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操作方法 ,并发症防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992~ 2 0 0 2年 3 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情况、并发症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7例患者经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成功 ,无 1例发生穿刺并发症 ,置管平均 2 3天 (17~ 61天 ) ,1例 (2 7% )于置管 3 8天发生导管感染 ,1例于置管 5 8天发生部分阻塞。结论 :熟悉锁骨下静脉解剖位置和正确操作是置管成功的关键 ,全环境保护、精心护理是预防导管感染、阻塞、脱落的保证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根治性治疗恶性血液病、某些恶性实体瘤、遗传性疾病及其他免疫缺陷性疾病等的主要手段之一,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患者在移植前需常规进行静脉插管放置导管,以保证大剂量化疗药物安全、准确、及时地输入体内,以及干细胞在短时间内输入和完成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顺利进行,而锁骨下静脉管颈粗、位置固定、血流量大,注入高渗透液体及化疗药物可很快被稀释,药液迅速进入体循环,1min后便可与全身血液均匀混合,减少局部刺激,故该静脉被作为移植患者化疗及长期静脉高营养治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3.
4.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对病人进行根治剂量的放疗或化疗,最大限度地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同时抑制或摧毁免疫系统功能,再输入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并植活,达到免疫系统的重建和恢复。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的开展与完善,使更多的血液病病人获得了新生。锁骨下静脉因其管腔粗、血流快、导管易固定、在体内置管时间长、不影响病人的活动等优点而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置管的首道。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病人免疫功能及凝血机制均低下,导管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52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对于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化疗、输出、补液、静脉内高营养、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等治疗,由于输液种类广泛,重复静脉穿刺往往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保留静脉输液通道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抢救工作及时、顺利进行。锁骨下静脉鼠管。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采集静脉血、监测各种医疗指标等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我科近2年来对50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临床应用及护理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中心静脉置管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1999年-2002年对3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实施长期静脉置管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基层医院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重症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进行了回顾总结。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能迅速纠正休克或顺利给予化疗药物等。封管不当造成堵管3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为6%。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只要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并加强术后观察和导管护理,对保证救治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造血于细胞移植的完善与开展增多,越来越多的血液病患者从中受益。在选择置管方式时,锁骨下静脉因具有血流快、管腔粗、容易固定导管、不对患者活动造成影响等优点而成为首选。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往往免疫功能低下,凝血功能亦较差,一旦造成感染后果不堪设想。本研究通过对3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锁骨下静脉导管实施有针对性的更加注重细节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红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2(2):44-45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肿瘤,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化疗,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特别是近年来提倡的小剂量5-Fu加小剂量顺铂微泵推注24h维持,21d为1疗程,已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但许多化疗药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加上反复多次因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以及高药物浓度,不同的药物酸碱度等均对局部有较强刺激而导致给药静脉和邻近组织发红、肿胀、疼痛,血管变硬甚至机化、阻塞,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痛苦,而且使抗肿瘤治疗不能顺利进行。靖江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自1999年2月以来,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为长期化疗患者解除了痛苦,保证了肿瘤患者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现将锁骨下静脉置管6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3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5年至1996年收治的3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因病情需要监护中心静脉压而进行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本文通过对这32例病人的观察护理,指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穿刺方法,护理及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8例病人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予以密切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结果]均穿刺成功,无一例病人发生并发症。[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解除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和药物外渗后的不良反应,深受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在对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和抢救等多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误入颈内静脉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将169例锁骨下静脉插管的患者按不同的插管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9l例),对照组按常规的插管方法进行插管,试验组在常规的操作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对两组患者的插管误入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平均延长27.3天。结论通过对锁骨下静脉置管进行操作方法的改进,减少了误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依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可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血移植等;根据供体与受体的关系又可分为自体移植和异基因移植。HSCT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也是治疗某些免疫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代谢疾病尤其是某些实体瘤的根本途径。在治疗过程中,护理质量是HSCT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祁红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2(4):44-45
<正>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肿瘤,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化疗,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特别是近年来提倡的小剂量5-Fu加小剂量顺铂微泵推注24 h维持,21 d为1疗程,已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但许多化疗药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加上反复多次因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以及高药物浓度,不同的药物酸碱度等均对局部有较强刺激而导致给药静脉和邻近组织发红、肿胀、疼痛,血管变硬甚至机化、阻塞,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痛苦,而且使抗肿瘤治疗不能顺利进行。靖江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自1999年2月以来,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为长期化疗患者解除了痛苦,保证了肿瘤患者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现将锁骨下静脉置管6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红革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5,4(1):30-31
本通过对212例住院患经锁骨下静脉置管行大剂量化疗取得较好疗效,避免了因外周静脉条件差造成化疗药物外渗,减轻了护士输入强刺激性化疗药物时的紧张心理,杜绝了因化疗造成的静脉炎。结论:化疗早期行深静脉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病人痛苦,严格无菌操作和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感染和导管阻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插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插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及护理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张淑敏,佘梦萍我科对68例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用中心静脉插管的方法行大剂量化疗、补液,应用抗生素及血液制品、胃肠外营养(TPN),其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历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锁骨下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101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均取平卧位,肩背部垫高300,头向左侧,取胸锁关节至胸肩关节连线的1/3处,锁骨下缘1.5cm为穿刺进针点,右手持注射器于穿刺点朝喉结方向平行缓慢进针,置管深度为15cm。结果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成功99例,2例穿刺失败,导管放置时间最短为1天,最长为60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易固定,不影响患者的颈部及四肢活动,本方法相对安全,在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