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心血管科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等介入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均要使用优力舒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由于弹力绷带粘性强,粘贴面积大,粘贴部位在腹部及大腿内侧皮肤较薄的地方,撕取弹力绷带时患者感疼痛且易损伤患者的皮肤。为减轻患者的痛苦,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润宝湿润弹力绷带法撕取弹力绷带,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在临床上广泛开展的一种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操作方便、快捷,为了防止术后穿刺部位出血,目前止血的方法有人工压迫、机械压迫及缝合3种,而其中人工压迫仍是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止血方法。因弹力绷带具有粘贴牢固,松紧适宜,透气性能好,抗过敏及力度均匀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自制弹力绷带用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损伤小、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即可恢复活动、并可缩短住院时间等。为了配合该项技术,有效方便地进行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2005年5月,笔者设计制作了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的弹力绷带,经过200例患者的使用,效果满意,现将其材料与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以及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假性动脉瘤成为介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为包裹性血肿,与动脉穿刺部位相通,通常表现为有压痛的波动性包块,常伴发感染、出血、局部压迫和疼痛等症状。临床上一旦发生假性动脉瘤,传统上一般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局部,并卧床休息24h以上,但间隔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通常需要5d左右才能愈合,有的甚至时间更长,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针对这些问题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在使用弹力绷带包扎局部同时加用小密封瓶加压动脉穿刺处,效果良好,明显加快了假性动脉瘤的愈合速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月红  徐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71-7372
目的 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在神经外科术后躁动患者套管针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神经外科术后躁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3M透明贴膜常规固定套管针,观察组则采用3M透明贴膜加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套管针.比较两种方法对套管针穿刺部位及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套管针脱管及更换贴膜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粘性弹力绷带加透明贴膜固定套管针的方法有延长留置时间,防止脱管,减少重新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老年患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使用弹力绷带加压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手术后应用弹力绷带的加压包扎时间。方法:选择我院35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6例。两组在术后行徒手压迫止血20min后,应用弹力绷带8字交叉加压包扎穿刺部位,观察组冠脉造影加压包扎8h、支架植入术后12h拆除绷带;对照组冠脉造影加压包扎12h、支架植入术后24h后拆除绷带,观察两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处渗血、血肿、皮下淤斑、假性血管瘤等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舒适度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冠脉造影术后8h,支架植入术后12h拆除弹力绷带能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赵雅  刘亭茹 《护理研究》2007,21(7):1831-1832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后病人使用弹力绷带预防下肢肿胀的效果。[方法]将166例髋部骨折术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使用弹力绷带,实验组使用弹力绷带。[结果]实验组下肢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下肢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髋部骨折术后在使用抗凝溶栓药物的同时早期使用弹力绷带可减轻肢体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弹力绷带和普通绷带包扎股动脉穿刺处对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8月—2006年8月386例在我科行冠心病诊断及治疗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92例)和对照组(194例)。实验组的病人采用棉质加厚的弹力绷带"8"字法包扎股动脉穿刺处,对照组的病人采用普通绷带"8"字法包扎股动脉穿刺处。包扎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人都行砂袋压迫穿刺处,患肢制动12 h卧床休息24 h既可拆除包扎。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舒适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不同包扎方法中的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及两组之间发生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弹力绷带包扎股动脉穿刺处,术后不良反应较普通绷带包扎明显减少,舒适度明显增加,经济实惠方便,易于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止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实验研究设计,将我院肿瘤科需行PICC置管的129例肿瘤病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试验组66例。两组病人置管后对照组常规采用弹力绷带缠绕加压止血;试验组在贴膜外穿刺点处以自制纱布块加压,将精确测量后的弹力绷带经修剪后(简称改良弹力绷带)环绕固定止血。观察两组病人PICC置管后24h内穿刺点渗血量、持续渗血时间。[结果]试验组病人PICC置管后24h内的渗血量和PICC置管后持续渗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证实,改良弹力绷带加压止血方法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24h内穿刺点渗血量、明显缩短持续出血时间,可应用于临床PICC置管后穿刺部位的止血。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解除制动时应用松节油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做心脏相关检查和治疗后,因其穿刺点小,一般采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制动24h的方法来止血。