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初中生心理卫生问题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应用自编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所属的中学1 585人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一所中学841人为干预组,另一所中学744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综合干预,前瞻性观察心理卫生问题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干预组检出139人,阳性率16.53%;对照组117人,阳性率15.7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9,P>0.05)。干预前两组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对干预组进行2年综合干预后,对两组再重新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干预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阳性率明显下降至9.23%;对照组检出阳性率为16.50%,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8.41,P<0.01)。干预组在干预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初中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小学生行为问题早期干预的效果,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应用自编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所属的两所小学一年级学生1482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中一所小学学生738人为干预组,另一所小学744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两年的心理干预,前瞻性观察行为问题干预效果。【结果】按CBCL的中国常模判断有无行为问题的标准,干预前符合此标准的干预组109人,阳性检出率为14.8%;对照组113人,阳性检出率为15.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BCL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对干预组进行两年的心理干预后,对两组重新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干预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阳性率明显下降为8.8%,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CBCL各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小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学龄前期儿童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冬梅  杨良政  李玲  冯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21-3523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儿童气质量表、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及自编的儿童心理卫生量表,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南市3所幼儿园各1个小班共97人为研究对象,同时抽取同一幼儿园另1个小班共110人作为对照。采用儿童气质特点养育指导、感觉统合训练等方法对研究组进行为期3年的综合干预,前瞻性观察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结果:3年后干预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59%,与干预前检出率(16.49%)及对照组(16.1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学龄前期儿童进行早期综合性干预有助于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DD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整群抽取的济南市某中学2 38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9%,男生高于女生(P<0.01),自制力差组高于自制力强组(P<0.01)。成瘾组与非成瘾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成瘾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维度均显著高于非成瘾组(P值均<0.01)。成瘾总分与父母养育方式多个因子分及SCL-90各维度呈显著相关(P值均<0.01)。网络成瘾影响因素有敌对、父亲拒绝否认、偏执、躯体化、强迫症状、母亲惩罚严厉(P值均<0.01)。结论网络成瘾初中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存在问题。初中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家庭成员亲密度及亲子交流对初中生行为健康的影响,为改善初中生的心理行为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方法 分析所调查的397份合格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分别抽取55名筛查为阳性的学生和75名筛查为阴性的学生作为病例组及对照组进行家访.结果 本次调查的初中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22.42%,父母关系一般或不好、亲子关系一般或不良、父母经常打骂子女、亲子交流很少、亲子交流每日少于15 min及亲子交流每周低于2 h可能是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青少年迫切需要行为指导和心理行为干预,家庭成员亲密度一般或过低及过少的亲子交流是初中生行为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促进亲子教育模式对北京城区婴幼儿家庭养育行为与养育态度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2014年3月分层整群抽取北京市海淀、石景山区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4~11月龄婴幼儿2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30例。干预组在常规儿童定期体检中对家长个体化技能指导和咨询,并每月1次对家长进行知识讲座,对照组儿童及家庭仅接受常规儿童健康检查与指导,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儿童家庭养育行为与养育态度情况。结果 270例儿童中完成研究者194例,失访者基本资料在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干预组在家庭养育行为和养育态度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干预组的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看书的频率82.7%要高于对照组为66.3%,当孩子对小东西感兴趣时73.5%干预组父母要高于53.1%对照组父母会更多地引导孩子玩,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促进亲子教育模式对改善近期北京市城区婴幼儿家庭养育行为和养育态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鹏  马龙  崔晶  王苗  王哲  朱立婉  王忆军 《中国校医》2018,32(11):809-811
目的 调查哈尔滨市城区4~5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况,对易感幼儿的家庭提出保护性建议。方法 于2016年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哈尔滨市12所幼儿园大、中、小班级4~5岁幼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 900份,有效回收问卷1 722份,回收率为90.6%。其中男幼儿905人(52.6%),女幼儿817人(47.4%)。本次调查采用量表包括一般情况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 本次调查幼儿有心理行为问题者279人,总检出率为16.1%。男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14.5%,女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不同年龄组、是否独生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是否争吵的4岁组、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是否离婚的4岁组、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岁组和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随父亲文化程度降低而升高;4岁组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初中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5岁组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最低。结论 哈尔滨市城市幼儿的心理行为检出率较高,幼儿性别、父母争吵、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GT)等对河北省沧州市城乡12~16岁初中生67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问题行为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P<0.05),父母教养方式许多因子与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倾向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初中生问题行为倾向受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尤其是母亲的过度保护和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子女的问题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9.
综合干预对离异家庭青少年个性和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离异家庭青少年个性持征和不良心理的影响,以便采取措施改善其不良心理和个性。方法 以来自2所中学和心理门诊的60例离异家庭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作为干预对象,其他为对照组,干预组的SCL-90抑郁分、EPQ情绪稳定分高于对照组(P<0.01);在人口学指标、亲子关系、父母养育方式、离异时间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学校联合,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2~18个月的个体心理治疗和亲子关系、养育方式的干预。干预结束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 干预组的人格特征中神经质分(N)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而精神质(P)和内外倾向(E)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SCL-90总分及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心理治疗和养育方式、亲子关系的综合干预,有助于改善研究对象的不良个性和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通过家庭干预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在武汉市整群抽取6所中学初一学生2 435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其进行测试。结果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检出率为24.4%,女生检出率高于男生;性别不同、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结论武汉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且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社区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性别、年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为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某社区3所初级中学所有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完成SCL-90(90项症状清单)量表。结果初中学生除了在人际关系因子中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总分、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均与一般人群不同(P均〈0.01),且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一般人群;初中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中与男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不如男生健康;初中各年级学生在多项因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存在差异(P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偏执、精神病性P〈0.01、焦虑和敌对P〈0.05),且各因子状况随年级增加有不同程度恶化,尤其是毕业年级在所有因子中均有明显恶化现象(P均〈0.01)。外来务工子女与城镇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是心理健康干预的重点人群。初中女生、毕业年级和初二年级是初中学生心理弱势群体,需根据其不同心理困扰特点,采取早期综合性干预措施。相对外来务工子女而言城镇学生的心理适应优势并不明显,同时城镇子女可能存在生活与心理独立方面弱势。  相似文献   

12.
