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甲型病毒性肝炎人体经粪-口途径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后,推测可能先在肠道中增殖,然后出现短暂的病毒血症,再定位于肝脏。大便中的HAV来自肝细胞,通过胆道进入肠腔。 HAV在肝内复制的同时,亦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低浓度病毒血症,病毒血症持续时间一般为7~10天。随着临床症状出现,血中即出现抗-HAV,  相似文献   

2.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病毒(HAV)为RNA病毒,其抗原只有HAAg一种。感染HAV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变化如图1。感染后数天即出现病毒血症,肝细胞中也可检出HAV,持续约4一5周,而无慢性病毒血症。潜伏期末时粪中可检出HAV,病毒排出量于感染后31~34天达高峰,当SGPT升高及临  相似文献   

3.
于晓春  康熙雄 《吉林医学》1993,14(6):328-330
<正>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以肝脏损伤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是由多种不同的病毒所引起。迄今所知主要包括下列5个类型,即甲、乙、丙、丁和戊型。其中甲型、戊型以及后来提出的己型肝炎临床上多为急性肝炎,很少有慢性化,预后良好。一、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HAV)经口感染,进入体内后引起急性甲型肝炎。平均潜伏期为4周,大部分病例在发病后6周可治愈,大约占0.5%~1%的病例发展为重症肝炎。该型无慢型,一般不再感染。大约在感染后3周即潜伏期终末期到急性期初期的短暂的时间内在粪便中可查到HAV。血中是在潜伏期的最后的5天左右,个别在2周左右出现HAV。在血中出现抗体的顺序是发病1周之内IgM型甲型肝炎抗体增加,发病2周~3周开始  相似文献   

4.
输血后肝炎 输血后肝炎是输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甲肝(HAV)和戊肝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很少经血液传播,但若献血者在献血时正处于甲肝血症期间,其受血者也可能被感染。输血后乙型肝炎的潜伏期较长(14~180天),发病较急,症状较重,黄疸多见。输血后丙型肝炎由于潜伏期的不同,可分为短潜伏期(2~4周)和长潜伏期(6~10周)2个类型。丙型肝炎在急性期症状轻微或不明显,75%的病例无黄疸,输血后丙型肝炎是我国丙型肝炎传播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病程呈自限性而无慢性感染或其他续发病症现象。其主要感染对象儿童中多为轻型,且常呈隐性感染,而在大年龄病人中该病病变较重,且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周至数月,甲肝是全世界范围的传染病,但各国流行情况不同,其流行情况与社会经济、卫生水平和文化素质密切相关。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和北欧等国家,HAV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低,且呈逐渐减少趋势。而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内,HAV的感染率和甲肝的发病率高,而且常常发生甲肝的暴发流行。在这些国家中,儿童时期即有很高的HAV感染率和甲肝发病率。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肝的发病率是病毒性肝炎的首位,约占40%~50%,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1 传染源 甲肝传染源是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猩猩和狨猴虽可自然感染,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是有限的。甲肝病人无持续带病毒者。 (1)HAV感染者 急性期病人:①急性黄疸型病人:当人感染 HAV后3~4周,大便和血液就开始有传染性,并持续约3周左右,相当于黄疸出现前2周及黄疸出现后1周,实验发现,在潜伏期的第25天粪便即有传染性,黄疸出现8天以后不再有传染性。在黄疸出现  相似文献   

6.
一、发病特点 甲肝从感染到发病(潜伏期)约30天左右,起病急,多有发热、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呕吐、腹痛或腹胀)明显,尿色加深,巩膜、皮肤黄染,肝肿大。黄疸病例较多,大约在65%以上,病情较轻,并发症少,病死率低,不易转成慢性,但传染性较强,容易出现流行。 甲肝发病前(潜伏期末)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且隐性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的比例较大,所以传染源不易发现和控制,是甲肝容易暴发和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1.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甲肝的传染源为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无黄疸型病人及亚临床感染是重要的传染源。潜伏后期及黄疽出现前数日传染性最强。黄疸出现后2周,其感染力明显下降。甲肝主要经粪一口传播。通过输血传播甲肝的机会很少。苍蝇可作为传播媒介,水源或食物严重污染可造成暴发流行。在污染水中,贝类(牡蛎、蛤蜊、毛蚶等)有浓缩和贮存HAV的能力,食用感染的贝类,可  相似文献   

8.
3 HGV感染的临床特点 3.1 HGV病毒血症的模式 HGV感染后病毒血症的变化模式如果以PCR方法来评价,至少有5种模式:①一过性病毒血症,病毒很快被机体免疫系统所清除,在临床上呈急性或亚临床过程;②连续多年血清中均有中到高滴度的HGV存在,且滴度不随时间而波动;③病毒持续存在,但始终处于低滴度;④间隙性病毒血症;⑤偶尔发现病毒血症,滴度波动甚大.这表明HGV可在机体内持续存在,易演变为慢性持续感染状态,临床上表现为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比较亚临床黄疸病人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和症状、体征,探讨双羟二丁基乙醚(DHBE)治疗亚临床黄疸的疗效.结果发现DHBE胶囊治疗亚临床黄疸,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缓解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0.
《开卷有益》2003,(9):8
乙脑病毒进入人体后,有一个病毒血症时期,维持3~5天。主要侵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及脊髓均可出现病变,以大脑皮质、丘脑和中脑最为严重。每个患者感染后病变的分布部位及程度不尽相同,故临床上神经症状及体征表现不一致。由于每个人免疫功能的状态不同,发病后轻重程度也不一样。其他脏器,如肾、胃、肠可有出血、水肿的变化。被疫蚊叮咬后,如果本身又没有抗体,即可发生感染。经过7~14天的潜伏期后开始发病。根据症状的轻重、神志状态、体温高低及恢复期症状表现,可分成轻重不等的类型。一、轻型。如同感冒,发热在38.5℃以下,神志清醒,轻微…  相似文献   

