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华  刘海生  缪叶  黄敏  罗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2):1638-1640
目的: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组和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各37例.记录术后4、8、16、32 h静息时及术后16、32 h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法对术前、术后2周以及术后10周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记录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术后4、8、16、32 h静息时VAS评分及术后16、32 h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连续股神经阻滞组(P<0.05~P<0.01);2组术后2周与术后12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连续股神经阻滞组不良反应率37.84%,高于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的16.22%(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明显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组,且不良反应较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对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不同镇痛方法进行前瞻性设计对比研究,64例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术前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CFNB组)32例和静脉镇痛组(CIA组)32例,对两组的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FNB组患者在术后6、12、24、36、48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IA组(t=3.32、5.38、4.21、3.98、3.28,P均〈0.01)。CFN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IA组(15.63%螂37.50%,X2=3.92,P〈0.05)。CFNB组的下床锻炼时间和出院时间与CI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较静脉镇痛有更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训练不仅能促进患肢静脉血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能减轻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最大限度改善假体关节的功能。因此,术后康复活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手术的好坏。但TKA术后约60%的患者伴有重度疼痛,显著降低了康复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ASA 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组(FA,n=12)和持续静脉镇痛自控镇痛组(IA,n=12)。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2d,记录静息、主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肌力分级和并发症。结果 FA组患者在术后6、12h静息VAS疼痛评分,24、48h主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IA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术后24-48h肌力评分平均大于3级;与IA组比较,F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效果良好,对下肢肌力影响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布比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50例ASAⅠ~Ⅲ级的患者在硬腰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单侧TKA术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旁置管,持续泵注0.25%布比卡因进行镇痛。记录静息、持续被动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局麻药用量,患者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息VAS均低于3分。与4 h比较,12 h静息及第3 d持续被动运动时VAS增高(均P〈0.05)。患者布比卡因用量为(219.9±6.6)ml,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为(9.3±2.2)次,6例患者须加用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镇痛满意度高。结论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TKA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TKA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第1组(CFB)采用全麻加股神经阻滞,第2组(EPI)采用全麻加硬膜外置管。两组均术后当天注射一次,术后每天早晚8点各注射一次,持续72 h,每次注入0.33%罗哌卡因30 ml。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12、24、48、72 h静止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副作用及患肢膝关节术前/术后的活动度(ROM)。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在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直观可比较度(VAS)的分值、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CFB组(P〈0.001),而恶心、呕吐、搔痒、头痛发生率高于CFB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时CFB组患者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均比EPI组高,但只有被动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都能充分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能够加大患膝近期的活动度。但连续股神经阻滞副作用少,更利于患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Ⅲ级,按随机化表分为两组,每组20例。连续硬膜外组(PCA)术后48 h持续硬膜外输注0.25%罗哌卡因镇痛,连续股神经镇痛组(CFNB)术后48 h持续输注0.25%罗哌卡因镇痛;记录术后4 h、8 h、12 h、24 h、36 h、48 h两组患者静息与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需要追加静脉镇痛药物的情况,并随访神经损伤、局部麻醉药中毒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股神经组和硬膜外组的静息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12 h,24 h,48 h活动痛的VAS评分硬膜外组低于股神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满意度评分股神经组高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组术后低血压、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组有4例追加帕瑞昔布钠,硬膜外组有3例追加帕瑞昔布钠。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均可以为TKA术后患者提供满意的静息状态下镇痛,但是连续股神经阻滞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尿潴留、低血压的发生率,使得患者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于该院行TKA治疗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顺利完成TKA,对照组术后予以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12、24 h,观察组静息、运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静息、运动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度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可提高TKA术后镇痛效果和患者镇痛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PCNA)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单侧TKA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PCN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穿刺置管并予0. 2%罗哌卡因阻滞镇痛,PCIA组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凯纷、托烷司琼混合液镇痛,两组均持续镇痛72 h。记录静息及被动运动锻炼时的VAS评分、PCA泵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被动运动锻炼时PCN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CNA组PCA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PCNA组明显低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PCNA用于TKA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能促进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治疗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5例,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实施连续股神经阻滞,对照组33例,实施静脉自控镇痛,术后均实施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伸膝角度、屈膝角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72 h的VAS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7 d伸膝角度低于对照组,屈膝角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术后14 d、术后2个月的伸膝角度及屈膝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伸膝角度、屈膝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股静脉阻滞可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安全性高,可作为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P)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TKP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静脉持续芬太尼组(A组),0.2%罗哌卡因组(B组)和0.15%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采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A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B组和C组患者分别通过前路腰丛阻滞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和0.15%罗哌卡因镇痛。3组患者均持续镇痛50h。记录静息及被动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患者术后8、12、24、48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B、C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肌力均良好,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镇静过度、恶心及镇痛不全发生率均较高。