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临床通常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癌为首发症状.临床影像学等检查均不能发现乳腺内原发病灶,其发病率约占全部乳腺癌的0.46%~1%,多见于女性,亚洲女性发病高峰在45~55岁之间,而欧美等地区则要比亚洲发病年龄晚10年左右,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早期检出率低,往往延误治疗,影响预后[1].对于OBC的治疗现在尚存争议,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等.  相似文献   

2.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仪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对寻找肿瘤标志物和肿瘤早期诊断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由于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的影响 ,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目前尚无理想的抗体可供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使用。我们通过运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对 CA15 3、CA12 5、β- HCG、CEA四种血清抗原水平进行分析 ,评价该检测技术在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可靠程度及应用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健康对照组 健康成人均为女性 89例 ,年龄 4 3~ 5 9岁。乳腺癌组 :经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等确诊的乳腺癌 6 3例 ,均为女性 ,年龄 4 0~ 6 …  相似文献   

3.
对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2例诊治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女,29岁。因左乳房疼痛伴左乳头溢血1个月、分娩后9个月于1995-07—02人院。  相似文献   

4.
隐匿性乳腺癌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其预后结果,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隐匿性乳腺癌诊断治疗方法以及各种治疗的效果。结果:9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均经腋窝淋巴结切除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其中7例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所有患者均行进一步化疗,4例行放疗。出院后随访,肿瘤转移导致死亡3例。结论:腋窝淋巴结切除活检和免疫组化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诊断有重要意义,治疗宜选择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现就我院1999-01~2006—12收治的隐性乳腺癌26例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类型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的有效控制有赖于早期发现 ,临床上常用的各种检查方法如 X线摄影、B型超声、热图诊断、计算机体层扫描、核磁共振、透照检查、脱落细胞学诊断等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均起了重大作用。除此以外 ,近几年有关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各项新技术发展迅速 ,层出不穷。本文就国内外有关乳腺癌早期诊断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X线三维立体定位细针穿刺切除活检自 6 0年代中期 Gros[1 ] 首创钼靶软组织 X射线机及Wolf[2 ] 将干板摄影成功地用于乳腺疾病诊断以来 ,乳腺 X线摄影诊断的研究发展很快 ,已成为发现早期癌的主要手段。将 X线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肿瘤异常蛋白(TAP)检测对乳腺癌患者的疗效监测及评估效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68例健康女性志愿者(对照组),对比乳腺癌组和对照组外周静脉血TAP水平;依据化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有效组和无效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RP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的含量。结果:T0-T1分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中CRP平均水平(4.6±1.6)mg/L,治疗后预后良好者血清中CRP浓度呈下降趋势,预后不良者呈波动上升。结论:动态观察血清CRP水平对乳腺癌的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组织多肽特异抗原在监测乳腺癌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抗原 (TPS)监测乳腺癌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4 0例健康体检者及10 8例乳腺癌患者 (其中 5 1例为治疗后转移复发 )的血清TPS、CA15 3、CEA及TPA水平 ,观察其中 2 3例转移性乳腺癌治疗前后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术后稳定未转移者各标志物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 (P <0 .0 5 )。术后转移复发者标志物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 (P <0 .0 5 )。检出乳腺癌转移复发最敏感的指标是TPS (78.7% ) ,特异性最强的是CA15 3(96 .5 % ) ,TPS与CA15 3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互补 ,有效性提高 (78.9% ) ,若再加入CEA ,可进一步提高特异性和有效性 (87.5 % )。TPS对乳腺癌骨转移最为敏感 ,远处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TPS水平最高。转移性乳腺癌治疗有效 (CR PR SD)各标记物与治疗前相比 ,均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治疗无效 (PD) ,TPS与TPA水平均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TPS是检出转移性乳腺癌最为敏感的标志物 ,尤其是骨转移的患者。TPS与CA15 3、CEA联合是监测转移性乳腺癌的最佳组合。TPS水平升高表明病情进展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大肿块的特点,重视乳腺大肿块的潜在危害。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自2006-05-2009-05关于乳腺肿块在5 cm以上的乳腺大肿块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并着重讨论了各种乳腺疾病所引起的乳腺肿块的临床特点。