11.
蔡大川 《肝博士》2009,(5):16-17
甲肝是如何来的? 甲肝病毒是导致甲肝的病原体,而传染源就是感染甲肝病毒的人,包括急性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甲型肝炎潜伏期为2~6周。显性和隐性感染者均可随粪便排出甲肝病毒,排毒自感染后2~4周开始,至临床症状出现后2周或黄疸出现后1周消失。甲肝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判断。甲肝潜伏期平均30天,乙肝潜伏期6周~6个月。在潜伏期前与病人有密切接触史,有注射、输血或血制品史者,要考虑到被感染的可能性。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症状主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如纳差、厌油、腹胀等,还有乏力、低热、肝区隐痛等表现,黄疸的出现以甲肝多见,部分患者伴有关节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脉管炎等。这些肝外损害主要见于乙肝.重症肝炎发病急,来势凶险,除上述症状加重外,还有进行性黄疸,高度腹胀,明显的出血倾  相似文献   

13.
人感染乙脑病毒后经过10~15天的潜伏期可出现临床症状,但绝大多数症状轻微或无明显症状,临床称此为隐性感染,仅少数病人症状明显称之为显性感染。典型病例表现为突然起病高烧,体温39~40℃,多呈稽留热型,伴有程度不同的头痛、恶心、呕吐,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重。随体温的升高,病人出现嗜睡、昏迷深浅不一的意识障碍,同时可出现从局部至全身性的抽搐,甚至强  相似文献   

14.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抗—HAVIgM与类风湿因子检测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检测病人血清中HAV—IgM抗体这是目前诊断甲型肝炎最可靠最灵敏的方法,患者于发病后1~4周血清中即可检出HAV—IgM抗体,该特异性抗体主要有两种,即IgM和IgG型的抗—HAV,HAV—IgM抗体在急性甲肝感染时出现较早上升较快,高峰滴度较高、持续时间较短。故凡HAV—IgM抗体阳性特别是滴度较高(>10~(-3))时常提示为急性HAV感染或复发。我们在检测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时发现大多数甲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类风湿因子(RF)常干扰HAV—IgM抗体的检测,导致假阳性结果。为此通过对甲型肝炎患者RF检测试图了解RF与肝功能以及RF对抗—HAVIgM检测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检测甲肝抗体的临床意义抗-HAV是甲肝的总抗体,包括抗-HAVIgM和抗-HAVIgG等。甲肝病人于临床症状出现前血清中抗-HAV即开始升高,可持续数年或终生。在甲肝流行区内可有部分的接触者为隐性感染,他们也能产生抗-HAV。因此。抗HAV是感染甲肝病毒的血清指标。主要应用于调查人群免疫水平.双份血清检测其滴度呈4倍升高者,也可应用于甲肝的现症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甲型肝炎患者通过粪便排毒与病毒血症的关系,排毒方式与产生抗体的关系以及临床生化指标与排毒的关系.方法 收集42例10~20岁在象山甲型肝炎大流行期间的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入院第2天的血清和粪便,ELISA法检测HAV-IgM抗体、血生化指标,RT-PCR法检测血清中和粪便中的HAV RNA.结果 所有的病例HAV-IgM抗体为阳性,其OD值为2.0~4.2.所有病例出现了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升高.在粪便样品中共检测到阳性样品18份,占42.85%;在血清样品中共检测到阳性样品6份,占14.28%;在血清中HAV RNA阳性的病例其粪便HAV RNA也为阳性.结论 在14.28%病例的血清中能检测到HAV RNA,说明这些患者的血液中仍存在感染性.病人是否排毒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排毒,可能与病情的轻重无关.有病毒血症的病例都同时通过粪便排毒,通过粪便排毒的病例可以不产生病毒血症.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传染源。除人以外,猩猩、狨猴、恒河猴、短尾猴等在人工感染HAV后可以发病,并能从粪中查到病毒。但是,作为人类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而灵长类实际意义不大,因为它们与人的接触机会极有限。病人一般在潜伏期末和临床症状出现后3周内,粪便中能查到病毒。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卫生防疫站、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应用我国自行建株的人胚肺二倍体细胞株(SL,,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从我国南、北方甲型肝炎潜伏期及急性期病人的粪便中,分离到三株甲型肝炎病毒(HAV)。初代病毒抗原在细胞浆内出现免疫荧光阳性的潜伏期较长,连续传代后,则潜伏期逐渐缩短,至第四代时约10天左右。应用免疫荧光法染色,可见病毒抗原仅分布于感染的细胞浆内,且呈十分细小的、均匀的沙粒样分布,无块状聚合。甲型肝炎病人恢复期血清与感染细胞的抽提物作用一定时间后,电镜下可见成堆聚集的27~30nm大小的病毒颗粒。采用黑猩猩感染HAV前后双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潜伏期一般是6个月至10年或更长。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到出现血清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时间也不等。一般输血感染后为2~8周,性交感染后为2~3个月,临床分期分型也不完全一致。199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根据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分为A、B、C 三类。 A型 1.急性感染,通常无症状,有时出现腺状热、乏力、发热、淋巴结肿大,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20.
肝炎检测报告单 肝炎全项的检测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共五大类型,现就各型肝炎的特点做如下分析。 一、甲型肝炎(简称HAV) 成人感染HAV后潜伏期多在12天左右,发病期第3天有传染力,而且感染年龄愈大,由HAV引起的重型肝炎的比例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