结论:0.15%或0.2%罗哌卡因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膝关节局部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就诊于我院的ASAⅠ~Ⅲ级、拟在腰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关节局部注射组(A组)、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局部注射组(B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局部注射组(C组),各30例。记录术后2h、6h、12h、24h、48h、72h VAS评分,检测术前1天、术后第2天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检查术前、术后5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记录术后补救性镇痛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术后6h,C组术后6h、12h、24h时间点VAS评分降低(P<0.05)。与C组相比,A组、B组术后血清CRP升高(P<0.05);三组围术期小腿肌间静脉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B组补救性镇痛次数增多(P<0.05);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B组(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术后下地时间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国产连续神经阻滞导管针与进口连续周围神经阻滞套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随机、单盲、对照临床试验,检验国产连续神经阻滞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严格按照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受试者,完全随机分成进口组(n=30)和国产组(n=30),分别使用国产连续神经阻滞导管针和进口连续周围神经阻滞套件行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尝试置管次数、不良反应及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国产组留置导管的操作时间明显比进口组短(P<0.05)。进口组中有4例置管失败、12例发生严重的局麻药渗漏,而在国产组中均未发生。结论 国产连续神经阻滞导管针可有效、方便、安全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的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 guided by ultrasound,F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TK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的FNB联合全身麻醉方式镇痛,对照组只行全身麻醉镇痛。比较两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 h、4 h、6 h、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8 h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以及术后1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388.10±30.65)mg,低于对照组(475.00±33.25)mg,瑞芬太尼用量(1.00±0.19)mg,低于对照组(1.90±0.21)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 h、4 h、6 h、8 h VAS评分分别为(1.93±0.87)分、(2.03±0.81)分、(2.13±0.86)分、(2.20±0.85)分,低于对照组的(5.37±1.38)分、(6.97±1.03)分、(7.07±0.98)分、(7.17±0.9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 h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61.38±5.60)°,大于对照组的(30.03±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恶心,对照组发生2例嗜睡、6例恶心、2例呕吐,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将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的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TKA术中可明显加强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复合多模式镇痛(治疗组)和常规多模式镇痛(对照组)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及术后6月膝关节功能评估的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TKA的患者48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24例(n=24)。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2种方案作为术后镇痛方式。2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在围手术期,采用静息、被动、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患者的疼痛评分。观察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相关并发症等指标。在术后6月随访时,根据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各项指标提示治疗组患者术后2 d内镇痛效果明显,术后不良反应及6月后膝关节功能2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配合以多模式镇痛可以有效地缓解TKA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特别是48 h以内的急性疼痛,从而促进患者膝关节的早期功能恢复,但并不增加全身不良反应,是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连续股神经阻滞和静脉镇痛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方法 2012年03月—2012年08月笔者所在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30例,应用静脉泵镇痛30例;股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间断泵入0.25%布比卡因溶液,静脉镇痛泵组患者术后持续泵入舒芬太尼100μg+氟哌利多2.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患者均持续镇痛3 d。记录静息、被动功能训练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72 h的镇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静息及被动功能锻炼时股神经阻滞组的VAS显著低于静脉镇痛泵组(P<0.05),镇痛并发症的发生率股神经阻滞组显著低于静脉镇痛泵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镇痛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术后观察组采用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采用股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水平、副作用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和24 h疼痛水平和副作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发挥积极作用,其可降低患者疼痛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董海鑫  黄斌  侯磊 《当代医学》2021,27(26):33-35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与髂筋膜腔隙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参照组给予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镇痛,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镇痛.比较两组穿刺注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有效镇痛时间、芬太尼总用量、术后24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术后各时间段静息和活动时疼痛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术后6、12、24 h静息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穿刺注药时间短于参照组,有效镇痛时间长于参照组,芬太尼总用量少于参照组,术后24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大于参照组;术后6、12、24 h,研究组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给予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镇痛效果优于神经阻滞,有利于缩短穿刺注药时间,减少芬太尼用量,延长镇痛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从而减轻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痛苦,促进患肢功能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治的单侧TKA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手术后,超声组行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对照组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持续镇痛2 d。在此期间,记录两组各时间段的静息及运动状态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对两组肌力评分、不良反应、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超声组1、2、4、12、48 h静息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4±1.9)分、(3.1±1.8)分、(4.7±1.8)分、(2.4±1.7)分、(2.8±1.9)分、(1.9±1.5)分,与对照组对应时间段(6.4±1.3)分、(6.2±1.1)分、(6.2±1.0)分、(6.1±1.2)分、(5.4±1.0)分、(3.5±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4、12、48 h超声组动态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5.3±1.6)分、(4.8±1.5)分、(4.4±1.3)分、(4.3±1.2)分、(4.6±1.8)分、(3.4±1.3)分,与对照组对应时间段(7.4±1.2)分、(7.5±1.3)分、(7.5±1.2)分、(7.3±1.1)分、(6.6±1.1)分、(5.5±1.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满意度为87.5%(21/24),对照组满意度为33.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2 d内,超声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3/24)和45.8%(11/24),超声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TKA术后镇痛中,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较静脉自控镇痛好,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综合效果和镇痛作用。方法:选取60例接受单侧全膝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使用自控静脉连续给予芬太尼进行镇痛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给予布比卡因股神经阻滞镇痛干预,所有患者均连续镇痛2天。术后,记录患者的患肢关节屈曲角度、静息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连续被迫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48 h时的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8 h、12 h、24 h、48 h的静息VAS评分和锻炼时48h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在全膝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理想,有效降低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大了患肢关节屈曲角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