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瘤患者脑脊液中游离氨基酸。其中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10例,正常5例,所测定的12例游离氨基酸在良、恶性肿瘤间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与分析白介素和游离氨基酸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荆门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精神残疾分级的操作性评估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其中轻中度患者43例,将其划分为对照组;重度患者43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取两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同时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白介素及游离氨基酸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和脑脊液中白介素-1β、白介素-6、白介素-1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色氨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谷氨酰胺及天冬酰胺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越严重,白介素、谷氨酰胺及天冬酰胺水平越高,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色氨酸水平越低,白介素及游离氨基酸可作为判断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清氨基酸含量的改变反映了机体组织蛋白代谢的状况。本文对14例有癌患者与16例正常人血清中16种游离氨基酸浓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犯罪 清氨基酸含量降低;其中谷氨酸、赖氨酸含量显著升高;胱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自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检测了本院 6 3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T3、游离T3(FT3)、T4 、游离T4 (FT4 )、rT3及促甲状腺激素 (TSH)含量的变化 ,全部病例病前均无甲状腺疾病及其它内分泌系统疾病史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脑卒中男 36例 ,女 2 7例 ,年龄 5 1~89岁 ,平均 5 1 2± 11 4岁。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证实 ,其中脑梗塞 38例 ,脑出血 2 5例。 18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其余均采用非手术内科保守治疗。疗效观察〔1〕:基本痊愈 2 4例 ,显著进步 11例 ,进步 13例 ,无变化 …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正常成年男女血清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常人血清(或血浆)中游离氨基酸浓度分析的报告甚少。本文首次报告用LKB-4400型氨基酸分析仪锂盐系统测定了上海地区52名正常成人(男19名,女33名)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结果17种氨基酸浓度与Armstrong和Stave报道的美国正常人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相近,但天门冬酰胺浓度高于美国人;发现16种氨基酸浓度有男女差别,即男性高于女性,而甘氨酸的男女差别与美国报告相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血清、血浆样品不同或技术上的因索有关。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急性期血清心肌酶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红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1,21(2):189-189,191
目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血清心肌酶的变化。方法:选择150例脑卒中急性期病人,而酶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清心肌酶,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血清心肌酶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以发病后72小时内变化最明显,多于发病1周后恢复正常。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变对心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引起心肌酶继发性改变。临床要注意监测,对已出现的心肌损伤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脑脊液(CSF)中17种游离氨基酸(AA)的含量及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提供临床治疗依据。方法:采用日本日立835-50高速氨基酸分析仪,在患者伤后1日、3日、7日检测CSF中AA的含量。结果:脑外伤后CSF中有11种AA含量变化明显,6种变化不明显,治疗7日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脑外伤后患者CSF中AA的含量测定,对判断伤情、指导治疗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胃恶性肿瘤病人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胃恶性肿瘤患者氨基酸代谢变化的特征 ,为胃恶性肿瘤氨基酸失衡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 Beckman- 630 0高效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检测 41例胃恶性肿瘤病人及 41例健康人血清有中 1 9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41例胃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总游离氨基酸较健康对照组有降低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而单个氨基酸中组氨酸明显升高 ( P<0 .0 1 )。结论 :胃恶性肿瘤病人血清游离氨基酸谱无特征改变。本组胃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也可视为胃恶性肿瘤时氨基酸代谢紊乱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的 15种氨基酸 ,同时测定脑梗塞体积 ,并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表明 :脑梗塞组天冬氨酸、谷氨酸均较对照组显著性增高 (分别为P <0 .0 1,P <0 .0 5 ) ;γ 氨基丁酸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此外 ,丙氨酸和亮氨酸较对照组亦明显升高 (分别为P <0 .0 1,P <0 .0 5 )。天冬氨酸、谷氨酸水平与脑梗塞体积呈正相关 (分别r天 =0 .5 6 ,P <0 .0 5 ;r谷 =0 .5 2 ,P <0 .0 5 ) ;所有氨基酸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不明显。本文结果提示 ,兴奋性氨基酸在脑梗塞中参与了神经损害作用 ,而抑制性氨基酸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脑脊液(CSF)及血清中载脂蛋白及脂类代谢的变化。方法:脑梗死患者80例及对照组40例,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载脂蛋白E(ApoE),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载脂蛋白AI(ApoAI)及载脂蛋白B100(ApoB100),用酶法测定胆固醇(Ch)和甘油三酯(TG)。结果:脑梗死患者CSF中ApoAI及Apo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及<0.05),ApoB100未检出,Ch及TG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中ApoE、ApoB100、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oAI、C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SF与血清中各项指标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CSF及血清中脂类及载脂蛋白含量发生变化,其检测可用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在急性脑梗塞后的动脉变化及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尿及脑脊液(CSF)NPY的含量和动态变化。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NPY在发病后3d降低、7d显著升高(P〈0.001),CSF中NPY在梗塞后3d升高(P〈0.05)。21d时血浆及CSF中NPY均降至正常,两者的变化无相关性(P〉0.05)。CSF中NPY在皮层下梗  相似文献   

14.
