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爱新  王莉琳  姜太一  张彤  汪雯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0):97-100, 130
目的 探讨影响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近期预后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5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后模型,并对所得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男性8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7.9±10.8岁。存活组70例,死亡组25例。死亡组出现颈抵抗、意识障碍以及脑脊液(CSF)压力、中性粒细胞(N)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L)、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是AIDS合并C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808,P=0.035),而ALB和CHE则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04,P=0.004和OR=0.072,P=0.030)。预后模型logit(Y)=2.866+2.760×意识障碍-5.417×ALB-2.632×CHE。所得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19~0.996,P=0.000),敏感度88.0%,特异性97.1%。预后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各单独影响因素(P<0.05)。结论意识障碍、ALB、CHE是预测AIDS合并CM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近期预后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赵川  许利军  唐坤伦  李毅  周红 《西部医学》2012,24(10):1955-1957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住院治疗的16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有明显的免疫缺陷,CD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0.033×109/L。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中枢感染症状及体征,尤其颅内高压症状突出。脑脊液中均查见新型隐球菌,而脑脊液炎性反应相对较轻。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一种或多种机会性感染,主要有细菌性肺炎,霉菌性口腔炎、败血症(其中1例为新型隐球菌性败血症)。抗真菌治疗有效,但病死率仍高。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病情复杂且较危重,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抗真菌治疗,以及适时开展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与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男51例(67.1%),女25例(32.9%);中位病程30 d;头痛(97.4%)、发热(84.2%)、恶心呕吐(76.3%)是3大最常见的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38.2%)、精神异常(27.6%)及颈项强直(17.1%)相对少见,但出现这3种体征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阴性症状者(P<0.05)。49例(64.5%)患者颅内压升高,其中26例(34.2%)颅内压>330 mmH2O,其病死率高于颅内压<330 mmH2O者(P<0.05)。实验室检查CD4+T细胞计数的平均值为(55±49)个/μl。脑脊液中葡萄糖轻微降低[(2.0±1.1)mmol/L],蛋白轻微升高[(65±40)mg/dl]。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率为96.1%,印度墨汁染色阳性率为86.8%。头颅CT扫描异常者占34.2%,其中表现为局灶性低密度影10例,脑膜斑片强化7例,脑实质低密度影伴边缘强化2例,脑积水伴脑室扩大2例为相对典型影像学改变。本组CM的病死率为21.1%,复发率为28.9%。结论 CM是AIDS严重并发症,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1 病例资料患者男 ,45岁 ,干部 .因右胸痛 1月加重伴咳嗽 1周 ,发热 3d ,于 2 0 0 3年 1月 6日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胆石症、双下肢牛皮癣病史 .否认输血、吸毒史 .常年出差经商 ,夫妻分居 ,高危性行为史不详 .否认家庭中曾有重症感染患者 .入院查体 :体温 3 7 8℃ ,血压 1 9 9/1 4 6kPa,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右下肺呼吸音减弱 ,可闻少许湿口罗音 .胸部X线摄片报告 :右下肺炎、右下胸腔、右叶间裂积液 .右肺门影浓密增大 .水平裂与斜裂交界区可疑小团浓密影 .胸水常规 :白细胞1 0 3 0× 1 0 6/L ,红细胞 85 0× 1 0 6/L ,蛋白 (+++) ,多核…  相似文献   

5.
王立敏 《现代医学》2012,40(6):731-73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给予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做好消毒隔离。结果:经过对患者对症治疗和整体护理,38例患者因病情好转而出院,降低了死亡率,延长了生命。结论:通过积极的护理配合,确实能够降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元琴 《大家健康》2016,(4):217-217
目的:探究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对2005年10月到2015年10月10年间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情况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4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有34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发生不良反应9例。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护理,能够降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3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泽柏 《广西医学》2009,31(10):1486-1487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发热,热型不规则,头痛28例,恶心呕吐29例。不同程度颅内压升高30例,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新型隐球菌均阳性;体重减轻29例。经抗真菌治疗,好转14例,死亡16例(其中6例放弃治疗后1年内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在临床诊治中应注意鉴别。一旦出现隐球菌性脑膜炎,提示疾病进入终末期。  相似文献   

