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甲肝的传染源为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无黄疸型病人及亚临床感染是重要的传染源。潜伏后期及黄疽出现前数日传染性最强。黄疸出现后2周,其感染力明显下降。甲肝主要经粪一口传播。通过输血传播甲肝的机会很少。苍蝇可作为传播媒介,水源或食物严重污染可造成暴发流行。在污染水中,贝类(牡蛎、蛤蜊、毛蚶等)有浓缩和贮存HAV的能力,食用感染的贝类,可  相似文献   

2.
蔡大川 《肝博士》2009,(5):16-17
甲肝是如何来的? 甲肝病毒是导致甲肝的病原体,而传染源就是感染甲肝病毒的人,包括急性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甲型肝炎潜伏期为2~6周。显性和隐性感染者均可随粪便排出甲肝病毒,排毒自感染后2~4周开始,至临床症状出现后2周或黄疸出现后1周消失。甲肝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即有流行性黄疸的描述,但只是近10余年中病原学方面才有较大的进展。迄今病毒性肝炎已知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病原。一、甲型肝炎病毒(HAV) HAV为27nm、立方对称的RNA肠病毒。约在黄疸前2周~黄疸后1周中可从感染者的粪便中分离出来。已接种狨和猩猩成功,并可在猴胚细胞和离体狨肝中生长。当粪便中病毒消失时,血清中出现抗体,数月内达峰值,在多年后仍可检出。甲肝抗体滴度增高时可作出诊断,但仅约50%的病人有之。血清IgM型甲肝抗体有更大的诊断意义,表明其为现行感染,仅持续2~6个月。未发现慢性病毒携带者,在疾病的急性期,可自病人的活检肝组织中,以免疫荧光法显示HAV。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只能接种于猩猩,组织培养尚未成功。在乙型肝炎血清中,电镜下可见三种类型的颗粒:20nm的小球;20nm宽,100nm长的小管和42nm的Dane粒,后者是完整的HBV,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资料完整的514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发现以秋季为发病高峰,以发热多、黄疸多、ALT高及抗-HAV IgM阳性率高为本次甲肝流行的临床特点。重症肝炎的发生率占0.1%~1%;HBV感染后重叠HAV感染者占16.91%;慢性活动型肝炎重叠HAV感染后常使病情加重;甲肝与丙型肝炎重叠感染占0.38%。  相似文献   

5.
古绍文  梁绍伶 《广西医学》1991,13(3):206-208
自Feinstone等人应用免疫电镜(IEM)从甲肝病人急性期粪便中首次发现甲肝病毒(HAV)以来,国内即有人先后从不同地区的甲肝流行中提取到HAV 。但是,尚未见到从广西甲肝病人提取到HAV的报道。为了寻找我区甲肝毒株并进一步开展甲肝的防制工作,我们首次从广西甲肝病人粪便中提取到HAV,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IEM证实。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北农村甲型肝炎(甲肝)在非流行期与流行期的流行强度、流行规律。方法:在正定的A乡,于1990-1992年连续3次普查1985-1989年间出生的儿童甲型肝炎病毒(HAV)的流行率,以及各年龄组HAV易感者的新感染率(非流行期);对正定的B乡,于1992年末对1987-1991年出生的儿童普查HAV感染率。3个月后,该乡发生甲肝流行,对流行期甲肝的流行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正定农村1-8岁儿童HAV感染率从约4%随年龄上升到约90%;非流行期各年龄儿童易感者的HAV感染率为7.3%-33.3%,年度间有波动。流行期HAV新感染率极高,除1-岁组为36.8%稍低外,其余均在58.9%-81.1%之间,且无组间差异。儿童感染HAV以隐性过程为主,年龄较大者,呈现显性过程者所占比较亦高。结论:甲型肝炎在正定农村呈地方性流行,甲肝流行无须外来传染源的介入。流行期HAV在一定范围内迅速广泛传播。所以,我国北方农村儿童需要甲肝疫苗的保护。安全有效的甲肝疫苗会使我们比较容易地控制农村HAV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肝炎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全球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肝炎病毒感染在威胁人们健康的各种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种型别的病毒性肝炎中,抗-HAV流行率为15%~100%,估计每年发生的临床型甲肝约150万例.HAV、HEV型肝炎发病率占全国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数的50%。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感染情况尤其严重,50%~70%的人受过HBV感染。  相似文献   

