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2次/d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的控制情况.方法 将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转换前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 与转换前相比,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平均血糖(MBG)、血糖>10 mmol/L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P<0.05).低血糖由8次降至2次.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于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进一步促进血糖下降,增加血糖的达标率,减少低血糖发生及注射次数和胰岛素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OAD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每日1次注射甘精胰岛素与改用每日注射2次预混胰岛素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选择78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OAD+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40),另一组停用OAD,改用每日2次注射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 30%短效,70%中效)(n=38),治疗12周后比较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变化、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患者HbAlc≤7%所占的比例.结果治疗后OAD+甘精胰岛素组FBG、2hPG、HbA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预混胰岛素组FBC、2hPG、HbAlc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OAD+甘精胰岛素组FBG、2hPG、HbAlc降低更显著(P<0.05).0 AD+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身率低于预混胰岛素组(P<0.05),且OAD+甘精胰岛素组有更多的患者达到HbAlc≤7%(31.6%VS 1500%).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联合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作为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初始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丁毅 《华夏医学》2013,26(1):66-68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0例注射2次/d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次/d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在治疗前及12周分别记录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BM1。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并安全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4.
观察使用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和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原口服降糖药(oral antidibetic drugs OADs)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组空腹血糖更多达标,有更多的患者达到HbA1c≤7.0%且无明确的夜间低血糖,餐后C肽无明显升高,前者的安全性优于后者,提示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可作为OADs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更易安全达标的备选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5.
Bu S  Guo XH  Yang WY  Lu GZ  Yang ZJ  Ren TT  G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15-3118
目的 探讨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的血糖控制情况与人群特征的关系及基础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方法 为随机、开放、两中心的平行对照研究,治疗期12周,选择每日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加或不加口服降糖药治疗),空腹血糖(FBG)在7.8~16.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7%~10%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至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加格列美脲3 mg或每日注射两次预混30 R(诺和灵)胰岛索加格列美脲3 mg治疗组,胰岛素剂量每3天调整1次,至目标FBG≤6.0 mmol/L.结果 治疗12周后,甘精胰岛素组和预混胰岛素组的HbA1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两组HbA1c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8.0% vs 8.9%→7.8%,P>0.05).治疗期间,预混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频率均显著高于甘精胰岛素组,总低血糖事件分别为123次、57次,经证实的低血糖例次(94 vs 21,χ2=23.692 P=0),其中午餐前低血糖发生尤其显著(64 vs 17,χ2=7.762,P=0.005).甘精胰岛素治疗后HbA1c≤7.5%者达28.2%(11例),剂量为(0.58±0.29)U·kg-1·d-1;HbA1c>8.5%者占23.1%(9例),剂量为(0.66±0.30)U·kg-1·d-1.甘精胰岛素两亚组治疗前HbA1c、糖尿病病程、餐后2 h C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1±0.8)% vs (9.6%±1.2)%,10年(6.0~14.5年)vs 13年(8~19.5年),餐后C肽:2.5 nmol/L(1.4~3.3 nmol/L)vs 1.4 nmol/L(1.2~2.6 nmol/L),均P<0.05.结论 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治疗前HbA1c水平、糖尿病病程和餐后2 h C肽水平是影响一次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疗效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早餐前注射方案对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予原预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早餐前同时注射,晚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片)和对照组(35例,继续原方案),各组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用量。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3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及低血糖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FBG、3餐2hPG、HbA1C均下降(均<0.01);而试验组FBG、午餐2hPG、HbA1C、日胰岛素量及低血糖事件较对照组进一步下降(<0.01)。对照组胰岛素量和BMI增加(<0.01),试验组BMI无改变(>0.05)。结论用预混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改为早餐前甘精和预混胰岛素注射并晚餐前瑞格列奈治疗,可进一步改善FBG、午餐2hPG和HbA1C,并减少低血糖及体质量增长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与常规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55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25)和预混胰岛素组(n=30)。甘精胰岛素组采用三餐时各嚼服50~100 mg阿卡波糖片,每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组采用早、晚餐前30m in皮下注射胰岛素。两组治疗目标为空腹血糖≤6.7mmol/L和餐后2h血糖≤10.0mmol/L。结果治疗后两组果糖胺及空腹、餐后血糖均较前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甘精胰岛素注射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胰岛素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赵祥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19-19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初诊T2DM患者39例,给予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皮下注射控制空腹血糖,同时三餐前服用瑞格列奈控制餐后血糖。治疗3个月后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以及空腹胰岛素、C肽、餐后两小时胰岛素及C肽。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较前明显下降P〈0.01,胰岛功能较前明显好转。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能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血糖改善β细胞功能,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1次/d的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2次/d注射这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口服抗糖尿病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A组睡前注射一次来得时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B组2次/d注射诺和灵30 R注射液。两组均以空腹血糖为调整剂量的依据和目标直至出院。院外继续该方案治疗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10.0 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以及治疗后HbA1c和C肽的变化。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睡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体质量指数以评价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结果两组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10.0 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显著升高;甘精胰岛素组效果显著优于预混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较预混胰岛素组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后体质指数均无显著改变。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其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较预混胰岛素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物(OAD)联合甘精胰岛素对OAD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入选64例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的T2DM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治疗后16周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体重指数(BMI)。结果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16周后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体重、BMI无明显变化。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且无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口服OAD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可以改善OAD治疗较差T2DM患者的病情,体重基本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顺应性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1.
