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侧钉棒固定加椎间融合对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VAS、JOA评分及对治疗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VAS和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对治疗服务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双侧钉棒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相同,单侧固定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治疗服务的满意度,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TLIF技术结合后路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器(BAK)植骨融合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不稳症。方法:应用改良TLIF技术结合后路椎弓根钉棒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65例腰痛并单侧下肢根性疼痛的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不稳症病人,术前和术后对病人进行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椎间系角度、整个腰椎前凸角度、椎间隙后缘高度测量和手术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36mo,平均22mo。术前VAS和椎间系角度整个腰椎前凸角度椎间隙后缘高度,分别是7.8±1.8分和3.4±0.3°、40±0.6°、8±0.5mm,随访时为2.9±1.2分(P=0.0082,P<0.01)和12.6±0.4°(P=0.0075,P<0.01)、52°±0.5°(P=0.0061,P<0.01)、12±0.3mm(P=0.0054,P<0.01)。65例病人中60例手术满意度问卷调查高于40分(92.3%)认为手术效果优良。没有发生因操作不当及器械问题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后路改良TLIF技术结合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洛阳市中心医院2011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接受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的43例患者作为单边组,接受双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的43例患者作为多边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腰椎功能(腰椎JOA评分)、脊柱融合率及脊柱稳定性(胸椎后凸角、矢状垂直偏距、颌眉角、腰椎前凸角)。结果单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多边组、手术时间短于多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两组脊柱融合率、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 a,两组胸椎后凸角、矢状垂直偏距、颌眉角较术前减小,腰椎前凸角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 a,两组胸椎后凸角、矢状垂直偏距、颌眉角、腰椎前凸角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利于腰椎功能恢复、脊柱融合,改善脊柱稳定型,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韦智 《黑龙江医学》2022,46(11):1337-1339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术联合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8年6月—2020年4月武陟新区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其中40例患者接受常规术式治疗,纳入常规组;40例患者接受椎间融合术联合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纳入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Oswestry评分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0、36.018、0.095、4.247、5.614、25.479,P<0.05)。联合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生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12、0.264、0.000、0.010、0.046、0.030、0.359,P<0.05)。结论:椎间融合术联合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佳,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axmorespine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局麻下经侧后路椎间孔安放工作通道,用椎间孔内窥镜结合射频行髓核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测评手术前、术后1周、1月、3月、6月的评分,评定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结果:术后1周、1月、3月、6月VAS评分分别为(2.55±0.1.34)分、(2.27±1.10)分、(2.01±0.69)分和(1.9±0.95)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01±2.84)分(P均<0.01),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28例,良6例,可2例。术后优良率为94.44%。1例初次手术效果差,再次经过镜下翻修效果优。结论:采用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创伤小,而且疗效确切,是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侧万向钉棒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症患者采用单侧万向钉棒内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观察分析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结果 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植骨融合率100%,神经功能JOA评分显著改善,无椎弓根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侧万向钉棒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量小,临床疗效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无异,但其手术适应证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和实际疗效。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对24例患者行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平均随访1年。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短期与中期临床疗效。结果:在平均1年的随访期内,患者术前腰痛和(或)下肢疼痛症状术后均有缓解。末次随访时,应用Oswestry指数P0~P5分级的患者分别为5、11、6、2、0、0例。用改良JOA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67%。结论:单侧固定可以用于需要行椎间融合的椎间盘突出症和Ⅰ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治疗,中期随访临床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分别采用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单纯骨治疗,并对比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椎间隙高度和JOA评分均较术前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椎间隙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提升椎间隙高度和JOA评分,获得较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侧神经根减压运用单枚Cage结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13年8月,对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后路单侧神经根减压并运用单枚Cage结合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的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随访该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2 ~ 36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评定,本组优良率为93.1%.结论 单侧神经根减压后运用单枚Cage结合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可行的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费用低、手术操作简单、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例作为A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84.6%,明显低于B组的9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椎间高度、节段角度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B组为3.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可靠,能更有效地改善椎体间融合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治疗椎间盘突出症95例。结果:全部病例经4个月~3年的随访,按Nakai分级评为优71例,良15例,可9例,优良率90.5%。结论:应用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1月经TLIF治疗的19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且采用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 19例患者随访12~60个月,平均38个月,融合率为100%,无本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状再发;ODI评分术前为(38.2±4.80)分,术后即刻为(14.3±2.8)分,末次随访为(12.8±2.9)分,术前与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与末次随访无差别(P〉0.05);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优14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7%。结论 TLIF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防止术后慢性腰痛、腰椎失稳及椎间盘突出症状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1例15~18岁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椎板间开窗入路椎间盘摘除术。结果: 随访0.5~2.5年,优8例,良2例,优良率为90.90%。结论: 外伤和畸形是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临床特征突出,X线检查无特异性,CT、MRI有利于明确诊断;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者采取手术治疗,术式以椎板间开窗为宜;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25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椎间孔型17例,椎间孔外型8例。分别采用经椎板间扩大开窗入路,经峡部外缘入路两种术式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随访1年2个月。采用M 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9例,良5例,可1例,差无,优良率96%。结论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常累及相应节段的上位神经根,临床体征与影像学不符时应高度怀疑本症,运用CT薄层扫描和MR I检查可以确诊。保守治疗均不佳,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突出部位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对比经腰椎间孔人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南医院骨科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患者,将其分为TLIF组和PLIF组,每组各40例。TLIF组给予TLIF术治疗,PLIF组给予PLIF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椎体间融合率、融合时间、VAS和ODI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TLIF组手术时间与术巾出血量均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LIF组VAS、ODI评分与改善率与PLI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LIF组总有效率为90.0%,PLIF组总有效率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PLIF相比更有效、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AStudyonExtension-FlexionDynamicLumbarSpineRadiographsinPatientswithLumba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AStudyonExtension-Flexi...  相似文献   

18.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盘造影证实14个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均撕裂,行PELD治疗.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60 ~120(96±18.1)min,术中出血量10 ~30(16±8.6)mL.住院时间3~9(4.6±1.3)d.14例均获随访,时间2~12(6.9±4.3)个月.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VAS术前为6~10(7..9±1.8)分,术后为0~3(1.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ODI术前为52.0%~85.1%(78.1±17.3)%,末次随访时为10.8% ~24.1%(16.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7例,良6例,可1例.结论 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1~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用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39例注射臭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下肢疼痛程度.结果 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检查,治疗组优良率为84.9%,对照组优良率为61.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下肢疼痛评分分别为(4.12±0.52)分和(1.28±0.35)分,对照组治疗前后下肢疼痛评分分别为(4.05±0.45)分和(1.64±0.65)分,两组治疗前后下肢疼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下肢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臭氧较单独运用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匹配条件为:性别、民族、地区、职业及年龄(±3岁)对LDH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法收集资料,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62对调查对象中,多因素分析发现脊柱负荷越大,LDH发生的危险性就越大(OR=2.885);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高(OR=1.935)、肥胖(OR=2.090)、偏好辛辣食物(OR=2.690)、睡床越软(OR=1.610)、居住环境潮湿(OR=2.351)、经常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数越少(OR=2.488)、一二级亲属中有该病的家族史(OR=2.349)都是LDH的危险因素。结论LDH的发生与生物因素、生活方式、脊柱负荷大小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多个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和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