8.
李映会  桂春燕 《西部医学》2010,22(10):1962-1963
隐球菌脑膜炎是由于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和肿瘤化疗的开展,以及艾滋病的增多。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病起病缓慢,病程长,一般情况差,病死率高。因此除积极抢救外,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我院2005~2009年共收治隐球菌脑膜炎17例,其中2例合并HIV阳性,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2008年收治的14例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CD4均〈100/ml,均为艾滋病晚期病人;病例易误诊,误诊率达到57%,其中误诊结核性脑膜炎最多。结论: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死率高、预后差,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早发现、及时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9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自卑率、恐惧率、孤独率、焦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保护意识、对药物治疗的知晓率及对消毒及隔离措施的知晓率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依从率为80.0%。结论针对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取科学的健康教育,能够确保患者心理状态的稳定,有助于患者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北京医学》2012,34(6)
目的 总结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检测指标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5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3例确诊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分别采用墨汁染色镜检法、乳胶凝集法、真菌培养法检测脑脊液中的隐球菌,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符合率.并根据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进行组间隐球菌感染率的对比分析.结果 53例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中,真菌培养法阳性23例(43.4%),墨汁染色法阳性25例(47.2%),乳胶凝集法阳性53例(100.0%).以真菌培养法为标准,墨汁染色法符合率为69.6%( 16/23),乳胶凝集法符合率100.0% (23/23).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在<100/μl、101-349/μl及>349/μl 3组的隐球菌感染率分别为19.5%(39/200),8.4%(11/131),4.1%(3/7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4%的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结论 艾滋病患者伴随CD4+T细胞水平的减低,隐球菌感染的危险性增高.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抗原是隐球菌脑膜炎早期的敏感、特异的检测指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转归有益.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42例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头痛(39例,92.9%)及发热(24例,57.1%)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颈项强直及意识障碍也较为常见(各18例,42.9%).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18(4~419)个/mm3.脑脊液压力≥200 mmH2O 39例(92.9%).脑脊液蛋白定量0.4 (0.1~13.7) g/L,13例(31.0%)患者的脑脊液蛋白>2 g/L;糖为3.0 (0.1~4.7) mmoL/L;氯化物为117.0(102.3~125.1) mmoL/L;细胞数为12(0~56)×106/L,单核细胞占68.7 (0.0~100.0)%.总病死率为23.8%.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病理征阳性、较低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及尚未启动抗病毒治疗与较差的预后(死亡)显著相关(P<0.01).59.5%的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联合抗真菌治疗,有效率为76.0%,与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的疗效相当(P> 0.05).结论 对疑似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病例应及时行脑脊液检测及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诊断,降低隐球菌病病死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crease the awareness of AIDS with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Methods Eighteen cases of confirmed AIDS with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in the Bata Region al Hospital, Equatorial Guinea from January 1997 to November 1999 were analyzed . Result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18 cases were: insidious onset, fever, severe headache, generalized pain, nausea and vomiting, weight loss and dehydration, a nd enlarged cervical lymph nodes. Boa’s and Cullen’s signs were positiv e. The positive rate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India ink stain and the poly saccharide capsule antigen (ELISA) were 77. 8% and 99. 4%, respectively. The po sitive rate of CSF culture of cryptococcus was 100%. The mortality rate was 83 . 3%. Conclusion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is the most common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and one of th e major causes of deaths in AIDS patients. The misdiagnosis and mortality rates were very high and could be explained by a lack of awareness for the occurrence of AIDS with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late presentation, serious illness and se vere complications, and delayed and inadequate therapy.  相似文献   

1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3 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以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腰穿压力升高 ,脑脊液墨汁染色或培养可查到新型隐球菌。3 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治愈 2 0例 ,好转 5例 ,死亡 7例 ,两性霉素B为主要治疗药物。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多样性 ,易与结核性脑膜炎、脑肿瘤等相混淆 ,联合疗法为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CM)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AIDS合并CM患者的诊断、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资料,并将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7例AIDS合并CM患者均在脑脊液中检出隐球菌。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征。CM患者CD4+T淋巴细胞均值40.2/mm3。27例AIDS合并CM患者均合并其他部位感染。6例死亡。在治疗初始时颅内压测定预后良好组(194.74±100.97)mmH2O与预后不良组(358.75±129.44)mmH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两种敏感药物抗隐球菌与单用一种敏感药物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颅内压测定可作为判断AIDS合并CM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时予HAART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临床表现、脑脊液(CSF) 及影像学改变的差异,探讨2种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的临床鉴别要点方法对25例CNM和67 例TBM患者的临床表现、CSF及影像学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CNM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中、低度发热,神经损售的表现出现较晚,视乳头水肿及脑疝多见:TBM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高热多见,神经损害的表现出现较早,腱反射减弱TBM CSF白细胞计数及蛋白质较CNM高,氯化物较CNM低,葡萄糖较CNM高,CNM颅内压多明显升高,细胞分类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影像学改变也有不同的特点,TBM 脑膜收变较CNM明显,脑积水多见且较重;CNM患者MRI可见血管周围腔隙扩大结论CNM和TBM 临床表现、CSF及影像学改变有一定的差异,这些特点是CNM和TBM鉴别诊断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 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的18例CTD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CTD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常见症状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严重临床表现的 患者均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出现意识障碍、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是造成CTD合并隐脑预后不良的相关因 素(P<0.05)。CTD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病死率为61.11%,治疗有效率为38.89%。结论:CTD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死 亡风险高。出现意识障碍、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与疾病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艾滋病(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与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多重感染患者的临床与MRI影像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5年9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39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与结核性脑膜炎(AIDS/CM/TB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与6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AIDS/CM)患者和4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AIDS/TB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头颅MRI影像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IDS/CM/TBM组患者头痛的发生率高于AIDS/TBM组,抽搐、视力障碍、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高于AIDS/CM组和AIDS/TB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82.0%)AIDS/CM/TBM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AIDS/CM/TBM组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水平均高于AIDS/CM组,脑脊液糖水平低于AIDS/CM组;脑脊液压力和脑脊液氯化物水平高于AIDS/TB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87.2%)AIDS/CM/TBM患者头颅MRI检查存在病灶,多发为主,呈脑膜炎和脑膜脑炎表现,脑叶病灶发生率高于AIDS/CM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或胶样假囊的出现率低于AIDS/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意识障碍及脑脊液糖≤1.85 mmol/L与AIDS/CM/TBM多重感染相关(P=0.009,0.005,0.002)。结论 AIDS/CM/TBM临床表现更重,实验室检查变化更显著,头颅MRI表现以脑膜炎和脑膜脑炎为主;头痛、意识障碍及脑脊液糖≤1.85 mmol/L对其诊断具有提示意义,有助于临床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9.
影响隐球菌脑膜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隐球菌脑膜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80-1995年间诊治的11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疗效成功的7例中,联合应用二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效果肯定;其中5例在疗程中进行了侧脑室外引流术,另有1例在疗程初期还联合应用了氟康唑,均获明显临床效果。11例中,4例在抗真菌治疗中死亡,影响其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为:病情进展较快(2/11例),诊治时间偏迟,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基础疾病及持续性脑脊液显异常。结论 隐球菌脑膜炎早期诊断困难,抗真菌联合疗法和适时的脑脊髓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