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柴芍承气汤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并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及百色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并粘连性不全肠梗阻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柴芍承气汤,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芍承气汤应用于结核性腹膜炎并粘连性不全肠梗阻能有效缓解肠梗阻症状,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和36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11天内。保守治疗6例,梗阻缓解时间为7-24天。手术治疗3例,1例发生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后外院即行粘连肠段切除,术后梗阻未缓解并再次手术,梗阻亦无缓解;1例行1次肠切除术,梗阻无缓解,经保守治疗,分别于43天和28天梗阻缓解。1例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肠管呈冰冻样,重度水肿,充血,粘连,无闭袢及坏死形成,未做进一步处理,保守治疗30天缓解。36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于术后1月-10年不等,首先试行保守治疗,无缓解趋势,及时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肠管仅为单纯的粘连或粘连带压迫,无肠坏死及广泛的严重水肿,充血等症状,术后顺利恢复。结论: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上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时间1月左右,除非有明确的肠坏死,狡窄或嵌顿等症状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1-2天,症状无缓解趋势,应及时行手术治疗。预防因过度的保守治疗,使肠管发生坏死,重度的水肿,充血而发生不必要的肠切除、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9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和 36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 11天内。保守治疗 6例 ,梗阻缓解时间为 7~ 2 4天。手术治疗 3例 ,1例发生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后外院即行粘连肠段切除 ,术后梗阻未缓解并再次手术 ,梗阻亦无缓解 ;1例行 1次肠切除术 ,梗阻无缓解 ,经保守治疗 ,分别于 4 3天和 2 8天梗阻缓解。 1例入院后行剖腹探查 ,术中见肠管呈冰冻样 ,重度水肿 ,充血 ,粘连 ,无闭袢及坏死形成 ,未做进一步处理 ,保守治疗 30天缓解。 36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 ,发生于术后 1月~ 10年不等 ,首先试行保守治疗 ,无缓解趋势 ,及时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肠管仅为单纯的粘连或粘连带压迫 ,无肠坏死及广泛的严重水肿 ,充血等症状 ,术后顺利恢复。结论 :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上首先采用保守治疗 ,时间 1月左右 ,除非有明确的肠坏死 ,绞窄或嵌顿等症状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 1~ 2天 ,症状无缓解趋势 ,应及时行手术治疗。预防因过度的保守治疗 ,使肠管发生坏死 ,重度的水肿 ,充血而发生不必要的肠切除、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并肠梗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1992年6月-2007年9月间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并肠梗阻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中9例经保守治疗获得治愈,未愈8例中转院失访2例,6例转为手术治疗,其中治愈5例,未愈1例转院失访。结论结核性腹膜炎并肠梗阻的治疗较为困难,采用内外科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5.
朱斌  石成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235-236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肠的手术技巧和方法。方法回顾笔者2001年至2010年所经治的85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的临床病例。结果 8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其中5例术后切口液化或感染,经局部换药和二期缝合治愈;1例2年后再发肠梗阻保守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正确掌握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策略和方法。方法总结分析87例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经过。结果87例中急诊手术治疗治愈35例,保守治疗好转18例,保守治疗无效后中转手术治愈33例(其中有5例并发肠漏,均治愈)、死亡1例。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多数经多次保守治疗后最终仍需手术治疗,仅少数病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可缓解。对于粘连性肠梗阻,诊治时要仔细观察,把握手术时机,才不至于耽误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开腹手术后138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138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1年内。103例采取保守治疗,肠梗阻症状全部缓解,时间为1w至1个月,平均16.3d;35例转手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26例,8例术后再发肠梗阻,保守治疗2w~4w治愈,平均18.8d,术后并发肠瘘1例。结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常发生在术后1w~2a左右,应首选保守治疗,待症状无缓解、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时再行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检查在治疗老年人反复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的21例老年人反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19例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2例因致密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均未发生肠管全层破损。腹腔镜手术患者于第2天即下床活动,并进少量流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后痊愈出院。随访10个月至1.5年,再次发生肠梗阻2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行开腹手术治愈1例。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是治疗老年人反复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形成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因手术后造成的粘连性肠梗阻18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体会。结果:胆囊炎术后5例,阑尾炎术后10例,胃穿孔修补术后3例;18例中保守治疗成功14例,手术治疗成功3例,未成功自动出院1例。结论:粘连性肠梗阻首选保守治疗,其次选择手术治疗,增强活动有助于肠梗阻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0.