邱云霞 《医学综述》2013,19(6):1125-1126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FBG、2hBG、HbA1c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FBG、2hBG、HbA1c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且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服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经口服药物治疗失效的病例。糖尿病病程>1年且≤10年及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HbA1C>7%但≤10%,空腹血糖均≥7.0 mmol/L。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①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组(Gla-Gli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起始用量10 u/d,早餐前格列美脲2.0 mg/d,口服;②门冬胰岛素组30+格列美脲组(BIasp-Gli组),门冬胰岛素30起始用量早餐前6.0 u,晚餐前4.0 u,早餐前格列美脲2.0 mg/d,口服。每3 d监测患者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前、晚餐前、睡前血糖,并要求患者记录出现症状性低血糖、低血糖症,以及出现严重性低血糖的时间和频次。前8周,每周于门诊就诊,调整胰岛素剂量,格列美脲固定不变,此后每2周就诊,使血糖逐渐达标。要求患者治疗12周复诊,测量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定空腹血糖,HbA1C。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9.4 mmol/L±2.1 mmol/L VS 6.9 mmol/L±1.1 mmol/L;9.6 mmol/L±1.8 mmol/L VS 6.8 mmol/L±1.3 mmol/L,P<0.05)、HbA1C(8.6%±1.3%VS 7.3%±0.6%;8.5%±1.2%VS 7.2%±0.5%,P<0.05)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间的空腹血糖、HbA1C没有差异(P>0.05)。在开始胰岛素治疗的12周中,Gla-Gli组与BIasp-Gli组的达标率无差别(55.9%VS 58.8%,P>0.05),均能有效地降低血糖。两组的胰岛素用量,Gla-Gli组0.35 u/kg,BIasp-Gli组0.30 u/kg。但是,Gla-Gli组的轻度低血糖次数更少(2.12 VS 4.78,P<0.05)。结论对于口服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格列美脲均能够有效降低血糖。但是,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3.
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10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丽  王叶菊 《医学综述》2011,17(23):3670-3671
目的观察预混人胰岛素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汉中市中心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既往使用预混人胰岛素30R,血糖控制不佳或频繁出现低血糖者,转换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治疗。12周后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记录低血糖发生次数、体质量变化及胰岛素剂量。结果 98例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是92%、87%、83%,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胰岛素剂量较前减少,体质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预混人胰岛素治疗欠佳的患者,"2退1"的治疗策略能提供更佳的血糖控制,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邓春颖  董巍巍  乔静 《海南医学》2010,21(20):24-25
目的对单用预混人胰岛素(30%短效与70%中效)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格列美脲,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共21名门诊就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继续原有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均为每日早晚两次注射),加用格列美脲2mg/d,门诊随访(加药后第1周第一次,以后每2周一次,至第13周),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基线及治疗后1周、13周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基线及治疗13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胰岛素用量、肝功、肾功。结果 (1)加用格列美脲前患者平均空腹血糖(9.1±2.7)mmol/L,早餐后血糖(13.6±2.3)mmol/L,平均HbA1c(7.7±1.4)%;加药后13周平均空腹血糖(6.7±2.3)mmol/L,早餐后血糖(10.5±1.9)mmol/L,HbA1c(6.8±1.2)%,血糖、HbA1c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加用格列美脲前及加药后13周预混胰岛素用量分别为(53±4.5)U/d、(45±2.9)U/d,胰岛素用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两次注射预混人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能改善血糖控制,安全性较好,方法简单,经济花费亦不高,依从性好,对符合条件的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马一汀  彭一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59-60,63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住院的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地特胰岛素(Det)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均治疗6个月,监测两组治疗前后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记录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计算胰岛B细胞功能(Homa-B)和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2 h PG、HbA1c、BMI及Homa-B和Homa-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G及HbA1c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更显著,低血糖发生率较低,能较好地控制患者体重,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穗琛  钱万桥 《中外医疗》2016,(24):148-150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治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低血糖发生率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FBG、2 h PBG HbAlc均明显降低,其中治疗后两组FBG,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 h PB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例(6.0%)和10例(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较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人胰岛素30 R治疗,观察组采取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30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FBG、2 h PG和HbA1c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例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BG、2 h PG和HbA1c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3、1.735、1.784,均P〈0.05);平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发生低血糖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13、1.774和χ2=3.873,均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时,首选门冬胰岛素30可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睡前注射地特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NPH)联合口服降糖药(OAD)对OAD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共入选36例2型DM患者,随机给予睡前注射地特胰岛素和NPH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HbA1c、FBG及行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结果 20周时地特组和NPH组HbA1c分别由9.19%和8.72%降至7.81%和7.39%,FBG分别由11.7mmol/L和11.0mmol/L降至6.59mmol/L和6.29mmol/L(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地特组血糖变异系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显著低于NPH组。治疗前后地特组和NPH组的体质量增加分别为(-1.22±1.84)kg和(2.19±2.81)kg(P〈0.05)。地特素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NPH组,且无夜间低血糖事件。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OAD治疗与NPH具有相似的血糖控制,但地特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控制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9.
王红梅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65-66,68
目的评价地特胰岛素(Det)、甘精胰岛素联合亚莫利治疗24周对2型糖尿病肥胖及非肥胖患者血糖及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2型糖尿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肥胖30例,非肥胖30例,分别应用地特胰岛素(n=30)、甘精胰岛素(n=30)联合亚莫利治疗,肥胖30例随机分在地特胰岛素组和甘精胰岛素组各1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计算BMI、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血糖均下降,但地特胰岛素组降糖效果更明显,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对BMI的控制优于甘精胰岛素组。结论与甘精胰岛素组相比,地特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疗效更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控制优于甘精胰岛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