由于弹力绷带黏性强,且包扎时间较长,使皮肤长时间受到机械性和化学性的刺激,在解除制动时,极易造成相关部位皮肤的损伤,从而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故用正确的、技巧性的方法将胶布移除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本研究随机抽取了5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在其解除制动过程中加用了松节油,并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患者228例,采用局部松解弹力绷带处理手术后穿刺口,皮肤完好率为96.9%。采用局部松解弹力绷带处理冠脉术后穿刺血管,显著降低了穿刺皮肤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介入治疗后应用改良弹性绷带包扎股动脉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后应用改良弹力绷带包扎股动脉的止血效果。方法将45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40例,对照组218例,对照组采用两条弹性绷带交叉粘贴包扎股动脉,实验组采用改良弹力绷带包扎法,即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第三条弹性绷带包扎,第三条弹力绷带在两条绷带的交叉点上横跨粘贴包扎,比较两组患者的股动脉的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止血有效率为99.6%,对照组为93.6%,两组比较,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主观节制饮水、烦躁、排尿恐惧、腰酸背痛、纱块移位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弹力绷带包扎法对介入治疗后股动脉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汪子玲  晁群  陆文艳  贾晨  李芸   《护理与康复》2021,20(10):62-65
目的 观察3M弹力绷带联合不同敷料对脑血管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周围皮肤的影响.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经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90例,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A、B、C三组各30例,造影结束后A组仅采用3M弹力绷带包扎;B组采用3M弹力绷带加3M透明敷料包扎;C组采用3M弹力绷带加3M液体敷料包扎.比较三组患者舒适度、疼痛程度、皮肤瘙痒情况、皮肤损伤程度及满意度.结果 C组患者在舒适度上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疼痛评分、局部瘙痒情况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动脉穿刺处周围皮肤采用3M弹力绷带辅以3M液体敷料包扎可增加患者舒适度、降低疼痛感及局部瘙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伤口压迫中弹力粘贴绷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弹力粘贴绷带固定压迫伤口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压迫伤口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起搏器相关并发症、舒适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伤口压迫采用弹力粘贴绷带有积极的作用,不仅避免了压迫移位给患者带来的身体损伤和极差的舒适感,还有利于患者情绪的舒缓,且值得做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崔今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64-6664
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操作,静脉留置针可保留3~7d,患者可以随意活动,特别适合小儿胃肠术后使用。但因为患儿术后躁动,出汗而容易脱落。所以我们用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得到了良好效果。方法如下。1方法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用敷贴固定后用弹力绷带缠绕一圈  相似文献   

16.
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一般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8h,制动24h的方法来止血。由于弹力绷带黏性强,包扎时间长,皮肤长时间受到化学性的刺激,所以在撕除绷带时极易造成局部皮肤的破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故用正确的、技巧性的方法来去除绷带尤为重要。现介绍一种去除弹力绷带的小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后弹力绷带合理的使用时间,用于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将60例癌症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统一使用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管后,缠绕弹力绷带,分别于2,4,6 h后取下。结果:B组和C组止血效果优于A组,A组和B组患者的舒适满意度高于C组。结论:橡皮塞联合弹力绷带规范固定法用于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的理想时间为4 h,可提高患者舒适率且不影响止血效果,也不会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赵雅  刘亭茹 《护理研究》2007,21(20):1831-1832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后病人使用弹力绷带预防下肢肿胀的效果。[方法]将166例髋部骨折术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使用弹力绷带,实验组使用弹力绷带。[结果]实验组下肢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下肢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髋部骨折术后在使用抗凝溶栓药物的同时早期使用弹力绷带可减轻肢体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9.
弹力绷带用于妇科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丁晓芳 《护理与康复》2008,7(5):364-365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应用弹力绷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158例患者双下肢在手术后6 h到出院后14 d使用弹力绷带包扎。结果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0.63%。结论妇科术后双下肢使用弹力绷带,可显著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弹力粘贴绷带用于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伤口压迫效果的观察。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入住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介入科行起搏器植入术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弹力粘贴绷带固定压迫伤口,而对照组患者采用沙袋压迫伤口。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舒适度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伤口出血、囊袋血肿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在肩背疼痛、排便困难、尿潴留、排尿困难、入睡困难等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粘贴绷带加压包扎压迫取代沙袋,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医护人员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