秦辉远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2014-2015
我院2001~2003年采用手术治疗5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现就其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男41例,女17例;年龄11~78岁。手术58例,治愈52例,死亡6例(其中60岁以上5例)。入院24院小时内手术45例,肠绞窄12例,死亡3例;入院24小时后手术13例,内科保守治疗缓解49例,其中多次(2次以上)反复发作42例。2讨论2.1影响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1)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绞窄与否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有报道粘连性肠梗有10%~25%迟早会发生绞窄,病情急剧变化伴有肠坏死者其手术死亡率4.5%~30%。本组死亡6例全部为肠绞窄患者。(2)就诊时间及手术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根据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探讨针对不同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河南省市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一科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以肠梗阻收治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嵌顿疝性肠梗阻位于肠梗阻类型的前三位.4例手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行造瘘手术后症状缓解出院,其余86例治愈出院.结论 机械性肠梗阻以肠道肿瘤堵塞为多,粘连性肠梗阻发展到绞窄可致肠坏死,死亡率急剧上升.肠道肿瘤引起的肠梗阻需要手术,梗阻发展至绞窄时需要手术,其他经严格保守治疗症状改善不佳者及反复发作的肠梗阻也需采取手术治疗;从梗阻发生到对其实施手术治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彻底治愈肠梗阻,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1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对其治疗情况及愈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治愈58例,治愈率95.08%;好转3例,占4.92%。52例非手术治疗中41例肠梗阻得到解除,胃肠功能恢复良好,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结论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应首选非手术疗法,在密切观察病情的情况下,如在12~24h内,最长不超过48h,仍不能缓解或病情加重者,应立即中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张鹏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2):120-121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0年6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措施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纠正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支持疗法、抑制胃肠分泌及应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中26例患者肠梗阻症状缓解或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4d,10例患者保守治疗的同时症状加重即进行手术治疗治愈。结论粘连性肠梗阻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可先行保守治疗,如果行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早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14.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闫鹏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4):46-47
目的提高对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特点、手术指征的认识,改善手术质量。方法分析76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76例中急症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61例中,中转手术38例。2例出现肠痿,二次手术治愈,1例癌性粘连梗阻患者家属拒绝手术治疗,1例术后衰竭死亡,其余全部治愈无并发症。结论部分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经保守治疗症状得到缓解,但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对于有手术指征的粘连性肠梗阻,把握手术的时机和对术式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DSA下粘连性肠梗阻采取经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DSA下进行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定期经导管造影,观察肠蠕动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4例患者置入肠梗阻导管后即治愈11例(治愈率79%),好转3例(好转率21%),由肠梗阻转归为不全肠梗阻。其中7例在插管引流后5 d内肠梗阻缓解,4例在插管引流1周后肠梗阻缓解,10d内均达治愈标准,3例好转患者经15d治疗后梗阻症状基本消失。无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明显,治愈率高,显著降低了中转手术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6月~2007年6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8例全部治愈出院.其中保守治疗成功15例,手术治疗53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4例,1周内再次梗阻3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在保守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切忌肠绞窄后才被动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手术时机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确诊后若无发热和,或明显腹膜炎体征,先采取保守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者,病史大于2d症状没有明显缓解者,入院就有发热和,或腹膜炎体征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2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15例手术治疗。术后切口感染2例,其中1例裂开再缝合,2例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并发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死亡1例。放弃治疗失去随访1例。结论对于高龄患者的急性肠梗阻,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应密切观察病情演变,注意腹部体征的变化,掌握手术时机;把握3个特征:尽早及时手术,有效减压疏通,全面兼顾全身;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6,(6):40-42
目的探讨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3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儿资料,对患儿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0例患儿治愈14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1例无效患儿在住院3d后腹痛加剧,做腹腔穿刺有出血性腹水,中转为手术治疗,术后痊愈。结论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方案用于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切确,尤其对于单纯性肠梗阻疗效较好,但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改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免错过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胃胰体尾脾脏切除术后肠梗阻治疗体会。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行全胃胰体尾脾脏切除术的患者75例,其中10例患者出现术后肠梗阻,4例患者经保守治疗,6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结果 6例患者经过手术探查明确梗阻原因,其中小肠坠入脾窝后小肠成角,且小肠间粘连在一起的4例,单纯术后肠粘连1例,粘连带卡压肠管1例,1例因造瘘口漏,经济不济而放弃治疗,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全胃胰体尾脾脏切除术后肠梗阻的治疗,应积极手术治疗,且手术以简单操作为主,不宜做广泛分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科近年来诊治的42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42例炎性肠梗阻患者中有40例在保守治疗2周内症状消失,临床治愈,治疗时间9~14d,平均(12.6±2.7)d;另2例患者经2周的保守治疗症状并无改善,给予再次手术治疗治愈.随访3~6个月,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对于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应对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及相关检查,尽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并积极给予保守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机械性肠梗阻及腹膜炎症状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