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抗肿瘤新药的不断涌现,肿瘤治疗的疗效也不断提高。但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间缺少根本性的代谢差异,大多数抗肿瘤药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机体的某些正常细胞、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害,加上患者身体素质个体差异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反应,损伤系统和组织,影响患者治疗计划和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本文拟对抗肿瘤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类型及严重程度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和分析269例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后不良反应。方法:随机纳入269例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肿瘤患者,对其性别、年龄、应用药物、给药途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参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判定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新药不良反应。结果:我院抗肿瘤药物给药途径为7类,其中静脉滴注为主要给药途径,占比为92.57%,其次为口服,占比为4.09%。临床上多对肿瘤患者采用多药联用治疗,因而无法确定何种药物引发不良药物反应,此次研究中,怀疑用药合计326例,其中,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占比34.66%,其他类肿瘤药物占比30.06%。结论:为了提升抗肿瘤效果,临床医师必须对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后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药物基因为患者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有效抑制用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彭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27-428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医疗的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集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60份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物涉及的不良反应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由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厄洛替尼以及吉非替尼导致的不良反应位居前三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也是常见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医疗上应不断加强对抗肿瘤药物的监测,减少或者避免肿瘤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型抗肿瘤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致ADR的有效报告151份,涉及患者151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使用利妥昔单抗发生ADR的危险因素。结果 151例发生ADR的患者中,男88例,女63例,男女比例为1.40∶1;以≥70岁老年患者为主,共39例(25.83%);ADR共涉及24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其中利妥昔单抗致ADR例数最多;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黏膜及全身性损害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46例次)、瘙痒(25例次)、发热(32例次)、寒战(25例次)等;发生严重ADR 15例次,新的ADR 6例次;转归均良好。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前淋巴细胞水平高[RR=9.24,95%CI(3.21,26.61),P=0.00]是使用利妥昔单抗致ADR的危险因素。结论 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时需加强ADR及疗效监护,特别是使用利妥昔单抗且合并淋巴细胞水平高的患者应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不同种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及其化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88例肿瘤患者中,10~30岁的30例,占34%。31~50岁的38例,占43%。51~80岁的20例,占23%。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是恶性肿瘤治疗中最常见的反应,其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最为严重。心脏毒性、肝脏毒性、神经系统毒性、泌尿系统毒性、肺毒性以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与化疗的药物种类密切相关。结论采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大,通常称之为剂量的限制性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2020年我院上报的53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累及系统、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533例抗肿瘤药物ADR中,男性256例,女性277例;发生ADR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1~70岁(28.5%)和51~60岁(25.7%)。ADR涉及的抗肿瘤药物种类占比最高的依次为抗肿瘤植物药(23.3%)、新型抗肿瘤药物(23.3%)和抗代谢类药物(22.0%)。ADR临床表现例次排名前3位的抗肿瘤药物分别为紫杉醇、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排名前3位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分别为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ADR主要累及血液系统损害(30.6%)、胃肠系统损害(19.4%)、全身性损害(15.5%)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4.4%)。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81.2%);给药后1 d内更易发生ADR,15 d内发生的ADR约占86.8%。严重的ADR有102例,主要涉及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紫杉醇;新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严重ADR共13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2015年上报的618例抗肿瘤药物ADR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61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为408例(66.02%),女性患者为210例(33.98%);40岁以上的有537例(86.89%),其中男性为296例,占该年龄段的49.53%,女性为241例,占该年龄段的44.87%,男性超过女性。细胞毒类药物ADR发生率占首位,占19.26%,ADR主要表现以消化道反应为主,骨髓抑制为辅。结论抗肿瘤药物ADR在静脉滴注中较多,且人群以40~60岁男性ADR居多。今后要高度重视40~60岁男性ADR,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0年上报的84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84例ADR中,男39例,女45例;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较多,占60.71%;涉及抗肿瘤药物7大类、52种,抗肿瘤植物药的ADR发生频率排首位;变态反应43例和消化系统反应27例,分别占36.13%和22.69%。结论应加强对肿瘤患者ADR的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王蜀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20-1521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结合临床资料,观察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及药物种类的关系.结果 随患者年龄的增加,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60岁以上ADR为31.8%.不同给药途径ADR不同:静脉给药占90.2%、口服给药占6.8%、肌内注射占0.8%、鞘内注射占1.6%、皮下注射0.8%.排在前三位的药物是铂类药物占35.6%、植物类药物占30.3%、抗代谢药物占12.9%.药物引起各器官系统的临床表现构成比也不同.结论 加强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开展全方位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可有效的减少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298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8例肿瘤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48例(49.66%),主要药物包括主要包括顺铂、奥沙利铂、紫杉醇、阿霉素、环磷酰胺;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系统反应、骨髓抑制反应等;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发生年龄范围主要在60~69岁.结论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应用过程中应规范、适量、足疗程,以期取得最大疗效且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欧汝奋 《北方药学》2012,9(3):14-15
目的:分析肿瘤病患使用抗肿瘤药物后引发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统计学的计算方法,对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进行研究、统计并分析所收集的信息。结果: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是恶性肿瘤治疗中最常见的反应。心脏毒性、泌尿系统毒性、肺毒性以及过敏反应等与化疗药物的种类密切相关[1]。结论:采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  相似文献   

12.
