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大肠息肉病内镜诊治2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18 例小儿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407 例,对其中334 例( 共385 枚) 进行了息肉切除。385 枚息肉的肠段分布依次为直肠219 枚(56-88% ),乙状结肠101 枚(26-23 %) ,降结肠36 枚(9-35 %) ,其它部位29 枚(7-53 %) 。息肉的病理类型幼年性息肉为202 例(60-48% ),腺瘤性息肉90 例(26-95% ),炎症性息肉32 例(9-58 % ),增生性息肉10 例(2-99 %) 。发现色素斑息肉综合征3 例,家族性息肉病2 例。全部息肉切除病例无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提示高频电凝切除小儿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103 例患儿进行了5 年跟踪随访,结果发现17 例有息肉复发,并再次行息肉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肠镜下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中心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消化道症状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1820例患者,其中发现大肠息肉404例,对此404例患者大肠息肉的肠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息肉检出率22.20%,男性多于女性,与青年组(1.48%)相比,老年组(11.81%)及中年组(8.90%)检出率高(P均〈0.05);大肠息肉好发部位为乙状结肠(33.71%)和直肠(21.51%);病理分型中腺瘤性息肉最多见(48.32%),其中12枚局部癌变。直径〉1.0cm的58枚中10枚发生癌变,癌变率17.24%。结论大肠息肉发病率高,对年龄40岁以上,尤其是男性患者,应该加大大肠息肉的筛查力度,发现腺瘤性息肉尽早摘除,以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3.
小儿结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儿结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分析。方法:用Olympus PCF型成人纤维结肠镜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小儿结肠息肉376枚。其中,幼年性息肉291枚(77.39%),腺瘤性息肉41枚(10.90%)<6岁的患儿,幼年性息肉占100%,>10岁的患儿,幼年性息肉占72%,1990年以后,多发性息肉的比例明显增加,由1990年以前的16%上升至36%。结论:我们主张进行全面的结肠镜检查,尤其对>10岁的患儿,应对所存在的息肉进行活检并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镜下分块切除对大肠巨大息肉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适应证、并发症等进行讨论。方法:大肠巨大息肉内镜下分块切除术40例,共40枚。对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术后定期内镜随访1~24个月,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40枚息肉中18枚经首次或再次内镜下分块切除术病变完整清除,治愈率为90%;4枚(占10%)术后病理示浸润癌再追加外科开腹手术。术中出血16例(40%),均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2例(5%)。无穿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病理结果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癌变分别占15%,5%,70%,10%,随着年龄的增加,腺瘤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升高(P〈0.01)。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分块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和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大肠巨大息肉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大肠息肉1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46例老年(>60岁)大肠息肉进行研究,发现:①在老年肠道疾患中大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占同期结肠镜受检者的24.3%;②息肉的组织类型以炎性息肉最多(76.0%),其次为大肠腺瘤(18.3%)和增生性息肉(5.7%);③复合性息肉发生率为30.1%,病变多累及2个以上肠段;④腺瘤癌变率达26.9%。  相似文献   

6.
