20例,分别以瑞芬太尼泵注及芬太尼静脉注射诱导及维持麻醉,术中分别观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毕患儿清醒拔管时间,并观测术中不良反应如体动反应、心动过缓的发生,以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结果:经临床观察,瑞芬太尼在全麻术中泵注,作用起效快,术中可维持较好的麻醉深度,术毕苏醒迅速,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结论:瑞芬太尼泵注全身麻醉用于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可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控性。方法:选择40例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以瑞芬太尼、丙泊酚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用以芬太尼、异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结果:A组患儿苏醒快,拔管时间短。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可控性强,苏醒迅速、彻底,是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儿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是小儿常见的疾病。我院2002~2007年来对76例患儿扁桃摘除或腺样体刮除术的麻醉处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麻醉方法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娅冬  宋海涛 《重庆医学》2011,40(21):2131-2132,2134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将78例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全麻组、局麻组各39例,对两组的疗效以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2周、6周及12周疗效比较,全麻组均优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局麻组比较,全麻组在手术开始、手术结束以及术后2 h的疼痛计分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儿童患者全身麻醉下扁桃体切除术中芬太尼用量的节俭作用。方法择期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儿童40例,年龄4-8岁,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两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均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0.005 mg/kg、丙泊酚2 mg/kg、顺式阿曲库胺0.18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气管插管完成后立即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芬太尼组不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两组术中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记录入室后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切扁桃体时的MAP与HR、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术毕芬太尼用量及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入室MAP、HR、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补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切除扁桃体时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芬太尼组的HR明显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0.05);术毕芬太尼组的芬太尼消耗量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0.05);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能够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且不增加患儿苏醒期的躁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插管全麻手术对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 I-Ⅱ级择期行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并随机分成3组。各组患者诱导用药均为:丙泊酚2.0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2.5μg/kg,术中均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泵注维持。手术开始前,I组不追加芬太尼,Ⅱ组追加芬太尼2.0μg/kg,Ⅲ组追加芬太尼4.0μg/kg。观察指标: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手术开始30分钟(T2)、手术结束时(T3)的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各组患儿芬太尼、瑞芬太尼的用量和手术结束至呼吸恢复时间、至呼名睁眼时间、至拔出气管导管时间;记录各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及出手术室时自觉疼痛情况。结兽三组患儿各时间点的HR、SBP、DBP、SpO2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持续时间三组比较无差异,麻醉药用量Ⅱ、Ⅲ组瑞芬太尼少于I组(P〈0.05);呼吸恢复时间、呼名睁眼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I组短于Ⅱ组,Ⅱ组短于Ⅲ组(P〈0.05);苏醒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显著躁动率I组大于Ⅱ、Ⅲ组(P〈0.05)。三组均无术中知晓及其它麻醉并发症。结论小儿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手术开始前以芬太尼2.0μg/kg注入,术中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可明显提高麻醉后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中及术后的镇痛和镇静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进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50例和瑞芬太尼组(R组)50例。S组以舒芬太尼0.2μg/kg快速诱导,以0.2μg·kg-1·h-1术中维持,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R组以瑞芬太尼2μg/kg快速诱导,以6μg·kg-1·h-1术中维持,手术结束前5 min停药。分别观察2组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患儿镇痛和镇静程度。