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锯肌平面阻滞是一种新颖的局部肌肉筋膜阻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胸部及腹部手术后的疼痛管理。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具有可视化、定位准确、安全性高、舒适度高等优点。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的研究,对前锯肌阻滞的解剖,超声引导下阻滞层面,穿刺入路,不同手术中的应用和使用的药物种类与注射容量方面进行综述,为其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erratus plane,S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4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SP阻滞组(S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术侧SP阻滞,SP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均行舒芬太尼PCIA。于术后2、4、8、12、24h行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PS)。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24h内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计算D1/D2。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P组PHPS疼痛评分在术后2h[(1.3±0.4)分vs.(3.0±0.5)分]、4h[(1.4±0.5)分vs.(2.9±0.7)分]、8h[(1.7±0.6)分vs.(2.7±0.6)分]明显低于C组(P0.05)。S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287±41)μg vs.(375±66)μg]及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54±17)μg vs.(88±25)μg]明显少于C组,D1/D2值(0.88±0.11vs.0.56±0.17)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能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疼痛,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后分别采用QLB和TAPB法进行术后镇痛。比较2组患者术后2h、8h、12h、24h疼痛程度及深呼吸或咳嗽时的舒适度。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评估量表(NRS)评价,舒适度采用Bruggrmann舒适量表(BCS)评价。结果:QLB组患者术后2h、8h、12h、24hNRS评分均明显低于TAPB组(P <0.05),而且各观察点BCS评分均明显高于TAPB组(P <0.05)。结论:QLB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优于TAPB。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plane block, TAPB)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RISS)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C组)和全麻联合RISS平面阻滞组(T组),每组20例。T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患侧RISS平面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30 ml,C组不行RISS平面阻滞。两组患者手术后均行PCIA。观察术后1、6、12、24、48 h静息及活动时VAS疼痛评分以及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情况。结果 T组术后1、6、12、24 h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气胸、局麻药中毒、血肿、严重低血压等并发症。结论诱导前RISS平面阻滞可有效提高腹腔镜肾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阿片类药物用量少、术后拔管早、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疼痛仍较为明显。随着可视化技术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普及,区域阻滞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阻滞范围也逐渐由中枢性阻滞转移至周围神经阻滞,使其在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筋膜平面阻滞技术,通过超声引导使局麻药在前锯肌间隙扩散,有效阻滞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浸润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为前外侧胸壁提供术中和术后镇痛。本文就超声引导下SAPB在不同类型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现状、优势及不足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n=39),不行神经阻滞;常规SAPB组(SAPB组,n=40),全麻诱导前超声引导下双侧腋中线第5肋水平前锯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2~64岁,BMI 18~26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C组)和全身麻醉联合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组(T组),每组30例.T组在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住院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8~67岁,BMI 21.3~26.7 kg/m~2,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P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记录术后在PACU内舒芬太尼追加剂量及总用量、48 h内疼痛VAS评分、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总按压次数;记录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慢性疼痛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局麻药中毒、皮下血肿、感染、皮肤瘙痒、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P组术后舒芬太尼追加剂量及总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2、4、8、24、48 h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较好(P0.05)。两组慢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镇痛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多模式镇痛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的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erratus anterior plane, SAP)阻滞对乳房假体植入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全麻下行双侧乳房假体植入术女性患者50例,年龄18~40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在常规麻醉诱导前,N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SAP阻滞,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每侧SAP注射生理盐水20 ml。记录患者术后2、6、12和24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C组比较,N组术后2、6、12和24 h VAS评分明显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降低,术后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可减轻乳房假体植入术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用于患儿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疝囊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患儿69例,男65例,女4例,年龄3~6岁,体重13~24 kg, 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0.15%罗哌卡因组(C15组,n=23)、0.20%罗哌卡因组(C20组,n=22)和0.25%罗哌卡因组(C25组,n=24)。