8.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粪-口传播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  相似文献   

9.
<正> 1988年1~4月上海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我院收治确诊为甲型肝炎患者一百人,就其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一、一般情况本组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的诊断依据是,在甲肝流行期间食有污染毛蚶史或有与急性甲肝病人密切接触史;发病在流行期,有发烧、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和黄疸;SGPT明显升高和抗HAV—IgM  相似文献   

10.
甲型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的早期诊断,根据从患者粪便检出病毒抗原或由急性期病人血清检出特异牲IgM抗体。当黄疸出现后,粪便中病毒量甚少,由怠性期病人粪便检出甲肝病毒(HAV)对诊断价值不大。采集急性期病人血清,检测特异性IgM抗体,适于甲肝的早期诊断。固相放射免疫试验(SPRIA)和  相似文献   

11.
揭丽 《肝博士》2009,(5):18-19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粪一口传播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  相似文献   

12.
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它的流行几乎遍于世界各地。现已明确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以下简称HAV)引起的。一、研究简史早在二十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Voegt首次通过人体实验(这种人体实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不允许的)确定了本病的病因是病毒。他给志愿者口服肝炎病人急性期十二指肠内容物,引起传染性肝炎。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传染源。除人以外,猩猩、狨猴、恒河猴、短尾猴等在人工感染HAV后可以发病,并能从粪中查到病毒。但是,作为人类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而灵长类实际意义不大,因为它们与人的接触机会极有限。病人一般在潜伏期末和临床症状出现后3周内,粪便中能查到病毒。  相似文献   

14.
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中传播面最广,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甲肝病毒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以青少年及儿童发病为主。6岁以下儿童大部分为隐性感染,较大儿童或成人感染后通常会出现临床症状,其中70%以上患者出现黄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甲肝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在本市区中小学生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对本市2010年部分中小学生采集血样标本12 379份,用ELISA法检查甲肝病毒抗体(HAV-IgG)。结果调查显示HAV-IgG总感染率为86.47%。郊区学生感染率略高于城市学生。结论甲肝病毒感染在学生中普遍,应加强对HAV预防,预防接种年龄应从儿童开始。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末,我区法定传染谱已发生了根本变化,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始终徘徊于第二、三位.处于文化、经济较落后的我区广大农村,甲型肝炎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而传播,经常通过显性和隐性感染在人群中周转.为寻找我区甲肝毒株并进一步开展甲肝的防治工作,我们选择发生甲肝流行的李莪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首次从患者粪便中提取甲肝病毒(HAV),业经ELISA及IEM证实.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 粪便及血清来源 对该村新发肝炎病人及密切接触昔采集血清和粪便,标本收集  相似文献   

17.
传染病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斯崇文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12):728-729
近一年来,国内传染病学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病毒性肝炎关于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肝细胞损伤机制,以往认为与甲肝病毒(HAV)直接致肝细胞病变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41例甲肝病人肝活检标本,发现 HAV RNA阳性细胞呈弥漫性分布,与肝细胞损伤病变无关.而HAV抗原阳性细胞呈灶性或散在分布,常出现在炎症和坏死灶中,HAV抗原阳性细胞数与病变轻重有关.提示甲肝的肝细胞损伤可能是免疫损伤,而不是HAV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  相似文献   

18.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消化道急性传染病.病人和无症状的甲肝病毒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粪-口传染,甲肝病毒由病人粪便排出,直接或间接污染手、水、食物和餐具,健康人吃进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后便可受到感染.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通常为散发,但在水源和蛤蜊、牡蛎等生食的水产品受到严重污染时可造成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 ELISA 法检测病程>9周的19例甲肝病人的 HCVM(抗 HCV-100IgM),结果发现4例阳性,约占检测病例的21%,提示甲型病毒性肝炎可重叠感染 HCV,且可能是病程延长的原因之一。其中两例 HCVM 阳性的甲肝患者,无输血史和注射史,提示 HCV 能通过血液传播以外的途径造成感染。本文尚探讨了 HAV、HCV 重叠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是威胁人们健康最重要的传染源之一,潜伏期、急性期及慢性活动期病人血液均有传染性,流行广泛,且病毒携带者为数众多,传染源难以控制,约10%的病人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我国属病毒性乙型肝炎高发区,因此对病毒性乙型肝炎最有效的预防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