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IL-6、IL-8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取前列腺按摩液(EPS),用ELISA法检测IL-6、IL-8的浓度。结果: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IL-6、IL-8中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相对于正常对照组,IL-6、IL-8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水平显著升高,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前列腺炎症患者前列腺液IL-8、IL-6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
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0月于我院行前列腺手术的BPH患者211例,根据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分为单纯组(n=75)和合并
前列腺炎组(n=136)。两组临床观察指标间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调整年龄变量下的偏相关性
分析,再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纯组与合并前列腺炎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国际前列
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PSA-Ratio及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前列腺炎组患者血清PSA及前列腺
液IL-8、IL-6水平升高,与单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液中IL-8、IL-6、前列腺液白
细胞数(EPWBC)与血清PSA依次呈显著独立正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炎症是BPH患者血清PSA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前列
腺液IL-8、IL-6与血清PSA存在良好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EPS)中尿酸(uA)水平与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的关系。方法收集准备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患者280例,术前测定患者前列腺液中尿酸浓度及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前列腺结石情况,术后前列腺标本行病理检查,分为单纯增生组和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组,将两组前列腺液和血液中尿酸浓度及两组合并前列腺结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PH合并CP患者的EPS中u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合并CP患者前列腺结石检出率为71.9%.与对照组(4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S中UA水平可能与前列腺炎发病有关,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结石发病率高于对照组,EPS中UA测定和前列腺结石的监测可能是诊断前列腺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前列腺炎(CP)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特点,探讨MMP-9在BPH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选择BPH患者68例,根据是否合并CP将其分为,单纯组(21例)和合并组(47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浓度;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单纯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IPSS和QOL均明显低于合并组(P<0.05).ELISA结果显示血清中PSA与组织中MMP-9浓度成正相关,合并组高于单纯组为(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合并组中MMP-9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5).结论 BPH合并CP患者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各项临床指标呈正相关,有利于BPH患者和BPH合并CP患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Ⅲ型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AP/CPPS)]诊断和分型中的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50例临床诊断为Ⅲ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IL-8和IL-10水平。结果:ⅢA型组EPS中IL-8及IL-10水平与ⅢB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ⅢA型组EPS中IL-8水平明显高于ⅢB型组和对照组,ⅢB型组EPS中IL-10水平高于ⅢA型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EPS中IL-8水平与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而IL-10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前列腺液IL-8和IL-10的检测结果有助于区分ⅢA型和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并可作为了解病情和治疗效果评价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仙颗粒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疗效其及对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IL-2I、L-6I、L-8)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二仙颗粒,对照组用前列康片。治疗15周后对比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前列腺液IL-2I、L-6、IL-8的水平变化,并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55.0%,总有效率为85.0%,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2I、L-6I、L-8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仙颗粒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作用显著,可能通过降低前列腺液中IL-2I、L-6I、L-8的水平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阎鹏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609-610,626
目的:探讨检测Ⅲ型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液(EPS)中尿酸(UA)水平的意义。方法:按国际慢性前列腺炎分类诊断标准,将在我院确诊的113例CP患者分为两组,ⅢA组59例,ⅢB组54例,实验另设正常对照组21例(未患CP的健康志愿者),三组分别进行国际前列腺炎评分(CPSI-P、-U、-T),测定EPS中WBC计数和UA浓度,治疗4周后再分别进行上述测定。结果:①CP患者的EPS中U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前后CP患者CPSI评分,EPS中U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EPS中WBC在治疗前后Ⅲ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B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PS中UA水平可能与CP发病有关,EPS中UA测定对CP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ⅢA型前列腺炎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KEP)的影响。方法对51例BPH患者前列腺液及抽血相关指标进行分组,其中单纯性BPH组患者20例,伴ⅢA型前列腺炎BPH组患者31例,对两组的术前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伴ⅢA型前列腺炎BPH组前列腺液中相关细胞因子IL-6、IL-8、IL-10显著高于单纯性BPH(P0.05);伴ⅢA型前列腺炎BPH组较单纯性BPH组总体手术时间更长、出血量更多(P0.05);且术后中性粒细胞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单纯BPH组高(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IL-8与hs-CRP呈显著性正相关(r=0.315, P=0.025),与APTT呈显著性正相关(r=0.328, P=0.015)。术后6个月复查尿流率结果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ⅢA型前列腺炎BPH患者可因其本身炎症影响TUKEP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患者与正常人前列腺液(EPS)中细胞因子IL-6和IL-22的水平。方法选择24例CAP患者为实验组和1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取两组受试者的EPS,采用ELISA法检测其IL-6和IL-22水平。结果实验组IL-6值11.65 pg/ml (4.42~17.78 pg/ml),IL-22值(8.64±2.58) pg/ml;对照组IL-6值3.52 pg/ml (2.76~8.32 pg/ml),IL-22值(9.31±2.26) pg/ml。