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提取酵母细胞中细胞色素过程中,用7%~15%NaCl溶液,裂解酵母细胞。在随后分离阶段,连续用100、30和10kD超滤膜,增加效能。裂解酵母细胞得到的提取物经分离、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并干燥,得细胞色素。  相似文献   

2.
3.
细胞同工酶电泳常用于细胞系鉴定,乳酸脱氢酶(LD)、嘌呤核苷磷酸化酶(NP)、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苹果酸脱氢酶(MD)是比较常用的酶等。本文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工程细胞(CHO)中提取的LD、NP、G6PD及MD进行分析。用于工程细胞的鉴定。  相似文献   

4.
5.
一种新的异二氢吲哚酮衍生物的结构为4-羟基-6-甲氧基-1-苯乙基-异二氢吲哚酮,是将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m的子实体用含水有机溶媒(如80%~85%甲醇、乙醇,85%丙酮)室温回流提取1~72h。在40~45C减压蒸除溶媒。得到的水相在有机溶媒(氯仿、乙酸乙酯、乙醚)和水问分配,浓缩有机相得到粗品,再经色谱法和重结晶法得到纯品。该化合物用作HeLa细胞的细胞毒剂。  相似文献   

6.
细胞舍生     
细胞舍生山西医学院(030001)何泽涌,杨美林在未成熟的神经细胞,细胞质的Ca2+浓度较低,它的免于舍生,主要依赖NTF的作用。随神经细胞的成熟,随了向心性输入的增多,细胞质Ca2+浓度增高,对NTF的依赖性逐渐降低[47]。但若细胞质Ca22+过...  相似文献   

7.
对7例多毛细胞白血病(HCL)的毛细胞进行了表面标记的研究。使用了包括特异抗血清和荧光活化细胞分类装置(FACS—Ⅰ)的敏感分析技术,对异常细胞做进一步的辨认,研究这些病例的细胞表面特征,使用了四种不同的抗血清:(1)抗—P23.30血清能与 B 细胞和单核细胞亚群发生反应;(2)抗311血清只与 T 细胞发生反应;(3)用胃蛋白酶消化制备的抗—F(ab′)_2血清只与 B 细胞反应;(4)用蛋白酶消化制备的抗溶菌酶血清能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起反应,但不能与 B 细胞或 T 细胞反应。本文所  相似文献   

8.
细胞舍生     
细胞舍生山西医学院(030001)何泽涌,杨美林(一)细胞舍生是细胞的一种死亡方式。这是在体内正常的微环境中,通过细胞自身内部的某些生化反应,如某种蛋白质的合成,或某种酶的活化等等而致的细胞死亡。细胞舍生是有选择性的,即在体内同一微环境内,有的细胞舍...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细胞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舍生山西医学院(030001)何泽涌,杨美林(接上期)以糖皮质激素,或抗CD3—TCR抗体,或与调控Ca2+通道相关受体的配体作为信号,对胸腺细胞膜作用后,都使细胞质Ca2+浓度持续增高,细胞核内的核酸内切酶随之活化,细胞舍生。因此认为细胞质Ca...  相似文献   

