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密闭式循环预冲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5例患者上机前透析管路的预冲交替采用密闭式循环预冲方法与传统的预冲方法.每例患者各预冲6次,透析期间监测在线尿素清除指数Kt/V值,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肝素用量、“首次使用综合征”的发生率、Kt/V值.结果两种预冲方法在使用相同肝素用量时,密闭式循环预冲方法对透析器凝血状况达到0级的100%,采取传统式预冲方法对透析器凝血状况达到0级的92%.在肝素总量减少10%时,密闭式循环预冲方法透析器凝血状况达到0级的97%,采取传统式预冲方法透析器凝血状况达到0级的86%,凝血分级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线尿素清除指数Kt/V和“首次使用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密闭式循环预冲法能减少了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减少肝素用量;避免透析膜的有效面积减少,保持Kt/V值的稳定,能有效地提高血透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同时降低了污染的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器凝血的常见原因及其处理.方法:观察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透前血凝,血压,透前使用止血药物,透析中肝素用量,血流速等原因对透析器凝血的影响.结果: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透前高凝状态,低血压,透前使用止血药物,透析中肝素用量不足,血流速过低等均能造成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器的凝血.结论:在患者透析时我们尽量纠正患者高凝、低血压,慎用止血药物,适量肝素,透析中较高的血流速等可预防或减少透析器凝血的发生,如发生透析器凝血情况要及时发现,及时更换新的透析器,减少患者大量血液的丢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衰竭合并出血病人血液净化的方法。方法:对29例需行血液透析又合并其他出血的病人采用前稀释法进行124次无肝素血液透析滤过,对血滤器及管路凝血情况,血管通路与发生凝血的关系及出血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0级凝血110次,1级凝血11次,2级凝血2次,3级凝血1次,血管通路通畅、血流量充足是无肝素血液透析滤过的关键。结论:前稀释法无肝素血液透析滤过可降低出血病人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出血的危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9,(9):1220-1222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4%枸橼酸钠与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对透析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1例给予4%枸橼酸钠抗凝;对照组19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观察两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出血情况,对比两组透析前后血常规、凝血、肝肾功电解质,Kt/V及URR值。结果:两组间透析器凝血发生率进行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出血倾向,透析前后肝肾功电解质、血常规、凝血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透析3个月后血磷、血红蛋白、Kt/V值、URR值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4%枸橼酸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方式,但长期应用导致透析质量略低于低分子肝素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种无肝素透析的新方法,以改善无肝素透析的效果和降低透析器凝血发生率。方法62例有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随机交替采取传统法和改良法进行无肝素透析,构成2组。监测透析前后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变化,及观测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结果2种方法透析前血尿素氮、肌酐浓度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透析后改良法血尿素氮、肌肝浓度显著低于传统法(P<0.01),透析器凝血发生率改良法较传统法显著降低(P<0.01)。结论改良法无肝素透析能改善透析效果和降低透析器凝血发生率,较传统法有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枸橼酸钠溶液体外局部抗凝法(RCA)在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R-S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TX)围术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PTX术围术期的R-SHPT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RCA组采用4%的枸橼酸钠溶液体外局部抗凝;另一组采用无肝素抗凝透析.观察两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出血情况,测定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氮下降率(URR)及超滤量.另外,RCA组于透析前、透析2h及透后0.5 h分别查血气分析及游离血钙,于透析2h同时查滤器后静脉端游离血钙,并于透析前、后查凝血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参数变化.结果 RCA组的URR、Kt/、超滤量均明显高于无肝素抗凝组(P<0.05),且其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及凝血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无肝素抗凝组(P<0.01).PTX术后RCA透析,常规于管路静脉端泵入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 ml/h×4 h)补钙,治疗后血钙浓度较治疗前升高(P=0.01),而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A组治疗中均未发生低钙血症.结论 作为R-SHPT患者PTX术围术期血液透析抗凝方式,局部体外枸橼酸钠溶液抗凝较无抗凝剂法抗凝效果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李钊伦  王瑜  梁璇  薛武军  田普训 《医学争鸣》2006,27(21):1985-1987
