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辉 《当代护士》2009,(12):91-92
目的对心脏手术病员拔除气囊尿管的方法加以改进,以提高拔管后首次排尿成功率及减少泌尿系感染。方法将160例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在拔除尿管前先用0.2%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对照组则夹闭尿管2h后拔除。比较2组病人拔管后首次排尿情况和拔管后24h尿液细菌培养情况。结果实验组拔管后首次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24h尿液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后拔除尿管,能减少尿道膀胱粘膜的损伤,提高首次排尿成功率,降低恐尿系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拔除尿管前进行膀胱充盈训练对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者进行膀胱充盈训练后拔除尿管降低排尿障碍和尿潴留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90例脑外伤保留尿管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进行膀胱充盈训练,对照组45例不进行膀胱充盈训练,观察拔管后8h有无排尿障碍。结果:实验组排尿困难5例(占11.11%),其中重新导尿(尿潴留)2例(占4.444%),诱导排尿(排尿障碍)3例(占6.67%);对照组排尿困难21例(占46.67%),其中重新导尿10例(占22.22%),诱导排尿11例(占24.4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除尿管前进行膀胱充盈训练能降低尿潴留及排尿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张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9):3525-3526
目的比较脑干肿瘤术后两种拔除导尿管方法对患者首次排尿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脑干肿瘤术后需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5例采用膀胱充盈法拔除尿管,对照组105例采用传统的尿意法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尿管拔除后首次自然排尿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病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脑干肿瘤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采用膀胱充盈法拔除尿管较传统的尿意法更为有效,尿管拔除后患者首次排尿的成功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神经内科病人常存在中枢神经损伤导致尿潴留、尿失禁等排尿异常,经常需要为病人留置导尿,且留置时间较长.按照教科书要求,在拔除尿管前,需要采取定时放尿的方法,即在拔管前间歇性夹闭尿管,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以训练膀胱反射功能[1].但是拔管后还是经常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情况,一部分病人必须再次留置导尿,这不利于病人康复,甚至导致泌尿系感染.为此,笔者采用留置尿管后即采取夹闭尿管放尿与自控排尿同步训练与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相比较,以寻求拔尿管后减少尿潴留的最佳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膀胱功能训练仪对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科室留置尿管〉7d的患者8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持续开放尿管引流尿液,并在拔管前1~2d间断夹闭尿管;实验组在留置尿管期间应用膀胱功能训练仪控制尿管的夹闭与开放,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及排尿的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排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留置尿管期间应用膀胱功能训练仪控制尿管的夹闭与开放,维持膀胱的功能,能有效预防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改良式拔尿管方法与传统拔管方法对老年人拔管后排尿的影响。方法将84例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拔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在膀胱充盈时将灭菌后的开塞露注入膀胱,抽出尿管气囊内液体后再回注0.5ml生理盐水,让尿管随尿液自然排出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管方法拔除尿管,即在膀胱充盈时,抽出气囊内全部液体,拔除尿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尿潴留及尿路刺激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法,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拔尿管后尿潴留、尿道损伤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方式对骨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排尿的影响。方法将94例骨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定时夹管排尿训练,在膀胱充盈时拔管。观察组尿管持续开放,直接拔管。比较两组拔管后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有无夹闭尿管,不会影响拔管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手术后碳酸氢钠膀胱灌注预防尿潴留,促进快速排尿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78例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对照组40例。拔除尿管前实验组行5%碳酸氢钠膀胱灌注,对照组行夹闭尿管,患者形成尿意后拔管。观察并比较2组拔尿管后白行排尿情况及首次排尿时间。结果实验组拔管后能自行排尿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首次排尿时间在30min以内的,实验组37例,对照组29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直肠手术后拔除尿管前。先行碳酸氢钠膀胱灌注,可促进拔管后快速排尿,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拔除留置尿管时机对PCEA术后病人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拔除留置尿管时机对PCEA术后病人排尿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部手术行PCEA术后留置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在病人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除尿管,对照组30例在医生下医嘱后立即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实验组自行排尿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适宜的拔除留置尿管时机即在膀胱充盈时拔除,首次排尿出现早,尿潴留的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10.
对225例留置尿管病人进行了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实验组118例在膀胱充盈时拔管,对照组107例在膀胱空虚时拔管,观察拔管后第1次排尿量、排尿是否需要诱导。结果显示:两组排尿量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膀胱充盈时拨除尿管比膀胱空虚时拔管优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留置尿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不留置尿管,对照组术前留置尿管。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第一次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尿路刺激征发生率以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两组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轻患者痛苦和尿道黏膜损伤,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可不留置尿管。  相似文献   

12.