脑瘫患儿脑脊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痉挛型脑瘫患儿肌痉挛形成的机制。方法:采用丹酰氯-聚酰胺薄膜层析法,测定4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和3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儿童脑脊液中兴奋性及抑制性氨基酸水平。结果:脑瘫组脑脊液中γ-氨基丁酸明显低于对照组,谷氨酸、天冬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甘氨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谷氨酸的水平与患者肌张力呈等级正相关(rs=0.642, P<0.05)。 结论:兴奋性突触功能上升,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下降,脊神经后根传入侧支出芽突触重建可能在痉挛型脑瘫肌痉挛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微量元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及脑脊液 (CSF)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测定脑梗死患者 80例及对照组 4 0例血清及CSF中Zn、Cu、Fe、P、Ca、Mg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及CSF中Cu、Zn含量及Cu/Zn比值高于对照组 (P <0 .0 1) ,Mg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Fe、P、Ca含量 2组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2组血清各元素测值与CSF测值间均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及CSF中Cu、Zn、Cu/Zn增高 ,Mg降低 ,Fe、P、Ca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In)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00例ACVD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n的水平。80例非脑血管病人对照组。结果:ACVD患者血清I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在脑出血和脑梗塞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In在ACVD患者中起主要作用,可能是ACVD患者潜在危险因素。监测血清In水平,不仅能预测ACVD的病情,估计预后,且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脑组织氨基酸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在海拔3800M与海拔1517M制作实验动物模型(TBSA30%,Ⅲ度),并随机分为延迟、即时复苏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h、6h、12h、24h、72h、7d取材。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高原延迟复苏组(HDFR)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伤后较对照组(HNC)和即时复苏组(HIFR)显著降低,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较HNC组、HIFR组显著升高。HIFR组伤后3d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HDFR组伤后7d,尚未恢复正常。高原地区与兰州地区各时相点比较兴奋性氨基酸降低,抑制性氨基酸升高,兰州地区即时复苏组(LIFR)伤后12h~24h基本恢复正常,兰州地区延迟复苏组(LDFR)伤后72h恢复正常。结论高原地区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增多,抑制性氨基酸减少,此变化加重了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及用SelvesterQRS积分法测定心肌梗塞面积,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溶栓治疗后梗相关冠脉再通组与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对观察,结果表明,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组升高的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于心肌梗塞后4天降至正常,而对照组则是心肌梗塞后1周方基本降至正常,冠脉再通组心肌梗塞1周时心肌梗塞面积缩小,对照组无明显。心肌梗塞1天时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与心肌梗塞面积中度正相关。动态观察血中游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中内脂素(visfatin)、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PCOS发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PCOS的患者42例,按照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1组)22例,非肥胖组(2组)20例;另因为女方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等来我院拟行试管的病人40例,同样按照体重指数进行划分,其中肥胖组(3组)20例,非肥胖组(4组)20例。抽取患者肘正中静脉血,对其血清中的visfatin、FFA、糖脂代谢指标等进行检测。结果visfatin在PCOS组高于对照组,1组高于2组,1组显著高于3、4组。FFA 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visfatin与 HDL负相关,与BM I、腰臀比、W、FINS、甘油三脂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游离脂肪酸与 HDL负相关,与TG、BMI、W、FINS、HOMI-IR、T、LPa呈正相关;Visfatin与FFA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结论 PCOS患者体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与糖代谢紊乱,PCOS肥胖型患者体内的糖脂代谢异常尤为明显,胰岛素抵抗程度更明显,内分泌激素的异常也更严重;visfatin与FFA呈正相关,均与HDL呈负相关,与TG、BMI、W、FINS、HOMI-IR呈正相关,且在PCOS患者血清中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两者在PCOS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人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谱的方法。方法血清直接甲脂化,在3.Omm×1.0m的不锈钢色谱柱上分离,正十五酸作内标。结果色谱分离16min内完成。回收率为84.43%~103.90%,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5.28%和7.63%。结论此方法不需繁杂的化学操作,简便迅速,结果准确可靠,适合临床使用。同时分析了正常青年组和中年组血清FFA谱,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