于手术切皮前行双侧腰方肌阻滞,三组分别注射0.15%、0.20%、0.25%罗哌卡因0.4 ml/kg。记录术后12 h内首次补救镇痛时间、需要补救镇痛例数,术后1、2、4、6、8、10、12 h的FACES评分及苏醒期躁动情况。记录术后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周围脏器损伤、局麻药毒性反应、下肢肌力减退、低血压等腰方肌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25组术后12 h内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晚于C15组(P0.05),需要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少于C15组(P0.05)。术后1、2、4 h C25组FACES评分明显低于C15组和C20组(P0.05)。三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0.25%罗哌卡因0.4 ml/kg双侧腰方肌阻滞可推迟腹腔镜疝囊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后12 h内首次补救镇痛时间,且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与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联合舒芬太尼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在阑尾切除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阑尾切除的患者77例,男44例,女33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QLB组(n=39)和TAP组(n=38)。术后于超声引导下分别在腰方肌后表面以及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给予0.2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后4、8、12、24、48h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及静息VAS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眩晕、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48hQLB组舒芬太尼消耗量明显少于TAP组(P0.05)。两组不同时点静息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LB组术后恶心呕吐[2(5.1%)vs 8(21.0%)]、眩晕[4(10.2%)vs 11(28.9%)]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AP组(P0.05)。结论 QLB较TAP阻滞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产妇60例,年龄20~4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QLB组(Q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Q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QLB,每侧注射0.33%罗哌卡因20ml,C组不阻滞。两组术毕均行PCIA,镇痛泵药液配方为曲马多800mg、奈福泮40mg,用生理盐水配成80ml。记录术后4、8、12、24、48h曲马多累计消耗量以及静息、咳嗽、翻身NRS评分、BCS舒适度评分;术后4、8、12、24、48h测定QLB的阻滞平面;记录总体镇痛满意度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Q组术后4、8、12、24、48h曲马多累计消耗量明显减少、静息NRS评分明显降低、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术后12、24h咳嗽NRS评分以及术后4、48h翻身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12hQLB的阻滞平面主要为T7—L1,阻滞的节段数为7,术后24hQLB的阻滞平面主要为T8—L1,阻滞的节段数为6,术后48hQLB的阻滞平面消退;Q组总体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QLB能够明显减少剖宫产术后曲马多用量,降低术后疼痛评分,提高产妇术后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比较超声引导下肋下前路腰方肌阻滞(QLB)与低位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后腹腔镜肾脏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肾脏手术患者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18~65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肋下前路QLB组(QLB组)和低位TPVB组(TPVB组),每组35例。QLB组行超声引导下患侧肋下前路QLB,TPVB组行超声引导下患侧T_(10)横突水平TPVB,两组分别注入0.33%罗哌卡因30 ml,注药后20 min测定感觉阻滞平面。两组术后行羟考酮PCIA。记录术后0~24 h和24~48 h镇痛泵用量、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记录术后2、6、12、24、36、48 h静息时和运动时的NR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和低血压、肌力减退、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QLB组阻滞平面为T_5—L_2,TPVB组为T_5—T_(12)。QLB组术后0~24 h和24~48 h镇痛泵用量明显低于TPVB组(P0.05),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明显少于TPVB组(P0.05),术后12、24、36、48 h运动时NRS评分明显低于TPVB组(P0.05),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恶心呕吐和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TPVB组(P0.05)。两组低血压和肌力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低位TPVB比较,超声引导下肋下前路QLB联合羟考酮PCIA在后腹腔镜肾脏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更显著,持续作用时间更长,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椎板后路阻滞(retrolaminar block, RLB)对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RLB组(R组)与局部浸润组(L组)。R组于全麻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于术侧行RLB,L组于手术结束时行局部浸润麻醉,两组局麻药皆采用0.4%罗哌卡因30 ml。两组术中均行静-吸复合麻醉,术后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后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 L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长于R组(P0.05),术后24、48 h L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多于R组(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长于R组(P0.05)。结论与局部浸润比较,椎板后路阻滞可为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提供有效术后镇痛,并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中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男40例,女50例,年龄65~78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组(D组),罗哌卡因组(Y组)和单纯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