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细胞自噬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中医气虚、痰浊瘀血病机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细胞自噬与中医气虚情况下通过“精化气”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以及脏腑功能失调下内生痰浊瘀血之实邪的自我清除以维持内环境阴阳平衡的机制相一致,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胞自噬可为探索中医药微观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细胞自噬与中医气虚痰瘀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讨细胞自噬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中医气虚、痰瘀病机两者的相关性,认为细胞自噬与中医气虚情况下,通过"精化气"以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机制,以及在脏腑功能失调下内生实邪的自我清除以维持内环境的阴阳平衡相一致。通过细胞自噬机制的阐明对揭示中医气虚痰瘀的微观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细胞自噬从微观角度探讨沈舒文教授所提"毒瘀交阻"之论,揭示胃癌前病变中"毒瘀交阻"的病机及"扶正解毒祛瘀法"的微观机制,阐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自噬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为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因不明,发病机制是亟需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肌成纤维细胞被认为是肺纤维化病变的"核心效应细胞".结合现代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认为"毒损肺络"是对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病邪、病性、病势、病位特点的高度概括,痰瘀浊邪,深伏肺络,由浊转毒,影响络中气、血、津、液的运行与渗灌,肺络是肺系之体、用的重要载体,初起肺络...  相似文献   

5.
以既病防变的宏观治病思路深入剖析,探讨其与自噬可能存在微观联系。认为自噬作为一种自我保护性的细胞死亡,对维持细胞及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自噬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中医既病防变理论包含了早期治疗及防止传变两层含义,抓住宫颈癌前病变这一黄金期进行调控的思路,与中医"既病防变"理论不谋而合,从中医微观辨证角度探讨,自噬机制与人之"正气"相类,自噬维持的稳态即"阴平阳秘"状态,既病防变理论原则下需要早期扶正制邪及平衡阴阳,防止疾病传变,当下中医药对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已有一定的实验论证,但证据不够充分,其中的调控机制仍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噬是细胞特有的保护机制。细胞自噬通过清除细胞内异常折叠蛋白及受损细胞器等,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物质代谢与生理功能,这与中医学的肝主疏泄,调节机体正常气机,以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及生命活动具有相似的内涵。慢性心理应激损伤属于中医学情志内伤病因范畴,其发病机制与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以慢性心理应激损伤为切入点,从细胞自噬的角度探讨肝主疏泄的功能实质,对于深入挖掘中医学肝脏象理论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精是人体生命之本原,气是人体生命之维系,精能化气。细胞自噬是通过降解、重利用自身物质来维持细胞和机体稳态的过程,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细胞自噬从中医精气理论分析,是一种精化气的过程,而且气可以通过信息传递功能调控自噬。细胞自噬亦是精化气功能的重要体现。细胞自噬产生的新陈代谢是气化的一种形式,自噬功能主导的细胞成分变化及细胞分化是气化功能对人体生长发育作用的重要表现。细胞自噬具有抵御外邪、防御疾病的功能,这也是气防御功能的一种微观表现。此外,自噬激活的过程是一种精化气、阴化阳的转化,其过程需要保持阴阳平衡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而且细胞自噬对疾病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细胞自噬的这种动态平衡调节属性是精气阴阳调和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自噬是机体清除自身衰老细胞及有害物质的一种维持细胞能量稳态平衡的机制,受营养因素影响明显,AMPK/mTOR是感受能量变化以调节自噬的重要信号通路。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水谷精微化生的一种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血关系是机体能量代谢的微观体现。气的推动、调控、温煦、凉润、防御和中介等作用与自噬维持机体各系统正常运转的作用高度相似,而血的濡养作用又与自噬受能量影响相似,因此AMPK/mTOR是调节自噬的重要途径,气血关系是维持自噬稳态的重要物质基础,气血理论是AMPK/mTOR通路调控自噬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由多种病因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结合中医“络病学说”“癥瘕理论”与现代医学肾脏病理特征,“肾虚络瘀,肾络癥瘕”是RIF的主要病机,正气亏虚,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痰热瘀毒等实邪阻滞肾络,相互胶结,形成癥瘕,积聚于肾络导致了RIF。自噬是细胞体内将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变性的蛋白质等代谢产物进行降解与重吸收的过程,自噬参与了RIF发生的诸多环节,与RIF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将自噬与中医学结合研究发现,机体内生痰热瘀毒等实邪的代谢与自噬降解和重吸收功能相关,自噬在一定程度上是消除痰热瘀毒等实邪的方式,正气不足,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自噬功能不足,会引起痰热瘀毒等实邪累积,瘀阻肾络则易形成肾络癥瘕造成RIF,肾虚络瘀是自噬不足的基础,肾络癥瘕是自噬不足的微观病理表现,自噬不足与肾络癥瘕形成具有相同的病机演变,该文就RIF“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结合RIF-自噬病理机制,深入探讨“肾虚络瘀-自噬不足-肾络癥瘕”在RIF的相关性,全面诠释“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的科学内涵,以期从中医理论阐述自噬在RIF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为RIF的治疗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新...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讨自噬生理病理机制与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的相关性,揭示“阳化气,阴成形”失衡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病机之核心,并阐明“温阳化浊法”治疗该病的微观机制,燮理阴阳贯穿MALFD全程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为中医药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丰富MAFLD的中医论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细胞自噬的角度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LFD)的病因病机,阐明通过"温阳健脾化浊法"调节中医"阳虚湿盛"的微观辩证机制,为中医药调节自噬、平衡阴阳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及"温阳健脾化浊法"在NALFD的防治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桥本甲状腺炎(HT)中医病机以脾气亏虚为本,以气火痰瘀为标,其因虚而滞,因滞更虚的动态病机特点,可以王永炎院士“虚气留滞”学说概之。