妇科腹腔镜术后早拔导尿管对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早拔导尿管对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术后12 h拔除导尿管,早期活动;对照组30例,术后24 h拔除导尿管,随意活动。观察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首次自行排尿时间,以及腹胀、尿潴留、尿路刺激征的发生。结果观察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拔除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腹胀、尿路刺激征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病人,早拔导尿管,可以使病人肠蠕动恢复更快,减少肛门排气时间,降低腹胀、尿路刺激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彭琪  廖灯彬 《华西医学》2014,(9):1730-1732
目的比较老年男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同时间拔除尿管所产生并发症的情况,寻求和选择术后尿管拔除的有利时机。方法选取2013年5月一8月60例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术后24h内拔除尿管;对照组术后24h后拔除尿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h内行清洁导尿,安置双腔气囊导尿管。详细记录患者的留置尿管时间、首次自行排尿时间、拔管后排尿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并比较。结果试验组在尿潴留、尿道疼痛、膀胱痉挛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488)。结论术后24h内拔除尿管能有效降低尿潴留、尿道疼痛、膀胱痉挛和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利于早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拔尿管前注入0.3%碘伏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拔除导尿管前先注入0.3%碘伏250ml并夹管30min;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排空膀胱。观察两组患者第一次排尿成功率及排尿时间,并作比较。结果观察组第一次排尿成功28例(93.3%),对照组20例(66.7%),两组比较,x^2=6.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第一次平均排尿时间为(1.2±0.18)h,对照组为(2.0±0.21)h,两组比较,t=3.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尿管前注入0.3%碘伏250ml后夹管30min,可有效预防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结肠癌根治术行留置导尿病人的膀胱训练方法,以减少拔除尿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率。方法将80例留置导尿的胃结肠癌根治术病人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个体化放尿,对照组采用常规定时放尿,观察两组拔除尿管后排尿异常的发生率。结果采用个体化放尿可明显减少拔除尿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放尿可大大减少胃结肠癌根治术行留置导尿的病人拔除尿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股静脉置管术后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使用动静脉脉冲系统治疗前的58例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使用动静脉脉冲系统治疗后的62例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股静脉置管术后DVT形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变化值分别为(47.2±6.3) cm/s,(29.5±4.5) cm/s,(8.0±0.5)cm,(4.0±0.3) cm,对照组分别为(27.6±5.1) cm/s,(18.1±2.3) cm/s,(9.8±0.2) cm,(5.6±0.4)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785,17.636,-25.564,-24.892;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血栓5例,术肢肿胀例数7例,对照组分别为12,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928,4.250;P<0.05);两组患者术肢肿胀程度及血栓形成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0.500,19.500;P<0.05),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628,12.684;P<0.05)。结论动静脉脉冲系统能有效预防危重患者股静脉置管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预防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方法 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实验组30例,患者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先拔出尿管,同时协助患者床上或床下自行排尿;对照组30例,当患者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先开放尿管放完尿液后拔管,待患者下次有尿意时,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自行排尿.结果 实验组患者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充盈时拔管为临床最佳拔管时机,提高了自行排尿的成功率,减少了尿潴留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在PICC置管异位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2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14例,对照组104例。实验组在导管送入目标长度后立即用超声探头进行颈内静脉等常见异位静脉检测,发现有导管异位后立即进行位置调整再予固定和x线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管固定后行x线检查。如x线检查发现导管未处于标准位置,则安排患者返回置管室进行调整后再行x线检查确定位置。比较两组患者导管位置的正确率、患者满意度、置管时间、导管定位的检测费用及调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导管位置正确率对照组(76.92%)低于实验组(96.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603,P〈0.01);满意度评分实验组(4.717±0.524)分高于对照组(4.096±1.296)分,置管时间实验组(21.455±3.923)min低于对照组(24.123±7.184)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728,-4.603;P〈0.01);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30.769%)高于实验组(18.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07,P〈0.05)。结论采用超声进行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异位快速检测可有效提高导管位置的正确率,节约置管时间,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因调管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HCC置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将9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行PICC置管,对照组50例,行周围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穿刺次数、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住院期间输液穿刺次数为(6.13±1.4),留置时间为(28.5±4.6)d;对照组穿刺次数为(27.52±6.5)次,留置时间为(2.9±0.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3,15.1;P〈0.01);实验组导管机械性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4%,对照组为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P〈0.01);实验组无一例发生低血糖,每3天体重增长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为需要中长期静脉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腹部术后留置尿管患者进行膀胱冲洗与尿潴留的关系,并观察输液前后拔除导尿管对尿潴留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腹部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膀胱冲洗组(生理盐水250ml)和非膀胱冲洗组各100例,每组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输液前拔管组和输液后拔管组各50例,比较各组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情况。结果膀胱冲洗组首次排尿有效率(91%)明显优于非膀胱冲洗组(73%),膀胱冲洗组输液后拔管者首次排尿有效率(100%)高于输液前拔管者(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腹部术后留置尿管患者进行膀胱冲洗可有效预防尿潴留,且以输液后拔除尿管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