目的:比较小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优劣. 方法:比较76例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前用小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处理后动静脉瘘穿刺点压迫所需时间、透析后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 并比较透析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 结果:低分子肝素组与小剂量肝素组相比,透析后穿刺点平均所需压迫时间、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以及皮肤黏膜出血停止时间无差异,但潜血转阴时间较小剂量肝素组短(P<0.05). 两组透析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后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下降、TT和APTT较透析前延长(P<0.05),其中小剂量肝素组的APTT延长比较明显(P<0.01). 低分子肝素组较小剂量肝素组TT,APTT时间缩短(P<0.05),但血小板计数无差异. 结论:低分子肝素较小剂量肝素用于有出血倾向患者的血液透析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吸附法无肝素与普通肝素在常规血液透析抗凝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61例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用吸附法无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进行自身前后对照,观察透析器和透析管道的凝血状态,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透析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结果两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4h的透析,透析器和透析管道凝血程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APTT在吸附法无肝素组透析前和透析后没有变化,而普通肝素组透析后比透析前明显延长(P〈0.001)SUN、SCr两组透析后比透析前明显降低,而两组间的变化。结论吸附法无肝素透析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中能安全,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预冲方法对透析器凝血效果的比较。方法:将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采用10次肝素盐水预冲方法,然后10次透析采用生理盐水预冲方法。通过回血后透析器凝血等级观察和透析器血室容积测定,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肝素盐水预冲组,回血时透析器与生理盐水预冲组比较,凝血分级有明显的区别(P<0.05)。肝素盐水预冲组透析器血室容积与生理盐水预冲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生理盐水预冲方法进行血液透析,操作程序简单,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减少了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保证了透析器的有效容积,降低了患者的透析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使用改良跨膜预冲法在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患者行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和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并发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行无肝素血液透析的36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数字法交替进行传统预冲方法(对照组)和改良跨膜预冲法(观察组)无肝素透析各3次。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透析器凝血情况、实际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护士工作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0级凝血和Ⅰ级凝血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理盐水冲洗量低于对照组;对照组透析2.5 h提前下机,透析器Ⅲ级凝血12例,实际治疗时间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护士工作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跨膜预充法对并发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患者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能明显降低体外循环凝血的风险,保障透析治疗时间,减少生理盐水冲洗量,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此方法简便、经济、安全、可行,对保证医疗安全,减轻护士工作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特性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55例CAPD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按照腹膜平衡试验(PET)的结果分为高转运组(24例)和低转运组(31例)。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方法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及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透析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Kt/V、TCcr、每日透析液剂量、超滤量、尿量、血糖、残余肾功能(GFR)、体重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透析龄、透析剂量、超滤量、BUN、Scr、TCcr、Hb、GFR、体重、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低转运组比较高转运组D/P4肌酐(0.56±0.55 vs 0.77±0.42)显著升高,Kt/V(2.11±0.57 vs 1.71±0.49)、TP(69.51±6.06 vs 65.93±7.57)g.L-1、Alb(35.24±3.75 vs 31.45±4.42)g.L-1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t/V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r=0.383,P<0.01),D/P4肌酐与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均呈负相关(r=-0.286,-0.341,P<0.05)。结论 CAPD不同腹膜转运特性患者的营养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腹膜透析高转运患者营养状况较低转运者差。  相似文献   

12.
