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国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瘤组织中K-ras基因第1外显子(含第12,13密码子)的突变性率,以及突变与子宫内膜癌临床情况的关系,探讨K-ras基因突变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37例子宫内膜癌的石蜡和部分冰冻标本行PCR扩增K-ras基因第1外显子(含第12,13密码子0,经PCR-SSCP银染法检测突变。结果:3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有12例存在K-ras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2.4%(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基因的改变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PCR-RFLP)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ras、p53基因突变。结果显示:正常膀胱粘膜未检测到基因突变,膀胱移行细胞癌Ha-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突变为16例(32%),p53基因突变为9例(18%),均系248位点突变。Ha-ras-12位点突变率随病理分级增高而增高,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显著相关(P<0.05)。ras基因、p53基因突变患者死亡率高于无突变患者。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存在ras基因及p53基因共同突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癌细胞p53基因突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星普旋转离心柱B溶液系统,结合聚合酶反应链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PCR-DNASequencing),对36例喉癌组织新鲜标本进行HPV定型、相对定量及p53基因第4至第8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36例喉癌标本中有13例发生基因点突变或转码突变,其中10例为HPV16/18感染者,且与细胞内病毒含量呈正相关。24例晚期喉癌(临床Ⅲ-Ⅳ期)有颈淋巴结转移者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喉癌p53基因突变与HPV16/18感染有关,晚期喉癌颈淋巴结转移与p53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人恶性卵巢上皮肿瘤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p53基因突变与恶性巢上皮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PCR-SSCP法对40例恶性卵巢上皮肿瘤及30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对照)的p53基因第5 ̄8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恶性卵巢上皮肿瘤p53基因5 ̄8外显子点突变率为30%,而30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中未发现p53基因突变。结论:在卵巢良性肿瘤向恶性转化过程中,p53基因突变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毅  王炼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1(3):298-299,314
为探讨p53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成性(SSCP),分析技术,对p53基因第7,8外显子突变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在31例甲状腺癌中有10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32.3%,p53基因突变在复发的患者中显著高于未复发的患者;p53基因突变与转移,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状况无显著差异,表明p53基因的突变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应用银染PCR-SSCP方法对18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p53、p16基因点突变进行研究,共检出p53基因及p16基因点突变各1例,p53基因突变位于第5外显子突变热点区,p16基因突变位于第2外显子。结果表明CLL存在多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改变。  相似文献   

7.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MGMT与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53、MGMT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的改变。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31例ANLL患者、22例正常人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和MGMT基因第1、4外显子进行突变分析。结果 31例ANLL中5例存在p53基因突变、4例存在MGMT基因突变,其中2例p53与MGMT同时发生突变。结论 p53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生中起一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用PCR-SSCP方法检测47例胃腺癌及相关淋巴结转移灶p53基因第7外显子的突变。结果 47例原发灶有8例(17%)、淋巴结转移灶有18例(35%)检测到p53基因突变。原发灶与转移灶同时发生鹤煌有72例(15%)。胃癌原发灶p53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大小、肿瘤部位、肉眼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无关(P〉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机理,了解肺癌中p53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采取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银染技术,对20例肺癌组织中p53基因外显子5~8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p53基因突变12例,占总人数60%(12/20),分布于外显子5~8。其中第7外显子6例,第8外显子4例,第5、6外显子各1例。鳞癌突变率50%(3/6),腺癌突变率60%(6/10),小细胞肺癌突变率75%(3/4)。结论:p53基因突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周伯年  郑颂国 《上海医学》1998,21(10):576-578
目的:研究肺癌p53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SSCP),检测原发性肺癌约p53基因的第5 ̄8外显子点突变。结果:8例肺良性疾病均无点突变发生,40例肺癌中19例(47.5%)有点突变发生,点突变发生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果及状态相关(P〈0.02)。结论:证实p53基因点突变在肺癌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目的 探讨人宫颈癌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检测34例宫颈癌第6,7外显子的突变。(3)结果 检出突变6例,突变与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有关,而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4)结论 P53基因突变是宫颈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p53和k-ras基因突变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p53和k-ras基因突变在大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64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粘膜组织的p53和k-ras基因.