结果:2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时S组平均动脉压与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HR较S组明显增高(P<0.01)。S组患儿术后Ramsay评分较适宜,VAS评分较低。结论:两种药物均能较好地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舒芬太尼在提高术后麻醉恢复质量上和安全性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传统扁桃体切除术后所形成的白膜有无差异,以及白膜是否可以作为术后创面恢复情况的观察指标。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组和传统扁桃体切除术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术后白膜的形成情况、形成时间及脱落时间。实验ICR小鼠30只,所有小鼠两侧口腔黏膜分别采用低温等离子术与传统手术制备创面,获取白膜后制作病理切片,比较两种术式后白膜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组白膜形成情况优于传统扁桃体切除术组(P <0.05);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组白膜形成时间早于传统扁桃体切除术组(P <0.05);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组白膜开始脱落、完全脱落时间晚于传统扁桃体切除术组(P <0.05)。小鼠口腔右侧采用低温等离子刀切割后形成的白膜是由变性的胶原蛋白与炎症细胞组成,小鼠口腔左侧采用传统手术刀切割后形成的白膜由浸润的炎症细胞与增生的纤维组织组成。结论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具有白膜形成早、生长好的优势,有助于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病患者扁桃体切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比较合并慢性扁桃体炎的肾病患者(肾病组:101例)与慢性扁桃体炎的普通人群(对照组:148例)扁桃体切除术术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h)等指标,术后2周并发症,并观察肾病患者扁桃体切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AIB降低、Fib明显升高,PT及APTT差异无显著性。发热及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肾病组术后2周内18例(16.67%)出现肾脏激惹现象者,术后4周肾病完全缓解率47.52%,总有效率79.21%。疗效与其临床表现、扁桃体切除时肾病情况及肾功能状态有关。结论扁桃体切除是治疗合并慢性扁桃体炎的肾病措施之一,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可行性。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七氟烷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七氟烷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 B组患儿静脉注射2μg/kg芬太尼,C组患儿静脉注射0.2μg/kg舒芬太尼,A组患儿静脉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结果:3组患儿拔管时间和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C组患儿重度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时患儿(P〈0.01)。 B组和C组患儿插管前和插管后1 min时的心率和血压均显著低于进入手术室时(P〈0.01),且均低于A组(P〈0.05~P〈0.01)。结论: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治疗小儿七氟烷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且不会影响患儿的苏醒时间和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不同麻醉诱导期间输注晶体液乳酸林格氏液和胶体液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万汶)对扩容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90例,ASA Ⅰ-Ⅱ,分为3组,Ⅰ组为硬膜外麻醉乳酸林格氏液组,Ⅱ组为全身麻醉乳酸林格氏液组,Ⅲ组为全身麻醉万汶组.麻醉诱导后扩容采用乳酸林格氏液20 mL/kg或万汶8.5 mL/kg恒速输注,30 min内输完;动态测定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并记录尿量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利用物质守恒定律评价扩容效应以及液体保留率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结果 Ⅲ组的扩容效应、液体保留率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扩容后Ⅲ组的平均动脉压(MAP)稳定性优于Ⅰ组和Ⅱ组(P<0.05);而Ⅱ组的扩容效应、液体保留率高于Ⅰ组,MAP稳定性优于Ⅰ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可提高输注液体的扩容效应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兰自侃  杨瑞  张昕  杨春艳  徐伟 《医学争鸣》2002,23(15):1422-1424
目的 通过检测单纯全麻或全麻并胸段硬膜阻滞开胸手术患者的血糖、血清皮质醇、胰岛素浓度及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抑制手术时应激反应的差异 .方法 将 2 0例 ASA ~ 级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10 ) :G组按照常规方法诱导后进行气管内插管全麻 ,术中静吸复合维持麻醉 ;G+C组先行胸 6~ 7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 ,在静吸复合全麻的同时硬膜外腔给予 3.75 g· L- 1 布比卡因 .分别在麻醉前、切皮后 10min、胸腔探查 ,关胸时 4个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并采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胰岛素、血糖纪录 .结果  G组皮质醇在切皮 2 5 1.4± 18.2 ,探查 2 6 0 .5± 139.7及关胸时 2 71.6± 133.3均高于 G+C组 182 .6± 83.5 ,188.6± 10 3.3和2 6 3.0± 86 .9(P<0 .0 5 ) ;胰岛素仅在关胸时 G组 18.1± 13.7高于 G+C组 12 .6± 4 .6 (P<0 .0 5 ) ;血糖值 G组在胸腔探查6 .7± 0 .8,关胸时 8.8± 1.1比 G+C组 6 .5± 1.2及 8.0±1.1高 (P<0 .0 5 ) ;SBP G组切皮时 17.1± 1.4、探查时 16 .4±2 .5比 G+C组同一时点 14 .8± 2 .1及 12 .9± 1.8高 (P<0 .0 5 ) .结论 开胸手术时使用全麻加硬膜外阻滞能有效的抑制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 ,使患者在术中更为安全平稳 ,麻  相似文献   

20.
探讨全麻中成人与小儿血乳酸,血糖变化的差异。方法:择期全麻手术的小儿,成人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及麻醉后60min测定血乳酸,血糖值。结果麻醉后60min,成人组血糖和乳酸均明显较诱导后升高,小和组血糖和乳酸亦均比诱导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