实验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之间的IL-2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可能与CAP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IL-6可能具有调节前列腺局部免疫反应的作用;而IL-22与CAP之间无明显联系,我们推测IL-22可能不参与前列腺的局部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L-17、IL-23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的术中前列腺组织标本,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其是否合并组织学炎症(histological prostatitis,HP)分为单纯组和炎症组。意外死亡年轻男性经法医尸检5例标本为对照组。术前常规行血PSA、经直肠B超检查及IPSS评分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7和IL-23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80例TURP切除的前列腺组织标本中,有60例(75%)患者前列腺组织中存在组织学炎症。炎症组的前列腺体积及血清PSA显著大于单纯性BPH组,最大尿流率也显著低于单纯性BPH组(P<0.05)。炎症组的IL-17、IL-23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组(P<0.05),尤其在合并中重度组织学炎症的BPH标本中。随着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分级的升高,IL-17和IL-23的表达率也升高,IL-17、IL-23在伴有组织炎症的前列腺增生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2,P<0.05)。结论 IL-17、IL-23与BPH组织炎症呈正相关,提示组织学炎症可能与前列腺组织学增生及临床进展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前列腺炎Ⅱ型、ⅢA型、ⅢB型患者前列腺液中IL‐8、IL‐10及Hs‐CRP的表达,探讨其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有明显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症状、符合NIH前列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组,根据NIH标准分为Ⅱ、ⅢA、ⅢB型,选取健康查体无任何临床症状的就诊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研究对象的前列腺液,测定慢性前列腺炎Ⅱ、ⅢA、ⅢB型患者前列腺液中炎性因子IL‐8、IL‐10及 Hs‐CRP含量。结果 Ⅱ、ⅢA及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组前列腺液中IL‐8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Ⅱ型和ⅢA型患者前列腺液中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Ⅱ型和ⅢA型组之间及ⅢB型与对照组之间前列腺液中IL‐10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型患者组EPS中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ⅢA 组和ⅢB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IL‐8、IL‐10及Hs‐CRP参与了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过程,检测其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水平变化,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分型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前、后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变化以及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的关系,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5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非前列腺炎患者、尿常规及EPS常规检查正常者2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IL-10、PGE2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CPSI和EPS中PG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EPS中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CPSI和EPS中PGE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S中IL-10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大(P>0.05),3个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PS中的IL-10、PGE2与CPS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3 5、0.432 9,P<0.01)。结论: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IL-10和PGE2水平升高,其慢性盆痛症状严重程度与EPS中IL-10、PGE2水平呈正比。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能通过降低PGE2水平以改善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128例门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 ng/ml且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所有患者 口服塞来昔布,治疗随访6周;根据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分为三组,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及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结果仅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低于4.0 ng/ml的一组在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ng/ml且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抗炎治疗,既可提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又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前列腺穿刺活检造成的痛苦和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的血清IL-8影响及病理学变化。方法选择40例SD大鼠,分为4组,1组作为对照组,其余3组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按组别分别给予生理盐水(O.5mL/100g)和不同剂量的塞来昔布(2mg/lOOg,4mg/lOOg),连续治疗4周。比较大鼠体重增长、前列腺湿重与脏/体比值以及血清II-8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炎症模型组比较,塞来昔布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前列腺湿重与脏/体比值以及血清IL-8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剂量塞来昔布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塞来昔布能够降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的血清IL-8水平,减轻前列腺炎症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BPH患者92例,按是否合并CP分为单纯组(24例)和合并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的差异.结果 合并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PSA、PSAD、IPSS评分及QOL评分较单纯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患者多伴CP,炎症会加重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而增生前列腺易并发感染,两者相互诱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胃炎患儿血清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1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慢性胃炎治疗的患儿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选取115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IL-6、IL-...  相似文献   

17.
微波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奕全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902-3904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PS)/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患者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对50例慢性非细菌性PS患者微波治疗前后的EPS中IL-8和TNF-α水平变化进行检测,并进行WBC及前列腺症状指数(NIH-CPSI)评价。结果:IL-8和TNF-α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波治疗对慢性非细菌性PS患者前列腺液中IL-8和TNF-α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