结果乳腺纤维腺瘤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乳腺癌11例,叶状肿瘤5例。结论各种乳腺疾病引起的肿块具有不同的特点,减少乳腺大肿块的发生,应从乳腺小肿块的诊治开始,对乳腺肿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乳腺大肿块潜在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检测在乳腺癌辅助诊断及术后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ECL)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和3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术前、术后及化疗后血清TK1水平。比较不同疾病分期下TK1水平的差异。分析术前血清TK1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K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乳腺癌患者化疗后TK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前术后TK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且TK1水平与乳腺癌分期也无明显相关性(P>0.05);同时ER、PR双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TK1水平低于ER、PR双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TK1水平可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有望成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但其确切机制及与肿瘤进展间的关系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癌中CD14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和正常乳腺中的CD146蛋白表达。结果:CD146在乳腺癌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9%(15/80),在正常导管上皮中为100%(10/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146与Ki67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ER、PR、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CD146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导管上皮,其表达可能对癌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与糖类抗原15-3(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118例乳腺癌患者,63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EA、CA15-3水平.[结果]①CEA单独检测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34.7%、96.7%、91.1%、60.7%、66.4%.②CA15-3单独检测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61.0%、95.1%、92.3%、71.8%、78.4%.③CEA与CA15-3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78.0%、92.7%、91.1%、81.4%、85.5%.[结论]单独检测CEA或CA15-3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均较低,采用平行试验联合检测CEA与CA15-3大大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罗哌卡因是一种酰胺类长效局麻药,具有痛觉与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在低浓度小剂量时,几乎只产生感觉神经阻滞,是有效的镇痛药叫。鉴于乳腺癌手术的特点,我院在2006—06/200706将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2002年本院共收治双侧原发性乳腺癌40例,占同期单侧乳腺癌的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成为人类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肺癌是起始于肺支气管和肺上皮细胞的一种疾病,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已认识到肺癌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的抑制有关,survivin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蛋白,选择性表达于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在癌旁正常组织和成人分化组织并不表达。近年来的研究发现,sur—vivin在肺癌组织中也有高表达,本文着重对survivin与肺癌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基因表达水平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20例健康女性体检者、40例良性乳腺肿瘤和86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基因表达量;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CA153、CA125和癌胚抗原(CEA)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K19对乳腺癌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CA153、CA125和CEA,特别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较高。4种指标在手术和化疗前后均显著下降。结论CK19基因表达水平可有效监测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触诊阴性乳腺癌16例的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钼靶摄片、超声诊断触诊阴性乳癌阳性率分别为68.7%(11/16)和50%(8/16),主要影像学特点是恶性钙化和边界不清的小肿物。16例乳腺癌采用超声或钼靶引导下的金属丝定位活检,保乳率达50%(8/16)。结论:触诊阴性乳腺癌分期早,保乳率高,预后好。钼靶和超声能够早期发现触诊阴性乳腺癌,在病灶定位活检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过去30年,蒽环类药物广泛用于乳腺癌的治疗,早期乳腺癌研究协作组所做的meta分析更是确定了其价值[1].然而最近一些研究发现蒽环类对于HER2基因扩增以及TOP2A变异的患者更有效,而那些HER2正常水平、TOP2A没有变异的患者没有从含蒽环类的化疗中获益[2-6].那就是说:可能有部分乳腺癌患者没有从蒽环类药物的化疗中获益,但是同样承受着蒽环类药物化疗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如充血性心衰、骨髓功能异常等[1,7,8].这也使蒽环类药物如何更加合理的应用有了更多的争议.如果可以证明:HER2基因扩增和TOP2A变异的患者能够从蒽环类药物的治疗中有更多的获益,那么治疗就做到了有的放矢.本文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蒽环类药物是否可以在乳腺癌中实现有的放矢的治疗:一个是作用机制,另一个是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