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4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惠萍 《中国药事》2001,15(4):278-279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神经炎等 ,偶可发生过敏反应 ,在用过一段时间停药后再次使用时更易发生过敏反应甚至休克死亡。本文收集了近十年来肿瘤及药学期刊有关抗肿瘤药物致过敏反应所引起的各系统不良反应个例报道 4 7例 ,对其进行系统分析 ,以供临床参考。1 一般资料4 7例中 ,男 2 7例 ,女 2 0例 ,年龄 17~ 70a ,平均 4 3 3a ,涉及抗肿瘤药物 2 2种 ,过敏性休克 10例 ,其中 5例抢救无效死亡。2 致不良反应药物分类4 7例共涉及抗肿瘤药物 5类 2 3种 (见表 1)。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多的为平阳霉素 9例 ,…  相似文献   

13.
赵秋玲 《海峡药学》2012,24(7):230-231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2010年至2011年门诊、住院患者92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92例ADR中,男37例,女55例;51岁以上中老年较多,占71.74%;涉及抗肿瘤药物7大类、抗肿瘤植物药的ADR发生频率排首位;主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是变态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分别占28.26%和23.91%,而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世界科学领域中的攻关科研课题。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因而,抗恶性肿瘤的药物尚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用于抗恶性肿瘤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大,深入研究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规律,对于进一步了解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查阅1990年12月~1999年12月份国内公开发表的27种医学期刊内报道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文摘135篇,病例共378例(不包括中药),男197例,女106例(有75例性别不详),年龄在42~85岁之间(另有4例儿童,6~12岁,为激素类药物其他作用的不良反应)。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特点。方法搜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69例患者,对其不良反应特点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年龄>50岁患者所占比例较大,紫杉醇、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所占比例较大,联合用药所占比例较大,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所占比例较大,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有一定特点,应加强用药监测,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某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院2011 年1 月~2015 年12 月上报的325 例涉及抗肿瘤药物的ADR 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与年龄、药物类别、所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325 例ADR 中,男性169 例,女性156 例;40 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较多,占89.54%;涉及抗肿瘤药物9 大类46 种;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2.02%;静脉滴注的ADR 最多,占89.54%。抗肿瘤药物ADR 的影响因素有:年龄、病史、治疗史、用药途径等。结论 临床药师应根据抗肿瘤药物ADR 相关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全面药学监护以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常用抗肿瘤药物致呕吐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利用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开展抗肿瘤药物致呕吐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的2 381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提取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常见抗肿瘤药物致呕吐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提取522例报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饮酒史、使用抗肿瘤药物顺铂的患者更易发生呕吐不良反应。结论初步了解抗肿瘤药物致呕吐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布,有利于化疗前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对危险因素及早做出评估,减少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为利用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我院肿瘤内科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164例报告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64例ADR中男性76例,女性88例;40岁以上154例;细胞毒类药物的发生率居首,占77.9%;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为主,其次为骨髓抑制.结论 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务人员,特别是临床药师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王儒强 《淮海医药》2014,(3):225-227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各种途径收集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别从资料的来源,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339例ADR中男性195例,女性144例;40岁以上300例;细胞毒类药物的发生率居首,占60.18%;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为主,其次为骨髓抑制。结论通过进行相关的分析,可促进抗肿瘤药物合理、有效的应用。同时加强临床医生对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上报蚌埠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关于使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54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54例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中,男性多于女性,以≥51岁的老年人群为主(45例,83.3%).涉及新型抗肿瘤药物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