成人型结肠镜在小儿大肠息肉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型结肠镜对小儿大肠息肉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清洁肠道后应用成人型结肠镜对251例1.5-14岁小儿行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196例,于镜下用高频圈套器对息肉行圈套凝切或点凝摘除治疗,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196例大肠息肉患儿共摘除息肉261颗,其中单发息肉164例,2颗或2颗以上息肉者32例。病理结果:幼年性息肉占74.4%(146/196),炎性息肉占13.1%(27/196),腺瘤性息肉占11.7%(23/196)。结论成人型结肠镜在小儿大肠息肉诊治中具有治疗彻底、安全可靠、创伤性小、方法简便、可回收息肉、费用少、小儿可耐受的优点,为小儿大肠息肉的诊治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大肠息肉在结肠检查病例中检出率为14.2%~42.6%。属于常见病。既往结肠息肉多采取手术治疗,随着结肠镜的广泛开展,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不但方便许多患者免于手术治疗,而且随着癌前病变——腺癌性息肉的早期摘除,大大地降低了大肠癌的发病率。我院自1998年5月~2001年6月,切除大肠息肉34例,68枚息肉,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儿童大肠息肉3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经纤维结肠切除37例儿童大肠息肉,共54颗,均未发生并发症,息肉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最多(81.5%)。息肉直径为0.2-3.5cm。病理类型以幼年型息肉多见其它依次为腺瘤性、炎性息肉等。均未发生癌变。对儿童大肠息肉摘除术中的注意点、息肉切除方法及并症的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袁晓刚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10):640-641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大肠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特征与癌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253例大肠息肉中,增生性息肉占9.9%,炎性息肉占15.8%,幼年性息肉占2%,腺瘤性息肉占72.3%(其中管状腺瘤119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5例,绒毛状腺瘤29例)。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2例,恶变38例。结论 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无明显癌变倾向,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并随腺瘤体积、绒毛的成份及不典型增生而递增。息肉无论大小均应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20例结肠息肉患者内镜检查及治疗结果。方法采用Olympus CF-V70型电子结肠镜,PSD-20型高频电发生器,检查及治疗320例结肠息肉患者。结果320例患者共检出并摘除息肉411枚,其中腺瘤性息肉217枚(52.8%),病理提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21枚(5.05%)。所有息肉均一次性成功切除,发生并发症3例(0.7%),其中穿孔1例、出血2例。结论常规结肠镜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结肠息肉,及早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有利于防止癌前病变恶变,具有痛苦小、恢复陕、耗资低等优点,且可避免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肠镜下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于北京朝阳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4800例患者,其中发现大肠息肉者590例.对此59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内镜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肠镜检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 (590/4800),其中单发息肉430例(8.96%),多发息肉160例(3.33%),共1128枚息肉.患者年龄8~90岁,平均(48.6±10.3)岁,其中>50岁者375例(63.6%).1128枚息肉中有730枚(64.7%)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直径> 2cm有88枚,其中有51枚发生了癌变,癌变率为58%.病理检查:1128枚息肉中716枚为腺瘤性息肉,占63.5%,其中有95枚为癌变息肉,息肉癌变率为8.4%(95/1128).结论 肠镜检查患者中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50岁以上为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 2.0 cm者癌变率高;大肠息肉病理多表现为腺瘤性息肉,息肉体积大、绒毛成分含量高及不典型增生重者容易癌变.对年龄超过50岁者建议做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者应给予肠镜下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2.
闫彩文  郭霞  李飞  闫秀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4):1087-1089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的内镜及病理表现,以发现其规律,提高大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大肠息肉1201例,对其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在4624例结肠镜检查者中发现大肠息肉1201例,其中男691例,女510例,检出率为25.97%,〉70岁者检出率46.71%。息肉分布直肠32.96%,乙状结肠30.06%,降结肠12.66%,横结肠11.17%,升结肠9.41%,回盲部3.75%。单发息肉49.88%,2-5枚44.96%,〉5枚5.16%。病理资料中炎性17.7%,增生性26.7%,错构癌陛0.5%,腺瘤性55.1‰结论年龄越大,息肉的发生率越高,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发生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的数目增多,腺瘤性息肉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吴以龙  黄丽静  杨沱 《微创医学》2009,4(6):638-639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对大肠息肉的治疗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高频电治疗仪通过内窥镜实施治疗操作将息肉摘除。