中医学认为,细胞自噬为气化的微观表现,具有清除病邪,维持内环境稳态之功。自噬水平不足可导致受损细胞器等废物无力清除、异常蓄积,或可看作虚气留滞病机的微观体现。本文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桥本甲状腺炎与细胞自噬的相关性,确立“补虚化滞”治法,以调控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自噬功能为治疗靶点,为中医药防治桥本甲状腺炎病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自噬是机体应对外界刺激的自我保护过程,是真核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代谢途径,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的动态调节性与中医学阴阳自和理论相契合,是阴阳动态平衡的微观体现。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阴阳失和密切相关,调和阴阳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状态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了自噬与阴阳自和的相关性,从阴阳自和的角度讨论细胞自噬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中药复方通过调节自噬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规律,可为明确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AS),其发生主要与血管内皮细胞(VECs)损伤、氧化应激、糖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内质网应激等机制相关。VECs损伤和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自噬是亚细胞水平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溶酶体介导蛋白质和受损细胞器的降解调控细胞内基本代谢,维持机体内稳态。VECs自噬不足可致VECs的炎症、凋亡、氧化应激增强,从而促进AS。中医认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乃本虚标实之证,“虚气留滞”是关键病机。虚气不荣,以虚为本;留滞难通,以滞为标。营卫不和、脉道失稳为病之先因,肾气不足、化充乏源为病之主因,脏腑气血相失、气血津液停滞积为病之内因,病理产物滞留血脉、损伤脉管为病之表因。自噬乃气之微观表现,同具有祛病邪、维稳态之功。VECs自噬不足致虚气留滞,气虚渐、滞留重,亦致自噬之效不及,形成恶性循环。现代研究表明,调控VECs自噬是防治AS的主要途径,而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整合调控之优势。故基于“虚气留滞”理论,以“荣体之虚,通脉之滞”为法,选方遣药调控VECs自噬、对抗AS,对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膏脂学说"的理论出发,引入现代医学自噬学说,从膏脂长消的角度完善禁食疗法的中医理论机制。梳理历代膏脂学说文献论证"膏脂"实质,提出气化是膏脂长消的关键因素,将"膏脂为病"划分为3个阶段,即气化旺盛-气化不及-气化不行。细胞自噬是中医气化功能的微观体现,禁食期间发生细胞自噬的理论,从微观上论证了禁食打破了机体阴盛阳虚的惯性病理状态,促进"精化气"这一气化过程,使体内膏脂逆向转运为气血维持生命活动,随着有余之膏脂的消散,阴消阳长,重建阴阳平衡。禁食疗法的整体方案(禁食期间加用左旋肉碱)可以益气温阳化浊,助膏脂消散,改善禁食期间的不适。  相似文献   

16.
<正>自噬是通过膜结构包裹需降解物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以降解自噬体内物质,降解产物可作为新合成蛋白质和细胞器的原料,对维持细胞内稳定起着重要作用[1],然而过度自噬则可引起细胞死亡,即"自噬性细胞死亡",也称为Ⅱ型程序化细胞死亡。自噬通过什么机制在"促进生存"和"诱导死亡"间切换,目前尚不完全明了,但可能与细胞代谢失衡、消耗过度有关[2]。其蕴含着中医阴阳失衡的病机学内涵。李秀惠等[3]认为细胞自噬可能是阴阳平衡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神经元缺血缺氧损伤后细胞异常折叠蛋白增多、受损细胞器蓄积、"内生浊毒",最终诱发细胞凋亡有关;自噬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程序性降解机制,细胞内自噬-溶酶体途径激活、降解聚集的有害物质,则合"泄毒活血"之理。大量研究发现中药具有增强自噬体降解、泄浊排毒,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本文从微观自噬角度来揭示泄毒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噬是真核细胞中的降解、再循环系统,具有高度保守性,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自噬功能失调(过度激活或受抑制)会导致细胞内物质代谢失衡,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理活动甚至诱发细胞死亡。细胞自噬与中医气、痰、瘀、毒理论具有一定相关性,如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类似中医"气"的中介作用,细胞自噬功能失调是产生痰、瘀、毒的微观病理基础。部分中药来源的单体及其衍生物都表现了明显的自噬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LC3-Ⅰ向LC3-Ⅱ的转换,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自噬(autophagy)是一种通过降解细胞内受损细胞器等大分子物质以维持细胞稳态的生命过程。在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心肌细胞通过自噬降解受损细胞器等大分子物质为细胞提供能量合成的物质基础并维持细胞稳态,另一方面过度激活的自噬也会增加心肌细胞死亡。缺血性心脏病病理机制复杂,自噬的发生与心肌细胞生存或死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调控自噬可能为缺血性心脏病重要的治疗靶点。中医药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应用广泛、效果明显,有着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中药通过调控心肌细胞自噬而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该文针对近年来有关中药调控缺血性心脏病发生时心肌细胞自噬的研究进行综述,从活性成分、提取物和药对、复方3个层次,通过促进或抑制自噬的不同作用方式,对中药调控自噬保护心肌细胞的药理机制进行综述,探讨中药调控自噬保护缺血性心脏病的具体机制,以期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与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或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历代医家多数将特发性肺纤维化归属中医"肺痿"范畴,对其病机认识多宗仲景"肺燥津亏、肺气虚冷"论。基于此理论,参照现代医学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来探索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根本病机。肺易感受燥热之邪,燥热伤阴,而虚冷之证多从阴虚内热演变而来。肺阴亏虚,必劫肾阴以助;肾阴不足,必致肺阴易虚。而病久成瘀生痰,伏于络脉。由此总结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机为"肺肾阴虚,痰瘀伏络",以期为创新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防治思路,提高其临床疗效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