陈军宁  尹友生 《华夏医学》2000,13(6):719-721
目的:探讨高危出血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时,如何使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来完成血液透析及其疗效,方法:采用1.8%浓度的枸橼酸钠,空心纤维透析器和普通含碳酸氢盐透析液,观察RCA透析对患者出血,体外循环凝血、血游离钙(Ca^2+)、pH、HCO3^-、Scr、BUN、HR的影响,同时设无肝素透析组普肝素透析组对照,观察透析效果,体外循环凝血时间(CT)及体内血CT、透析器复用时间的变化,结果:26例急,慢性肾衰患者共行79例次PCA透析,未见有引起或加重出血者,透析器及管路未见发生严重凝血现象,无明显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症状,透析效果优于肝素治疗组,与普通肝素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浓度RCA透析安全,有效,简便,适用于高危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3.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分析离通量透析在雏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58例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HFHD组)和低通量透析组(LFHD组),每组各29例。HFHD组使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LFHD组使用聚砜膜F6HPS低通量透析器,对两组患者连续观察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的下降率和整体尿素清除率(Kt/V)无显著性差异;单次HFHD对血磷、β2-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明显高于LFHD组(P〈0.05);HF—HD6个月后,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β2-MG明显下降与首次透析前及LFHD组比较有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能有效提高β2-MG和血磷的清除率,有利于改善血脂代谢紊乱,提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采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替代血液滤过或透析滤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前依诺肝素一次性推注在体外循环抗凝中的有效性和最佳剂量。方法 选取36名常规透析患者,依诺肝素以0.5mg/kg为的起点,每次增加5mg,直到透析器不出现凝血。以平均剂量为界将患者分为2组,分析2组间在纤维蛋白原总量,血小板数量以及血红蛋白浓度间的差异。以依诺肝素的用量为应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引入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的依诺肝素平均剂量为0.6mg/kg。Y(依诺肝素的剂量)和血纤维蛋白原X1,血小板数量X2,之间存在直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0.053+0.094 X1+0.001 X2。结论 一半以上的患者(58.3%)静脉应用依诺肝素0.5mg/kg可保证透析过程的顺利完成而并不出现出血等并发症。血纤维蛋白原总量和血小板数量显著影响透析患者应用依诺肝素进行体外循环抗凝的实际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服阿司匹林、维生素E联合内瘘局部红外线照射对内瘘血管血流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18例常规最大透析血流量〈150ml/min的患者作为内瘘血管血流量不良的观察对象。给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维生素E50mg,1次/d;同时行红外线内瘘照射30min,2次/d。疗程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最大透析血流量和尿素氮,并计算尿素再循环率、尿素动力学指数(Kt/V)及尿素清除率(URR)。结果治疗后最大透析血流量≥180ml/min的14例,有效率77.8%。治疗前后尿素再循环率从17.63%降到9.87%;Kt/V和URR分别从(0.79±0.28)%、(51.57±11.38)%增加到(0.98±0.25)%、(62.73±9.47)%。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针对血管内瘘血流量不良应用口服阿司匹林和维生素E结合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等护理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内瘘的血流量,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6.
杨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60-61,64
目的研究小剂量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PD)和小剂量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残肾功能较好的糖尿病。肾病性尿毒症(DNU)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8例DN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DAPD模式、CAPD模式进行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腹膜尿素氮清除率(Kt/V)、残肾Kt/V、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24h尿蛋白量(Upro)、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RI)使用剂量、24h腹透液蛋白(Dpro)、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残肾Kt/V、rGFR、ALB、HG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pr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腹膜Kt/V、FBG、HbA1c及RI使用剂量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FBG、HbA1c及RI使用剂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对于残肾功能较好的DNU患者,DAPD较CAPD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残肾功能,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7.
吴晓英  孙伟正 《中国医药导报》2013,(31):144-146,150
目的探究两种不同的预冲方法对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中灌流器内凝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3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净化科接受HP+HDF联合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例,根据患者预冲方式的不同将患者接受的108例次的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6例次采用灌流器和滤器分别单独预冲的方式,实验组32例次采用血路管、灌流器、滤器联合预冲密闭循管的方法进行预冲。统计两组患者的预冲时间、生理盐水使用量、肝素使用量,并比较两种预冲方式引起的灌流器内凝血程度和治疗成功率。结果①实验组预冲时间、生理盐水使用量、肝素使用量分别为(36.7±2.3)min、(1731.9±176.5)mL和(163.4±31.0)mg;对照组为(54.6±3.8)min、(3627.5±189.5)mL和(184.8±25.7)m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凝血程度评级为0、I、Ⅱ级的比例分别为87.5%、9.4%、3.1%,而对照组凝血程度分级比例分别为71.1%、23.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成功31例,不成功1例,成功率为96.9%;对照组成功58例,不成功18例,成功率为76-3%。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预冲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预冲时间,成本更低,减轻灌流器内凝血程度,是目前较佳的预冲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器(online clearance monitoring,OCM)监测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尿素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29例病人随机按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两组,A组:Hb:100~130g/L;B组:Hb:50~99g/L。采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器(OCM)观察尿素清除率(Kt/V值)变化情况。结果A组:Kt/V值为1.22±0.8,B组:Kt/V值为1.54±1.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红蛋白水平高,Kt/V值偏低;血红蛋白水平低,Kt/V值偏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钙在血液透析(HD﹚抗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止血压迫时间、出血倾向、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7.21±0.13﹚min,短于对照组(12.87±2.76﹚min,出血倾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TT、APTT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并发症少,出血量少,可缩短止血压迫时间,安全性高,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