结果765例(1 175枚)息肉切除均获得成功,3例并发出血,经钛铗等止血治疗成功。切除的息肉组织为腺瘤性息肉433枚,幼年性息肉15枚,增生性息肉97枚,炎性息肉219枚,横结肠腺瘤伴早期腺癌1例。术后有689例在6个月至1年复查肠镜,共有11例息肉复发并再次摘除。结论高频电摘除大肠息肉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为临床治疗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纤维结肠镜诊治小儿大肠息肉58例报告李良庆陈秀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福州350005)关键词大肠息肉,儿童;纤维结肠镜小儿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大肠息肉,经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是一种安全、可靠、易行的治疗方法,是对小儿大肠息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息肉恶变的病理与内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内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病理及内镜特征与癌变关系分析。结果4197例肠镜检查中检出大肠息肉718例(944枚),检出率为17.11%,腺瘤性息肉占75.94%,癌变47例,总癌变率为6.75%,其中管状腺瘤510侧,绒毛管状腺瘤141例,绒毛状腺瘤47例;增生性息肉占20.02%;炎性息肉占6.04%。息肉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和升结肠为最多;息肉癌变均为腺瘤性息肉,腺瘤体积越大、呈分叶或菜花状、无蒂或广基、含绒毛成分多者越易发生癌变。结论腺瘤癌变与体积大小、形态、绒毛成分含量及不典型增生的递增等因素相关,息肉不论大小均应切除,掌握息肉的癌变特征,对提高大肠息肉恶变的检出率、降低进展癌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2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连招  许东发  张毅 《广东医学》2002,23(10):1071-1072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地在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的方法。方法:内镜下对268例大肠息肉的不同大小、部位、形态、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息肉,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给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果:185例单枚息肉一次性切除占69.0%;3枚以下息肉51例一次性切除占19.0%;4-6枚以上息肉32例分两次切除占11.9%。1例因穿孔手术治愈。术后病理报告腺瘤息肉150例,早期大肠息肉9例,均经内镜根治,随访2年,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下消化道息肉,方法切实可行、安全有效、经济、痛苦少,目前已被广泛应用,成为消化道息肉切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临床表现特征,探讨FAP的大肠外病变。方法回顾1995~2000年22例FAP患者上消化道及腹部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其大肠外病变特征。结果22例FAP患者中伴胃窦部增生性息肉19例,占86.3%;十二指肠各段有息肉样病灶18例,占81.8%(其中腺瘤性息肉12例,无1例癌变)。22例中有3例分别在大肠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腹壁、腹盆腔和小肠系膜硬纤维瘤.仅1例手术完整切除治愈。结论上消化道息肉是FAP常见大肠外病变,国人十二指肠腺瘤癌变罕见;硬纤维瘤严重影响FAP患者大肠切除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孙丙军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102-102
资料与方法 2001~2008年大肠息肉患者180例,男102例,女78例;年龄12—83岁,平均47岁。门诊治疗125例,住院治疗55例。临床症状:有结肠炎病史、大便习惯改变82例(45.6%),大便潜血阳性45例(25%),大便明显带血42例(23.3%),无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息肉11例。息肉位于直肠乙状结肠者72例,降结肠48例,横结肠46例,升结肠及回盲部14例。单枚息肉患者65例,2~5枚息肉80例,5~10枚26例,10枚以上9例,最多1例达52枚。息肉直径0.3—2.8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肠镜对小儿大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反复出血、腹痛、腹泻、粘液血便就诊的1~15岁患儿205例行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病变171例,占83.4%,共检出13种疾病,其中以结肠息肉最为多见,为127例,占62%,共检出大肠息肉199颗。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共165颗,占83%(165/199)。并在内镜下行大肠息肉电凝切除,避免过去大肠息肉开腹手术的痛苦。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山地区大肠息肉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自2009-01~2014-01间在本院行结肠镜检查者,共计25000例,回顾性分析结肠镜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本组对象中共发现大肠息肉2563例(10.25%),大肠息肉2978枚。其中,术前结肠镜检出2287例,大肠息肉结肠镜检出率为76.80%;结肠镜息肉检出率随年龄递增而升高,本组对象中炎性息肉较多,比重为49.09%,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年龄<50岁);腺瘤性息肉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年龄>50岁),绒毛状腺瘤更易引起癌变;息肉<1 cm不易发生癌变,但随着息肉增大,癌变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结论中山地区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年龄为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年龄>50岁及大肠息肉病史者普及结肠镜检查与随访是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