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在防治早产儿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82例早产儿感染病例分为IVIG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IVI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静脉丙球,500mg/kg稀释成25ml静滴,使用2-3次。结果:IVIG在改善一般状况、缓解症状,控制感染病灶、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治愈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早产儿感染性疾病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早期应用IVIG可增强患儿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的价值。方法: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62 例早产儿(胎龄32周~36周)入院时及10 d后的血清IgG、IgM、IgA。同时随机分为IVIG组、抗生素组及对照组,分别 予以IVIG每天按0.5g/kg~1.0 g/kg稀释成50 mL在2h~3h滴完,连用2d;选择青霉素、头孢氨噻肟钠、氧哌嗪青 霉素,使用其中1种~2种.连用3d~5d。结果;IgG均值随胎龄增加而升高(r=0.92,P<0.01),而IgM、IgA差异无 显著意义。且IVIG组治疗后均值明显上升(P<0.01),而抗生素组及对照组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P>0.05);院内感 染发生率为20.97%,其中抗生素组发生率为35.00%,对照组为27.78%,IVIG组仅为4.17 %。结论:静脉注射丙种 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早产儿败血症的疗效。方法: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40例出生1~3天(胎龄28~36周)的早产儿血清IgG,并把这40例的败血症患儿参考相似的孕周、体重及月龄随机分为IVIG组及对照组各20例,所用的抗生素均相同,对照组加用血浆治疗,IVIG组按0.4~0.6g/kg稀释成50ml在1~2小时内静脉滴注。结果:出生后的早产儿IgG及其亚类随胎龄增加而升高(r=0.99,P〈0.01),IVIG组治疗1周后IgG均值从5.82g/L升到13.16g/L,而对照组治疗后IgG均值仅6.24g/L,IVIG组病死率10%,对照组病死率30%(u=2.493,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IVIG治疗早产儿败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近 10年来 ,国外应用静滴丙种球蛋白疗法在国内临床得到重视并不断推广。我院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治疗感染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我院从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共收治患感染性疾病的早产儿 38例 ,男 2 1例 ,女 17例。其中 32例为败血症 ,5例为肺炎 ,1例为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入院后随机分为静滴丙种球蛋白 (IVIG)组及对照组 ,各 19例。IVIG组平均胎龄 32 11± 3 2 3周 ,平均日龄 1 5 6± 0 73d ,平均体重 2 13± 0 35kg ,入院时肛温 35 6± 1 4 0℃。对照组平均胎龄 33 0… 相似文献
6.
丙种球蛋白 (IVIG)作为重要的免疫制剂 ,受到新生儿科医生的重视 ,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 ,往往易发生严重感染 ,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儿。本文对早产儿免疫功能测定 ,目的是了解早产儿免疫状态 ,对免疫功能低下者 ,给予IVIG治疗 ,使免疫功能尽快恢复 ,达到防止感染和减少早产儿的死亡。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10月 ,我院健康孕妇分娩 2 9~ 36周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 5 0例 ,2 5例为常规治疗组 ,2 5例为IVIG治疗组。另设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 2 5例作对照组 ,研究对象为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科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潮安县人民医院120例重症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丙种球蛋白(IVIG)观察组6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VIG,200~300mg/(kgd),每日1次,连续给药2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胸片感染灶吸收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明显缩短患儿胸片感染灶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患儿存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科重症感染,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点滴两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的效果。方法8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每次400~500mg·kg^-1,隔天1次,连用3次,对照组不用,观察两组发生感染性疾病的比较及平均住院天数和死亡率。结果治疗组应用IVIG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死亡率低于观察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IVIG可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可预防早产儿感染。 相似文献
9.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是一种被动免疫疗法。它把免疫球蛋白内含有的大量抗体输给受者,使之从低或无免疫状态很快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疗效良好,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免疫性血液病,恶性肿瘤与骨髓移植(BMT)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现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小云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7):6-7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符合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且无其他合并症的51例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大剂量IVIG治疗组。IVIG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VIG1g·kg-·1d-1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日。结果IVIG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黄疸消退时间为4.18±1.03天,常规治疗组为5.28±1.50天,t=3.383,P<0.01。