结果:64例大肠癌患者中发生p53基因突变28例(43.8%),发生k-ras基因突变26例(40.6%),出现p53和kras基因协同突变11例(17.2%).p53和k-ras基因突变与病人性别、肿块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Dukes分期无关;k-ras基因突变组年龄略高于非突变组;p53或k-ras基因单一突变组易出现淋巴结转移,但无统计学意义;p53和k-ras基因协同突变组淋巴结转移率(10/11、90.9%)明显高于两者均无突变组(7/21、33.3%,P<0.05).结论:p53和k-ras基因协同突变可能直接或间接促进了大肠癌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p53蛋白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CNA和 p5 3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NA和p5 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CNA和 p5 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和手术分期相关 ,随肿瘤组织学分级和分期的升高 ,PCNA指数和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增加 ;p5 3蛋白表达阳性者PCNA指数高于阴性者 (P <0 0 5 )。结论 PCNA和 p5 3基因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 ,PCNA指数和 p5 3蛋白可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肺癌p53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J  Zheng J  Fang W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1):846-849
目的 以测序结果为标准,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两种方法用于检测肺癌p53基因突变的敏感性及优缺点。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PCR-SSC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查30例肺癌标本的P53蛋白和基因改变,结果 30例肺癌标本经测序共检出22例突变,突变位于第5外显子8例(36%),位于第6外显子2例(9%),位于第7外显子7例(32%),位于第8外显子5例(2  相似文献   

15.
MDM2、GADD、p53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癌基因 MDM2和抑癌基因 GADD、p5 3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 MDM2、GADD、p5 3单克隆抗体对 10 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宫内膜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DM2、p5 3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 GADD各组间无差异。 3种基因表达存在相关性 ,MDM2与p5 3呈正相关 ,GADD与 p5 3呈负相关。MDM2与 GADD表达与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型、分级无关。 结论:MDM2、p5 3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GADD则间接通过 p5 3而发挥其抑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53基因突变高发区第4~8外显子的突变及其意义。方法: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和非增生瘢痕各12例,分别采用相应正常皮肤对照,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p53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12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标本中有9例p53基因外显子4、5、6、7出现突变,非增生瘢痕标本和正常皮肤标本均未检出突变。结论:p53基因突变是瘢痕疙瘩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分析了30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P53基因第5-9外显子,结果发现8例癌组织存在P53基因突变。其中的4例为P53基因杂合性丢失。部分癌旁组织检测到P53基因突变,实验结果表明,P53基因突变可能是分管癌癌变的早期遗传学损害,对食管癌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中细胞凋亡和p5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细胞凋亡与抑癌基因p53表达产物的关系。以及p53蛋白表达与预后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TUNEL技术,对子宫内膜腺癌癌变过程中各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和细胞凋亡进行测定。结果 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有偶发凋亡,早期子宫内膜癌和晚期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2%和3.86%,p53蛋白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早期子宫内膜癌和晚期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率分别为8.31%,38.9%和57.1%。p53蛋白阴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p53蛋白阳性组。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受p53基因调控,p53蛋白可能成为评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6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bcl-2的表达。结果:从简单型、复杂型、复杂型伴非典型增生过长到子宫内膜癌p16表达率依次下降,分别为78.6%、57.1%、66.6%和40.5%,子宫内膜癌p1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P<0.05),子宫内膜癌中不同组织学分型及分级p16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子宫内膜癌与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简单型增生过长与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表达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结论:p16、bcl-2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bcl-2在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中高表达,可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抑癌基因p53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突变,尤其是p53外显子4的变异。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等方法对24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标本进行了p53基因外显子4-8的突变分析。结果: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幸免被检测的15列标本中,分别有40.0%(6/15)和46.7%(7/15)发生了突变,两者差异无显著性,食管癌组织标本中有50%(9/18)的突变发生在外显子4。另外,有4例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同时检测出p53基因突变,年龄,性别,术前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的部位等对癌组织的突变率并不产生影响。结论: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几率差异无显著性,年龄,性子4的突变可能产生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