11.
在人杂变瘤细胞克隆化过程中,常规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作为饲养细胞.但因PBL制备比较繁琐,来源有限,给实际工作带来不便。我们试用小鼠腹腔细胞作饲养细胞,并与PBL对比,证明两对人杂变瘤细胞的克隆化率及用性率没有显性差别。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高浓度肝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原代共培养,研究其功能活性。方法:应用原位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获得有活性的肝细胞,并应用高浓度实质和非实质肝细胞共培养的方法原代培养(共培养组),并以微囊肝细胞培养为对照组(微囊组)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组均维持白蛋白分泌、尿素合成功能7天;共培养组的白蛋白分泌与微囊组一样为下降趋势,共培养组从(0.870±0.102)降至(0.492±0.040)g·L-1·10-6cells·24h-1,微囊组从(1.147±0.099)降至(0.375±0.012)g·L-1·10-6cells·24h-1;共培养组的肝细胞第4天后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而微囊组肝细胞前3天明显高于共培养组,而后两天显著低于共培养组(P<0.05)。共培养组的尿素合成功能,由(4.50±0.56)降至(4.37±0.19)μmol·L-1·10-6cells·90min-1,微囊组由(5.42±0.81)降至(3.60±0.33)μmol·L-1·10-6cells·90min-1,前3天微囊组高于共培养组,后2天共培养组明显高于微囊组(P<0.05)。共培养2~7天肝细胞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浓度稳定在 7.2~9.9mg/L·10-6cells·24h-1。结论:高浓度肝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共培养,可使肝细胞的特异性功能维持7d,而且较微囊肝细胞更适合应用于中空纤维舱型生物人工肝。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分析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在体外杀瘤实验中的细胞表型变化与其杀瘤活性的相关性及为临床过继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体外诱导方法扩增培养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个核细胞,用CCK-8试剂检测培养14d的CIK细胞对SPC-A-1和BGC-823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杀瘤实验前后CD3+等6种不同表型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在与效靶比成正比的条件下,体外实验CIK细胞对两种肿瘤细胞的杀伤率都与CD3+CD4+,CD3+CD4-CD8-细胞比例变化呈正相关(P〈0.05),都与CD3+CD25+,CD3+CD28+,CD3+CD25+CD28+细胞比例变化呈负相关(P〈0.05),对SPC-A-1细胞的杀瘤率与CD3+CD16+CD56+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靶细胞抗原在活化细胞中起重要作用,测定培养细胞活化相关表型可以间接监测其杀瘤能力,为临床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分析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多倍体细胞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选取普通级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只,雄性,8月龄,大约3 kg;普通级SD大鼠2只,雄性,8周龄,大约200 g。人大隐静脉为2例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修补血管所得。在麻醉日本大耳白兔和大鼠后开腹腔获取下腔静脉,采用多种酶组合的消化液消化兔、大鼠以及人的静脉血管得到适合流式细胞检测的静脉血管平滑肌单细胞悬液,用碘化丙啶标记细胞,利用细胞流式仪分析兔、大鼠以及人的静脉血管平滑肌单细胞悬液各5 000个细胞,检测细胞DNA含量,DNA含量翻倍的细胞为多倍体细胞。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验证阳性对照HEK293细胞系中的多倍体的存在。结果流式结果显示分析的5 000个细胞中,阳性对照HEK293细胞的多倍体细胞为1 355个(27.1%),从2例患者中取得的大隐静脉多倍体细胞为310个(6.2%)和250个(5.0%);2只大鼠的下腔静脉平滑肌细胞中多倍体细胞为360个(7.2%)和450个(9%);2只兔的下腔静脉平滑肌细胞中多倍体细胞分别为270个(5.4%)和305个(6.1%)。结论成年的静脉血管包括人大隐静脉的平滑肌细胞中普遍存在一定比例的多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6.
17.
得到完全缓解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中80%由于存留的微小残留病(MRD)而复发,存活率仅有30%~40%,因此由免疫系统监视清除MRD是白血病免疫治疗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 6例前列腺癌和 2 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中细胞增殖指数 (Ki- 6 7L I)和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 )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 (AI)。结果  Ki- 6 7L I和 AI与前列腺癌 Gleason分级无关 ,Ki- 6 7L I和 AI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P<0 .0 5 )。结论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 Ki- 6 7L I和应用 TUNEL 技术检测 AI的表达 ,对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具有实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于镔 《江苏医药》1997,23(8):560-561,559
凋亡(Apoptosis)是细胞坏死之外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即所谓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是指正常细胞的“生理性”死亡过程。它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是以细胞内源性内切酶活性增加为代表的一系列生化代谢的变化[1]。细胞先是接收、识别某些特殊的生理或病理性刺激信号,然后启动细胞特有的基因或基因群,通过mRNA的转录,合成一组有致死效应的蛋白质,从而导致细胞的解体死亡[1]。这是一种细胞的“自杀”行为,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一样,对维持组织的自身稳定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一、调亡的基因调控细胞的调亡受到多种因素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自体热休克凋亡大肠癌细胞抗原制备、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以及抗原负载方法.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从手术切除的肠癌新鲜组织获得单细胞悬液,热休克后用桦酯酸诱导其凋亡,制备成细胞抗原;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PBMC),经GM-CSF与IL-4体外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负载细胞抗原后制备成DC肿瘤疫苗,并对DC疫苗的形态、数量及表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肿瘤细胞抗原得率:(11.87±0.66)×106/g组织;平均凋亡率:(93.13±2.3)%;(2)imDC平均得率为(9.73±0.84)×106/(121.64)×106个PBMC,活率>95%;imDC表型分析:CD11c+CD14-、CD11c+HLA-DR+、CD11c+CD80+、CD11c+CD83+、CD11c+CD86+表达率分别为(87.48+2.59)%、(87.92±0.97)%、(2.20±0.67)%、(4.86±1.21)%、(5.00±0.97)%;(3)DC平均得率为(6.74±0.97)×106/(9.73±0.84)×106个imDC,活率>95%,DC表型:CD11c+CD14-、CD11c+HLA-DR+、CD11c+CD80+、CD11c+CD83+、CD11c+CD86+表达率分别为(93.55±1.24)%、(89.77±1.35)%、(87.80±1.63)%、(70.64±6.42)%、(95.44±2.16)%.结论 自体大肠癌细胞负载树突状细胞的方法稳定、安全、可靠,可制备出成熟D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