评估学校一家庭一个人综合干预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即时效果和远期效果,为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筛查遵义地区6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水平差的留守初中生,选取其中3所学校的55名学生为实验组进行综合干预,另3所学校选取53名学生为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及干预结束6个月后3个时间点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得分均较对照组低(1.79±0.27与2.57±0.50;1.64±0.37与2.68±0.49);干预结束6个月后,实验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得分均较对照组低(1.85±0.30与2.50±0.46;1.81±0.40与2.55±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实验组在表达看法、了解自己、增加自信、乐于分享、感觉活动经验有意义、感觉信任和坦诚方面得分均比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综合干预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30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的流行状况、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为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无记名方式,对安徽省中学生样本人群共12430人的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抑郁症状评定。结果 安徽省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2.8%,其中男生为21.2%,女生为24.9%。初中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0.5%,高中生为25.8%。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多因素分析提示,农村学生、女生、年级升高、父母关文化程度低与抑郁症状相关。结论 应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究心理健康课和个案辅导对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选取杭州市塘西二中七年级八个班共373名学生(实验组175人,对照组198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人际交往辅导课程,对实验组进行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育和个案辅导,实验结束再进行后测。结果实验组被试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精神病性以及总分等几个维度的问题检出率均有所下降;心理健康干预效果在部分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t=-1.98,P〈0.05)。结论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课与个案辅导能有效地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干预对初中生亲子关系和自我意识的作用。方法采用自编亲子关系问卷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423名初中生进行施测,所有被试分成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接受心理健康干预,对照班未接受干预,然后对所有被试进行后测。结果干预后初中生的亲子关系和自我意识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亲子关系与自我意识的关系更加密切。结论心理健康干预对于改善初中生亲子关系,提高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有积极作用。初中生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了解郑州市寄宿制中学生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郑州市抽取1所寄宿制高中、2所寄宿制初中共计1 335名学生,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寄宿制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45.0%,男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47.7%)高于女生(42.1%)(x2=4.295,P<0.05),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48.3%)高于初中生(41.6%)(x2=5.92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快乐、家庭快乐、生活费足够的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性较小(OR值分别为0.482,0.784,0.663,P值均<0.05).结论 郑州市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学习压力感是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潜在类别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识别抑郁症状高风险群体和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16个区的8 175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抑郁症状和健康危险行为。使用Mplus 8.3软件进行健康危险行为的潜在类别分析,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  结果  天津市初中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7.8%,城区(19.4%)高于郊区(16.5%)(χ2=11.62),女生(20.2%)高于男生(15.5%)(χ2=30.58)(P值均<0.01)。经潜在类别分析,将天津市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分为健康组(84.0%)、不良饮食组(3.8%)和多种风险行为组(12.2%)3个潜在类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地区、年级、性别、家庭类型后,与健康组相比,不良饮食组和多种风险行为组的初中生检出抑郁症状的风险更高[OR值(95%CI)分别为2.82(2.17~3.66),4.31(3.67~5.05),P值均<0.01)]。  结论  天津市初中生抑郁症状问题较为严峻,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与抑郁症状间存在关联。应根据各潜在类别的特征早期识别抑郁高风险初中生,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方案,使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南某乡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以河南农村2所中学的7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自编的初中生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4.86%;男生、留守及学习成绩差的初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成瘾组学生在总MHT和8个内容量表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和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组(P<0.05)。结论 网络成瘾的农村初中生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9.
蚌埠市初中生行为问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初中生行为问题现状及分布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蚌埠市4所中学的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3559人,以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凋查并评定学生的行为问题,以自编的问卷调查学生父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儿童出生情况、母亲妊娠史等。计算6种行为问题和总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析行为问题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的分布特征,并进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初中生总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0%。初一学生为74%,初二学生为8.6%,差异无显著性(70=1.51,P=0.22);独生子女为8.0%,非独生子女为8.1%,差异无显著性(X^2=0.026,P=0.87);各年龄组(11~16岁)检出率差异亦无显著性(X^2=6.687,P=0.083);男生总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9%,女生为10.1%,差异有显著性(X^2=20.51,P=0.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生行为问题危险因素主要有女孩、母亲文化程度低、教育子女为父亲或母亲一方的、父母的教育态度不一致、采取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式、家庭气氛不和睦、母亲年龄偏大或偏小、母亲人工流产史、母亲孕期贫血、母亲妊娠早期高热、儿童出生时窒息和新生儿期因黄疸住院。结论对青春期学生的行为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女生。家长应给子女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同时应重视围产期保健,以减少青春期学生的行为问题发生率,保证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