结论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乏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者46例以及同期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窒息复苏后新生儿以及健康新生儿展开凝血功能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窒息组新生儿仅蛋白C水平与健康组无差异,其余各项检测指标均与健康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窒息新生儿而言,在复苏后早期均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紊乱的症状,一般会表现出高凝状态,因此,凝血功能监测对于窒息新生儿复苏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20例不同程度窒息复苏后新生儿(轻度窒息组81例、重度窒息组39例)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DD)、蛋白C(PC)、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另取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25例为对照组,对各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窒息患儿的DD(t=17.65,P<0.01)、PC(t=7.22,P<0.01)、PLT(t重度=10.95,P<0.01;t轻度=4.12,P<0.01)、PT(t重度=13.01,P<0.01;t轻度=8.09,P<0.01)、APTT(t重度=12.70,P<0.01;t轻度=8.53,P<0.01)、TT(t重度=6.36,P<0.01;t轻度=3.20,P <0.01)及Fg(t =21.24,P<0.01)等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变化更大(均P <0.01).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存在凝血功能紊乱,且凝血功能紊乱程度与窒息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在预防早产儿感染、提高早产儿成活率中的作用。方法77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IVIG400mg/kg静脉滴注,隔日1次,视经济状况连用1~2次;对照组39例,仅常规治疗,不使用IVIG治疗。结果两组早产儿住院一周后采用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提高成活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在早期正常新生儿黄疸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对早期新生儿黄疸动态观测及不同部位在动态观测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本院产科 2 0 0 2年 2月~ 2 0 0 3年 4月出生 ,连续监测 5 d~ 7d的正常足月新生儿 174例。采用国产 JD- 1型经皮黄疸仪 ,生后第 1天开始每日晨间沐浴前进行测量 ,每次测量 4个部位 :前额眉间部 ,胸骨中部 ,小腿外侧中部 ,足心前 2 / 3部。结果 :测量值最高读数为 2 2 ,最低读数为 5 ,以额部读数 15为界定值判断黄疸发生率为 86 %。额部、胸部、小腿每日读数平均值从出生第 1天起逐渐上升 ,第 5天达高峰 ,而后缓慢下降。各部位读数第 90百分位数峰值依次为 19.75、18.97、16 .35、11.93。结论 :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对早期新生儿黄疸动态观测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额部黄疸出现最早 ,较适合于研究新生儿黄疸发生率 ;胸部曲线与额部平行 ,易于操作 ,重复性好 ,可作为测量的主要部位 ;小腿外侧中部可观测黄疸程度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及CT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提高临床诊断与CT诊断的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660例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结果 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590例,占89.4%,维生素K缺乏合并颅内出血66例,占10.0%;产钳伤致颅内出血4例,占0.6%.脑内血肿32例,占4.8%;脑室出血18例,占2.7%;硬膜外血肿2例,占0.4%.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最多见,维生素K缺乏合并颅内出血次之.CT能明确诊断绝大多数新生儿的颅内出血,故临床疑有新生儿颅内出血者(特别是缺氧缺血性脑病和维生素K缺乏的新生儿)应尽早行CT检查.但部分CT征象不典型的新生儿颅内出血需结合临床其他资料诊断.CT对指导临床出血分型、早期治疗、随访观察、预后估计及预防并发症等均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浴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新生儿湿疹的效果,探讨合适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湿疹患儿用中药浴后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并给予适当的护理,观察湿疹消退时间及患儿康复状况。结果显效43例,有效4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8%。湿疹消退平均时间为(4.24±2.38)d。结论中药浴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小儿湿疹效果较好,配合适当的护理有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8.
19.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9)
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参附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ICU治疗的168例脓毒血症患者,以治疗过程中全程加用参附注射液的患者为病例组(82例),以未加用者为对照组(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治疗7 d内病例组好转45例,迁延22例,死亡15例;对照组好转35例,迁延25例,死亡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9,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OR=2.557);患者APACHEⅡ评分、SIRS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对疗效有影响。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脓毒血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人血中细菌16SrRNA基因对临床诊断重症合并感染的意义。方法40例APACHEⅡ评分≥12分重症合并感染的病人,抽取其外周血,应用PCR技术检测细菌16SrRNA基因同时做血细菌培养。对PCR和血培养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3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其血中细菌16SrRNA基因。结果40例重症合并感染的病人中有13人用PCR法检出细菌16SrRNA的基因,阳性率为32.5%。血细菌培养阳性的6人,阳性率仅为15%。血细菌培养阳性者其PCR结果全部为阳性。结论用PCR方法检测重症合并感染病人血中细菌16SrRNA基因具有灵敏、快速、不受使用抗生素的影响,与临床诊断吻合度高等优点,弥补与丰富了微生物学的检测方法,为准确认识和救治重症合并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